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11—2013-07诊治的21例(22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除膨出的跟骨外侧壁并松解腓骨肌腱,行跟骨截骨重建丘部距下关节融合术。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宽度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16.3(3~54)个月随访。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22足融合处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宽度、AOFAS评分、VAS评分等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能矫正跟骨畸形,恢复后足外形、力线及功能,缓解跟骨畸形愈合引起的症状,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截骨重建跟骨丘部并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效果,探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析我科自2009年9月至2012年11月利用截骨重建跟骨丘部并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28例,其中男22例,女6例,均为单侧,年龄为32.6岁(18~62岁)。高处坠落伤25例,交通伤3例;24例患者为跟骨骨折后行保守治疗未愈,4例患者为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根据Stephens and Sanders分型为:Ⅱ型19例,Ⅲ型9例。患者在我科由同一手术者手术,术后随访,利用AOFAS评价功能,CT检查评价距下关节愈合情况,同时行影像学测量,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5月(7~25月),至随访终点,28例患者AOFAS评分由术前的40分(30。45分)提高至术后79分(70—88分),平均提高44.5分;术后距下关节融合率100%;术后1例吸烟患者出现伤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糖尿病患者出现切口处浅表感染,经给予抗生素及控制血糖治疗后愈合,但此例患者术后AO—FAS评分仅为70分;术后跟骨高度、宽度、距骨倾斜角、跟骨内翻角、Bohler角及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截骨重建跟骨丘部并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可取的满意的临床效果,能重建跟骨形态,恢复足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告并评价撑开植骨距下关节融合治疗跟骨骨折畸形的效果.方法 2004年9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32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按照Stephens CT分型Ⅱ型畸形28例,Ⅲ型4例;术前X线及CT检查,跟骨距骨角均值18.1°,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值36.3.手术采用撑开植骨距下关节融合的方法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测量距骨跟骨角,行AOFAS评分.结果 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5个月,平均34个月.除1例术后创口皮缘浅表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3个月融合处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距骨跟骨角均值22.9°,功能评分平均77.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撑开植骨距下关节融合及外侧骨突切除能纠正或减轻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病理改变,并有效地改善症状,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距下关节融合与跟骨丘部矫形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距下关节融合与跟骨丘部矫形术联合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1994年12月~2006年1月,对84例(96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患者行距下关节融合与跟骨丘部矫形术,采取跟骨外侧手术入路,取自体松质骨植骨距下关节融合及内固定。其中男51例62足,女33例34足;年龄21~58岁,平均38.5岁。单侧72例,双侧12例。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7例,交通事故伤22例,其他5例。损伤至手术时间6~31个月,平均9.5个月。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132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与踝关节评分标准,优31足,良53足,差12足,优良率87.5%。术后X线片示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及跟骨宽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松质骨植骨距下关节融合与跟骨丘部矫形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恢复后足外形及功能,明显降低跟骨骨折步行疼痛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V形截骨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1月采用跟骨V形截骨术治疗的陈旧性跟骨骨折18例(18足),其中男13例( 13足),女5例( 5足);年龄23~48(34.3±4.5)岁;病程2~9(4.5±4.1)个月。Sanders分型:Ⅱ型14例,Ⅲ型4例。观察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跟骨Böhler角、Gissane角、跟距高度、距骨倾斜角的变化情况;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14例(14足)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35(21.2±4.1)个月,4例患者失访。骨折愈合时间10~15(12.4±2.1)周。术后1例患者切口皮肤坏死,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距骨倾斜角、Böhler角、Gissane角及跟距高度[(11.4±5.1)°、(24.7±4.3)°、(124±3.1)°、(46.1±2. 8)mm]较术前[(9.1±2.9)°、(6.8±3.1)°、(93.4±11.7)°、(34.5±5. 3)mm]明显改善。Maryland评分由术前的59.21±7.21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86.34±4.14(t=43.1,P<0.05);其中优8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V形截骨矫形术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保留距下关节,纠正跟骨畸形,改善足部外观,缓解患足疼痛,提高足部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7.
[摘要]目的:观察通过跟骨多方位截骨加植骨与距下关节融合术联合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症及优、缺点。方法:2009年4月~2011年8月,对13例跟骨陈旧性骨折患者行跟骨多方位截骨加植骨与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采取跟骨外侧入路,取自体髂骨植骨距下关节外融合及内固定。其中男10例,女3例,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3.3个月。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513-1515
[目的]探讨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术后距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21例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术后距下关节炎,疗效评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2013年1月采用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21例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术后距下关节炎,疗效评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32个月,平均14.5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332个月,平均14.5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36个月。术前患肢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406个月。术前患肢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4055分,平均(46.6±4.2)分,视觉模拟评分(VAS)755分,平均(46.6±4.2)分,视觉模拟评分(VAS)79分,平均(7.9±0.7)分。术后患肢AOFAS评分709分,平均(7.9±0.7)分。术后患肢AOFAS评分7090分,平均(82.6±5.2)分,VAS评分090分,平均(82.6±5.2)分,VAS评分04分,平均(2.1±1.3)分。术前与术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术后距下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10.
