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重度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79例前置胎盘重度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或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进行止血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则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法止血,对两组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出血量则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1例患者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因出血过多过快并凝血功能障碍而切除子宫;对照组有4例患者于宫腔填塞纱术后切除子宫,且两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或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便捷安全,能够显著减少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是治疗前置胎盘引起的产后出血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2.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其中以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出血量最多,占产后24h总出血量的69.27%,产后2小时后占80.46%,产后出血约占因妊娠和分娩引起出血的母体死亡的25%,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45例产后大出血的病例出血原因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为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我科对1500例产妇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护理。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1500例产妇,共发生产后出血13例,出血总量1000mL~1500mL5例,出血量500mL~1000mL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超过2000mL危重产妇的高危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后出血超过2000mL的危重产妇50例的临床资料特点,分析出血原因、出血量及不同止血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危重产妇中,高龄产妇(36%),试管婴儿(16%),双胎(18%),肿瘤(10%),均高于普通人群。产后出血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58%)、子宫收缩乏力(30%)、凝血功能障碍(8.0%)和软产道损伤(4.0%)。其中,单用缝合压迫止血3例(6.0%),平均出血(3363.3±1448.5)mL;单用Bakri球囊填塞止血6例(12%),平均出血(3212.7±1422.4)mL。联合子宫动脉结扎+缝合压迫止血23例(46%),平均出血(2995.2±1049.7)mL;联合子宫动脉结扎+缝合压迫+Bakri球囊填塞止血11例(22%),平均出血(3270.8±1182.5)mL。全子宫切除止血7例(14%),平均出血(4137.1±2409.0)mL。除了单用缝合组外,全子宫切除组与其他各组产后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产后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一止血方式与全子宫切除出血量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量超过2000mL的危重产妇,产前高危因素比例高;根据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合理地采用单一或联合止血措施,均确实有效;胎盘原因仍是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因素,应积极实施联合止血方案,降低全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6例行剖宫产分娩、至少存在1个产后出血因素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76例)和对照组(170例)。研究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断脐后,于宫体肌壁立即注射缩宫素10U,同时行子宫按摩5min;对照组在胎儿娩出断脐后仅给予缩宫素10U宫体注射,然后等待胎盘自然分娩。观察2组产妇术中出血量、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12、24h阴道出血量,产后24h总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时出血量、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4h总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45+115)mL、(3.4+2.6)min、(341+168)mL及10.2%,对照组产妇产时出血量、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4h总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86+142)mL、(6.8+3.2)min、(432+212)mL及18.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O.01)。2组产后2、12及24h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效果良好,可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时用与不用卡孕栓产后出血量的差异,了解卡孕栓的效果。方法对1997年8月-2000年12月未用卡孕栓的46例及2001年1月-2005年2月运用卡孕栓后的71例,共计117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产妇出血量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术中及产后24h出血量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血压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卡孕栓能很好地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出血,用药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防止子痫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0-01-2007-12-299例重度子痫前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1例发生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产后出血,发生子痫1例,胎盘早剥8例、发生Hellp’s综合征5例,发生率4.6Z,均痊愈出院。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全面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子痫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凝血因子Ⅺ缺乏症的诊治策略及母儿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凝血因子Ⅺ缺乏症患者11例,回顾性分析其诊疗策略及母儿转归。结果: 11例患者中9例足月妊娠,另2例由于个人因素要求行人工流产术,均于术前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功能后行剖宫产术或负压吸宫术终止妊娠。9例足月妊娠均行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500.00±291.55) mL,其中1例发生产后大出血(出血量1 200 mL)。行人工流产术患者2例,均行负压吸宫术,术中出血约10 mL。9例均为足月活产儿,其中1例新生儿为足月低体质量儿,出生体质量为1 980 g。所有新生儿Apgar初评均为10分,无畸形,出生后凝血功能均正常。结论: 妊娠合并凝血因子Ⅺ缺乏症通常无出血倾向,但仍需警惕产后出血,术前予输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功能后行剖宫产术或计划生育手术可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该病患者所产新生儿未见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根据患者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术式治疗,其中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24例,髂内动脉栓塞介入治疗6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29例患者术后阴道即停止出血或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成功率为96.67%,术后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消失,未见严重并发症。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创伤小、止血速度快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能够保留子宫,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重度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介入方法采用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结果:18例中成功栓塞17例,手术治疗1例。结论: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有效而迅速、创伤小、恢复快;做好术后护理工作,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1.
