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建立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流性脑损伤的模型,选用局部脑血流量(r-CBF)、脑含水量和脑组织及血中—氧化氮(NO)含量等为指标,静注外源性NO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等物质,探讨L-arg\|NO通路在电针保护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电针可提高r-CBF,降低脑含水量,增高脑组织和血清中的NO,对缺血再灌流(IR)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2)NO前体L-arg静脉注射对IR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而NOS抑制剂L-NNA未显示对IR脑损伤的保护作用;(3)L-arg预处理可加强电针的保护作用,L-NNA预处理可使电针效应下降。表明L-arg-NO通路可能参与电针保护IR脑损伤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
刘玲爱  宋朝佑 《针刺研究》1999,24(3):172-178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为痛指标,观察了内源性阿片肽与SS镇痛及加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关系。侧脑室注射纳洛酮可部分阻断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效应,说明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有关。侧脑室分别给予抗β-内啡肽血清(AEPS)、抗亮-脑啡肽血清( ALEKS)和抗强啡肽血清( ADYNS),观察到 AEPS和 ALEKS可减弱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效应,其中 AEPS减弱 SS的镇痛作用较强, ALEKS减弱 SS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较强,而 ADYNS无论对 SS的镇痛作用还是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均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与β-内啡肽和脑啡肽有关,而与强啡肽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流性脑损伤的模型,选用局部脑血流量、脑含水量和脑组织及血中-氧化氮(NO)含量等为指标,静注外源性NO前体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等物质探讨L-arg/NO通路在电针保护缺血性脑推行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电针可提高r-CBF降低脑含水量,增高脑组织和血清中的NO,对缺血再灌流(IR)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2)NO前体L-arg静注脉射对  相似文献   

4.
电针抗大鼠急性炎症性内脏痛的肠神经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吴红金  薛峥 《针刺研究》1999,24(2):138-142
实验用雄性 SD大白鼠 64只,随机分为 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电针组(EA组),取双侧“足三里”、“伏兔”穴;③福尔马林诱发的急性炎症性内脏痛组(VP组);④电针+腹痛组(EA+ VP组)。观察内脏痛行为变化,记录疼痛积分,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结肠和回盲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元的密度变化。结果:EA+ VP组疼痛积分明显低于VP组;EA组结肠和国盲部NOS、AChE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 VP组结肠和国盲部 NOS、AChE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EA+ VP组明显低于 VP组。结论:肠道氮能神经与胆碱能神经参与了内脏痛与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5.
中枢儿茶酚胺系统在针刺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友京  董晓彤 《中国针灸》1997,17(3):159-161
电针可以引起家兔血清皮质醇含量升高。侧脑室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对电针升高血清皮质醇含量有促进作用,而注射二羟基苯丝氨酸(DOPS)有抑制作用。提示脑内儿茶酚胺(CA),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NE)可能参与电针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OT和AVP增强电针镇痛与脑内阿片肽镇痛系统之间的关系,本工作观察了大鼠侧脑室注射抗β-内啡肽血清(AEPS)和抗强啡肽血清(ADYNS)对OT和AVP增强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本实验中电针的穴位是双侧“足三里”,电针频率为18Hz。以钾离子透入—甩尾反应为痛指标。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 ,侧脑室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注射催产素 (OT)能明显提高大鼠电针镇痛效应 ,注射抗催产素血清 (AOTS)则能显著降低电针镇痛效应。提示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催产素在电针镇痛的复杂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是电针镇痛的关键部位 ,其内含有丰富的OT、OT神经末梢及OT受体 ,但中枢OT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是否与之有关 ,作用机制怎样 ?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法 ,以甩尾法作为疼痛指标 ,测定大鼠痛阈 ,观察PAG注射OT、AOTS、纳洛酮 (Nx)、抗 β 内啡肽血清 (…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尾核中NMDA和非NMDA受体是否参与皮层体感运动I区(SmI)对丘脑束旁核(Pf)伤害性反应和针刺镇痛的下行性调节。结果发现,双侧尾核头部分别微量注射NMDA受体的拮抗剂D-AP5(n=11)和非NMDA受体拮抗剂DNQX(n=9)后谷氨酸兴奋皮层SmI对Pf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均被明显减弱,与盐水对照组(n=13)的抑制效应相比,均有显著差别( ANOVA, P< 0. 05)。尾核内微量注射 DNQX后,电针( n=11)抑制 Pf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效应 显著减弱,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ANOVA,P<0.05)。提示尾核中NMDA和非NMDA 受体均参与兴奋皮层 SmI对 Pf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下行调节,而非 NMDA受体还参与电针对 Pf 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足三里”穴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纤维的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足三里”穴区一氧化氮合栈(NOS)阳性神经纤维的来源。方法: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与还原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相结合方法。结果:L4-S1脊神经节内有NOS阳性神经元的周围突分布于“足三里”穴区,L4-S1脊髓第Ⅸ板层有NOS阳性神经元投射到“足三里”穴区。结论:“足三里”穴区的NOS阳性神经纤维联系可能是“足三里”穴针刺效应的主要形态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马晓明  朱笛霓 《陕西中医》2000,21(8):381-382
单胺类社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它们在学习记忆功能的控制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老年人群中,尤其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病人中,中安类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本实验采用6-OHDA对SD大鼠脑内双侧NA上行背束进行微量注射,降低脑中有关递质水平,造成痴顺鼠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皮层,海马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表明:6-OHDA微量  相似文献   