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波及后距下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采用距下关节融合术。本组报告26例,随访7个月~8年。采用Ker氏法进行效果分析表明,总平均分数959%,距跟关节全部融合,功能恢复满意。本文还结合距下关节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讨论了距下关节融合术对足部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性骨折采取距下关节融合术是可行的治疗方案。文中还对手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及适应证、手术时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的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7年2月,对8例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行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交替使用三个入路。结果8例术后随访20~55个月,平均30个月。未见皮肤坏死、麻木、感染等手术并发症。8例X线片均示骨性融合,平均愈合时间10.8周(9~12周)。改良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从术前的(51.0±11.7)分提高到(82.0±10.9)分,差异具有显著性(配对t检验,t=19.69,P〈0.01)。结论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创伤小,理论上不损伤跟骨距骨的血供,患者痛苦小,操作简单,避免切开,早期适当活动及负重,有助于恢复本体感觉,有利于骨性愈合,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踝上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7-01—2021-02诊治的24例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采用踝上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观察组),12例采用踝上截骨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1年的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踝关节活动度、CT测量的胫骨前侧关节面角(Tibial anterior surface angle,TAS)、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胫骨踝穴角(Tibiocrural angle,TC)。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1例严重疼痛,对照组1例切口感染、1例严重疼痛导致活动障碍。观察组术后1年的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TAS和TLS较术前增加、TT和TC较术前减小,观察组TAS和TLS较对... 相似文献
13.
应用可调式跟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距下关节内跟骨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可调式跟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距下关节内跟骨骨折刘善雄,罗永湘,夏仁云跟骨骨折分距下关节外骨折与距下关节内骨折两大类 ̄[1],根据损伤程度,又可将距下关节内骨折分为:舌状骨折(I,II,III度)和关节压缩骨折(I,II,III度),在治疗上,距下... 相似文献
14.
距下关节内跟骨骨折治疗及随访43例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30061)白书臣我们从1979年9月~1991年5月根据Essex-lopresti分类法[1],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共诊治距下关节内跟骨骨折57例,获得随访4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3... 相似文献
15.
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使用开放复位“Y”形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自1998年7月~2003年8月,使用开放复位“Y”形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18例20侧,比较手术前后Bǒ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结果 术后经平均10.6个月随访,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行走,足弓恢复正常,Bǒhler角由术前平均-6.25。恢复至术后平均19.35,跟骨丘部高度由术前36.40mm恢复至术后42.90mm。结论 对于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Y”形钛钢板固定,即可复位距下关节,恢复Bǒhler角、Gissane角,同时又可恢复跟骨的长度、高度及宽度,使其达到解剖复位,病人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开放复位“Y”形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自 1 998年 7月~ 2 0 0 3年 8月 ,使用开放复位“Y”形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 1 8例 2 0侧 ,比较手术前后B 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结果 术后经平均 1 0 6个月随访 ,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行走 ,足弓恢复正常 ,B hler角由术前平均 - 6 2 5°恢复至术后平均 1 9 35°,跟骨丘部高度由术前 36 4 0mm恢复至术后 4 2 90mm。结论 对于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Y”形钛钢板固定 ,即可复位距下关节 ,恢复B hler角、Gissane角 ,同时又可恢复跟骨的长度、高度及宽度 ,使其达到解剖复位 ,病人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跟骨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常会造成畸形愈合,主要表现为跟骨增宽,并由此产生足外侧疼痛、跟腓撞击、肌腱神经卡压等及距下关节炎、后足畸形导致步态改变,临床治疗困难.自2005年3月~2009年10月,笔者采用跟骨外侧壁切除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手术治疗此类患者7例(9足),其中6例(8足)获得随访,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8足),男5例,女1例;年龄21~68岁,平均42.5岁.病程8~21个月,平均12.5个月.8足均以跟骨外侧疼痛为主,疼痛点封闭试验阳性,伴有不同程度跛行.跟骨轴位X线片显示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跟骨增宽,CT显示后关节面不平整.跟骨骨折畸形愈合Sanders分型[1]:Ⅱ型4例6足,Ⅲ型2例2足.6例均无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8.
陈旧性跟骨骨折病变较复杂,患者常留有严重畸形和持续性后足痛。以往的手术方法多达不到满意疗效,自1997年2月至1998年9月我们应用跟骨截骨植骨和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9例(9足),经术后5~18个月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9例(9足均为波及后关节面骨折),男8例,女1例,年龄在24~52岁,右6例,左3例。骨折早期除2例外均经保守治疗,伤后3~18个月就诊。术前患者足跟部均有行走痛,足跟膨大,穿鞋困难,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跟内外翻,扁平足及外踝下骨突,踝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后外侧人路行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03-2012—10收洽的采用后外侧人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27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切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27例术后获平均20(12~36)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缘坏死、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跟骨骨质外露发生。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27例融合处均骨性愈合。距骨跟骨角由术前平均(15.8±3.0)°改善至术后平均(24.8±1.9)°,距骨第1跖骨角由术前平均(16.9±3.2)°改善至术后平均(5.6±1.9)°,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33.9±7.9)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4.9±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后外侧人路可清楚显露距下关节,能在直视下对距下关节面进行彻底清理,撑开植骨矫正跟骨内、外翻畸形,恢复足弓,矫正或减轻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病理改变,有效地改善症状,减少切口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跟腱旁后外侧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距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应用改良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22例跟骨骨折伴距下关节炎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22~49岁,平均35.3岁。病程11~32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Stephens-Sanders分型,Ⅱ型16例,Ⅲ型6例。通过改良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患足功能进行评估,比较改善程度。结果:1例出现皮缘坏死,无感染、螺钉断裂、植骨吸收及距骨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后21例获随访,时间18~46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4个月融合处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改良AOFAS评分由术前32-65分(平均50.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66~92分(平均8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并发距下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临床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矫正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病理改变,恢复足部外形并改善后足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