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最常用的方法。对于术后吻合口阻塞的患者 ,我们采用改良的泪道挂线术治疗 6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吻合口阻塞 6例 6眼。男 1例 ,女 5例 ,年龄 2 3~ 48岁。术后阻塞时间最短 3周 ,最长 5年。1例为本院手术 ,5例为外院手术。所有患者均有持续性溢泪 ,泪道冲洗不通伴有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返流。2 器械制作 :取 7号穿刺针 ,去针尖磨圆钝 ,接 5ml注射器。将一般 3_0号丝线穿入针孔处 ,放入液体中 ,回抽注射器 ,丝线随液体吸入注射器内。注射器内留线长约 2 5cm…  相似文献   

2.
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减少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泪囊鼻腔吻合术一直被眼科界公认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最理想方法 ,国内学者对手术方法作了许多改进 ,使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 ,目前手术的治愈率都在 95 %左右[1] 。作者自 1996年 2月始对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稍作改进 ,可以减少术中出血 ,使操作更简便 ,共完成 62例 68眼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 62例 68眼 ,其中男 13例 13眼 ,女 49例 5 5眼。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66岁 ,平均 39 2岁。所有病例经泪道冲洗不通畅 ,并有脓性分泌的溢出 ,确诊为慢性泪囊炎。手术方法 :①手术前半小时静脉推注维生素C 3 0g ,口服 0 0 6g鲁米…  相似文献   

3.
泪囊鼻腔吻合术1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 10 0年来 ,泪囊鼻腔吻合术仍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泪囊粘液囊肿的首选术式。我院 1994年 1月~ 1999年 5月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134例 134眼 ,现就其手术效果及与术后溢泪有关的因素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34例 134眼均为慢性泪囊炎 ,男 45例 ,女 89例 ,年龄最小 11岁 ,最大 78岁 ,平均 46岁 ,右 6 4眼 ,左 70眼 ,病程最短 10天 ,最长 40年。手术方法 :术前经下泪小管作泪囊美蓝染色 ,鼻腔填塞 1%地卡因、1%麻黄素纱条。作滑车下神经、眶下神经及切口处皮肤浸润麻醉。离内眦 4mm、内眦韧带上方 1mm顺皮纹作垂直向弧形皮肤切口 ,分…  相似文献   

4.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之一,手术治疗方法甚多,但各有利弊。我科于1972年2月至1983年12月采用单纯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114例(128眼),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单纯泪囊鼻腔造孔术,共114例(128眼)。男36例(36眼):女78例(92眼)。发病时间最长11年,最短7个月。年龄最大者59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38岁。术后观  相似文献   

5.
浅谈如何提高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成功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较为可靠的方法。但因术中术野小、出血较多,常影响手术的进行和疗效,因此力争一次手术成功至关重要。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就术中关键步骤的实施及术前术后的处理提出肤浅体会。一般资料:自1985-lopl年6年间我科共收治住院病人1876例,其中慢性泪囊炎110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ito例lpe眼。随访cd例,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年。其中好转1例,失败1例,治愈M例。体会:l、术前泪道探通问题:在诊治102例慢性泪囊炎时,发现同时存在下泪小管、泪总管部分阻塞3例,其中有1例合并泪囊疾管。问其病史均系经反…  相似文献   

