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一些研究《伤寒论》的学者,包括中医院校使用的《伤寒论》教材在内,皆认为阳明病当概括为两大类型的实证:“一为燥热亢盛,肠胃无燥屎阻结的热证,二为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相搏结而成燥屎”。可又说:“以热证实证为主,但也有寒证,如阳明中寒证。”笔者以为这种说...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少明篇设的三急下证,引起历代医家的争鸣。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三急下证的成因。笔者通过研究承气汤在《伤寒论》中的运用,用以方论证的方法,对少阴三急下证探讨如下。1承气场在《伤寒论》中的运用少阴三急下证,由于仲景论及的条文简单,很难阐述清楚,因而众说纷法。笔者认为讨论该证时,先辨清承气扬在《伤寒论》中的作用,这样就容易明了少阴病为何用大承气汤了。大承气场主治阳明腑实证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仲景在《伤寒论》中使用承气扬,除了列举燥屎引起腹胀满、大便难为主要指征外,还有“谵语”。《伤寒论》提及谵…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燥屎"二字共出现10次,涉及8个条文。本文从《伤寒论》条文出发,参考诸家文献,结合个人理解,浅析了"燥屎"的含义、形成过程、诊断、治疗等四个方面,旨在探讨《伤寒论》中"燥屎"一词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为阳明腑实证的辨治提供思路。"燥屎"为阳明腑实证关键症候,临床上应注意鉴别,有燥屎则必用承气汤攻下。  相似文献   

4.
热结旁流在《伤寒论》第321条曰:“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躁者,可下之,应大承气汤”。其证名见于《温疫论·大便节》。在《温病条辨》中对此证有更进一步论述:“阳明温病,纯利稀水无粪者.谓之热结旁流.调胃承气汤主之”.热结旁流是由于肠中实热积滞较甚,燥屎内结  相似文献   

5.
大承气汤是《伤寒论》主治阳明腑实、燥屎内结之名方。笔者用玄参代替芒硝组于方中通下各种燥屎 ,效果颇佳。袁某某 ,女 ,82岁。平素大便较干 ,排便时间延长。1985年春 ,“感冒”后饮食大减 ,10余日未曾大便。经灌肠、输液及服大承气汤未效。自觉腹部胀痛、欲吐 ,间有矢气。诊见形体较壮 ,言语清亮 ,脐周压痛 ,脉弦细。此因素体阴虚津少 ,感邪后津液更伤 ,致燥屎内结 ,干涩难下。治以濡润肠道 ,攻下燥屎。药用 :厚朴 9g。枳实 6 g,大黄 10 g(后下 ) ,玄参 18g。 1剂 ,水煎服。服药后 2小时 ,矢气增加 ,随后便燥屎球 16枚 ,诸症顿消。孙某某 …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三承气汤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此三方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临床中以不大便为主症的一系列病证的治疗.但现在的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临证之时很难机械套用原文处方用药,因此有必要对三承气汤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临证选方用药. 对于三承汤的区别选用,很多人是根据“痞满燥实”四症进行辨别的,即“痞满燥实”四症俱见者选大承气汤,“痞满为主,燥实次之”者选小承气汤,“燥实为主,痞满次之”者选调味承气汤.但“痞满燥实”的具体意义原文中并未提出,从字面来看,“痞满燥实”中“痞、燥”主要是指病机而言,而“满、实”讲的又是症状,病机概念和症状概念一同论述似乎有些不妥.《医宗金鉴》对“痞满燥实”是这样解释的:“满者,腹胁满急膜胀;痞者,心下痞塞硬坚;燥者,肠中燥屎干结;实者,腹痛大便不通.”但根据以上症状套用三承气汤依然不好用,比如调胃承气汤主症有“腹胀满”并非“燥实为主,痞满次之”,还有小承气汤证也有“津液外出,胃中燥”及“便硬”等主要症状,也不全是“痞满为主,燥实次之”,所以简单地根据“痞满燥实”并不能很好的区别运用三方.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中的药物起效时间,笔者于《中医药信息》杂志1989年4期曾经叙述过,今再就《温病条辨》中的药物起效时间进行归纳分析.大承气汤为治疗阳明腑实证之方,首见于《伤寒论》,但书中未标明其药效的显效时间,在《温病条辨》中则有明确指出:“……煮取三杯,先服一怀,约二时许,得利,止后服;不知,再服一杯;再不知,再服.”从中我们可了解到,服大承气汤后,约过二个时辰(现在的四个小时),就可攻下燥屎邪热.如病重燥屎不下者,则应接着再服.新加黄龙汤为治疗阳明湿病,气血两虚,热邪伤津过甚,致大便燥结不通之方剂,以其“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冲参汁五分,姜汗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  相似文献   

