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DVT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DVT发生情况分为DVT组与非DVT组。收集2组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待获得有统计学差异的数据后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8例老年肺癌患者共18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3.08%(18/7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糖尿病、手术方式、辅助化疗与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形成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肿瘤Ⅲ期、糖尿病、开胸手术、辅助化疗为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发生率较高,腺癌、肿瘤Ⅲ期、糖尿病、开胸手术、辅助化疗为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以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DVT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观察组)与未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对照组)的食管癌患者各32例,术前均进行血常规、心电图以及各器官功能检查,并监测各项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66.64±12.66)岁VS(54.43±10.73)岁];手术时间也较对照组长;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表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患者MVV%、FEV1%得分[(49.64±5.43)、(38.42±4.97)分]明显低于未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患者的[(80.36±6.11)、(68.24±4.55)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3%、4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吸烟史、术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个数、呼吸衰竭合并各类疾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吻合口瘘等,均为影响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前定植菌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气道定植菌筛查,依据是否存在气道定植菌分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术前气道定植菌的危险因素;术后依据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分析影响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老年肺癌患者中气道定植菌阳性率为37.50%(30/80),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6.25%(29/80);单因素分析显示,SP-D、吸烟史与老年肺癌患者术前气道定植菌有关(P<0.05);多因素显示,SP-D<30 ng/ml、吸烟为影响老年肺癌术前气道定植菌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单因素显示,年龄、SP-D、吸烟史、气道定植菌、手术时间与老年肺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显示,年龄≥70岁、SP-D<30 ng/ml、吸烟、气道定植菌阳性、手术时间≥2 h为老年肺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受SP-D<30 ng/m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Miles术与Dixon术对老年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直肠癌患者共194例,其中Dixon手术组100例,Miles手术组9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平均住院时间,并随访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肿瘤复发率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 Dixon手术组在手术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Miles术组(均P<0.05)。术后并发症以感染和吻合口瘘为主,Dixon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7例,发生率为7.0%,而Miles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8例,发生率为8.5%,Dixon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Miles手术组,但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Dixon手术组显著高于Miles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肿瘤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xon术较Miles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更具优势,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李虎  王华 《癌症》2020,(1):45-50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胸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对于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中远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胸腔镜或传统开放手术的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21例,其中胸腔镜手术66例,传统开放手术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近期临床效果以及中期和长期生存率。结果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更长(P<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P<0.001)、切口长度更短(P<0.05)、输血率无显著差异(P>0.05)。胸腔镜组的手术切口感染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天死亡率、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30天再入院率、1年和3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胸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的短期和长期预后相似,但胸腔镜手术对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更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30d内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16例行开腹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病理资料、术后30d随访情况、术后再手术原因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胃癌根治术后30d内非计划再手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0d内非计划再手术率为3.9%。非计划再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5.0%、病死率为10.0%、住院时间(27.5±12.0)d分别高于未施行非计划再手术组患者(均P<0.05)。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腹腔内出血11例(其中1例死亡)、吻合口漏2例、横结肠损伤2例和胰液漏1例(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5kg/m2、术中出血量≥100mL是影响患者30d内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00, 2.296, 2.010; 95CI=1.066~3.388, 1.226~4.298, 1.032~3.913; P<0.05)。