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526例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临床调查。采用阿罗格点刺试验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查。结果发现43.8%变应性鼻炎患者并发哮喘,其中先有鼻炎后有哮喘者占52.3%;先有哮喘后有鼻炎者占36.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变应性鼻炎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家族遗传史,而并发哮喘的患者过敏性家族遗传史高达61.7%。调查中还发现30.7%变应性鼻炎患者并发过敏性皮肤病;23.2%并发过敏性结膜炎,18.1%患者并发药物过敏。结论变应性鼻炎不仅与支气管哮喘相关,也和其他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特应性个体产生呼吸道炎症后,不论哮喘发生在先,还是鼻炎发生在先,都容易诱发全呼吸道炎症。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以屋尘螨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学创新》2016,(24):136-138
目的:研究Ig E相关眼表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本地区2011-2015年376例眼表过敏性疾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过敏原及相关因素特点。结果:眼表过敏性疾病中,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成年人占比64.8%,春季花粉过敏者高达65.4%,多伴发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炎;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青少年占比86.1%,尘螨过敏者高达65.9%,多伴发过敏性鼻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过敏原不显著;特应性结膜炎尘螨过敏者高达90.5%,且混合过敏者多,容易合并多重过敏性疾病。结论:不同眼表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特点对临床诊断分型、后期治疗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方法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门诊收集4~18岁支气管哮喘儿童223例,通过家长笔答问卷,了解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比例及相关情况。结果鼻部症状(未患上感时,经常有喷嚏、流涕、鼻塞、鼻痒)者191例,占85.7%,191例患者中诊断过敏性鼻炎者81例,占42.4%(81/191);鼻部症状与季节相关者83例,占有鼻部症状者43.5%;此类哮喘患儿有相关家族史者(哮喘、过敏性疾病)97例,占50.8%;有个人过敏史者94例,占49.2%。无鼻部症状者32例,占调查总数的14.3%(32/223),其中有相关家族史者21例,占此类人群65.6%;有个人过敏史者11例,占34.4%。结论有相当一部分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存在鼻炎漏诊的情况,儿科医师要充分地重视这一点,以全面、整体地考虑患儿的疾病情况,提高哮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小儿过敏性鼻炎和小儿支气管哮喘共18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病情临床分级及严重程度,总结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结果:1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单纯哮喘与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两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严重程度分级分别为1级85例,2级39例,3级6例,4级1例;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中过敏性鼻炎病情分级为轻度97例,中/重度34例。秩相关系数r=0.714,二者存在相关性。结论:小儿过敏性鼻炎与哮喘二者在疾病分型及病情严重程度均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疾病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包括荨麻疹62例,湿疹43例,接触性皮炎36例,过敏性鼻炎30例,支气管哮喘30例)采用德国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脱敏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脱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13﹪;其中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与支气管哮喘组、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共振治疗仪为临床上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和变应性鼻炎的联系,浅析鼻眼联合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深圳市若干医院近6年内的255例有鼻眼相关疾病儿科患者的病历资料,保证其他无关变量基本一致,经统计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将过敏性结膜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68例患者使用鼻眼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同时有鼻眼疾病的有68例,只患变应性鼻炎的有46例,只患过敏性结膜炎的有56例,两者都不患的有85例。结论 1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鼻眼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学有联系;3眼科和耳鼻喉科专家联合治疗可以收到极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发作期儿童哮喘、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皮肤变应原以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测定92例哮喘组、52例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特异性皮肤变应原,分别测定两组肺功能并与缓解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为56.52%,儿童哮喘组及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尘螨阳性率居首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肺功能FEV,在哮喘组、哮喘合并鼻炎组与缓解组比较明显降低.具显著性意义;哮喘组与哮喘合并鼻炎组比较哮喘合并鼻炎组明显低于哮喘组,具显著性意义;FEF5o在哮喘组、哮喘合并鼻炎组与缓解组比较明显降低,具显著性意义;哮喘组与哮喘合并鼻炎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哮喘、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两种疾病发病情况密切相关,当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加重肺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中小学生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及治疗状况。方法采用国际儿童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in Childhood,ISAAC)第一阶段调查问卷为基础问卷;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Test,ACT)进行疾病严重度评估。2007年4-5月对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5807名中小学生进行哮喘、变应性鼻炎、湿疹的问卷调查。结果患过敏性疾病者599例,患病率为10.31%,其中哮喘患病率为4.84%,男女比例为1.68∶1;变应性鼻炎和湿疹的患病率分别为7.44%和0.83%。哮喘患者中有家族史的占17.57%,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者147例,占52.31%。多数哮喘患者不用药,ACT评分在20~24分的患者中不用药者占87.30%,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治疗者为3.17%;ACT评分≤19分的患者中有55.60%不用药,吸入糖皮质激素占22.20%。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有34.97%不用药,单鼻用皮质类固醇者占23.78%,单口服抗组胺药者占16.78%,联合鼻用皮质类固醇+口服抗组胺药治疗者为4.20%。结论上海普陀区长征镇中小学生哮喘患病率与2002年上海地区调查的哮喘患病率比较无明显上升。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较低。多数哮喘、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是不规范的。  相似文献   

9.
