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纳米磁性粒子纯化质粒.方法将葡聚糖-DEAE通过共沉淀法包裹在纳米磁性粒子表面,利用带正电荷的DEAE与带负电荷的核酸之间的电荷吸附作用,通过离子交换,在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纯质粒.结果可以提纯出高纯度的质粒.结论在纳米磁性粒子外包裹上DEAE基团,可以提纯出高纯度的质粒.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偶联上链霉亲和素,用于VEGF质粒的提纯.方法用缩合反应将链霉亲和素偶联在磁性纳米粒子上, NBT/BCIP显色法和放射性核素标记法测定链霉亲和素的连接;利用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的高亲和力将生物素连接的探针连接在磁性纳米粒子上,制备成三链螺旋磁性纳米粒子;修饰好的粒子从含有VEGF质粒的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纯质粒.结果显色反应证实链霉亲和素连接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核素标记法显示其结合率在室温时为2.5 μg/100 μg,65 ℃时为22.28 μg/100 μg;三链螺旋磁性纳米粒子可以提纯出质粒,且纯度较高.结论通过一定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可以从含有质粒的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纯质粒.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偶联上链霉亲和素,用于VEGF质粒的提纯.方法用缩合反应将链霉亲和素偶联在磁性纳米粒子上, NBT/BCIP显色法和放射性核素标记法测定链霉亲和素的连接;利用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的高亲和力将生物素连接的探针连接在磁性纳米粒子上,制备成三链螺旋磁性纳米粒子;修饰好的粒子从含有VEGF质粒的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纯质粒.结果显色反应证实链霉亲和素连接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核素标记法显示其结合率在室温时为2.5 μg/100 μg,65 ℃时为22.28 μg/100 μg;三链螺旋磁性纳米粒子可以提纯出质粒,且纯度较高.结论通过一定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可以从含有质粒的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纯质粒.  相似文献   

5.
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表面积大、饱和度高、毒性低和磁化强度好等优点,在很多个领域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近些年磁性纳米粒子的发展非常迅速。但磁性纳米粒子在应用过程中也有缺点,比如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较高,在溶液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聚集反应等,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通过适当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可以提高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提高了其稳定性、可降解性,并且生物相容性也明显改善,提高了其应用的价值。该文主要从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功能着手,探讨这一粒子在环境分离以及生物分离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展望未来磁性纳米粒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高效体外示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系的方法。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29、CD90和CD45表达情况,用诱导剂诱导干细胞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采用普鲁士蓝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磁共振成像仪观察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的干细胞体外成像效果。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90和CD4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9%、90.28%和0.72%;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均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普鲁士蓝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和磁共振成像表明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好的成像效果。结论: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作为示踪剂可以在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干细胞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靶向治疗用Fe_3O_4 及其白蛋白包被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Fe3O4及其白蛋白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方法采用部分还原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通过微乳化方法制备了白蛋白包被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结果Fe3O4粒径为10nm左右,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显示Fe3O4纳米磁性微粒是典型的尖晶石构型;白蛋白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直径在200nm左右.结论Fe3O4及其白蛋白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适于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聚集和表面分子吸附对磁性纳米粒子交流磁化率的影响,为发展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磁化率测量的生物传感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对磁性纳米粒子的磁核粒径、磁性特征进行测量,利用实验室自建的交流磁化率测量装置,对在不同聚集状态和表面吸附抗原、抗体等生物分子后磁性纳米粒子的交流磁化率谱进行测量。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表明,实验所用氧化铁纳米粒子平均磁核直径10 nm,但是由于溶液中粒子之间的磁偶极相互作用而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表现出较大的水动力尺寸及其分布。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表明,氧化铁纳米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为61.43 emu.g-1。交流磁化率谱测量表明,随着氧化铁纳米粒子在溶液中水动力尺寸的增加,即聚集体尺寸的增加,磁化率谱中对应的磁动力学特征频率减小,与理论预示一致。当缓冲溶液中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吸附IgG以及进一步结合羊抗人IgG后,磁动力学特征频率逐渐降低,这与表面吸附导致的水动力尺寸逐渐增加的结果是一致的。结论:溶液中磁性纳米粒子的聚集状态和生物分子吸附对其交流磁化率谱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粒子的水动力尺寸增加所导致的磁动力特征频率发生移动。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磁动力特...  相似文献   

9.