6.
泪囊内激光泪囊造孔治疗泪囊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我科自1993年9月至1994年9月,利用Nd-YAG激光的特性,对43例55眼,鼻泪管阻塞或慢性泪囊炎,进行泪囊内激光泪囊鼻腔造孔加泪道穿线逆行支撑物嵌顿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3例55眼,女性41例,男性2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18岁,平均28.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0个月,平均叨个月,单眼引眼,双眼12眼,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鼻腔,泪小点和泪小管检查,泪道冲先探通。术后染色试验,泪道X线造影,泪道B超(除外占位性病变)等。器械与准备:YNHI型Nd-YAG治疗机,泪点扩张器,硬膜外导管,医用硅胶…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 1987年初以来 ,采用呋喃西林液冲洗泪道治疗慢性泪囊炎 16 3例 ,疗效较好。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 :本组 16 3例 (171只眼 ) ,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右眼 94例 ,左眼 77例 ;男 5 5例 ,女 10 8例 ;年龄 17~ 6 8岁 ;病程最长 2 2年 ,最短半年。2 .操作方法 :采用的呋喃西林液 (以下简称为呋喃西林 )是本院药剂科自制的规格为 5 0 0 m l 瓶装水剂 ,浓度为0 .0 2 %。冲洗前首先压挤泪囊部 ,排除脓性分泌物 ,于 3分钟内滴地卡因于患眼 3次 ,然后用 5 ml注射器抽吸呋喃西林套5号无损伤冲洗弯头针头由泪小管进针冲洗泪道将残余分泌…  相似文献   

8.
30例30眼外伤性泪囊炎,采用鼻泪道吻合改良术同时使用插玻璃管术、穿线插管术进行治疗。随访期最长为术后8年,最短术后2周,平均4年。治愈27例27眼(90%),好转2例2眼(6.7%),失败1例1眼(3.4%)。对外伤性泪囊炎采用药物治疗均无效,必须采用相应的手术措施方能解决。本文对术中怎样寻找泪囊,造骨孔及防止出血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周丽 《实用防盲技术》2012,7(3):100-101,116
目的评价泪道激光术后联合泪道引流管环形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对86例113眼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泪道激光术后联合泪道引流管环形置入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慢性泪囊炎患者58例71眼,鼻泪道阻塞患者28例42眼,治愈91只眼,占80.5%;好转16只眼,占14.2%;无效6只眼,占5.3%。有效率为94.7%。结论泪道激光术后联合泪道引流管环形置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无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效果满意的优点,可作为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萱 《临床眼科杂志》2002,10(2):187-187
慢性泪囊炎为常见眼病 ,主要是鼻泪管阻塞 ,泪囊内容物滞留 ,细菌繁殖引起炎症 ,使粘膜水肿 ,加重鼻泪管阻塞形成恶性循环。治疗的关键是除去感染病灶 ,重建泪液引流通道。我院采用泪道穿线术联合术后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素高捷疗冲洗泪道治疗慢性泪囊炎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 1999年 1月到 2 0 0 0年 1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慢性泪囊炎而未采用任何手术治疗的 35例患者 ,其中男 5例 (7只眼 ) ,女 30例 (4 2只眼 ) ,年龄 2 0~ 6 6岁 ,平均 47岁 ,病程 3月~ 2 4月 ,平均 13月。全部病例经耳鼻喉科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无支架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34例37眼慢性泪囊炎等行无支架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治愈33例36眼(97%),冲洗泪道通畅;好转1例1眼(3%)冲洗泪道通而不畅。结论:采用无支架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患者痛苦轻,术后效果良好,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泪囊炎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7/2019-04在我院行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治疗的泪囊炎患者380例413眼的临床资料,术后至少随访6mo,根据泪囊、鼻腔、吻合口、泪道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筛选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

结果:术后6mo时,未愈患者27例27眼(6.5%),治愈患者353例386眼(93.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鼻中隔偏曲程度、小泪囊、反复泪道探通/泪道激光/泪道置管、复发性泪囊炎、术后定期复诊和术者开展手术时间均对手术疗效存在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鼻中隔偏曲程度、小泪囊、术后是否定期复诊是泪囊炎患者行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

结论: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泪囊炎疗效确切,术后治愈率较高。患者鼻中隔偏曲的严重程度、小泪囊和术后是否定期复诊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术者娴熟的手术技术和规范的手术后处理及患者良好的医嘱依从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36例42眼,如患者有鼻腔疾患并行鼻内镜下鼻部手术,术后观察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患者36例42眼术后6mo冲洗通畅38眼(90%),通畅欠佳2眼(5%),仍堵塞2眼(5%)。结论: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疗效确切,且为微创,面部无瘢痕。  相似文献   