8.
冯松杰  黄燕琛 《河南中医》2010,30(11):1041-1043
通过研读《伤寒论》,作者提出五苓散所治水逆证是临床上误治补液过多过快所致的水中毒;阳明病可攻的条件不只是痞满燥实,而且必备“燥屎”的诊断,误攻可导致结胸,从而引起穿孔后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同时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分类不够准确,应修正为五经病。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大柴胡汤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有关大柴胡汤证三条,历代医家多认为大柴胡汤证乃少阳经证阳明腑证之合病,然其间疑点颇多。《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后人在研究过程中将太阳、阳明二经之病分为经腑二证,此点从理论及临床来说,均有一定价值,并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所接受。所谓腑证,其病变部位必然在腑,其证候除通过经脉而有全身反映外,并有所在腑之局部反映,如阳明腑证,实为燥屎阻结于肠,除潮热谵语,然汗出外,尚有腹满疼痛,绕脐痛之局部证候,有时甚至可于腹部扪得燥屎之形迹,大便数日不行,更为阳明腑气不通之确据。故笔者认为大柴胡汤证非为少阳阳明合病,而是…  相似文献   

10.
林大勇  朱辉  赵令竹 《天津中医药》2014,31(11):667-669
阳明病的诊断标准为"胃家实",即阳明胃肠中存在有形邪气(燥屎),而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不符合"胃家实"标准,将此4证并列于阳明热证之中,进而归属于阳明病,不符合《伤寒论》本意。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脾约证》"脾弱"病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约”首见于《伤寒论》。历代对“脾约”的认识有:脾阴虚;太阴不固;脾阴外渗;脾土过燥;脾气不展;脾弱。而笔者认为“脾约”乃脾气不足,转输失调,津液偏渗。即“脾不足,令人九窍不通”。其辨证着眼点“大便革更”,“小便数”。用麻子仁丸治之,寓“益气通下”之意。本文揭示了“脾约”证是《阳明病篇》所涉及的一个特殊证型,为“益气通下”之法提供了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2.
浅谈产后大便难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普法 《新中医》1997,29(8):53-54
产后大便难又称产后便秘,乃产后三病之一。笔者临证治疗本病稍有所得,今略陈管见,权作引玉之砖。1病机重正虚产后大便难,首见于《金匾要略》,因“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指出本病病机主要是产后律液亏耗,肠道失濡。继而《诸病源候论》提出“肠胃本挟于热,因产又水血俱下,津液竭燥,肠胃痞涩,热结肠胃,”认为血虚肠燥兼内热为其主要成因。《圣济总录》也赞同《金匾》所论,谓“病此者,由去血多,内亡津液也。”《女科经纶》归纳为“内亡津液”,“血虚火燥,”“元气内乏。”《万氏妇人科》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产后气虚而不…  相似文献   

13.
沈若星 《陕西中医》1995,16(5):237-238
<正> 《伤寒论》中对小便不利辨证之论述颇详,就症状而言,六经中无论表里寒热虚实诸证,皆可见到小便不利。观其内容,条文中还有“小便难”、“小便必难”、“欲小便不得”、“小便少者”、“小便数少”、“小便已阴疼”等,均含有小便不利之意。《伤寒论》载有小便不利的条文,计有38条之多,约占全部条文的10%。可见小便不利一症,在《伤寒论》中居重要位置,其辨证明晰井然,于临床中颇具指导意义。 小便不利,实质是个综合证候,可以见于多种疾病,涉及面较广,时病、杂病、急性病、慢性病、内科、外科、妇科病等均可见到。小便不利是指小便排出困难,尿少、尿痛、尿黄等小便异常  相似文献   

