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在盆腔器官膨出患者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2006年5月至12月期间接受盆底修补和重建手术并应用脱细胞生物补片的盆腔器官膨出患者20例,其中子宫脱垂19例,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Ⅱ度1例;合并存在膀胱膨出20例、直肠膨出17例。20例患者中17例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3例行阴道前壁修补术;阴道前壁置入补片15例,阴道后壁置入补片2例,阴道前壁和后壁同时置入补片3例。结果20例患者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13.1min(70~180min),其中放置补片的时间平均为10min。术中出血平均为175ml(50~300ml)。术后恢复良好,平均随访9.3个月(6~12个月),未发现补片侵蚀阴道黏膜情况,无感染发生。随访期间4例(20%)患者出现盆腔器官膨出复发,3例为膀胱膨出Ⅰ度,复发时间均为6个月复查时,其中2例随访12个月时仍为膀胱膨出Ⅰ度,另1例随访8个月时也为膀胱膨出Ⅰ度,未见加重;1例为膀胱膨出Ⅱ度,复发时间为6个月复查时;所有复发患者均无临床症状。结论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用于盆底重建手术,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未见补片侵蚀发生,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盆底重建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以尿动力学为切入点结合PFIQ-7问卷探讨盆底重建术与抗压力性尿失禁(SUI)手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1月因盆腔器官脱垂(POP)仅行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SUI分为POP+SUI组(26例)和POP组(103例),比较2组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及不同年龄段的情况,同时对采用PFIQ-7问卷调查后60例患者(POP+SUI组13例,POP组47例)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影响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POP+SUI组Aa的评分为(2.133±0.417)cm,高于POP组的(1.417±0.6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2组尿动力学检查中仅尿道功能的最大尿道压均值和最大尿道闭合压异常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29)。32组患者各自术前与术后PFIQ-7评分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47),术后2组各项PFIQ-7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在盆底重建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盆底重建同时行抗SUI手术需谨慎,需结合患者的年龄、尿动力学结果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类由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PFD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盆腔器官位置下降并引发脏器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成年女性的身心健康。明确女性盆底解剖结构是研究POP发病机制的必经之路,女性盆底的解剖结构是一个以骨盆为依托,由神经、肌肉、结缔组织和盆底器官共同构建的复杂的三维结构。学者们利用各种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探索复杂的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如:POP-Q评分、超声检查、排粪造影、磁共振成像等。近年来,动、静态磁共振成像因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无辐射、多平面成像、无骨伪影干扰等多种优势在盆底三维重建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较磁共振成像在女性盆底影像学中与其他检查方法的优劣,综述磁共振成像探索盆底疾病的检查方法、应用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4.
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9例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诊断为重度子宫脱垂(包括穹隆脱垂)的患者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并分析围手术期及术后12个月各项治疗评价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中位手术时间为70 min(30~24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ml(10~200 ml);77%(30/39)的患者手术次日晨即拔除尿管,且残余尿量<100 ml;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率为20%(8/39);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4 d(1~11d).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13~29个月).以POP-Q评分为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手术有效率达100%;5%(2/39)的患者于术后24个月内出现症状性复发(阴道后壁膨出):8%(3/39)的患者术后7个月内发生阴道侧壁或后壁网片侵蚀;5%(2/39)的患者出现新发的急迫性尿失禁;另有8%(3/39)的患者出现新发的便秘;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为性交困难(36%,5/14),但有50%(7/14)的患者术后性生活改善.结论 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其对术后性生活的影响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和粪失禁(FI),是妇女常见病,也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疾病之一.PFD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妊娠与分娩对盆底结构和功能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其目前常用的康复技术,如盆底肌肉锻炼...  相似文献   

6.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和粪失禁(FI),是妇女常见病,也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疾病之一。PFD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妊娠与分娩对盆底结构和功能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其目前常用的康复技术,如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诊治进展等综述。  相似文献   

7.