<正>我院于20082011年对68例过敏性疾病患儿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进行病原诊断,并对患儿进行随访研究,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随访68例患儿,其中男50例,女18例,过敏性哮喘7例,过敏性鼻炎1例,湿疹2例,哮喘合并鼻炎16例,哮喘同时合并鼻炎、湿疹2例,哮喘合并鼻结膜炎5例,其中最长随访时间36个月,最短随访时为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6.67±8.84个月。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疾病又叫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人体在接触过敏原(也叫致敏物质)时,因体内免疫防御系统的敏感性过高而导致组织器官受损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类疾病。此类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过敏性湿疹、接触性皮炎、特发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由花粉、尘螨等致敏物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临床实践证实,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虽各不相同,但其致病机理却是基本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和气道炎症标志物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40例非重症成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过敏性鼻炎分为合并组(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35例)和哮喘组(单纯支气管哮喘患者105例)。将哮喘组中32例无过敏原检测结果的患者去除后,根据过敏史及过敏原检测结果将哮喘组患者分为过敏性哮喘组(38例)和非过敏性哮喘组(35例)。比较合并组、哮喘组、过敏性哮喘组及非过敏性哮喘组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_1/FVC)]、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对合并组和哮喘组的FeNO、EOS%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FeNO、EOS%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价值。结果合并组FeNO和EOS%水平均高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组FEV_1%pred、FEV_1/FVC分别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组FeNO和EOS%水平均高于过敏性哮喘组和非过敏性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过敏性哮喘组FeNO和EOS%水平均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组FeNO与EOS%水平呈正相关(r=0.551,P<0.05)。哮喘组FeNO与EOS%水平呈正相关(r=0.240,P<0.05)。FeNO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最佳临界值为71.65μg·m~(-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0%、80.00%。EOS%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最佳临界值为3.2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0%、71.40%。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FeNO和外周血EOS%明显升高,两者水平呈正相关。检测FeNO、EOS%有助于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过敏性结膜炎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和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过敏性结膜炎显效率高,过敏性鼻炎显效率显著高,半年复发率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过敏性结膜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粉尘螨口含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粉尘螨口含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变应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呈阳性的2~14岁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用粉尘螨口含滴剂治疗,从低剂量起逐步递增,每天1次;对照组25例每天吸入丙酸倍氯松(必可酮).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哮喘和鼻炎同时缓解症状者占86.67%,对照组为60%(P<0.05);鼻炎症状消失者治疗组占90%,对照组占56%(P<0.01).结论:粉尘螨口含滴剂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对过敏性鼻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京津冀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人吸入过敏原的致敏率,分析阳性过敏原的年龄及性别差异,阐明过敏原与过敏性鼻炎症状、合并症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20种标准化过敏原,对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6 236例京津冀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病人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记录病人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和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病史。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病人的阳性过敏原及其致敏率,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过敏原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5 530例病人(88.7%)至少1种过敏原阳性。京津冀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病人最常见的过敏原是粉尘螨和屋尘螨,致敏率分别为47.3%和41.7%,其在自报过敏性鼻炎成年病人中的致敏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性高于女性。尘螨致敏与过敏性鼻炎的持续性、严重程度均无关,但户外过敏原的致敏率在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病人显著高于轻度过敏性鼻炎病人,在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病人显著高于间歇性过敏性鼻炎病人。