磁性纳米粒子(MNP)具有独特的磁响应性、生物相容性,在作为生物材料时可通过其内在的微小磁场促进成骨分化。掺入MNP的磁性复合支架保留了MNP的超顺磁性,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生物学性能,在体内外均取得良好的成骨效果。外加磁场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行为促进骨组织修复,与MNP复合支架结合可起到协同促进骨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本文就MNP复合支架的性能、MNP复合支架和磁场的成骨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MNP复合支架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及其磁性纳米复合体对骨肉瘤的影响。方法:研究并比对了三氧化二砷、顺铂两种药物对骨肉瘤细胞MG-63的抑制作用,并制备磁性三氧化二砷-聚乳酸纳米粒子复合体,将其经尾静脉注入成骨肉瘤的裸鼠体内,与三氧化二砷、顺铂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三氧化二砷可更有效地抑制MG-63细胞生长,引起细胞凋亡,并将细胞抑制于G1期。结论:磁性三氧化二砷纳米粒子可明显抑制裸小鼠骨肉瘤的生长,其可减少三氧化二砷的用量,从而减小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葡聚糖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DMN)的制备对其有效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作DMN,通过丙烯葡聚糖凝胶S-300HR色谱和离心法分离DMN,用透射电镜、粒度分析仪和磁化强度分析仪检测DMN,研究制备过程中葡聚糖用量、铁盐含量、氨水浓度、搅拌速度、离心速度、Fe^3+/Fe^2+摩尔比、反应温度等条件对DMN的有效粒径、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制备条件影响着DMN有效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大小。DMN直径最小为3nm,有效粒径介于42.7~189.1nm,比饱和磁化强度介于0.16~0.38emu/g。结论制备反应条件对DMN有效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符合化学共沉淀反应的一般规律,可以用沉淀反应的理论指导DMN的制备.为DMN作为基因和药物纳米载体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compared a new type of polysaccharide-co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which the polysaccharide is derived from Angelica sinensis) with the dextran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terms of preparation, biocompatibility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in vivo and in vitro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ngelica polysaccharide as a novel carrier in magnetic drug targeting (MDT).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DLS)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 and their purity and structure by using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was performed for quantification of the iron content in different tissues. Histological sections were stained by Prussian blue staining to observe the disposition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the liver and kidn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kinds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possessed small particle size, good dispersion and good magnetic properties. XRD showed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two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as Fe3O4 crystals, and FTIR proved Fe3O4 was successfully coated by each polysaccharide, respectively. In vivo, Fe3O4-dextran accumulated in the liver, spleen and lung and Fe3O4-Angelica polysaccharide only in the spleen and lung. It was concluded that Angelica polysaccharide may be applied as a novel carrier in the preparation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以光敏小分子肉桂酸(CINN)为疏水基元,通过酯化反应对葡聚糖(Dex)进行疏水改性,制备双亲性大分子Dex-CINN;然后,利用选择性溶剂法诱导Dex-CINN与模板分子葡萄糖(Glu)共组装,制备分子印迹胶体粒子(MINPs)。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确定Dex-CINN的化学结构及改性率。利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子电镜(TEM)对MINPs的粒径、电位及形貌进行表征。