14.
一、资料与方法1.共 10 5例 12 6只眼 ;其中单侧 84例 ,双侧 2 1例 ;男 6 8例 78只眼 ,女 37例 48只眼。年龄最大为 3岁 ,最小为 36天。均在出生后数天至 6个月发生。治疗方法为综合阶梯性治疗。即仅有溢泪者 ,先行按摩泪囊治疗 1周 ,无效时予上泪小点封闭加压冲洗泪道。溢泪伴溢脓者 ,行上泪小点封闭加压冲洗泪道 ,5次以上无效者给予泪道探通术 ,泪道探通术无效者建议行手术治疗。2 .方法(1)泪道按摩法 :用拇指沿上泪道按摩泪囊 ,并向鼻腔方向挤压 ,每日进行数次。(2 )上泪小点封闭加压冲洗法 :用 0 .5 %地卡因滴眼 2次后 ,患儿仰卧 ,术者…  相似文献   

15.
作者自 1995年以来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 ,治疗慢性泪囊炎 96例 ,110眼 ,经 3月~ 5年随访观察 ,效果满意。一般情况本组慢性泪囊炎 96例 110眼 ,男 2 0例 2 6眼 ,右眼 14例 ,左眼 12例 ,其中双眼 6例 ;女 76例 84眼 ,右眼 44例 ,左眼 40例 ,其中双眼 8例。男女之比为 1∶3 .8。年龄 12~ 70岁 ,平均 43 1岁。病史 3月~ 2 0年 ,平均 3 8年 ,有泪囊瘘管 6例 ,急性泪囊炎切开排脓史 8例 ,均为首次手术。手术方法(1)手术指征 :患者溢泪 ,溢脓 ,泪道冲洗不通 ,但泪点及泪小管正常 ,无严重萎缩性鼻炎 ,且能承受该手术。 (2 )麻醉 :均采用局…  相似文献   

16.
朱瑾 《实用防盲技术》2012,7(2):61-63,66
目的观察泪道探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2眼)慢性化脓性泪囊炎患者行泪道探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植入成功率100%。4眼于术后4~7d发生阻塞,及时行泪道冲洗后恢复通畅。硅胶管留置期间,其中溢泪、溢脓症状完全消除28眼,另外4眼仍有轻度溢泪。取出硅胶管后复发5眼占15%,治愈23眼,好转4眼,总有效率84%。结论应用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泪囊炎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安全性高,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早期阻塞的鼻内窥镜修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之一 ,严重危害眼的健康。对其治疗 ,目前仍以手术为主 ,但术后泪道阻塞仍是一棘手问题。自1998年 8月以来 ,我们对术后早期阻塞病例行鼻内窥镜修复 ,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经鼻外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采用单瓣式吻合。术后早期阻塞共 9例 ,其中男 1例 ,女 8例 ,均为单眼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46岁 ,平均 38.7岁。术后泪道阻塞最短发生在术后 4天 ,最长为术后 2周。应用鼻内窥镜将浸有1%地卡因及 1%麻黄素 (1∶ 1)混合液的棉条填入鼻腔 ,保留10分钟后取出 ,以充分麻醉收缩鼻腔粘膜 ,检查鼻内吻合口情况 ,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02/2016-01收治的168例16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而设立两组对照研究,其中观察组87例87眼,行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对照组81例81眼,采取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指标,评估患者泪道通畅改善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程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泪囊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术对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术前经泪道冲洗和造影检查证实泪囊体积小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7例53眼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手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47例53眼术后泪道畅通,治愈率100%。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术式,小泪囊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6月氉目的评价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12月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患者41例(41眼),同期行泪道逆行置管术患者104例(104眼),从治疗费用、手术时间、术后疗效等方面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结果鼻腔泪囊吻合术组治愈率92.7%,住院时间(12.0±1.2)d,手术时间平均120.0min,手术及住院费用(2862.5±53.1)元;泪道逆行置管术组治愈率89.4%,无需住院,手术时间平均8.0min,手术费用(854.0±23.6)元,二种术式在治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费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鼻腔泪囊吻合术和泪道逆行置管术的治疗效果一致,但泪道逆行置管术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