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药是指在临床上用于祛风或治疗风病的药物,主要包括祛风药(或解表药)或熄风药。风药具有疏散表邪得功效,但风药不等同于解表药;风药具有升发脾阳及胜湿之效。本文阐释风药在儿科厌食、泄泻、口疮中的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2.
张文娟  曹式丽 《河南中医》2014,(7):1241-1242
曹式丽教授认为风邪是慢性肾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常从风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常用方法有:散风解表法、祛风清热法、疏风祛湿法、熄风和络法等。  相似文献   

3.
疏散外风药,简称疏风药或祛风药,即泛指具有辛散祛风作用,用于治疗风寒、风热、风湿、风疹等外风证的一类药物.如能掌握这类药物的一般性能、特殊效用、配伍规律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便可以为临床正确运用本类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风药,即一类具有祛风作用的药物,藉此可解表达邪,多 用于感受风邪所引发的一系列病证。而内伤杂病多由于脏腑 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和或经络失畅所致,一般不会出现风 药的适应证,但由于风药大多味薄气厚,其性辛散走窜、轻清 升浮,佐用之可治疗多种内伤杂病,并常有拨转之效。笔者现 就风药在内伤杂病中的运用浅谈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金匮·中风》病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对中风一位之论治,既阐述了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而为病,运用了扶正驱邪、养血祛风之法则,又重视“内风”为患因素,同时运用清热熄风、平肝潜阳之大法。其风引汤主热盛动风、肝阳上亢之内风证,开“清热熄风、平肝潜阳”法之先河,为后世治疗眩晕、中风运用是法莫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王睿琦老师临床运用风药治疗疾病的经验。风药是具有祛风解表、发散风邪作用的药物,此类药物味辛气薄,其性走散,除能解表,尚有疏通经络、通达气血、轻扬上浮、发散祛邪之功效。老师擅于运用风药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广泛运用于治疗外感病、内伤杂病、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运用巧妙,配伍精准,是其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7.
李萌  李敏  郑军 《北京中医药》2024,(2):194-196
风药之性与小儿脏气清灵之体同气相应,针对小儿肺系疾病不同病种发病特点,巧妙运用风药以疏风解表宣肺、消风涤痰宣窍、益气固表祛风,在感冒、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变应性鼻炎、哮喘等小儿常见肺系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宝田教授应用祛风药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迎春  黄桂琼 《新中医》2008,40(3):18-19
陈宝田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中医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带头人,著名中医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常用经方合方,尤擅长应用祛风药治疗各科杂症.陈教授认为,祛风药是一类功效多样、作用广泛的药物,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风药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祛风、解表、熄风等风证的治疗,宜从多方面拓展祛风药的临床应用.现将其应用祛风药治疗验案及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维 《四川中医》2005,23(9):10-11
骆常义主任医师善治皮肤瘙痒病,认为本病病因有内外之别,内因为血热、血虚、血瘀,外因为风、寒、湿邪所袭,治依“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采用凉血、养血、活血、败毒、化湿、散寒、祛风等治法,内外结合,表里同治,风血同治,以达到疏风、熄风、消风、搜风、和中、调营、清热止痒的目的,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风药在胸痹心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王翠萍 《中医杂志》2003,44(10):786-787
《内经》言“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始”,“风性善行数变”,充分概括了风邪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胸痹心痛以心脉不畅,心失所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基本病机,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胸痹多为胸部闷痛而不甚,心痛则以胸痛为主症,痛有定处,可放射肩背及两臂内侧。胸痹心痛在发病形式、症候特征、病因病机及治疗上同“风邪”相关甚密。风药指一类具有疏风、祛风作用善治内风外风的一类药  相似文献   

11.
祛风药在中风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祛风药具有祛散外风、透发郁热、宣畅气血、祛瘀通络、胜湿祛疾之功。对中风病主要病理因素风、火、痰、瘀均有治疗作用。临床运用时只要准确把握病机,合理配伍组方,就能充分发挥祛风药的治疗作用,同时消除其弊端,提高中风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艳君 《中医研究》2007,20(9):62-62,F0003,F0004
一般认为,风药是指具有祛风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风邪所致之病的一类药物。而长期实践证明,风药的功用实际上远不限于此,其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兹就风药在内伤杂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作一概述。1心血管疾病戴国华[1]提出“冠  相似文献   

