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22岁,于妊娠4个月时,再次发生急性白血病。其于3岁时,曾患ALL,用强的松和长春新硷诱导缓解治疗,后以6-MP维持治疗11年。停药时血细胞数、骨髓象、CSF均正常。维持治疗停止后8年,即距第一次患ALL后19年,该患者于妊娠4个月时,WBC数20×10~9/L,原始细胞>70%,Hb 78g/L,血小板73×10~9/L,骨髓幼稚细胞80%,苏丹黑染色2-4%的幼稚细胞阳性,酸性磷酸酶染色阴性,PAS染色50%幼稚细胞呈粗颗粒型。用长春新硷、强的松治疗。3周后,WBC 4.2×10~9/L,无幼稚细胞,血  相似文献   

2.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82例病人中,7例经化疗白血病细胞不减少而死于DIC。75例经化疗白血病细胞明显减少的6例在诱导缓解化疗期内死于DIC.9例伴发DIC,以后加大肝素剂量治疗。21例未加大肝素剂量治疗的18例伴发DIC。剩下39例未用肝素治疗的8例伴发DIC。总计有48例患者在15.2±6.3天伴发了DIC,其中30例白血病细胞的组织因子(TF)活性超过5.5L/10~(?)细胞,而仅有2例低于0.8L/10~(?)细胞,明显高于未伴发DIC者(0.3±4.2L/10~(?)细胞),P<0.01。所有M_3~-病人白血病细胞TF活性是7-230L/10~(?)细胞,平均38.9±2.3L/10~(?)细胞,明  相似文献   

3.
由于ATRA在APL的显著作用,人们注意到ATRA在其它血液病方面的潜在抗白血病作用,但目前为止ATRA在CML慢性期的作用无人报导。本文研究了ATRA间歇给药治疗Ph~+CML慢性期病人。 材料和方法:18例Ph~+CML慢性期病人男女各9例,中位年龄58岁,诊断到治疗时间平均为21个月,用α-IFN和/或Hu或Bus治疗的15例,未用的3例,当病人WBC>10×10~9/L,用Hu2g/d口服;WBC<10×10~9/L,停Hu,立即用ATRA80mg/m~2.d,tid.po。每隔1周连续7天,总共12疗程(1疗程=用药1周,间歇1周)。WBC>50×10~9/L和/或PLT<1500×10~9/L,停用ATRA。12疗程后WBC<10×10~9/L,PLT<500×10~9/L,Hb>11g/dl,脾触不清时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ATRA剂量的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MM)BMT后即使完全缓解,其复发率仍可高达50%。据报道采用α-干扰素(IFN)维持治疗可延长自体BMT受者的缓解时间,但对异基因BMT后IFN的作用尚有待评价,为此欧洲多发性骨髓瘤BMT小组进行了研究。 IFN维持治疗条件为:病人无疾病进展,中性粒细胞>1.5×10~9/L、血小板>75×10~9/L,GVHD为0或Ⅰ级。IFN治疗至少于BMT2个月后进行,开始剂量为1mU 3/W,4周后增至2mU 3/W,再4周后增至3mU 3/W,拟维持至少2年。若应用后中性白细胞降至1.0~1.5×10~9/L或血小板50~75×10~9/L,则IFN剂量减半;中性粒细胞<1.0×10~9/L、血小板<50×10~9/L,则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1974年—1987年7月间对未经骨髓移植的63例中数年龄为30.0岁的严重型再障(SAA)病人作了骨髓活检,其中的55例进行了ATG治疗,其余8例在ATG治疗前已死亡或失去联系.ATG治疗的20/55例已死亡,35例存活者行ATG治疗,中数达3.8年.其32例骨髓活检和穿刺可供随访评价.临床评价疗效的标准是:三系细胞都有改善,粒细胞计数≥0.5×10~9/L,不需输血为部分有效;.Hb正常,粒细胞计数≥1.0×10~9/L,PC≥100×10~9/L,为完全恢复.63例患者治疗前所做骨髓活检分类如下:1.残存的造血:a."真正的"再生障碍:严重的骨髓细胞过少伴炎性渗出,可有灶性红系和局限性残存的粒系造血,无网状纤维增加;b.增生低下性骨髓增生异常(MD):正常骨髓细胞小于25%伴有造血结构异常,至少两系细胞有增生异常特征,网  相似文献   

