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经穴体感诱发电位与听皮层声诱发电位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庆辉  曾兆麟 《针刺研究》1998,23(2):135-139
以穴位电针作为躯体感觉刺激,观察了大脑皮层经穴体感诱发电位与声诱发电位的相互作用。在豚鼠听皮层可记录到电刺激穴位的体感诱发电位以及同时给予穴位电刺激和短声刺激引起的听觉-体感复合诱发电位。听觉-体感复合诱发电位不是独立的听皮层诱发电位和穴位体感诱发电位在听皮层相加的结果,说明这种多感觉信息处理来源于皮层下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曾报导了电针单侧“胃俞”、“足三里”穴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电刺激内脏神经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证明了这些诱发电位与内脏痛觉有关以及穴位存在相对特异性,并分析了电针“足三里”穴抑制内脏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外周传入途径。为了进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曾报道,电针内关穴可抑制内脏大神经引起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和大脑皮层后乙状回的内脏痛放电。由于腹腔内脏痛信息主要由内脏大神经C类纤维传导,因此,C类纤维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更能准确地反映内脏痛。本文拟用内脏大神经C类纤维传入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C-CEP)作为内脏痛指标,观察电针内关穴及镇痛剂对内脏痛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对暂时性局部脑缺血的作用,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和TTC染色法,结果表明,电针能促进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可使脑缺血后脑梗塞体积减小,且督脉穴位针刺在促使脑缺血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恢复上可能具有相对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对暂时性局部脑缺血的作用,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和TTC染色法,结果表明,电针能促进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可使脑缺血后脑梗塞体积减小,且督脉穴位针刺在促使脑缺血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恢复上可能具有相对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以隐神经C类纤维传入在体感皮层(SI)引起的诱发电位(C-CEP)作为慢痛反应的指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C-CEP的影响及大脑皮层前外侧回联台区(ALA)在其中的作用。实验用猫,在氯醛糖和三碘季铵酚处理下进行。  相似文献   

7.
本以C类神经纤维传入引起的小脑皮层平均诱发电位作为慢痛反应指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其影响,以探讨小脑皮层与电针抑制慢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D-半乳糖所致的年龄相关性聋(AHL)豚鼠下丘和听皮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表达,探讨电针防治AHL的可能机制。方法:3月龄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另10只18月龄豚鼠为老年组。以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复制AHL模型。电针组造模同时予以电针"翳风"穴和"听宫"穴,每日1次,每次15min,共6周。治疗后测定各组听性脑干反应(ABR)Ⅲ波潜伏期,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下丘及听皮层COMT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老年组ABRⅢ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BRⅢ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老年组下丘和听皮层COMT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下丘和听皮层COMT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翳风"穴和"听宫"穴能改善AHL豚鼠的听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下丘和听皮层COM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对健康人群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躯体刺激对感觉皮层的兴奋性作用,为临床循经远端选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在电针左侧太冲前后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SEP)、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SEP),比较电针前后诱发电位的差异.结果:电针左侧太冲后,左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相似文献   

10.
于澎  吕雷  孙领娣 《针刺研究》2000,25(1):54-55
本文通过对 2例病毒性脑炎皮层盲患儿的治疗 ,观察了脑干视觉诱发电位 (VEP)和脑地形图在头针脑炎皮层盲中的动态变化。以毫针沿皮刺头穴的双侧足运感区、视区及风池穴并连接电针仪 ,结果显示头针有促进病理性脑电波恢复的作用 ,从而降低了脑炎导致失明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豚鼠皮层听觉中枢兴奋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刺对豚鼠皮层听觉中枢兴奋性的影响史美育曾兆麟施建蓉张美莉(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图书分类号R339.17关键词听觉皮质/针灸效应动物,实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针刺治疗耳聋与聋哑是中医学宝贵遗产。长期以来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治疗工作[1...  相似文献   

12.
针刺与大脑皮层诱发电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七十年代以来有关针刺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在研究针刺镇痛原理时,常常以体感诱发电位作为反映疼痛的客观指标,故有关针刺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大多为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针刺对视觉和听觉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较少。在以往的诱发电位研究中常以波幅大小来代表皮层的兴奋性,诱发电位的波幅减小是否代表皮层处于抑制状态而波幅加大是否代表兴奋仍值得探讨。故仍有必要深入开展针刺过程中大脑皮层兴奋性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按期分经电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秋云 《中国针灸》2006,26(1):33-35
目的:对比按期不同经取穴方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以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作为治疗偏瘫分期标准,按不同分期选取不同经穴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常规针刺治疗。同时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57.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6.01)。结论:按期分经电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电针治疗吸毒者脱毒后焦虑抑郁情绪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针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应。方法将12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4组:针刺1组(夹脊穴、肾俞)、针刺2组(四肢穴)、模拟组和对照组,采用SAS和SDS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8、10星期的变化。结果在治疗4、8、10星期,针刺1组、针刺2组的SAS、SDS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针刺1组与针刺2组的S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DS积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吸毒者急性脱毒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电针夹脊穴在改善焦虑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四肢穴位,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与四肢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炎症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炎症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炎症期40例患者。结果:临床治愈16例,好转22例,未愈2例,治愈率40%,总有效率95%。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急性炎症期获效甚至痊愈。  相似文献   

16.
"Qi Gong" (QG) is a meditation exercise kn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China and has always been widely practiced. It has been claimed to have a variety of healing and other health benefits. To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QG on brain structures along the whole neural axis from the periphery to the cerebral cortex, we have monitored short-latency auditory brainstem evoked response, middle-latency response, and long-latency 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QG.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QG caused an enhancement of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response with a concomitant depression of cortical responses. These observations may be related to the healing and other health benefits of QG.  相似文献   

17.
兔孤束核在接受腹部迷走伤害性传入冲动及其在针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组穴对L1脊髓损伤后瘫痪肢体皮下血液灌流量的影响,比较两组穴的作用特点。方法用改良的ALLEN’S致伤法,造成L1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然后按不同组穴(督脉穴组、背俞穴组)进行电针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空白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和Powerlab十六道生理记录仪测定瘫痪家兔阴陵泉皮下血流量,观察时间点为损伤前20min、损伤后2h、第7天及第13天。结果L1脊髓损伤后2h瘫痪肢体皮下血流量有明显降低;损伤后第13天督脉穴组家兔肢体皮下血流量显著恢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督脉穴组对腰椎损伤后瘫痪肢体皮下血流量的恢复有积极作用,且优于背俞穴组。  相似文献   

19.
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效应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关元组(关元、三阴交)、内关组(内关、足三里),观察治疗前后Kupperman指数(MI),分析电针效应及其对各项症状的影响。结果电针治疗1星期后两组MI即较初始下降,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周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能显著降低Kupperman指数(P〈0.01),4星期后关元组评分下降52.6%,内关组下降47.4%,有效率分别为93.6%、85.7%;电针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类症状(P〈0.05),各项症状的起效时间从治疗后1星期至4星期不等。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两组精简穴位均能明显降低Kupperman评分,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