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脊髓损伤患进行泌尿生殖反射检查,探讨其对排尿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对脊髓排尿中枢损伤患予以不同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正规的主动排尿训练。在治疗前行泌尿生殖反射检查。结果:4例泌尿生殖反射弧环路中断的患均可以通过腹压完全排出尿液,而6例泌尿生殖反射环路连续性存在的患只能部分排出尿液。结论:脊髓损伤后,泌尿生殖反射中断的患排尿功能恢复较反射弧存在的患快且好。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排尿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就随之产生.并可伴随终生。由此而引起的泌尿系梗阻和感染,其预后是严重的。唐山地震后12年统计,4596脊髓损伤患死于慢性肾功衰竭。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更多的医师已认识到脊髓损伤早期对泌尿系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脊髓损伤患的生存时间决定泌尿系的康复效果。我“中心”从1988年始、对脊髓损伤患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以评价排尿功能状况.组织专业导尿组采用无菌性间歇导尿术治疗和训练排尿,现证明这些措施对改善其排尿功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对外伤性截瘫患者早期膀胱功能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伤性截瘫患多有排尿机能的暂时或长期性的改变,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留置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就越多,且不利于反射性排尿功能的建立.我们从1992年开始,对31例患采取了早期膀胱功能恢复训练,缩短了留置尿管时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站立综合康复对改善截瘫患膀胱排尿功能和防治泌尿系感染的作用。方法:24例外伤或炎症性胸腰段住院截瘫患病情稳定即行斜床站立训练,每天按病情调整斜床的倾斜度、站立次数和站立时间。每周站立5d,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完全性尿潴留和泌尿系感染例数明显减少(P<0.01),完全性排尿例数明显增多(P<0.01)。结论:早期站立综合康复对改善截瘫患排尿功能和防治泌尿系感染具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失去大脑控制,使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加之长期卧床,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因此,早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疗效的关键。对脊柱颈胸腰段不稳定骨折伴截瘫患者进行自主排尿功能训练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急性期出现排尿障碍,留置导尿是解决排尿障碍的有效方法,为使患尽早恢复自主排尿功能,2001-01/2002-12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神经内科对80例脑卒中留置导尿患进行排尿康复训练,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重建膀胱术后患者排尿功能的训练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丁萍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54-756
报告了对11例重建膀胱术后患者排尿训练的方法和结果.训练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术后2~3周)进行代膀胱贮尿功能训练,使重建膀胱做循序渐进的充盈和排空;第2阶段(3周后)进行排尿功能训练,包括尿意习惯训练、腹压排尿和盆底肌训练.3~6个月后,本组重建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均达到接近生理状态.认为排尿功能的训练可提高肠道代膀胱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直肠癌术后男性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有较高的发生率,患年龄和手术方式是有可能造成性功能障碍和排尿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而随着外科技术和患要求的提高,保护患性功能和排尿功能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手术方式对男性直肠癌患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影响.设计:以患为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三○九临床部普通外科.对象: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九临床部1990-01/2000-10收治的男性直肠癌为研究对象.纳入本实验的患79例.均接受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术前性功能和排尿功能均正常,并接受2年以上随访.两组不同手术患的样本量,年龄段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方法:通过发随访信,门诊及电话随访患术后性功能:包括阴茎勃起和射精;勃起功能按国际指数问卷调查评价.射精功能以能否达性高潮及能否射精为标准.排尿功能:包括近期排尿功能和远期排尿功能.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年龄段直肠癌手术后,患的性欲,勃起功能,射精功能和排尿功能.结果:Miles术性功能障碍81%.近期排尿功能障碍46%(19/41),远期排尿功能障碍5%(2/41).Dixon术性功能障碍55%.近期排尿功能障碍29%(11/38),无远期排尿功能障碍.两术式相比,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各年龄段性功能障碍,<40岁占38%,40~59岁占60%,>60岁占96%,各年龄段相比,差异有显意义(P<0.05).结论:男性直肠癌患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手术时患的年龄和手术方式对其发生率有直接影响.而保留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有效减少患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热冷交替膀胱冲洗对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热冷交替膀胱冲洗训练对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治疗组37例脊髓损伤排尿功能障碍病人每天进行1次或2次的热冷交替膀胱冲洗,并与使用常温冲洗液进行膀胱训练的31例(对照组)进行对比,以冰水试验(+)作为病人的拔尿管指证。分析两组训练成功率及有效率、膀胱训练的天数及病人的残余尿量。[结果]治疗组37例在训练有效率及成功率方面高于对照组,且膀胱训练的天数及残余尿量明显比对照组少。[结论]使用热冷交替膀胱冲洗的方法进行膀胱训练效果优于以往传统的常温膀胱冲洗法。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排尿功能由脊髓排尿中枢(骶2~骶4)及大脑皮质控制。外伤截瘫,脊髓损伤平面以下一切反射消失,排尿功能出现障碍,反复导尿,不仅给病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会合并尿路感染,结石、肾盂肾炎引起尿毒症危急生命。十余年临床护理中,对如何训练自主膀胱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11.