13.
罗再琼  郑宇 《河南中医》2005,25(2):10-12
风药是指具有祛风、熄风等作用的药物,主要用治于各种内、外风证。近年不少学者对风药展开了讨论,提出了“治血先治风,风去血自通”的观点,认为风药的升、散、行、透、窜、动等特性,具有发散祛邪、开郁畅气、辛温通阳、燥湿化痰、通络开窍、活血化瘀、升阳助补等作用,将风药用于治疗各种瘀血病症,扩大了风药的应用范围。笔者重温古典医著,发现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早有大量方剂应用风药,  相似文献   

14.
运用虫类药治疗中风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虫类药在中风治疗中独具优势,探讨其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制及运用方法,对于提高中风病临床治疗水平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拟对此略抒己见.1 虫类药的功效特点1.1 熄风搜风 蜈蚣、全蝎、僵蚕、地龙、白花蛇、壁虎等,针对中风肝阳暴张,凤阳升动,冲逆犯脑之病机,熄风定风,且其性行走攻窜,又能搜则留滞经络间之邪风,故而成为中风病治疗的常用药物.1.2 活血祛瘀 水蛭、(庶虫)虫等活血祛瘀药,既可祛除脉络内之瘀血,又能化散络道外之血肿;此外,蜈蚣、全蝎、地龙、白花蛇、壁虎等熄风类药,攻窜善走,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散之,故亦有化瘀之效.  相似文献   

15.
祛风药治疗高血压病探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郑国庆  王艳 《中医杂志》2000,41(4):197-198
祛风药有熄风、间接补虚、活血化瘀、胜湿消痰、升散郁火之功,针对高血压病风、虚、瘀、痰、火均有治疗作用。不但不忌用于高血压病,反而能对常法不效的高血压病取效,提示祛风药是治疗高血压病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周冰  董新寨  秦建黎 《光明中医》2010,25(12):2173-2175
本文重点介绍了三晋名医秦建黎教授对风药功效的独特见解,他提出风药不仅具有祛风发汗、通经活络、升阳解表、燥湿醒脾、散火解郁等功效,还创造性提出风药具有活血作用,即"风能活血"的观点,临床擅于运用风药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广泛运用于外感病、内伤杂病、皮肤病、伤科病症、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运用巧妙,配伍精准,是其临床用药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向光全  骆常义 《光明中医》2011,26(7):1326-1327
骆常义主任医师善治皮肤瘙痒病,认为本病病因有内外之别,内因为血热、血虚、血瘀,外因为风、寒、湿邪所袭,治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采用凉血、养血、活血、败毒,化湿,散寒,祛风等治法,内外结合,表里同治,风血同治,以达到疏风、熄风、消风、搜风、和中、调营,清热止痒的目的,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疏散外风药.简称疏风药或祛风药,即泛指具有辛散祛风作用,用于治疗风寒、风热、风湿、风痹、风疹等外风证的一类药物。如能掌握这类药物的一般性能、特殊效用、配伍规律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便  相似文献   

19.
风药在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卒中发病特征及时间,提出卒中多呈现风性,风之为病在卒中发病中具有关键地位,认为治风之法在卒中治疗中具有枢机作用,合理选用疏散外风、平熄内风、熄风通络之品,有利于祛除致病因素、有助于改善病理状态,并介绍临床常用风药及方剂。  相似文献   

20.
殷陶  李军  刘宇  朱英英  丁霞 《环球中医药》2022,(11):2163-2166
风药味辛质轻性走散,通及全身上下,是具有风之升、散、行、透、动等多种特性的一类药物,可以治疗各类复杂多变的疾病。首都国医名师郭志强教授尤擅妇人经带胎产疾病的诊治,临床遣方用药时常考虑风药特性与妇人生理病理相应,紧扣不同妇科病种的病因病机特点选用风药进行个体化治疗。湿浊带下可用清热燥湿药物配伍风药防风、白芷祛风止痒;妇人腹痛可用活血化瘀药物配伍风药桂枝、水蛭活络止痛;月经紊乱可用健脾益肾药物配伍风药柴胡、羌活等疏肝开郁,活血调经;胎动不安可应用补肾固胎药配伍风药防风、葛根等调达气血;妊娠恶阻时应用风药苏叶、陈皮降逆止呕;妇人郁证可用滋补肝肾药配伍风药柴胡、白芍柔肝疏肝;宫颈癥瘕常用解毒抗癌药物配伍风药蜈蚣、水蛭攻通邪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