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穴低频电刺激合磁珠贴压干预混合痔术后疼痛及观察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局麻下混合痔切扎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耳穴超前镇痛组(A组)、耳穴镇痛组(B组)及药物组(C组)。通过NR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B、C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 d内优于A组,但A组推迟疼痛发生时间,降低初始疼痛强度;A、B组术后恶心、头痛、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结论:耳穴低频电刺激合磁珠贴压对痔术后疼痛有很好干预作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运用超前平衡镇痛法防止肛肠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肛肠手术患者采用超前平衡镇痛法即通过超前镇痛、平衡镇痛、自控镇痛效应以及药物间正性协同作用,以达到理想止痛。方法 选择混合痔、肛瘘、肛裂需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受试组60例,长效镇痛对照组60例。受试组运用超前平衡镇痛法,从术后创面、排便、换药是否疼痛,用药后有无恶心、呕吐,肛门失禁,便秘,小便失禁,尿潴留,创缘水肿,头晕等并发症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 对于手术患者在无禁忌证条件下,运用超前平衡镇痛法明显地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消除患者对于手术的顾虑。结论 应用超前镇痛、平衡镇痛、自控镇痛的新概念、新技术是肛肠术后镇痛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强、承山穴位埋线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静脉镇痛组,观察2组术后疼痛始发时间及术后8 h、24h、48 h、3 d、7 d及首次排便时的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疼痛始发时间及术后8 h、24 h的疼痛强度,静脉镇痛组明显优于穴位埋线组。术后48 h、首次排便的疼痛强度,静脉镇痛组与穴位埋线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3 d、7 d的疼痛强度,穴位埋线组明显轻于静脉镇痛组。而静脉镇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穴位埋线组。结论在术后早期,静脉镇痛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而穴位埋线镇痛时间更长,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长强、承山穴穴位埋线用于肛门病术后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中β-内啡肽与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探索穴位埋线超前镇痛减轻肛门病术后疼痛的可能机理。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退出11例,2组均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穴位埋线组79例,术后采用长强、承山穴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78例予术后常规处理。记录2组痔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临床疗效,记录疼痛持续时间。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手术前后2组患者外周血中β-内啡肽和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2组术后8、24、48、72、96、120小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穴位埋线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穴位埋线能缓解痔术后疼痛,缩短术后疼痛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组血清β-内啡肽、一氧化氮含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一定程度缓解痔术后疼痛的程度,调节血清中β-内啡肽和一氧化氮的含量,这可能是穴位埋线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腕踝针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尿潴留、肛门疼痛和坠胀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我科110例接受PPH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组和吲哚美辛组,每组55例。腕踝针组术后6 h开始行腕踝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1 h,连续3 d,共3次),术后不常规给予镇痛药。吲哚美辛组术后6 h开始给予吲哚美辛栓(每日1次,每次50 mg,连用3 d)纳肛。两组均未行自控镇痛,术后按既定方案镇痛患者仍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予补救性镇痛(塞来昔布胶囊,400 mg,口服)。观察两组术后24 h、48 h、72 h肛门部疼痛和坠胀感评分,术后72 h内补救性镇痛患者比例,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腕踝针组术后24 h、48 h、72 h各时间点肛门部疼痛和坠胀感评分均显著低于吲哚美辛组,补救性镇痛患者比例显著下降,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出血、感染并发症,均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腕踝针治疗能够有效减轻PPH术后肛门部疼痛和坠胀感,降低尿潴留的发生风险,并可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有助于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切口导管镇痛泵联合静脉用药镇痛方式治疗普外科老年病人术后的切口疼痛,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总结护理对策.方法:60例老年病人术后使用切口导管镇痛泵联合静脉用药镇痛方式,术后12、24、48h对病人镇痛情况进行评分,同时评估病人发生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镇痛总有效率达98.3%,不良反应发生率1.6%.结论:该镇痛方式对切口局部起镇痛作用的同时,又控制内脏的疼痛,而对全身影响较小,临床观察较为适合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对痔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需手术的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的疼痛情况、排尿情况、水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及创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术后6h、12h及1天疼痛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均0.01),术后3天疼痛较对照组有所减轻(P0.05)。术后两组排尿情况、肛缘水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创面感染。结论:浮针疗法运用于痔术后镇痛疗效确切,且对术后排尿情况、水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及手术疗效无不良影响,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镇痛泵术后尿潴留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自控镇痛泵(AEA)用于术后镇痛是近年来临床开展的一种新型镇痛方法,其镇痛效果好,使用方便,但是尿潴留仍为其主要并发症,且发生率较高,目前针对镇痛泵术后尿潴留最直接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人工导尿,但导尿既直接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又极易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师 《中医药学刊》2010,(11):2335-2337
目的:探讨平衡镇痛的新理念,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方法:将160例临床痔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无痛治疗组均为轻度疼痛;常规治疗组均为重度疼痛,即止痛效果不满意。治疗组疼痛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止痛膏、生肌止痛栓及硝矾洗剂3种中药分别从外用、纳肛、坐浴3个方面结合针灸、西药克泽普术区注射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效缓解痔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方式对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149例产妇自由选择镇痛方法,观察组56例单次硬膜外镇痛,对照组93例接镇痛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不适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尿潴留少于对照组,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次硬膜外镇痛可使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情况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王宏 《中医杂志》2003,44(Z1):11-12
