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涌吐一得     
涌吐之论,渊源于《内经》。《伤寒论·太阳篇》有瓜蒂散开吐法之先河。《千金方》、《本事方》、《广济方》继之。戴人出,以汗、吐、下三法见长,能独探吐法之奥旨,屡起大症。后世医家,用者鲜少,斯道几至湮微矣!笔者临床以来,每用涌吐法取效,兹作以下介绍,并附验案,以供同道参考。涌吐系猛悍之法,它法能愈之疾不可轻用  相似文献   

2.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 ,以其善用汗吐下三法著称。其汗法虽源于《难》、《素》,禀于华佗、仲景、河间 ,然通过张氏的锻炼磨砺而自成一家。本文试通过张氏医案 ,一窥其汗法之玄机。张氏医案集中在《儒门事亲》卷六至卷八 ,计1 62例 ,1 39案。其中单用汗法者 9例 ,汗吐合施者2例 ,汗下并行者 4例 ,汗吐下联用者 1 7例 ,以外治法发汗者 34例。书中举汗药凡 40味。除用药物外 ,还采用了灸、蒸、熏、洗、熨、烙、针刺、导引、按摩等法取汗 ,并提出了“涌吐取汗”法。张氏用汗法所治病证多达 2 0余种 ,涉及内外妇儿眼等临床各科病证 ,包括外感风…  相似文献   

3.
金元四大医家攻邪派代表张子和 ,以汗吐下攻邪著称 ,其吐法涉及疾病达 6 0余种 ,其外用吐剂更有特色 ,现略述如下。子和吐法除用内服药涌吐外 ,还借助于物理刺激 ,以达涌吐之效果。而其外治涌吐剂多属吐法变法之应用方剂。子和吐法之目的是驱邪外出 ,达到“吐之令其条达”之效果。因此 ,张氏把凡能引真气上行 ,驱邪外出者 ,皆归吐法。在《儒门事亲》卷二·汗下吐三法赅尽病诠·十三 (简称为“卷二·十三” ,以下同 )中指出 :“引涎、漉涎、嚏气、追泪 ,凡上行者 ,皆吐法也。”这些方法相对应的方剂 ,也就是本文所论及的吐法外用方剂。1 引…  相似文献   

4.
刘静生 《中医研究》2003,16(3):11-12
张氏远尊《内》、《难》、《伤寒》 ,近宗河间 ,力主攻邪 ,认为病多由邪生 ,邪去则正安 ,力倡汗、吐、下三法 ,尤善吐法 ,可谓集吐法经验之大成。现试小议如下 :1 张子和论吐张子和总结前人经验 ,并弘扬光大 ,临证用吐 ,得心应手 ,恰到好处。正如他说 :“予之用吐法 ,非偶然也。曾见病之在上者 ,诸医尽其投而不效 ,予反思之 ,投以涌剂 ,少少用之 ,颇获征应。既久 ,乃广访多求 ,渐臻精妙 ,过则能止 ,少则能加 ,一吐之中 ,变态无穷 ,屡用屡验 ,以至不疑。”信不殆也。1 1 运用吐法的依据《内经》 :“其高者 ,因而越之” ,“木郁达之”。王冰…  相似文献   

5.
吐法论述     
吐法纲言吐法者,清除咽喉、胸膈、胃脘上焦部份的积物,使之涌吐而出。内经云:“其高者,因而越之。”王水云:“上甚不己,吐而夺之。”汉张仲景著伤寒、金匮,对伤寒、中喝、黄癉有施用吐法治疗。至金元间、有张从正,治病用汗、吐、下三法,运用最精,世称张子和汗吐下法。吐法在中医治疗上是很有重要性的,昔賢运用吐法,极其灵活巧妙,有立起沉疴的功绩。如华陀用醋蒜吐蛇,刘河间用狗油雄黄同瓜蒂吐蟲通膈,徐文伯用油吐发瘕,周顧用硝石雄黄吐蛟龙,在江瓘名医类案中,用吐法治愈重症危疴甚夥:如吐米瘕,吐鱼瘕,吐  相似文献   

