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18例确诊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病例进一步探讨其诊断,以便协助临床早诊断早治疗。 1 临床资科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在40—78岁,平均59岁。男14人,女4人。其中冠心病患者10人,高心病4人,肺心病2人,糖尿病患者2人。 1.2 本文选择 筛选患者做为依据为:①持续性心绞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5例反复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尸检病例的冠状动脉及心肌梗塞病理改变和临床特点。5倒均因反复梗塞涉及范围广泛而死于泵衰竭或继发性室颤。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的探讨—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可分为穿壁性和非穿壁性两型。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心电图以病理性Q波为其特征;而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仅产生异常的ST段和/或T波改变,其非特异性的心电图改变往往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本文分析了我院1973年1月~1982年9月确诊的  相似文献   

4.
甲亢引起急性心肌梗塞(心梗),国内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45岁,住院号590。因心前区疼痛频发3小时,于1983年1月24日入院。患者于1982年3月曾在本院诊为甲亢。给他巴唑、心得安及扩冠药治疗,症状稍缓解,住院20天在门诊继续随访治疗。出  相似文献   

5.
女患,39岁。6小时前因疖肿混合肌注青、链霉素后即意识丧失,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7ml,数分钟清醒,感心慌。以往注射青霉素无反应,未用过链霉素。本次青霉素皮试5分钟阴性,链霉素未皮试.查体:T37.2℃,Bp30/50mmHg,神清,左内踝上方见一黄豆大疖肿,心界不大,律不齐,70次/分,无杂音,肺(一)。Hb106g/L,WBC6×10~9/L,中性0.74,淋巴0.24,酸性0.02.ESR16mm/h.血钾3.55mmol/L,入院第2天SGOT26U,LDH<250U,AKP<7.5U,血糖血脂正常。EKG:1987年11月11日入院时:Q-T间期0.39秒,Tv_1>Tv_2,Tv_3~Tv_6倒置。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10例病人,男7例,女3例,年龄55~83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出血2例,脑梗塞3例,脑肿瘤1例,以上诊断均经CT检查证实,平时心电图除2例有轻度ST段压低外,其余8例大致正常,10例病人除2例有冠心病外均无心脏病史,所有病人均否认心肌梗塞史,入院后查心电图T波除V_1及aVR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9岁,因突然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样疼痛8h而就诊入院。以往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阻塞(CLBBB)伴电轴左偏(LAD)(附图A)。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时体检:BP100/65mmHg(13.3/8.6KPa),心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附图B)示:窦性心律,QRS波群形态同附图A,但T_(Ⅰ、Ⅲ、avF)由原来的直立分别转为低平、倒置和双向,T_(V5,V6)振幅也有明显降低。拟诊:CLBBB伴LAD,下壁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梗)。心肌酶学测定(LDH、α-HBDH、AST、CK)为典型心肌梗塞变化。 讨论 无合并症的左束支阻滞中,正常时ST段和T波移向QRS主波的相反方向。因此如果QRS主波向上,则ST段降低和T波倒置,反之亦然。它们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16例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患者的临床和特殊检查资料,探讨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论断问题。认为其生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和心内膜心肌活检,并应与缩窄性心包炎、风湿性心瓣膜病和Ebstein畸形等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50例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过程、冠状动脉造影所见以及其近期预后。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为:(1)典型心绞痛持续15分钟以上;(2)血清酶浓度升高;(3)心电图T波倒置及/或ST段压低持续48小时以上、无病理性Q波、以及R向量未明显消失。  相似文献   