目的比较吻合器术(PPH)与传统内扎外剥手术治疗痔的临床效果及对两种手术在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将26例Ⅲ°~Ⅳ°痔患者分为PPH组和内扎外剥组,分别对两组施行PPH及内扎外剥手术治疗,在疗效观察的同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尿潴留、术后出血、住院时间、疼痛指数、需注射止痛药总次数进行对比.结果PPH治疗痔近期疗效与传统的内扎外剥术相当,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它的优点在于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少、恢复快、无复发、无肛门狭窄等,是治疗重度痔病近期疗效优越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调查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留置镇痛泵的优点及其副作用,探讨对外科病人术后镇痛泵应用的最佳护理手段。结果:普外科病人术后镇痛泵护理效果佳,病人出现呼吸抑制、尿潴留、褥疮等的机率降低,康复时间缩短。结论:术后镇痛泵镇痛效果好,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因而要重视对镇痛泵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对老年患者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应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术后中度疼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M组,吗啡40mg+格拉司琼3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ml;NM组,在M组的基础上加纳洛酮4滋g/kg.记录启动PCA即刻(T0)、之后2(T1)、4(T2)、8(T3)、12(T4)、24(T5)h的VAS镇痛评分,并记录第一个24h内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M组比较,NM组镇痛效应更优,吗啡消耗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低.结论:小剂量纳洛酮能增强老年患者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效应,并减少吗啡消耗量,降低副作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对老年患者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应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术后中度疼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M组,吗啡40mg+格拉司琼3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ml;NM组,在M组的基础上加纳洛酮4滋g/kg.记录启动PCA即刻(T0)、之后2(T1)、4(T2)、8(T3)、12(T4)、24(T5)h的VAS镇痛评分,并记录第一个24h内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M组比较,NM组镇痛效应更优,吗啡消耗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低.结论:小剂量纳洛酮能增强老年患者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效应,并减少吗啡消耗量,降低副作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针灸联合吲哚美辛栓对肛肠术后镇痛减少尿潴留促愈作用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收治于我院的300例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吲哚美辛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尿潴留情况以及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尿潴留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中发生尿潴留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及留置导尿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肛肠术后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有利于其伤口的愈合,具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干预时机对痔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480例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0例和实验组240例,试验组于排便前10min予中药坐浴,对照组排便前不予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排便困难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排便镇痛效果、排便困难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排便前坐浴可缓解痔患者术后排便疼痛及排便困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MT液(亚甲蓝联合曲安奈德及0.9%氯化钠注射液)在痔术后长效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混合痔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MT液创面皮下、皮内、基底行点状注射,对照组术后不做处理,从术后创面静息下疼痛情况及排便、换药等刺激后创面疼痛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2.86%,两组比较,P<0.05.结论:MT液具有较好的临床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治疗吗啡硬膜外镇痛并发症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后疼痛是人体受到手术创伤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因此 ,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一直是研究的课题。现在患者自控镇痛技术 (PCEA)已广泛使用。吗啡属阿片受体激动药 ,有较好镇痛效果 ,在 PCEA中是首选药物 ,但在使用过程中时有副作用发生 ,如呼吸抑制、尿潴留、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现就中西医结合处理吗啡术后镇痛并发症的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单纯使用硬膜膜外麻醉行腹部手术患者 10 0例 ,均使用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的药物配方为 :吗啡 1.0 mg + 0 .75 %布比卡因 2 0 m L +生理盐水共10 0 m L)。其中 15例有不同程度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吗啡复合不同剂量的纳洛酮硬膜外输注对老年人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 3组。Ⅰ组为吗啡 +罗哌卡因 ,Ⅱ组为吗啡 +罗哌卡因 +纳洛酮 ,Ⅲ组为吗啡 +罗哌卡因 +纳洛酮。 3组行硬膜外持续镇痛 ,分别定时记录VAS值、镇痛满意率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及肛门排便排气时间。结果  3组镇痛效果满意。VAS评分及镇痛满意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Ⅱ组与Ⅰ组相比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 ,肛门排便、排气时间缩短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Ⅲ组与Ⅱ组相比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及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Ⅲ组与Ⅰ组相比能减轻吗啡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吗啡伍用小剂量纳洛酮用于老年人术后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能明显减少阿片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膀胱区热敷配合关元穴敷贴预防镇痛分娩孕妇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镇痛分娩孕妇按单双号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定时膀胱区热敷配合关元穴敷贴的方法预防镇痛分娩孕妇尿潴留;对照组采用单纯定时膀胱区热敷方法预防镇痛分娩孕妇尿潴留。观察2组镇痛分娩孕妇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尿潴留10例,发生率17%;对照组发生37例,发生率62%。2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膀胱区热敷配合关元穴敷贴可显著降低镇痛分娩孕妇尿潴留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