6.
60岁以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疗效常不及儿童和成年人,其长期存活率只有4%~15%,本文报告了作者14年来对影响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的研究结果。 病人与方法病人共46例,男性占54%,女性占46%,年龄60~87岁,中位年龄67岁,其中60~69岁28例,70~79岁11例,>80岁7例。肝大者36%,脾大者48%,血红蛋白10.5±3g/dl,白细胞51±48×10~9/L,血小板77±87×10~9/L,乳酸脱氢酶1902±1100u/L。FAB分型:L1型占7%,L2型占93%。免疫学分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诱导治疗第19天及血液学完全缓解(CR)时骨髓存在形态学可辨认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数及微量残留病监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的预后价值。方法以1998年1月1日至2003年5月31日进入ALLXH99方案的193例新诊治ALL患儿为研究对象。联合化疗第19天及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行骨髓形态学检查以及血液学CR时用四色多参数流式细胞仪监测微量残留病。结果①诱导治疗第19天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0.050与<0.050的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42.59±14.28)%和(74.2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达血液学CR时骨髓存在形态学可识别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与此时无形态学可辨认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患儿5年EFS率分别为(63.47±9.23)%和(76.41±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诱导缓解治疗结束血液学CR时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10-4与<10-4的患儿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数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缓解治疗结束血液学CR时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10-4与<10-4的患儿22个月EFS率分别为(23.81±20.26)%和(94.44±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诱导治疗第19天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数≥0.050在儿童ALL治疗中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诱导治疗结束血液学缓解时  相似文献   

8.
实验资料表明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和米托蒽醌(Mx)联合应用有时间的协同作用。本文作者应用HDAra-C和Mx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的急性白血病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岁(16~65岁);其中AML9例(M_1和M_25例、M_4和M_54例)。AML复发4例,难治性AML5例;ALL20例(L_1和L_2各9例,未分类2例),慢粒急变(CMLBP)6例。具体治疗方案为:HDAra-C2g/m~2/q12h gtt.v,第1~4天;Mx12mg/m~2/d gtt.v第5~6天。完全缓解(CR)为骨髓增生正常、白血病细胞<5%;外周血粒细胞≥1×10~9/L、血小板≥100×10~9/L。未达到上述标准均判治疗无效。存活期自联合化疗开始计算,死亡分早期(ED)和再障性死亡(AD),前者指治疗开始2周内死亡;后者指治疗二周后死亡,患者同时伴骨髓增生不良。治疗结果:11例ALL复发者,8例达CR(73%)。其中7例平均CR时间达5个月(2~9个月),1例仍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测定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脑脊液(CSF)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情况和预后是否能提供参考信息。作者研究随机儿童ALL患者160例,平均追踪72个月(25-143个月),CSF蛋白浓度为0.144.3g/L,平均0.26g/L,其中>0.45g/L者20例,5年存活率为18%,<0.45g/L者5年存活率为63%(P>0.05)。CSF白细胞计数为0-528×10~6/L,平均1×10~6/L,其中>10×10~6/L者10例,5年存活率为13%,其余患儿5年存活率为60%(P<0.001)。作者把患儿分为3组:Ⅰ组133例,CSF蛋白浓度≤0.45g/L,白细胞计数≤10×10~6/L,CSF中无原始淋  相似文献   

10.
何杰金氏病相关的T细胞急淋白血病(ALL)(2例)和B细胞ALL(1例)曾有报道,而合并普通型ALL系罕见的首次报道病例。患者男性,17岁,因何杰金氏病ⅡE期、结节硬化型于1984年4月入院。两肺纵膈及颈部淋巴结受累。经COPP方案(每疗程包含环磷酰胺600mg/m~2×2.长春新碱2mg,甲基苄肼100mg/m~2×14、强的松60mg×14)10个疗程,未行放疗,患者反应良好。化疗后5年出现疲乏、发热、衰弱等症状。血红蛋白6.3g/dl,白细胞3.3×10~9/L,原始淋巴细胞36%,成熟淋巴细胞63%,血小板4×10~9/L。骨髓原始细胞96%,此类细胞糖原、酸性磷酸酶、α-萘酚酯酶、过氧化物酶染色等均阴性。单克隆抗体免疫分型示CD-19、CD-9、CD-7及CD-10,分别有97%、77%、75%及67%的细胞阳性;HLA-DR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96%细胞阳性,诊断为前B型ALL(普通  相似文献   

11.
有关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资料少见。作者回顾了1980~1989年间收治的18例≥60岁ALL患者的临床和生物学特点、诱导缓解及存活状况。 18例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中位数69.5岁(范围60~81岁)。与中青年ALL相比临床和生物学主要特点是:2例有白血病前期(而中青年ALL无此报道),L3型常见(占25%,而中青年ALL中L3型占7%),未发现有T-ALL(中青年ALL中TALL占19~22.4%)。其它指标:高白细胞计数(>30×10~9/L)(6/18)、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2/  相似文献   