女性盆底微创吊带手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3种盆底微创吊带手术的正确通路,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2005年9月-2006年2月,应用血管颜料灌注的方法在5具新鲜尸体上依次进行经耻骨后途径阴道无张力吊带(TVT)手术、经闭孔途径TVT(TVT-O)手术以及经阴道后路悬吊带(P-IVS)手术穿刺,穿刺后以4%甲醛防腐处理,随后进行手术通路解剖,并测量穿刺针至相关血管、神经、脏器和骨边缘的最短距离.结果 所有穿刺均未产生副损伤,'rVT穿刺针距耻骨血管、膀胱壁、髂外血管及闭孔血管的平均最短距离分别为0.6.0.6,4.2及4.3 cm,穿刺针侧偏或轴向旋转可能产生副损伤;由内向外的TVT-O穿刺未进入耻骨后间隙,距闭孔血管神经束的平均最短距离为2.6 cm,穿刺点深入尿道外口内平均2.2 cm可能进入盆腔,翼状挡板与尿道轴夹角小至平均35°时可能损伤闭孔血管神经束;P-IVS助推器针距直肠浆膜的平均最短距离为0.5 cm,不易损伤阴部内血管神经.结论 TVT穿刺针经耻骨后间隙有副损伤可能;TVT-O由内向外穿刺通路稳定,不经过耻骨后间隙;P-IVS钝头穿刺针以及术中向对侧推开直肠降低了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8.
Yu HY  Yang X  Li G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8):570-573
目的 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修复手术后下尿路症状的变化情况,以及术中加行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带术(TVT-O)对漏尿及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共193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盆底修复手术(其中131例加行TVT-O)且术后随访达3个月以上,前瞻性研究患者手术后的下尿路症状变化情况及术后尿失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1)193例患者中有下尿路症状者术前为85.5%(165/193),术后为54.4%(105/193),术后下尿路症状总体发生率低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手术前后下尿路症状及相关症状发生率,尿频分别为57.0%、25.9%,尿急分别为51.8%、28.0%,咳嗽漏尿分别为50.3%、15.0%,点滴漏尿分别为44.6%、14.5%,排尿困难分别为34.7%、23.3%,排尿不尽分别为49.2%、19.7%,手助排尿分别为31.1%、2.6%,术后各症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术前有漏尿症状的患者,盆底修复手术的同时未行TVT-O是术后漏尿症状不改善的高危因素(OR=4.933,95%CI为1.353~17.990,P=0.016).结论 盆底修复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有改善作用.对于术前有漏尿症状的患者,加用TVT-O手术比单纯盆底修复手术能更有效地治疗其漏尿症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urinary conditions and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 in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constructive pelvic surgery (RPS) for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 as well as effect of urinary conditions and LUTS by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 (TVT-O).Methods From Jan. 2007 to Dec. 2009, 213 patients with POP underwent RPS, the factors on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urinary conditions and qualities of life and postoperative urinary incontinence were studied prospectively. Results Totally 193 patients who was followed up for more than 3 months after surgery attend questionnaires, and 165 preoperative patients of 193 (85.5%) had LUTS, 105 postoperative patients of 193 (54.4%) had LUTS, which reach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0. 01 ). The rate of LU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urinary frequency ( 57.0% and 25.9% ), urinary urgency ( 51.8% and 28.0% ), urinary leakage due to cough ( 50. 3% and 15.0% ), dropping urinary leakage ( 44. 6% and 14. 5% ), dysuria (34. 7% and 23.3% ), vesicaltenesmus (49.2% and 19. 7% ) and hand assist urination (31.1% and 2.6% ). The incidence of LUTS after surgery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pre-operation ( P <0. 05 ). POP patients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 SUI ) before the operation, surgery without TVT-O simultaneously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unimproved symptom ( OR = 4. 933, 95% CI: 1. 353 - 17. 990, P=0. 016). Conclusions RPS have alleviated LUTS in patients with POP. RPS with TVT-O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traditional RPS in treatment of the urinary incontinence if the POP patient with SUI or occult SUI.  相似文献   

9.