结论:非计划再手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而年龄≥60岁的老年肥胖症(BMI>25kg/m2)患者以及术中出血量多(≥100mL)是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6例行PVP治疗的老年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压缩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评分、生活质量,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 d、3个月及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 VAS评分开始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治疗无效患者的VAS评分依次升高(P<0.05)。术后6个月患者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简表)显示躯体功能、机体疼痛、活力及总健康状况维度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中8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脊髓受压、肺栓塞及骨水泥毒副作用。结论 PVP治疗老年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压缩骨折疗效确切,止痛效果及安全性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胸腰椎肿瘤患者74例,采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统计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rankel分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中出血量897~4512 ml,平均出血量为(1941±45.31)ml;手术时间352~764 min,平均手术时间(463.54±41.36)min;经两两比较,原发性胸腰椎肿瘤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低,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术后3个月低(P<0.05);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优于术前(P<0.05);本组74例患者,感染发生率2.70%(2/74),脑脊液漏发生率2.70%(2/74),胸腔积液发生率1.35%(1/74),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患者,可改善疼痛度,减轻脊髓损伤,无术后无明显感染、脑脊液漏、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可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脊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脊髓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统计与比较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2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1.21±42.61)ml、(7.22±0.91)d、(8.79±0.86)d,与对照组(278.63±52.89)ml、(24.36±1.27)d、(13.02±1.17)d比较,P<0.05。随访3~24个月,2组患者疗效和脊柱稳定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脊髓肿瘤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治疗,与全椎板切除术时间相近,但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较好,患者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都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贲门癌手术径路的合理选择对术后恢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高龄贲门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经胸、经腹两种手术径路的切端残留率、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切端残留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胸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与经腹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贲门癌术前应充分评估分析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以利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紫杉醇与照射同步使用致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小鼠肺损伤模型模拟临床治疗,进行紫杉醇(泰素)与照射同步使用致肺损伤的研究,对其损伤模式及其机理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小鼠分正常对照(Control组)、单用紫杉醇(CT组)、单纯照射(RT组)、紫杉醇照射同步(CRT组)4个组,照射和用药的小鼠行全肺照射21Gy/5次/5天和周1与周4共2次腹腔注射紫杉醇30mg/kg,从实验后第1个月~第6个月观察肺泡灌洗液蛋白和细胞数变化、小鼠死亡、血性胸水、肺泡壁水肿和细胞浸润以及肺纤维化积分共6个指标的情况。结果在紫杉醇照射同步组因肺损伤死亡小鼠(19/54)比单纯照射组(10/54)明显增多(P<0.05),死亡时间和出现胸水均提前1个月;肺泡灌洗液内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除第1个月外,均比单纯照射组高,在第4个月明显(P<0.01)。单纯紫杉醇组第1个月也比对照组高,而且肺泡壁肿胀与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紫杉醇照射同步组的肺纤维化积分比单纯照射组明显,差别从第3个月后开始出现,而以第4个月明显,肺纤维化积分分别为5.6±0.7与3.8±0.7(P<0.05)。结论紫杉醇与照射同步使用能扩大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单纯紫杉醇也可致肺组织损伤,但损伤相对较轻,与照射同用可使致死性损伤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16例口腔癌患者术后所致软组织缺损。供区皮肤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全部或部分皮瓣坏死,移植成活率100%。患者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无1例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制备较简单,效果可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且成活率高。可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后小肠黏膜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浓度与平均绒毛数和绒毛高度变化的关系。方法 :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分为 2组。肠炎组 (照射组 )大鼠用 6MV X线腹部单次照射 ,剂量为 11Gy。对照组 (未照射组 )为正常对照。实验第 4天处死动物 ,剥下小肠黏膜制成 10 %匀浆 ,测定NO浓度 ;另取 2cm小肠制作组织病理切片后在光镜下测量肠黏膜每厘米长度的平均绒毛数量和绒毛高度。结果 :对照组和肠炎组小肠NO浓度分别为 (0 2 2± 0 13) μmol g和 (0 6 0±0 35 ) μmol g ,对照组的NO浓度显著低于肠炎组 (P <0 0 5 ) ;对照组与肠炎组的组织病理学相比较 ,每厘米平均绒毛数分别为 (6 3± 5 )个 cm和 (2 2± 3)个 cm (P <0 0 0 1) ,平均绒毛高度为 (0 2 4± 0 0 3)mm和 (0 0 7± 0 0 2 )mm ,肠炎组平均绒毛数量和绒毛高度都非常显著地减少 (P <0 0 0 1)。结论 :小肠放射性损伤后肠组织中NO浓度是显著升高的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中电离辐射可能对心脏的各个结构,包括心包、心肌、瓣膜、传导系统和冠状动脉等造成损伤.放射性心脏损伤在心肌酶、灌注显像、心电图、应变率成像等方面均有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5.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s ( IRCTs ), due to fatty inifltration and tendon retraction of the rotator cuff, is a challenge for orthropaedic surgeons, especially surgeons of sports medicine. It also ...  相似文献   

16.