6.
金元四大医家攻邪派代表张子和 ,以汗吐下攻邪三法推动了祖国医学的发展 ,其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儒门事亲》中。现结合《儒门事亲》 ,就其攻邪学术思想的要点作一浅述。1.血气流通论气血流通 ,百病不生 ,气血郁滞乃疾病之病理基础。张子和对此有明确的认识 ,在《儒门事亲》中多次给予论述 ,这是子和攻邪学术思想的基本要点。子和在《儒门事亲·卷一·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二》(简写“卷一·二” ,以下同 )指出 :“郁极则为病 ,……尝治惊风痫 ,屡用汗、下、吐三法 ,随治随愈。”卷六·七十七指出“寒去则血行 ,血行则气和 ,气和则愈矣…  相似文献   

7.
张子和催吐法略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子和攻邪三法汗吐下 ,尤其是其吐法 ,被许多人误认为吐法之医乃山野无韵之人 ,这影响了吐法理论发展和临床推广。事实上 ,吐法自古既有 ,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实践 ,张子和对吐的理、法、方、药、忌、宜等均作了详尽的研究 ,在此仅对其催吐方法作一阐述 ,冀希有益于临床。张氏催吐方法大致可有以下几种 :1.药物催吐药物催吐是通过服用药物达到催吐目的。采用药力峻猛的药物 ,可剧烈涌吐 ,这称之为强吐。采用药力较为平和 ,吐势平缓 ,甚至还需要配合物理刺激催吐 ,这称之为轻涌。强吐方如三圣散、稀涎散等 ;轻涌方如瓜蒂散、独圣散等 ,甚至采用…  相似文献   

8.
发汗法在重型肝炎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汗法治疗黄疸古人早有论述,如《伤寒论》载:“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伤寒发热,身黄,瘀热在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金匮要略》说:“黄疸……脉浮者,当以汗解”。说明治黄疸用汗法早已有之,细思之,发汗退黄,取效迅速,正合重型肝炎变化迅速之病情。  相似文献   

9.
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正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发汗、催吐、泻下,是张从正攻去病邪的三个主要方法。他说:“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风痰宿食,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固冷,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张从正的汗、吐、下三法,是极其广泛的。包括方药、针灸、熏洗、按摩、导引等等。现他对三法的具体运用,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吐法亦名撩痰,其主治正如《内经》云:“其高者,因而越之”,①王冰曰:“上盛不已,吐而夺之”,②又曰:“上盈不愈者,吐而夺之,此病乃瘳。”③例如汉代张仲景用葱豉汤引吐,治伤寒头痛;用栀子豉汤引吐,治伤寒发汗吐下后的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用瓜蒂散引吐,治宿食在上脘及中暍、酒疸等证。张子和遵《内经》之旨,继前贤之法,擅长汗、吐、下三法。  相似文献   

11.
《医学心悟》首卷《医门八法·论汗法》曰:“又人知发汗退热之法,而不知敛汗退热之法。汗不出则散之,汗出多则敛之。敛也者,非五味、酸枣之类,其谓致病有因,出汗有由,治得其宜,汗自敛耳。譬如风伤卫,汗自出者,以桂枝汤和荣卫,祛风邪,而汗自止。若热邪传里,令人汗出者,乃热气熏蒸,如釜中吹煮,水气旁流,非虚也,急用白虎汤清之。若邪已结聚,不大便者,则用承气汤下之,热气退而汗自收矣。此与伤暑自汗略同。  相似文献   

12.
<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系指病邪在胸膈以上,即大多在胃者,吐法治之。张仲景所创瓜蒂散(甜瓜蒂、赤小豆、香豉)确为涌吐痰在膈上之祖方,历代均有以之取效之记述。宋《圣济总录》谓:“肺痈酒疸可吐”。迄今南方农村对肺痈给服臭芥莱汁即有此作用;鱼腥草、桔梗配伍治效凿然亦属该范畴。刘河间对吐法亦研究有素,他将吐法广泛用之伤寒邪在上、中风神昏喉有呷咂声、小儿惊风掣缩、头风痛致致瞽、暴嗽风痰上壅咽喉不利、痫久不愈、癫狂、食生脍不化、噎食久不愈、伤食闷乱、瘕痛腹胀、胸膈满闷、妇人筋挛骨痛、肩背痛或臂痛、厉风或疮疡恶疮、厥气中风、半身不遂、破伤风角弓反张、掉眩强直和  相似文献   