SPT中尘螨的皮肤指数与过敏性鼻炎症状无关,艾蒿、禾本花粉的皮肤指数与过敏性鼻炎症状正相关。≥54%的AR合并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病人呈现4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尘螨、德国小蠊阳性与AR合并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无相关性,户外过敏原(艾蒿、蒲公英、大豚草)的致敏率在AR合并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病人中显著高于无合并症AR病人。结论尘螨是京津冀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病人中最常见的吸入过敏原。吸入过敏原致敏率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过敏性鼻炎伴合并症病人多重致敏率高。户外过敏原致敏率与过敏性鼻炎症状严重程度正相关,其在过敏性鼻炎合并症病人中的致敏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青岛市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并分析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详细了解140例初治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患过敏性鼻炎的人数、既往诊断及治疗状况。将140例哮喘患者分为分为A组(单纯性哮喘组);B组(合并过敏性鼻炎症状未用鼻喷激素组);C组(合并鼻炎症状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组),各组均进行治疗前后PEF(最大呼气流速)的测定。结果1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98例并发过敏性鼻炎,治疗后C组PEF值明显高于B组,而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青岛市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较高;治疗哮喘的同时治疗过敏性鼻炎,能提高哮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并分析顺德龙江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致敏原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各类过敏性疾病患儿54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儿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E抗体(IgE)和过敏原IgE特异性抗体(SIgE),统计540例患儿过敏性疾病流行现状及致敏原的分布情况。结果:湿疹、过敏性胃肠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混合过敏性疾病的IgE阳性率分别为82.8%、87.5%、88.9%、89.9%、89.7%、92.0%。2岁以内儿童湿疹和过敏性胃肠炎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84.4%、81.3%;2~4岁以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混合过敏性疾病为主,分别为58.3%、50.7%、44.1%、48.0%;4岁以上以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混合过敏性疾病为主,分别为44.9%、49.3%、42.7%。过敏原构成比例中吸入性过敏原以粉尘螨、屋尘螨为主,分别占12.0%、11.1%;食物性过敏原以牛奶和鸡蛋为主,分别占59.3%、57.0%。湿疹和过敏性胃肠炎以1种过敏原阳性占多数;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混合过敏性疾病以2种过敏原阳性占多数。湿疹和过敏性胃肠炎以食物性过敏原为主,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混合过敏性疾病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结论:顺德龙江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及致敏原分布有一定特点,应按照过敏性疾病的特点做好预防及诊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和支气管哮喘(支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寻找有效提高防治的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年收治的212例支哮患者分为78例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和134例支哮患者进行归纳总结并比较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发病率。结果本组病例中过敏性鼻炎合并支哮患者占所有哮喘患者的36.8%,男女比率分别为34.4%和40.7%;发生率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学生、化工、轻工业人员和家务工等职业发病率较高;其高危因素为过敏性体质、遗传、环境因素和感染等。结论过敏性鼻炎和支哮都是气道炎症性疾病;及早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加强哮喘的教育管理可减少支哮的发作,并能防止过敏性鼻炎进一步发展为支哮;对危险因素和不适应职业患者则应作相应避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和护理治疗后,所有症状都得到了较好改善,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有效率达到100.0%。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较好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过敏性结膜炎临床特点。方法对已确诊的231例过敏性结膜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31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全部为中青年患者,过敏性结膜炎最常见症状为眼痒(100.00%),最常见的体征为结膜充血(100.00%),大部分合并异物感、烧灼感。其中99例合并有眼外过敏性疾病病史。结论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类以青中年发病为主,以眼痒及结膜充血为主要临床特点而对角膜通常没有明显影响的非感染性眼表疾病,常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但对视力无明显影响,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资料表明,欧洲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25%~30%,其中异位性皮炎的发病率15%~20%,哮喘的发病率7%~10%,过敏性鼻炎与结膜炎的发病率15%~20%.据调查我国<14岁城市儿童哮喘的发病率0.12%~3.44%,其他过敏性疾病国内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但临床上患过敏性疾病儿童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