两种全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两种全盆底重建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Prolift盆底悬吊系统行全盆底重建术14例(Prolift组),应用Gynemesh聚丙烯补片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17例(Gynemesh组).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和孕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lift组患者年龄[(63±9)岁]、产次[(1.9±1.1)次]均低于Gynemesh组[(69±5)岁、(3.1±1.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进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结果 (1)术前评分:Prolift组盆底功能影响评分为(91±42)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为(100±59)分、性生活评分为(77±26)分;Gynernesh组盆底功能影响评分为(65±56)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为(89±73)分、性生活评分为(75±18)分,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评分:Prolift组盆底功能影响评分为(7±15)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为(27±24)分、性生活评分为(79±43)分,Gynemesh组盆底功能影响评分为(13±24)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为(24±21)分、性生活评分为(74±15)分,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和Gynemesh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术后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而在术后性生活质量改善方面,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阴道植入轻型钛化聚丙烯网片TiLOOP的盆底重建术的临床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以阴道前壁膨出Ⅲ~Ⅳ度为主的50例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对其实施经阴道植入TiLOOP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其中自行裁剪TiLOOP网片的“协和式”盆底...  相似文献   

1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之一,临床上以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最为常见。目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各种病因造成的盆底肌肉损伤和盆底支持组织相关蛋白代谢异常是FPFD的主要发病机制。其中,妊娠和绝经是引起盆底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而盆底支持组织胶原蛋白代谢异常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核心蛋白聚糖(D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s)有关,弹性蛋白的代谢异常则与赖氨酰氧化酶(LOX)和Fubilin蛋白相关。就盆底肌肉损伤和盆底支持组织调节相关因素的基础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医务工作者对FPFD的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Prolift(Prolift Pelvic Floor)和AMS(AMS Peep Connection Tool)两种盆底修复系统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2010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POP患者,随机分为Prolift组和AMS组,Prolift组29例,AMS组3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尿管留置时间、残余尿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困难、会阴部下腹坠胀、网片暴露、阴道壁膨出等术后并发症在2组患者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lift组患者的疼痛及性生活质量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MS组(P<0.05)。结论:应用Prolift和AMS两种盆底修复系统治疗POP,均能实现盆底解剖重建和功能恢复,但AMS比Prolift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估Prolift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入院治疗的POP Ⅱ~Ⅳ度的患者37例,采用指检法和表面肌电图法测量并评价Prolift手术前后患者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并与盆底功能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Prolift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POP状态,术后36例患者POP-Q分度明显降低,达到解剖复位;术后6个月盆底肌力的Oxford分级、盆底肌最大收缩电压和收缩持续时间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00),但均低于盆底功能正常者(P=0.000)。结论:Prolift手术可恢复盆腔器官的解剖结构,一定程度上可加强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撑结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盆腔脏器脱垂的一系列疾病。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PFD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并容易引起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目前,手术是中重度PF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PFD手术历史悠久、术式繁多,随着医学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手术理念的更新,新的PFD术式不断改进,从阴式手术到腹腔镜手术,从自体组织修补到合成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新的技术和材料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并发症。手术的多样化虽然给了患者更多的选择,但不同术式各有利弊,患者亦有个体化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病史、生活习惯、性生活需求、全身状况等情况综合考虑,充分沟通,力求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与盆底肌收缩力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产后42~60天有产后尿失禁(UI)或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妇女为研究组(102例),其中UI患者66例(UI组),POP患者36例(POP组);另选择同期产后复查的正常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肌电图描记法对UI组、POP组和对照组的盆底肌力进行评估。结果:1研究组的年龄、分娩前体重指数(BMI)、新生儿体重、阴道分娩率及有腹压增高史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研究组肌电图持续收缩值和快速收缩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研究组中UI组的快速收缩值明显低于POP组和对照组(P0.01),研究组中POP组的持续收缩值明显低于UI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产后PFD的发生可能与年龄、分娩前BMI、新生儿体重、阴道分娩等因素有关;产后PFD与盆底肌收缩力下降有关,其中POP可能与Ⅰ类肌力下降有关,而UI可能与Ⅱ类肌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