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研究组给予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急性脑膨出、切口疝发生率、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颅内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颅内压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性脑膨出和术后切口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侧去骨瓣减压,观察组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颅内压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测定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法在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61例分组,观察组(n=30)采取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法治疗,常规组(n=31)应用二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并发症发生率3.33%;常规组治疗有效率54.84%,并发症发生是29.03%;2组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法在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观察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对于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从本院选取80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从中选取40例作为治疗组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另4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结果行常规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有效率为50%(20/40)的对照组明显低于行双侧平衡去骨瓣治疗有效率27.5%(11/40)的治疗组,而同时治疗组的病死率为17.5%(7/40)明显低于对照组。论证双侧平衡去骨瓣在治疗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侧去骨瓣减压,观察组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颅内压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测定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法分成治疗组78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d、3d、7d时的颅内压;观察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治疗3个月后采用GOS评分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后1d、3d、7d的颅内压分别为(315.1±53.9) mmH2O、(266.2±39.3)mmH2O和(236.9±28.4) mmH2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371、0.412、0.437,均P<0.05).两组的术后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迟发性血肿、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5.1%、7.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 =19.58、15.42,均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GO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2.39,P <0.05).结论 标准去骨瓣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术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颅内压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5、7天的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5、7天的颅内压显著低于术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一组接受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颅内压明显低于标准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组,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颅脑损伤症状,及时降低患者颅内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双侧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额颞部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SH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手术策略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急诊手术采取预先双侧扩大翼点入路额颞部去骨瓣策略为44例;对照组急诊手术采取单侧扩大翼点入路额颞部去骨瓣或术后CT复查再次开颅对侧去骨瓣减压策略为45例.将我院近10年来的89例SHI病例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行术后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的比对.结果 观察组术中难控性脑膨出、颅内压水平及术后1个月统计的大面积脑梗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中的有效改善例数(中残+良好)25例,对照组的总有效改善例数(中残+良好)为11例,观察组的总有效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技术治疗SHI对减少术中难控性脑膨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着切实的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具有双侧开颅适应证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双侧同时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行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 GCS 评估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硬膜下积液2例,再出血1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适应证严格把握的前提下,采用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可有效降低颅内压,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去骨瓣减压方法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收治的5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标准去骨板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去骨板减压术治疗),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颅内压变化情况;GO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3、7 d的颅内压以及GOS评分、脑梗死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去骨板减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颅内压,改善其预后,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相继去骨瓣减压在重症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双侧同时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重度残疾的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硬膜下积液和术后再出血的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较缓和的降低颅内压,避免了再次出血的和硬膜下积液,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5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后3个月左右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28例,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致残率为37.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恢复良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植物状态与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积液及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感染、分流过度和分流管阻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明显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2007年8月-2012年8月本科收治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220例,分为两组,A组120例行一次双侧预见性去大骨瓣减压术,B组100例分次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A组死亡24例(20.0%),B组死亡32例(3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恢复良好率(36例,30.0%)高于B组(17例,17.0%)(P〈0.05)。结论预见性一次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宁亮  钱令涛  李严  梁卫东  朱司阳 《安徽医药》2015,36(9):1106-1108
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47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后的4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和常规治疗,试验组2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疗效评估。结果 试验组脑梗死、脑积水、纵裂积液、硬膜下积液、癫痫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腰大池引流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水肿、GCS评分、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颅内压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脑水肿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及治疗3个月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上采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43例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15例,行人工肱骨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开始活动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达86.7%,高于对照组的64.3%(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药物用量影响。方法将86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行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监护,观察组加用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和脱水药物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44%,对照组为39.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内平均甘露醇用量为(781±76)g,术后1周ICP为(1.72±0.23)k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为(13.3±2.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9.30%、4.6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血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ICP监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脱水药物用量,减轻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脑膜补片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78例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同步行硬脑膜补片修补硬膜和B组38例行去骨瓣减压硬膜敞开。比较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半年随访患者GOS情况。结果A组并发脑膨出(0)、脑室穿通畸形(2.5%)、硬膜下或皮下积液(17.5%)、脑脊液漏(5%)、颅内感染(7.5%)明显低于B组;半年后评价A组GOS评分明显高于B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硬脑膜补片修补硬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愈后,该方法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查正江  吴霞  陈新生 《安徽医药》2008,12(8):706-707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d,平均(65.3±28.2)h。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38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明显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血糖、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