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崇素  山路  刘蓉 《心电学杂志》2002,21(4):243-243
患者男性,45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2月就诊。心悸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s至数h不等。体检:一般情况可,BP120/80mmHg,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未闻杂音,两肺无殊。常规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图略)。食管电生理检查示用药前程控扫描,房室传导曲线两次跳跃中断,分别相差160、110ms,为房室结三径路传导现象,未诱出心动过速。静注阿托品1mg后,房室传导曲线跳跃中断现象消失。以S1190次/min刺激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约187次/min,未见P波,R—R间期分别为0.33、0.36、0.32、0.40s交替出现,大致可分为0.32—0.33s、0.36—0.40s两组长短R—R间期,且交替出现。部分QRS波群较宽大畸形,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图1)。食管心房标测仍呈心动过速,但频率与R—R间期交替现象与前图略异,逆行P波重叠于QRS波群终末部,心房逆行激动呈中心型。以S1250次/min高频刺激能终止发作。临床诊断:房室结三径路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0岁。因心悸、胸闷2周就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93次/min,P—R间期0.14s,可见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偶联间期固定呈三联律,部分未下传激动心室,代偿间期不完全。R5.8、15\18分别为房性P’波下传激动心室所致,P’-R间期0.54s,QRS波群前均见P^-波,P^--R间期0.10s。ST段水平型压低0.05~0.10mV,T1.11负正双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三联律(部分未下传),房性反复搏动揭示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3.
患女,62岁。因头昏、心悸加重1W入院。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图1示:窦性心律,P-P间期0.40s,心率143次/min。P1-P6,P波分别以P-R间期0.16、0.16、0.24、0.40、0.48s下传心室。其中P5融于前一QRS中,但该P波仍能下传心室,下传心室过程中并以跨越P波方式结束氏周期。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路伴慢径路氏现象,慢径路以跨越性P波结束氏周期。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79岁。反复发作性心悸5年,加重2h就诊。既往未行心电图检查。心率190次/min,心律稍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示:平均心率189次/min,稍有不齐。QRS波呈两种形态-完全右束支阻滞型和不完全右柬支阻滞型,交替性出现。从R顶端测量,其r'-R’间距分别为0.28s和0.36s,但从底部测量均为0.31s。P-P间期0.31s,绝对不齐。下传完全右柬支阻滞型的QRS波起始部可见明显的δ波。P^--R〈R-P^-,为房室结快径路及旁道与快径路交替参与顺传,房室结慢径路逆传的一种特殊形式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室结快径路及旁道与快径路共同交替参与顺传,房室结慢径路逆传的交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结-希浦系统传导阻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慧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2009,28(3):205-207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类型,也是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在体表心电图的表现形式之一。QRS波群与P^-波的关系直接反映了AVNRT的形成机制,也是体表心电图分析及诊断的主要依据。但P^-波常被QRS波群掩盖,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除了诱发及终止AVNRT时的心电图表现对诊断有帮助外,AVNRT出现房室结或希一浦系统传导阻滞时的电生理及心电图改变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也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径路持续前传的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体表心电图诊断为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且频率≤150次/分的患者的食管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 S1S2扫描中,S2-R间期在跳跃性延长后诱发出与检查前相同的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结论在心率≤150次/分的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有必要行食管电生理检查以明确房室结双径路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15岁。因开学军训站立过久感胸闷、头晕就诊。1周前患上呼吸道感染。听诊:心肺无异常。心律齐,BP112/65mmHg,心率75次/分,呼吸16次/分,X线透视未见异常,超声心动描记术无异常。心电图(图1)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0.20s,P波时限0.10s,QRS波时限0.08s,Q-T间期0.36s,于长Ⅱ导联可见P-R间期呈0.16s、0.18s、0.21s、0.22s、0.26s逐渐延长,而后呈跳跃延长达0.32s,且持续出现。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室结双径路。快径路文氏现象后转慢径路传导。进一步做食管调搏电生理检查,以S1~S2程控期前收缩刺激调搏法,于S1~S2为690ms时可见S2-R间期跳跃式延长达0.40s。证实其为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8.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以房室结双径路为基础的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大多数患者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的PR间期在正常范围。本文报道1例消融术前窦性心律时伴长PR间期的AVNRT患者,消融房室结慢径路后PR间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87岁。因反复咳嗽、气喘10年加重10天就诊。查体:血压120/70mmHg,心率50次/分,律齐,唇微绀,桶状胸,两肺叩诊过清音,两肺闻及散在干、湿啰音。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消失,连续出现P&--QRS—P^-波群,P^--R间期为0.12~0.14s,R—P^-间期为0.20~0.22s,P^--P^-间距长短相间出现且长短P^--P^-间期之间无整倍数关系。QRS波群时间为0.08s,室房传导比例为1:2。心电图诊断:①房室结三径路;②室房1:2同步双径路传导。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0岁。阵发性心悸数年,突发突止,近3个月发作频繁前来就诊。体检:心率60次/min,呼吸12次/min,血压135/86mmHg,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描记术及X线胸片均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采用150次/min S1S1刺激诱发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图1),R-R间期显著不等,体表心电图未见明显P波,酷似心房颤动,但食管导联(EB)中每个QRS波群终末均可见P-波,在V1形成假性r′波,R-P-间期固定<70ms,符合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但P--R间期显著不等,导致R-R间期显著不等,考虑为慢-快型AVNRT伴不同径路顺传。为明确存在多径路,采用基础周期750ms的S1S2程控期前刺激(图2),当S1-S2偶联间期由400ms递减至390ms时,S2-R2间期由210ms跳跃性延长至340ms,增量130ms,当S1-S2偶联间期由340ms递减至330ms时,S2-R2间期由360ms再次跳跃性延长至490ms,增量130ms,证实存在房室结三径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电图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 对27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表现为9种心电图特征: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无心房回波,呈不典型文氏现象及反文氏现象;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伴心房回波,呈不典型文氏现象;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隐匿性逆传快径路连续发生蝉联现象,貌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或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下部共同通道阻滞不中止折返环;窦性P波分别经快、慢径路传导致心室双反应(即房室结双径路的1∶2传导现象);经慢径路或慢快径路交替顺传、旁道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 动态心电图上P-R间期呈跳跃现象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6岁。阵发性心悸2h就诊,心电图(图略)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R-R间期匀齐,QRS波群呈室上性型,频率188次/min,Ⅱ、Ⅲ、aVF导联R波后有明显的逆行P(P^-)波,P^-波在aVR导联直立。给予维拉帕米10mg 5min静脉注射。此后长Ⅱ导联(图1A)示:心动过速未终止,频率较前稍慢,为167次/min,R-R问期匀齐,R-P^-间期80ms,QRS波群有轻度电交替。又给予心前区  相似文献   