14.
《金匱要略》为后汉,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籍。篇中在“病脉证并治”为纲下辨病又辨证,立“同病异治”和“异病伺治”之法,开凿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为后世医家誉为医方之祖,奉为圭臬,本文仅就《金匮要略》(以下称《金匮》) “异病同治”之要例,不揣谫陋,略加分析,以求抛砖引玉。一、大承气汤例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扑,枳实,芒硝四味药组成,药虽少而配伍精当,是治疗肠胃热聚燥结成实的“胃家实”证之方剂。此方在《伤寒论》中,用治热与燥尿相搏结而致谵语,日晡潮热,大便不  相似文献   

15.
大便难是指便结多日不通,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本病在《金匮要略》中有“便难”、“大便坚”、“闭”、“脾约”及“谷气不行”之称.这一病证无论新病、痼疾,男子、妇人皆可发生,分为寒、热、虚、实等不同证型.《金匮要略》论本证之条文颇多,有直接言大便难者,有寓证于方者,有从病机推测者,概括起来约有十二种  相似文献   

16.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本病在《内经》中称便秘为“大便难”、“后不利”,在《伤寒论》中有“阳结”、“阴结”及“脾约”等.临床上便秘有虚秘、实秘、气秘、热秘、寒秘及血秘等之分.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阳明病篇共79条,分析原著的条文排列组合意义,提出阳明病以因热成燥,因燥成实为胃家实的本质,进一步提出胃家实,实乃肠胃“虚实互更”的生理功能失司,肠胃留有宿食粪便之义,打破了固有的胃家实,包括阳明经证和腑证,即“邪气盛则实”的论点,从而说明研究《伤寒论》应从原著着手才能识其真谛。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阳明病以胃肠燥热实为特点,即所谓“胃家实”。原文185条日:“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说明阳明病是由胃家实所形成的。胃家、非单指是阳明胃、亦包括了手阳明大肠、泛指整个胃肠道、实是指邪气盛则实、亦非单指肠中有形实滞。胃家实概括地说明了病邪深入阳明、胃肠燥热亢盛、病变以里热实证为特征。其燥热之邪充斥于全身、未与燥屎搏结者、称为阳明经证,燥热之邪与燥屎搏结、阻塞肠道、影响脏气通降者、称为阳明腑证,二者均属于胃家实。正如章虚各所云:“胃家者、统阳明经腑而言也、实者受邪之谓”。六经病提纲,其余均以脉证为提纲,独阳明  相似文献   

19.
承气之法,首见于仲景《伤寒论》。《说文解字》说:“承,奉也,受也。谨节其事承奉之义也”;《灵枢本输》说:“小肠大肠皆属于胃”,承气之气,即指胃肠之气而言。伤寒之邪内传化热入于胃腑,与燥屎相搏结而致腑气不通,症见痞满燥实者,以此法攻之,使热邪随燥屎荡然而解,腑气自通。此乃承接腑气使之通为用,故名之为承气法。温病之学源于《伤寒》,又异于《伤寒》,承气之法也是如此。伤寒之邪始于皮毛,首犯太阳,内传化热,可致阳明,经证不解,可入于腑,宿食热邪合而成燥屎。正如仲景所说,“阳明居中而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当是之时,法用承气,多可速效。  相似文献   

20.
便秘在《内经》中称为大便难:《伤寒论》称“阴结”、“阳结”、“脾约”.后世张洁古认为脏腑之秘,不可一概论治,有虚秘、实秘、气秘、风秘、冷秘热秘、以及老人、产后及发汗、利小便过多、气血未复所致便难等症.张景岳根据其性质对便秘作了简要的归纳,把“阳结”和“阴结”概括为六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