利用滴涂或电泳沉积的方法使MINPs在电极表面二次组装构建MINPs涂层,通过光交联固定涂层结构,再洗脱除去模板分子后得到分子印迹传感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两种分子印迹传感涂层的形貌进行表征,并进一步利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对比研究两种分子印迹传感涂层的分析检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滴涂或电泳沉积的方法均能在电极表面制备分子印迹传感涂层;相比于滴涂法,电泳沉积法所制备的分子印迹传感涂层连续均匀,所形成的传感器对Glu具有更好的响应性以及识别能力,检测下限更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7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药敏及R质粒的检测结果。其小有40株(57.2%)对一种或一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三耐以上的多重耐药菌株占80%(32株/40株)。40株耐药菌株中的可传递性R质粒检出率为32.5%。7耐菌株中携带R质粒的占35.7%(10/28),示带耐药标志越多,R质粒的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药鹅不食草水煎剂对绿脓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绿脓杆菌R质粒进行了检测,并选用中药鹅不食草水煎剂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消除试验。结果 体外药物作用24h、48h、72h,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7%、4.7%、46.3%,SDS对照组分别为0.3%、0.7%、1.7%。结论 鹅不食草对耐药质粒有较强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姜黄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纳米粒(CM-PLGA-TPGS-NPs,简称CPTN)并评价其质量。方法用自制的PLGA-TPGS为载体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PTN,通过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控制其质量。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柱(4.6 mm×250 mm,5μm),用乙腈-2%冰醋酸溶液(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0 nm。结果自制CPTN的平均粒径为(197.9±6.2)nm,Zeta电位为(-22.3±1.8)mV,载药量为(13.2±0.9)%和包封率为(79.3±1.6)%。体外姜黄素在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呈两相释放,30 d时累积释放率为91.3%。结论 CPTN质量稳定可控,体外试验显示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超顺磁性葡聚糖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研制及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制备葡聚糖包被的超顺磁氧化铁(SPIO)纳米粒子,并对其主要物理性质和磁学性质进行研究。探讨它作为磁共振造影剂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共沉淀法获得SPIO纳米粒子,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光子相关光谱仪测定其粒径大小,利用邻苯二氮菲比色法测定铁的浓度,同时用核磁共振仪测定弛豫率等参数。结果 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所制备的葡聚糖磁性粒子主要为Fe3O4晶体,粒子体均粒径为85.9nm,氧化铁核心大小为15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其弛豫率和质量磁饱和度分别达到0.1567mmol/ms和80emu/gFe。结论 所制备的SPIO粒子稳定,其物理性质表明其具有作为磁共振造影剂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对从贵州省安顺地区伤寒暴发流行患者分离并经药敏试验获得的111株多重耐药性伤寒沙门氏菌,做了接合性R质粒的检测。接合性R质粒检出率在氨苄青霉素(AP)、羟氨苄青霉素(AO)、氧哌嗪青霉素(PR)、四环素(TC)、卡那霉素(KM)和缝霉素(SM)6种抗生素耐药标记菌株中最高,均达98%以上,氯霉素(CM)耐药标记菌株的检出率为75.7%。并且证实流行菌株R质粒的基本耐药性传递类型为。AP、AO、PR、TC、KM,CM、SM和AP、AO、PR、TC、KM、SM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流体热疗与MSC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体外制作FMNP-MSC;建立肺癌A54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等肿瘤直径长至约4mm时,将FMNP-MSC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到体内。注射后1周,在交变磁场下热疗,每周1次,时间30min,连续4周,光纤测温检测肿瘤温度的变化,每周测量瘤体的长径和短径变化。治疗4周后,球取血观察白细胞变化,离断法处死小鼠,取出肿瘤组织,称取瘤重;光镜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FMNP-MSC热疗后凋亡蛋白(Bax、caspase-3)、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 MSC可以将FMNP携带至肿瘤区域,小鼠的白细胞无明显变化,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可以升温至53℃,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增长受到明显抑制。病理观察可见肿瘤细胞大片凋亡和坏死样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Bax蛋白在两个治疗组明显表达。结论 MSC可以将FMNP携带到小鼠皮下移植肿瘤区域,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升温至有效温度,小鼠肿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肿瘤组织呈凋亡和坏死样改变,可能是通过增加Bax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