13.
朱德宝 《四川中医》1999,17(7):20-21
汗法是祖国医学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辨证论治大法之一,《内经》中就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论述,又有“汗之则疮已”之说,许多医家对此应用研究颇多。本人在临床中常择而用之,多能取效,在此不揣简陋,作一简叙,望同道指正。1痈疮痈疮之发生,多由邪毒内侵,壅阻经络,气血凝滞,“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病之早期常具表证,最忌妄投寒冻之品冰凝气血。如能妙用辛散发表之剂,使邪毒从汗而解,则可使病人免遭刀针之苦。具体使用时只要掌握痈肿尚未塞热腐肉成脓便可开之。笔者取大辛大热之巴豆与蓝白等药配伍外用,配合姜葱场…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集汗法应用之大成,以麻黄汤法和桂枝汤法为主体。汗法是外感病初期的必用之法,论及其应用禁忌多,故言不能用者,是汗不得法,若用之得当,效如桴鼓。发汗的时间与程度应合适,并注意辅汗、再汗、慎发汗的情况。对汗法应用法度进行探讨,并附三则验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日复习《宋元明清名医类案》,有李中梓医案,“兵尊高悬圃,患两足酸软,神气不足,向服安神壮骨之药,不效。改服滋肾合二妙,加牛膝、苡仁之属,又不效;纯用血药,脾胃不实。李诊之,脉皆冲和,按之亦不甚虚,惟脾部重取之,则涩而无力,此土虚下陷,不制水,则湿气坠于下焦,故膝胫为患耳。进补中益气,倍用升柴,数日即愈。夫脾虚下陷一证,若用牛膝下行之剂,则陷而病愈甚矣”。……  相似文献   

16.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善用汗吐下三法 ,汗法的运用首当其冲 ,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汗法治疗体系。尤善用不药之药取汗 ,有砭有灸 ,或蒸或浴 ,各视邪之所在而施 ,体之所宜而用。现略述如下 ,冀希有益于临床。《儒门事亲》卷六至卷八 (“十形三疗”)中录 16 2例病案 ,运用汗法 (包括刺血、针刺 ) 5 1例 ,其中单用或并用外治法发汗达 34例。其云 :“灸、蒸、薰、渫、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 ,凡解表者皆汗法也。”现举数法以析之。1 澡浴发汗即在暖室中用热水或适当方药汤洗浴。如治小儿风水 ,除服五苓散通阳利水外 ,“更于不透风处…  相似文献   

17.
1概述1.1涌吐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催吐,从而消除咽喉、胸膈、胃脘、上焦等部位疾病的一种方法《内经》中指出“其高者,因而越之”高者即在上之病邪,越之即用涌吐法从上消除病邪。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贵要略》中记有涌吐法主张用瓜蒂散治疗,到宋金时期,涌吐法较大发展,金朝名医张从正扩大了涌吐法的治疗范围,丰富了此法的内容,对涌吐法的发展贡献最大,其后元朝朱丹溪、滑涛。明朝张景岳、李时珍、廖仲醇、傅青主、张路玉等名医都曾用涌吐法。当今亦有不少医家善用此法,历代医家留下的验案说明涌吐法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只要掌握正确,临床科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8.
许天申  郭长河 《河南中医》2010,30(4):317-319
仲景对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极其娴熟,颇具特色,充分反映了祛邪“因势利导”的特点: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在下者,引而竭之;药物剂量,因病势而变。  相似文献   

19.
张子和对吐法的应用,每起沉疴。其用吐法的原委,据他本人所述:“予之用此吐法,非偶然也。曾见病之在上者,诸医尽其技而不效,余反思之,投以涌剂,少少用之,颇获征应。既久,乃广访多求,渐臻精妙。”他继承了《内经》、《伤寒  相似文献   

20.
张子和涌吐用药与今之差异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攻邪学派的代表人物 ,学术思想和临床技艺集中体现在《儒门事亲》之中 ,其攻邪之汗吐下三法涵括治疗疾病之百法 ,其用药之特别 ,尤其是涌吐用药与当今之差异 ,尤其值得研讨 ,其略述如下 :张子和《儒门事亲》列涌吐药共计 36味 ,其中现代临床仍作涌吐药 ,或历代本草记载主要以涌吐为功效的药有 14味 ,如瓜蒂、茶末、常山、藜芦、晋矾、绿矾、胆矾、铜绿、青盐、皂角、沧盐、人参芦、远志、郁金等。其次是“变相涌吐药” ,因为张子和认为“引涎、漉涎、嚏气、追泪 ,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因此具有这些功效的药物 ,也就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