10.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5例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自1991年11月至2005年11月收治5例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7~58岁。其中右室型4例,左室型1例。5例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室造影和心导管测压4例,MRI和同位素检查各1例。3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切除纤维化心内膜,同时包括三尖瓣替换、二尖瓣替换和三尖瓣成形术各1例。结果入院时5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1例,3例单纯诊断为房室瓣反流,1例误诊为三尖瓣下移畸形。心室造影4例,确诊2例,2例单纯诊断为房室瓣反流。MRI检查1例,即确诊。2例术中确诊。3例手术患者中,2例右室型患者分别随访14年、3个月,前者心功能Ⅱ级,后者Ⅰ级。1例左室型患者术后2年半死于二尖瓣位机械瓣瓣周漏导致的心衰。结论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单独超声心动图检查容易误诊、漏诊。结合MRI有助于明确诊断。凡有严重房室瓣反流或明显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宜行手术治疗,包括房室瓣成形或替换及纤维内膜切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研究证明,病理性Q波并不足以鉴别心内膜下或透壁心肌梗塞。Raunio等在80例尸检资料中发现,半数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病例生前心电图上有病理性Q波;而半数透壁性心肌梗塞病例却无Q波。临床和病理相关研究证明,心内膜下与透壁心肌梗塞产生的病理性Q波,在心电图上无法鉴别;因而,目前主张采用“Q波型”和“非Q波型”心肌梗塞的分类法。习称的“心内膜下”或“非透壁性”心肌梗塞一词,应改称为“非Q波型”心肌梗塞。一般来说,非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组,平均血清肌酸  相似文献   

12.
例1 患者女性,40岁,心悸、胸闷半年,加重10余天入院。患者于1年前分娩时胎盘滞留致出血量多,产后持续乏力、纳差、畏寒、无乳汁分泌及月经来潮。体检:BP90/80mmHg,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皮肤粗糙,干燥。心律齐,心率60次/min,心音低弱。妇科检查:外阴萎缩,子宫体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男性,59岁。因突感胸闷大汗、呼吸困难,继之阵发性胸部刺痛,在当地卫生所查ECG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对症处理后仍胸闷,于1990年2月13日入院。BP12.0/8.0kPa(90/60mmHg),心率68次/min,心肺未见异常,LDH及GOT增高。心电图示:T_(Ⅱ、Ⅲ、aVP、v_(1-6))倒置,深达1.3mV,T_(aVR)直立(附图A)。诊断: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经扩冠、抗凝等治疗后症状缓解。1990年2月16日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与一般成人有许多不同点,熟知这些不同点能进一步提高老年人MI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本文介绍有关诊断和治疗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心内膜心肌活检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右心造影确诊的10例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人进行右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结果9例发现不同程度的心内膜增厚及纤维化而获病理诊断,1例漏诊。提示该方法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讨论了漏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诊断下壁心肌梗塞的新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ll等曾提出,诊断下壁心肌梗塞最有意义的心电图标准是:在aVF导联Q波时间>30毫秒(QaVF>30毫秒)作者近年来查阅了大量下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资料,发现诊断下壁心肌梗塞QaVF>20毫秒即有较高的敏感性(92%),且特异性与QaVF>30毫秒接近。同时还根据Ⅲ、aVF导联上Q波与R波振幅的比例,推荐Ⅲ导联  相似文献   

18.
Hill等曾提出,诊断下壁心肌梗塞最适宜的心电图标准是:在aVF导联Q波宽度>30毫秒(QaVF>30毫秒)。作者近年来查阅了大量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发现诊断下壁心肌梗塞QaVF>20毫秒即有较高的敏感性(92%),而且特异性与QaVF>30毫秒接近。同时还推荐了心电图诊断下壁心肌梗塞的新标准:根据Q波和R波的振幅比率,即Q/RⅢ>25%以及Q/RaVF>10%,并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广西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尹瑞兴综述陶新智审校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M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限制或闭塞型心肌病,我国自1965年首次报告至今,已报道60余例。现将这些资料作简要综述,旨在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参...  相似文献   

20.
泰国预防艾滋病的教训和经验八十年代末期,HIV流行袭击泰国。使用毒品者中HIV感染的流行率从1987年的0升至1993年的35%。至1994年底,性商业者中的HIV流行率已高达33%,8%以上就诊于性病门诊的男性患者检出HIV阳性。在产前门诊检查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