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析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5例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螺旋CT扫描,之后结合病理分析其CT表现。结果 35例患者中,胸腺瘤16例,侵袭性胸腺瘤10例,胸腺淋巴瘤3例,胸腺癌2例,胸腺类癌2例,颈部胸腺囊肿1例,异位胸腺瘤1例。结论在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CT诊断价值较高,且结合临床表现能够对部分恶性胸腺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予以判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鞍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CT、MRI平扫及其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并与手术证实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不同病变在生长部位、信号或密度上各有特点,大部分病例影像检查能做出正确定位、定性诊断,部分病例信号或密度相似,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结论 MRI是鞍区病变首选检查方法,在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邻近解剖关系,血管及血管病变方面优于CT,但CT在显示病变钙化及骨质破坏方面是MR1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肝脏肿瘤样病变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探讨不同疾病的强化特点,以提高对肝脏肿瘤样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180例肝脏肿瘤样病变的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重点观察扫描过程中病灶三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特征.结果:180例病例经CT动态增强三期扫描,89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56例诊断为肝血管瘤,30例诊断为肝转移性肿瘤,5例诊断为肝脓肿.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样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肝脏肿瘤样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对经CT检查并证实的肾上腺病变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功能性肾上腺病变12例、有功能性肾上腺病变8例、良性病变14例、恶性6例。结论CT检查对诊断肾上腺病变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CT对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无特异性,需要依据临床体征,生化检查,特别是病理学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16层螺旋CT诊断肝脏常见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价值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诊治的448例肝脏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患者,分别对所选的患者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CT上肝脏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主要表现为单发或者多发低密度病灶,边界可清晰也可以模糊不清,增强后可强化也可以不强化。本文所选的患者CT表现均较典型,同时结合临床检查多能做出明确的诊断。结论肝脏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的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超与CT增强扫描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 60例胆囊息肉手术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手术前均进行彩超及CT增强扫描。观察CT增强扫描与彩超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 CT增强扫描与彩超识别胆囊息肉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0例患者,术前经彩超确诊48例,诊断符合率为80.0%(48/60);术前经CT增强扫描确诊44例,诊断符合率为73.3%(44/60);经二者联合检查确诊56例,诊断符合率为93.3%(56/60)。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单一彩超或单一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12例,彩超确诊9例,诊断符合率为75.0%;CT增强扫描确诊11例,诊断符合率为91.7%。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48例,彩超确诊41例,诊断符合率为85.4%;CT增强扫描确诊33例,诊断符合率为68.8%。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超具有优势,对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CT增强扫描具有优势,二者可以互补,可增强诊断符合率。结论彩超及CT增强扫描确诊胆囊息肉样病变各有优势, CT增强扫描对于肿瘤性息肉样病变诊断效果佳,彩超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效果更好,尤其对病变的病理分型诊断更优于CT增强扫描,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提高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7.