13.
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及其伴发的特殊心电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及其伴发的特殊心电现象和发生机制。方法通过常规心电图对6例异位心搏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特征为:①心室搏动后跟随P^-波,R—P^-间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邻两个R—P^-间期差值60ms。②起搏源性室房文氏现象中,R—P^-间期成倍增长,有时伴心室回波。③室性期前收缩后跟随两次P^-波。形成1:2室房同步传导。结论通过推理性分析可在体表心电图上作出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2岁。既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年,每次发病经Valsalva氏动作后均可缓解恢复窦性心律。本次发作经Valsalva氏动作后无缓解而来我院诊治。急诊心电图示:P波不明,R—R间距绝对匀齐出现,频率167次/分。临床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滴注胺碘酮30min后,患者症状缓解,描记心电图(图1A)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之P′波与其前窦性心搏之T波相融,P′-R间期较窦性明显延长,各导QRS波群终末均增宽似发生了室内差异性传导,但仔细辨别可为逆行之P^-波,其在Ⅰ、Ⅱ、aVF等导联明显倒置,而在aVR导联直立,因与QRS波群终末部融合而形成了伪S波或伪r波。心电图诊断:①频发房性期前收缩;②房性反复搏动提示房室结双径路。后行24h动态心电图(图1B)证实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5.
1例女性,65岁的患者,发作性心悸5年。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提示窄QRS心动过速,约190次/分,P波与QRS波呈1∶2关系,RR间期长短交替现象。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术中也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改良房室结慢径后获得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16.
患者体表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RP’60 ms。考虑为房室结双径路致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径路蝉联现象、快径路一度阻滞。  相似文献   

17.
例1患者女、70岁,因反复晕厥入院。门诊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V1导联连续记录(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83bpm。下传心室QRS波呈左、右束支阻滞型,且不固定比例交替。同时PR间期亦呈长短交替,长短PR间期差>0.06s,其中右束支阻滞型QRS波前PR间期长,约0.16s,左束支阻滞型QRS波前PR间期短,约0.08s,两者形成十分固定的"匹配"关系。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还出现较长时间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及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其前也分别呈现固定的长短两种PR间期(图略),上述情况可以排除室性期前收缩,考虑为房室结双径路,快径路经左束支下传心室,慢径路经右  相似文献   

18.
患者常规体表心电图PP间期基本规则,PR间期不典型逐搏延长,随后突然出现一长RR间期,酷似二度Ⅰ型房室阻滞.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可观察到长RR间期前的QRS波终末部出现一个逆行P-波,PR间期跳跃性延长达到0.15 s,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考虑为快径路一度房室阻滞,房室结双径路伴慢径路文氏阻滞和慢-快径路蝉联现象.  相似文献   

19.
房室旁道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类型为房室旁道参与折返形成的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双径路折返引起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两者均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频率又比较接近,有时较难鉴别。尤其隐匿性房室旁道合并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者,因窦性心律时无心室预激表现,  相似文献   

20.
本例心电图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两次S1S1刺激前R-R间期360ms,频率167次/min,QRS波群在下壁导联呈(q)Rs型,s波明显,V1呈rS型,QRS波群终末略凸起,对比S1S1刺激后QRS波群,可以明确是假性“s”波及伪“r”波,结合双极食管导联可见逆行P波(P-波)重叠与QRS波群中,R-P-E间期<70ms,明确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1S1刺激后R-R间期380ms,频率158次/min,对比刺激前,发现下壁导联QRS波群的假性“s”波及V1伪“r”波消失,QRS波群之后可见明显P-波,在Ⅰ、aVL倒置,在V1直立,P-波倒置深度Ⅱ>aVF>Ⅲ,食管导联R- P-E间期90ms,V1 R-P-间期110ms,明确为左(后)侧房室旁道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