吉西他滨增加放射性肺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不同给药方式对鼠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雄性BALB/C鼠,体重25g左右,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组、单纯照射(R)组、单纯给药(G)组、先给药后照射(PG+R)组、照射与同期给药(R+CG)组,每组80只.实验观察共8个月.采用6MVX线照射,照射面积2.O cm×2.5 cm,照射剂量25Gy分5次.吉西他滨药量80mg/(kg·d),第1、5天腹腔给药.G组给药后第1个月始,每周镜下计数炎细胞总数及分类.每月取左肺组织进行羟脯氨酸含量与病理学检测,右肺用于TGF-βl、EGF和ICAM-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每月从处死小鼠心脏取血浆100μl用于TGF-β1、EGF和ICAM-1的检测.结果吉西他滨对肺损伤早期主要是炎性细胞渗出(中性粒细胞>90%),实验后1、3、6个月分别以渗出、增生和纤维化为主.R+CG组羟脯氨酸含量第5个月开始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并持续到最后.R+CG组血浆ICAM-1含量照射后第1个月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第2个月以后开始下降.R+CG组血浆EGF含量在照射后第2、3个月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第4个月后开始下降;TGF-β1含量在照射后第3个月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以后含量相对稳定.R+CG组ICAM-1表达在第1个月时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第2个月后开始下调;EGF表达在第2、3个月时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第4个月后开始下调;TGF-β1表达第3个月开始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以后表达相似.结论经病理组织学及羟脯氨酸、TGF-β1、EGF、ICAM-1含量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照射与吉西他滨同期给药可明显增加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The incidence of penetrating and lacerated neck injuries has been rising in recent decades largely because of urban violence. Injury to the neck frequently results in multiple regional injuries and in addition poses serious threat to vital structures in the neck. From 1999 to 2005, forty-two cases of penetrating neck injuries which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irty one (73.8%) injuries were due to homicide, six cases (14.2%) were due to suicide attempt and five (11.9%) were accidental injuries. Surgical management included tracheostomy neck exploration and wound repair.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inimum period of six months. Six patients (14.2%) had unilateral vocal cord paralysis. Two patients (4.7%) developed tracheal stenosis. A proper evaluation, rapid air way intervention and proper surgical repair are essential for a successful outcome.  相似文献   

18.
A 24-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marked neck swelling following direct neck trauma. Imaging diagnosed a rare case of traumatic thyroid rupture.  相似文献   

19.
丁维军  霍红梅  田野 《中国肿瘤》2006,15(3):193-194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探讨放射性脑损伤中NO所起的作用。[方法]对SD大鼠用4MeV电子线单次全脑5Gy、15Gy和30Gy照射后,于照射后6h、1d、2d和3d检测大大脑皮层中NO的含量.[结果]5Gy、15Gy和30Gy照射后1d、2d.脑内NO随照射剂量递增而增加(P〈0.05).在6h和3d各剂量组无差异。各剂量组在1d时脑内NO达峰值,2d时逐渐下降.3d时恢复对照组水平。[结论]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中NO升高,它在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nd young adult cancer have greatly improved survival. As a result most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Wilms' tumor (the most common renal tumor in childhood) or other renal tumors become long-term survivors, living with surgically solitary kidneys. As physical activity is gaining credibility as a therapy enhancing well-being, encouraging cancer survivors do exercise during adolescence and adulthood is advisable. Discussing current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 would help to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the harmonization of guidelines for sport participation of childhood and young adult renal tumor surviv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