刘娅 《现代康复》1998,2(11):1282-1283
正常人排尿功能由脊髓排尿中枢(骶2~骶4)及大脑皮质控制。外伤截瘫,脊髓损伤平面以下一切反射清失.排尿功能出现障碍,反复导尿.不仅给病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会合并尿路感染,结石、肾盂肾炎引起尿毒症危急生命。十余年临床护理中,对如何训练自主膀胱进行了探索,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因44伤引起高位截瘫的患者,通过定时轻刺激排尿或挤压排尿,脱离导尿管;方法腰椎骨折施行内固定术后3~21天,拔除尿管后,先诱导排尿,然后采取间歇导尿,测量残余尿量,如果连续三日残余尿量少于100ml,训练过程结束,宣布成功;结果20例患者进行排尿功能训练,19例获得成功,其中1例因长期卧床营养不良,反复发生泌尿系感染,病人自动放弃,而宣告失败。成功率达95%。结论40伤性截瘫患者通过排尿功能训练,可以排空膀胱,脱离尿管。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截瘫病人由于脊髓损伤,排尿功能常发生障碍而需长期留置导尿.我院近几年来对21例截瘫病人进行排尿功能训练,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取得良好效果.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39岁,平均29.5岁.均为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最短20天,最长76天,平均48天,有3例未恢复,无1例并发尿路感染. 排尿功能训练 1 心理训练 脊髓损伤患者通常为意外事故所致,伤后患者的心理变化复杂.主要表现有怨恨、焦虑、灰心丧气、忧郁等.针对不同的心理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劝慰、引导、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脊髓  相似文献   

14.
泌尿系感染是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长期留置尿管也是造成膀胱上行感染的因素。为了使截瘫病人排尿功能得到恢复,护理人员要对病人进行排尿训练,但训练时机选择不当则影响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无菌性间歇导尿术和膀胱功能的训练,根据残余尿量确定间隔导尿时间。导尿前指导患者作盆底肌肉锻炼。结果全部患者经间歇导尿治疗,排尿功能有明显改善,46例患者经20-30d的间歇导尿,残余尿量少于80ml停止导尿。80%患者中段尿培养由阳性转为阴性。结论间歇导尿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在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排尿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伴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针炙疗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分别于两个疗程后评价患者排尿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排尿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针灸疗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脊髓损伤所致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包括帮助患者建立脊髓性膀胱自主排尿功能,实行膀胱充盈训练、间歇性导尿、中医穴位按压诱导、手法挤压等刺激患者的排尿反射的方法,同时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认为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改善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饮水计划及排尿功能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生物反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饮水计划及排尿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尿失禁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3.33%,两组比较,χ2=5.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水计划及排尿功能训练对促进脑卒中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和排尿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将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病人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排尿功能进行分期。[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2018年12月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病人行前列腺切除术进行随访的53例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尿流动力学结果、排尿情况,将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病人术后排尿功能进行分期,并形成不同时期排尿功能训练模式。[结果]术后随着时间推移,病人术后控尿率提高,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时间稳定,功能膀胱容量增加,平均排尿次数减少,平均排尿量增加,排尿急迫程度减少,充盈期最大逼尿肌压降低,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下降,膀胱顺应性提升,最大膀胱内压下降,最大逼尿肌压下降,且各项指标在术后3个月趋于稳定。将前列腺术后病人排尿功能训练分为住院期(早期)、出院后至术后3个月(恢复期)、术后3个月以后(稳定期),各期护理重点是早期加强引流管护理,恢复期加强尿失禁护理,稳定期加强排尿功能训练。[结论]依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病人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功能进行分期,提出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排尿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20.
艾艳  马艳平 《护理研究》2006,20(9):2402-2403
膀胱的排尿功能需要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协调完成,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受人脑和脊髓中枢的共同支配。病人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失去大脑控制,导致膀胱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称为神经性膀胱。笔者对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脊髓损伤伴有排尿障碍病人运用保留导尿→定时开放尿管→间歇导尿→叩击、按摩下腹部等方法,训练病人自律性和反射性膀胱,以协助病人达到最佳排尿状态。现将护理休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