11.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involvement of L-arginine(L-Arg) NO on he protective ac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EA) on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was observed in acute ischemia-reperfusion(IR)rat model by taking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 cerebral water content(CWC), and blood nitric oxide(NO) contents as indexes. Results showed that 1) EA could cause r-CBF and serum NO content to increase and CWC to lower, suggesting an protective action of EA on IR cerebral injury; 2)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L-Arg also had an protective effect on cerebral IR cerebral injury, while L-NNA had no this effect; and 3) pre-treatment with L-Arg might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EA further, while pretreatment with L-NNA could weaken its effect. It indicates that L-Arg-NO may be involved in the effect of EA in protecting the brain from ischemic injury.  相似文献   

12.
脊髓内催产素参与电针镇痛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正> 催产素(Oxytocin,OT)是在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内合成的一种垂体肽类激素,除有促进排乳和使子宫收缩的作用外,它的另一些作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OT在痛调制和针刺镇痛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但脊髓水平的OT对电针镇痛是否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赤雹根总皂苷(TSTD)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NO及PGE2的关系,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实验,观察纳洛酮、L-精氨酸(L-Arg)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赤雹根总皂苷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及NO含量的关系;通过观察TSTD对疼痛模型小鼠组织中PGE2含量的影响,探索其镇痛作用与PGE2的关系。结果 TSTD组痛阈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TSTD组与纳洛酮+TSTD组痛阈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Arg+TSTD组痛阈显著低于TSTD组(P<0.01)。TSTD+L-NAME组痛阈高于TSTD组。TSTD组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NO的含量显著低于NS对照组(P<0.05),TSTD+L-Arg组NO含量高于TSTD组(P<0.05),TSTD+L-NAME组NO含量低于TSTD组(P<0.05)。TSTD组动物腹腔液和血清中PGE2的含量低于NS对照组(P<0.01)。结论 TSTD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与抑制NO和PGE2的合成或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Electroacupuncture (EA) is widely used to treat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such as strok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 on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in cerebral ischemic rats. We developed an animal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 (CI) by occluding the blood flow of both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in Sprague-Dawley (SD) rats; 2 or 15 Hz EA was applied to both Zusanli acupoints. The levels of nitric oxide (NO)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and amounts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thalamus were measured. In addition, L-N (G)-nitro arginine methyl ester (L-NAM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hanges in CBF induced by EA in rats with and without CI.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2 and 15 Hz EA increase the mean CBF in rats with and without CI. However, neither 2 nor 15 Hz EA induced changes in levels of NO in peripheral blood or changes in CGRP levels in cerebral cortex and thalamus. In addition, L-NAME did not change the increase in CBF. We concluded that both 2 and 15 Hz EA at both Zusanli acupoints induced the increase of CBF in rats with and without CI. Whether the effect of EA is related to NO or CGRP will be investigated in a future study.  相似文献   

15.
四种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药物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树伊  郑淑琪 《针刺研究》1992,17(3):175-178
<正> 肾上腺素受体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近年发展迅速。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主要通过α受体对抗针刺镇痛。α受体在脑内有α_1和α_2两种,它们对电针镇痛的影响如何?本文研究特异作用于α_2肾上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脑内P物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与脑啡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颖  曹蔚鸿 《针刺研究》1990,15(2):104-108
<正> P物质(SP)在痛觉感受方面已有不少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在脊髓水平它是传递痛信息的神经递质;而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或脑室注射SP则出现镇痛作用。因此,人们考虑到脑内SP是否参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研究针刺镇痛过程中 ACh 和单胺类递质之间的关系,本文观察了电针镇痛过程中 ACh、5-HT、5-HIAA,含量的变化,又利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和 ACh合成阻断剂(密胆碱)分别升高或降低脑内ACh 的方法观察电针对5-HT 代谢的影响。发现:针刺镇痛过程中5-HT 的代谢变化与ACh 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缝大核内催产素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彦  白波  王宏  李健  刘玉红  冀强 《针刺研究》2004,29(3):165-169
目的 :探讨中缝大核 (NRM )内催产素 (OT)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及其和内源性 5 HT在电针镇痛中的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行为反应指标 ,测定动物痛阈 ,观察NRM内注射催产素和噻庚啶对电针镇痛的影响。结果 :向大鼠NRM内微量注入催产素后 ,能明显增加电针镇痛的效应 ;而向NRM内注入噻庚啶后 ,可阻断催产素增加电针镇痛的效应。结论 :NRM内的催产素在电针镇痛的复杂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且其效应可能是通过内源性 5 HT系统中介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已知一些单价和两价金属离子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钙离子(Ca~(++))对于神经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递质作用于突后触膜引起的生物效应、以及对第二信使的生成和作用等等,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许多资料表明,吗啡类药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内啡素)的镇痛作用可能就是通过降低中枢某些部位Ca~(++)的功能而实现的。至于镁(Mg~(++))是否与Ca~(++)有类似的作用,文献资料很不一致,有待进一步清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白细胞介素 1 β(IL 1 β)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重视。本实验应用鞘内微量注射和免疫组化技术 ,用行为 (痛阈 )和形态 (c fos表达 )指标 ,对IL 1 β在脊髓水平的痛觉调制作用及与针刺镇痛作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大鼠脚掌注射角叉菜胶 (0 .2mg)可引起大鼠注射侧脚掌痛阈显著降低 ,注射后 3hr达最底值 ,并可维持到注射后 8hr。角叉菜胶致炎后 3hr,大鼠鞘内微量注射IL 1 β(1~ 1 0 0ng)可剂量依赖性地使大鼠痛阈提高。鞘内微量注射IL 1 β1 0ng可引起大鼠痛阈在注射后 1 5min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