刘元涛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7,24(9):1048-1049,1051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CT特征以及CT检查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占位性病变21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21例中,淋巴瘤3例,胸腺瘤4例,畸胎瘤3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2例,胸内甲状腺1例,气管、支气管囊肿3例。肿瘤体积多较大,常占据多个纵隔分区,增强扫描可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冠状位或矢状位重建有利于显示颈胸联合性占位。结论CT检查对纵隔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凯  朱达东 《江西医药》2011,46(5):465-466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其中肾上腺腺瘤10例,嗜铬细胞瘤3例,髓样脂肪瘤2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转移瘤7例,肾上腺成神经细胞瘤1例。结论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肾上腺肿瘤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前纵隔肿瘤的CT图像特征,探讨CT在前纵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密度,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及强化方式等,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胸骨后甲状腺3例,畸胎瘤8例,淋巴瘤2例,胸腺瘤5例,其中非侵袭性胸腺瘤3例,侵袭性胸腺瘤2例,误诊2例。结论前纵隔肿瘤具有典型的CT图像特点及强化方式,而且可以较直观的了解肿瘤对周围脏器浸润情况,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袁西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47-3048
目的 探讨肋骨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肋骨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根据影像学表现及病变累及肋骨数量分为:囊状膨胀性骨破坏26例,溶骨性骨破坏20例,骨增生硬化表现8例,骨性突起3例,单骨表现32例,多骨表现25例.结论 肋骨溶骨性破坏或伴软组织肿块或伴病理性骨折多见于恶性肿瘤.囊状膨胀性骨破坏多见于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胸部X线片结合CT检查有助于提高肋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肿痛及肿痛样病变检查,观察分析病变强化特点及形态学表现,提高良恶性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51例直径<4.5cm肺孤立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动态CT增强扫描检查。增强值=病灶最大增强CT值-病灶平扫CT值。规定增强值<10Hu为不强化,增强值10~20Hu为强化,增强值>20Hu为明显强化。结果肺癌明显强化,结核球不强化,炎性假瘤和错构瘤可强化或不强化。多数肺良性肿瘤、结核球、炎性假瘤边缘光滑。棘突、毛刺、分叶、脐凹征肺癌多见,良性病变少见。钙化、胸膜凹陷征、良恶性病变均可见到。结论明显强化、棘突、毛刺、分叶、脐凹征是肺癌的重要征象。不强化是结核球的重要征象。边缘光滑多见于肺良性肿瘤和结核球。病变形态学良恶性病变有重叠。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腮腺常见良性肿瘤C4影像特征,探讨其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6月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CT影像资料,对腮腺常见肿瘤重点观察部位、密度,进行定位,定性分析,比较与其影像相关良性非肿瘤性病变C4鉴别要点。结果其中16例为原发性腮腺混合瘤,1例脂肪瘤,1例淋巴血管瘤,1例鳃裂囊肿。14例形态为卵圆形或圆形,直径3~6.8cm,5例呈分叶多结节形,大部肿瘤边缘清晰光整;2例内部密度不均,钙化2例,脂肪密度1例。结论边缘清晰光滑,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有不同程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生长缓慢,短期内可迅速增大,手术复发率高,有助于诊断腮腺混合瘤;显示强化的血管团或血窦及呈簇状分布斑状钙化(静脉石)为腮腺淋巴血管瘤的特征性CT影像学特征;肿块为极低密度的脂肪组织充填是腮腺脂肪瘤的特征CT表现,诊断不难,无需鉴别;鳃裂囊肿属先天性病变,CT值0~20hu,与单纯性囊肿相似,结合临床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
腮腺病变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病变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腮腺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85例腮腺病变的CT或MRI的表现。结果85例腮腺病变中,良性肿瘤63例(63/85,74.1%),大部分(38/63,60.9%)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的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信号均匀;恶性肿瘤12例(12/85,14.1%),大部分(9/12,75.0%)位于腮腺深叶或跨叶,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密度/信号不均匀,侵犯周围组织并伴淋巴结转移;炎性及其他瘤样病变10例(10/85,11.8%)。结论CT和MRI检查均能对腮腺区病变进行有效定位,并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胆固醇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从而探讨采用CT诊断胆固醇性肺炎的可能性。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该时期来我院就诊的并经病理证实的胆固醇性肺炎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18例,女7例,年龄都在10~73岁,平均年龄在54.5岁,所有的病例都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其中采用平扫的患者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的有23例,后分析这些患者的CT征象其中包括分析其病变数目、大小以及形态、边缘、密度以及强化后的强化程度等从而探讨出才用CT诊断的可能性。结果 CT图上显示结节肿块型的16例,斑片型5例,混合型4例。