彭卉  喻周香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335-1336
【目的】观察欣母沛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具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及有剖宫产指征孕妇60例,随机分为欣母沛组(A组,n=30例)、缩宫素+卡孕栓组(B组,n=30例),准确计算出术中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并观察其副反应。【结果】B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6.7%vs6.67%)明显高于A组;B组术中出血量为(441.57±252.03)mL,术后24h出血量为(651.66±308.24)mL,A组术中出血量为(317.31±162.47)mL,术后24h出血量为(512.26±251.54)mL,B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也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欣母沛可明显减少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并具有安全、高效、迅速、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6/2005-05我院足月妊娠正常分娩、单胎、头位无并发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宫颈注射缩宫素。结果:实验组子宫收缩明显加强,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在正确掌握米索前列醇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米索前列醇给药预防产后出血,方法简易、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6/2005-05我院足月妊娠正常分娩、单胎、头位无并发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宫颈注射缩宫素。结果:实验组子宫收缩明显加强,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在正确掌握米索前列醇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米索前列醇给药预防产后出血,方法简易、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B—lynch缝合术与宫腔纱条填塞法在处理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时的止血效果,探讨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33例,实验组19例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法,对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对比,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病例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其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以及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1例因发生继发性出血或子宫因缺血坏死而切除子宫,保留了女性的生育功能。结论:B—lynch缝合术止血迅速有效持久,操作简便易行.用于刮宫产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DIC、继发感染的风险,并保留了子宫.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引产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同时,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或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引产治疗,术前、术中、术后全程监护,密切配合医生,予以严密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13例中期妊娠前置胎盘状态出血患者中,行介入治疗同时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7例,术后平均31.5h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娩出;行介入治疗同时行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引产治疗6例,术后平均7.5h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娩出,13例术后均未发生产后大出血,平均出血量约130ml。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中,可有效降低引产中阴道大出血的发生,改变了该类产妇传统以剖宫产作为终止妊娠的方式,同时加强全过程的观察与护理,可减少产后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及时掌握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防止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减少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当胎儿胎盘娩出后出血量超过200ml,要迅速查找原因,并准确的估计和计算出血量。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和各种检查。判断产后出血的程度。我院用六诊法诊断产后出血:(1)产后2小时出血量超过200ml,24小时出血超过500ml。(2)血压不稳或逐渐下降。(3)血色素下降2—3g。(4)子宫底升高。轮廓不清。(5)心率增快≥90次/分,呼吸急促。(6)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心慌、气短、乏力。通过六诊法及时掌握产妇的临床转变。结果:189例产后出血发生休克的21例,其中休克不可逆转。凝血机制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4例。经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拖。止血、补液、输血、抗感染、纠酸、抗休克、清宫等治疗,使产后出血的死亡率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文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1134-1134,1136
目的探讨缩宫素宫体注射与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宫体注射在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选用本院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宫体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mg,缩宫素20u。术后2h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0mg,以后每12h1次,共7次。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宫体肌肉注射缩宫素20U,术后2h肌肉注射缩宫素20U,以后每12h1次,共7次。分别观察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胎盘娩出后出血量(154±16)mL,产后2h的出血量为(203.04±20.9)mL,产后24h的出血量(298.0±31.3)mL。对照组胎盘娩出后出血量(187±21)mL,产后2h的出血量为(289.0±26.6)mL,产后24h出血量(382.3±55.3)mL,产后出血1例。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宫体注射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双胎剖宫产术后产妇按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护理早接触、早吸吮、用手刺激乳头、子宫按摩、腹部放置冰袋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率、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26.4%)、24 h的出血量(713.8±60.6)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4%、(956.5±70.8) mL(P均<0.05);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525.5±50.1)mL虽少于对照组的(573.2±65.3) mL,但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对双胎剖宫产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低产后出血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三种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至2004年4月,采用子宫切除术、髂内动脉结扎术、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等方法治疗的5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抢救成功,其中子宫切除术13例,髂内动脉结扎术26例,经导管动脉栓塞术13例。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术以其优点已成为治疗产后大出血的重要手段,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时间发生的难治性产后出血而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子宫填塞球囊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Bakri球囊的剖宫产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护理经验.结果 116例患者中,109例一次止血有效,有效率为94.0%,有4例水囊导管堵塞重新放置,3例短期内行子宫切除术;放置球囊后止血显效时间为3~6 min,随着放置时间增长,产后出血量逐渐减少;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剥离面出血、胎盘植入;术中放置球囊组24 h总产后出血量低于术后放置球囊组(P<0.05).结论 应用宫腔球囊填塞方法能迅速控制产后出血,操作简便,见效快.放置球囊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可降低子宫填塞球囊治疗的失败率;同时,正确评估治疗效果和产后出血量、早期救治,可有效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