12.
不同疾病低血小板样本阻抗法与手工法计数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引起的低血小板样本在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血小板计数时存在的差异。方法 将239例低血小板(<80×10~9/L样本,其中肝病73例、恶性肿瘤化疗后58例、血液病108例,分别采用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法同时计数血小板,再接仪器检测结果将不同疾病的血小板数分为<25×10~9/L、25~50×10~9/L、50~80×10~9/L三组,然后将两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当血小板数<25×10~9/L时,三类病仪器法均明显低于手工法(P<0.01);血小板数在25~50×10~9/L时,血液病样本两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病和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样本仪器法仍明显低于手工法(P<0.05);血小板数在50~80×10~9/L时,三类疾病两法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阻抗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对肝病和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样本应进行手工计数复检,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手工复检计数范围可放宽到<25×10~9/L的样本。  相似文献   

13.
用干扰素-α(IFN-α)治疗81例(男45例、女36例,中数年龄50.5岁,范围17~70岁)初诊的Ph染色体(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依Sokal's分类将患者分为低危组(指数<0.8)39例,中危组(0.8<指数<1.2)32例和高危组(指数>1.2)10例。全部患者在确诊6个月内(中数时间45.5天)接受重组的IFN-α 5×10~6IU/sqm/d·sc。以后依血液学变化调整IFN-α剂量。血液学完全缓解(CHR)者,减量并调整至维持WBC1.5×10~9/L~5×10~9/L,血小板数50~150×10~9/(?)WBC<1.5×10~9/L或血小板数<50×10~9/L时停药。IFN-α分别治疗6个月、12个月未获CHR或细  相似文献   

14.
足三里穴药物注射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 ,抽取化疗期间白细胞低于4.0× 10 9/L病人 6 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足三里穴注射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 ,对照组采用鲨肝醇、利血升治疗。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10 0 .0 0 % ,对照组为 35 .31%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且治疗组于 1个疗程后白细胞数上升至 6 .0× 10 9/L~ 8.4×10 9/L者为 2 4例 ,占70 .5 9%。提示足三里穴注射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 可明显提高化疗后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86年应用多胎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2例,报告如下。 例1 男,45岁。1985年12月24日入院,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92×10~9/L,白细胞17.5×10~9/L,原、幼单核细胞占27%。骨髓示增生明显活跃,原、幼单占45%,POX呈弱阳性,NES染色阳性,NAF抑制阳性,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入院后经HOAP方案诱导化疗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道1例不宜作骨髓移植的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长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效果。患者男性,69岁,因全血细胞减少于1991年8月入院。病前无病毒感染和用药史。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29×10~(12)/L,自细胞3.2×109/L,中性0.34,淋巴0.54,血小板14×10~9/L,网织红细胞16.8×10~9/L。血清红细胞生成素15500  相似文献   

17.
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恶性淋巴瘤(ⅡE)患者在接受超大剂量化疗及放疗后,用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重建其骨髓造血功能获得成功一例。患者血小板数在PBSC移植后8天增至20×10~9/L以上,10天恢复至50×10~9/L以上;白细胞数在PBSC移植后9天增至0.5×10~9/L以上;CT盆腔摄片示肿瘤明显缩小;缓解出院,无症状存活6月余,仍在随访中。提示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根治恶性肿瘤的安全、有效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8.
20例患者均为1991年1月至1993年7月接受雄激素(达那唑或氟烃甲基睾丸素)治疗的低危MDS患者(原始细胞≤10%),且血小板数<50×10~9/L。其中,难治性贫血(RA)11例,难治性贫血伴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1例,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RAEB)7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1例;15例有贫血,7例依赖输血,13例中性粒细胞数<1.5×10~9/L。从诊断到接受治疗的间隔时间中位数6个月(1~50个月),接受雄激素治  相似文献   

19.
男,52岁。主诉发现白细胞增高3年。患者1990年化验发现外周白细胞增高为15×10~9/L,并见散在幼稚细胞。因无任何不适未进一步诊治,近2年多次化验外周白细胞波动于15×10~9/L~30×10~9/L之间。先  相似文献   

20.
作者复习了伦敦Hammersmith医院过去10年中采用~(32)P治疗的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人的资料。所有这些病人诊断采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研究小组(PVSG)标准。每次所用~(32)P剂量为3-6mCi(平均4.25mCi),静脉注射,治疗前平均血小板计数为1100×10~9/L,首次~(32)P注射后所有病人血小板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血小板最低值为550×10~9/L。8例病人中有5例需多次注射~(32)P方可维持血小板数低于600×10~9/L。2例病人在随后~(32)P注射治疗中,血小板数下降的比率无明显变化。3例病人虽经~(32)P多次注射,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仍持续,需加以化疗,这些难以控制的原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