结节肿块类型的患者比较多的可见分叶,周围有毛刺或晕征中心可见低密度,增强后得到全瘤或环状的不均匀强化。而斑片型则可见边缘清晰或磨砂玻璃样大小不一的片状影,其中有1例患者双肺有较多的片状影并可见中度均匀的强化,而混合型患者则有囊肿结节、空洞病灶旁可见实变或磨砂玻璃影,软组织肿块或片状病灶内则可见支气管充气、充液征象。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6例患者术后被证实为炎性反应性病变,4例患者胸腔出现少量积液,3例患者的病灶内可见少量圆点状或不规则钙化灶。结论患者CT图像出现病灶内支气管气像、充液征或周围大范围有磨砂玻璃样渗出或双肺多发斑片状的病灶时可诊断该患者为胆固醇炎症,肿块或者混合型大病灶内的中心区有超过半径的规则类圆形或多房的低密度灶并周围有环靶征强化的CT征象时对诊断胆固醇性肺炎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在脊柱旁神经鞘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脊柱旁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资料,对比各例的多层螺旋CT横轴位及其MPR表现。结果22例中15例位于胸段脊柱旁,7例位于腰段脊柱旁;8例跨越椎管内、外,伴相应椎问孔扩大;14例位于椎管外、脊柱旁。CT平扫显示5例较小肿块的密度大致均匀,增强扫描较均匀强化;17例较大肿块的密度不均匀,内有囊状更低密度灶;5例有斑点钙化影,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单纯CT横轴位图像对8例跨越椎管内、外的肿瘤定位准确,其余14例椎管外的肿瘤定位较困难,易与周围病变混淆。MPR明确显示肿块与神经根相连、受压及周围结构的关系,22例肿瘤全部定位正确。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技术对椎管外神经鞘瘤的定位有独特优势,结合肿瘤的密度特点,对脊柱旁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提高对小肠间质瘤CT征象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主要症状为黑便、贫血、腹部不适、腹痛、呕吐、发热及腹部包块等。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病例中,CT共检出病灶14个,均为单发,发生于十二指肠3例,回肠7例,空肠4例。良性9例,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块影,瘤体最大径均≤4.0cm,密度均匀,明显均一强化。恶性5例,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瘤体最大径均>4.0cm,多为腔外生长,肿瘤内可见囊变坏死,不均一强化,其中肝脏及肺转移各1例。结论 CT对小肠间质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以瘤体最大径4.0cm为界值对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患者35例CT平扫及增强影像,以临床病理学结果及免疫组化结果将病灶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3组,比较3组病灶的生长部位、体积、形态、密度、强化程度、有无转移等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35例GIST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良性肿瘤13例,交界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6例。良性、交界性及恶性间质瘤病灶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的边缘光滑程度、病灶形态分叶性状及密度均匀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间质瘤CT平扫示密度多均匀,边缘多光滑,增强程度11~62Hu,肿瘤最大径线均<5.0cm;交界性、恶性间质瘤CT平扫密度大多不均匀,边缘光滑或不规则,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最大直径均>5cm。结论 CT可作为GIST良恶性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何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65-266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纤维镜活检术在老年患者肺部肿块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诊治资料齐全的老年肺部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检查、痰菌培养、X摄片、CT扫描检查及经支气管纤维镜刷检、针吸活检以诊断疾病。将经支气管纤维镜刷检诊断结果、经支气管纤维镜针吸活检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综合评价经支气管纤维镜活检术对肺部肿块的鉴别价值。结果 76例患者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67例患者证实为恶性肿瘤,7例患者证实为肿块样肺炎,2例患者未能确诊;经支气管纤维镜刷检结果为:43例患者为恶性肿瘤,22例患者为肿块样肺炎,漏诊为,12例未能确诊;经支气管纤维镜针吸活检结果为:65例患者确诊为恶性肿瘤,8例为肿块样肺炎,4例未能确诊;将经支气管纤维镜刷检和针吸活检相结合,诊断恶性肿瘤为66例,8例诊断为肿块样肺炎,1例未能确诊。将3种诊断方法和术后病理组织诊断结果相比较,经支气管纤维镜刷检和针吸活检相结合的诊断方法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经经支气管纤维镜刷检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经支气管纤维镜刷检、针吸活检的漏诊、误诊病例发现,经支气管纤维镜刷检对管道外的肿块误诊率和漏诊率均高,针吸活检受病变部位和数量的影响较小。结论采用经支气管纤维镜活检术对老年患者肺部肿块鉴别具有准确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尤其对老年患者肺部肿块的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轲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3):320-322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收集近10年来29例小肠恶性肿瘤(均经病理证实).对其X线钡餐检查及CT扫描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小肠恶性肿瘤的钡餐检查和CT扫描各有特点。结论:钡餐检查结合CT扫描对提高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