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目标体温管理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患者神经功能结局和出院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知网、万方、SinoMed、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目标体温管理对ECPR患者结局指标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6月1日。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研究,包括3 687例ECPR患者。与非目标体温管理组比较,目标体温管理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结局(OR=1.37, 95%CI 0.89~2.13,P=0.16)和出院生存率(OR=0.98, 95%CI 0.82~1.15,P=0.77),且两组出血、下肢缺血、肾损伤和感染等ECMO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 0.91~1.68,P=0.17)。结论 目标体温管理对ECPR患者的神经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冰冻液体诱导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住我院的弥漫性轴索损伤且行低温治疗的患者4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予常规降温方法;观察组在常规降温基础上,在低温诱导阶段加用静脉内滴注冰冻液体。观察两组患者昏迷时间、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化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出院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目标体温达标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目标体温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冻液体诱导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能缩短其体温达标时间及昏迷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而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针对该疾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包皮系带撕裂伤采用医用胶粘合与传统缝合效果的比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包皮系带撕裂伤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2组均经常规创口消毒后,观察组采用医用胶粘合创口,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法处理创口。记录医师处理创口所需时间、医疗费用、愈合时间,随访并统计创口愈合评分与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减少了外科医师处理创口所需时间[(4.46±1.01)min vs.(10.71±1.42)min,P<0.05];并获得了更好的创口愈合评分与患者满意度(93.33%vs.46.67%,P<0.05);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01±15.43)元vs.(238.58±30.91)元,P>0.05];在伤口愈合时间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0±0.95)d vs.(7.47±1.01)d,P>0.05]。结论包皮撕裂伤患者采用医用胶粘合伤口能减少患者痛苦和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师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患者(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03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ECPR患者7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CPR资料及ECPR启动前实验室检验。结果:共纳入ECPR患者78例,男性51例,女性27例,存活2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存活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死亡组( P=0.017)。同时存活组患者SAVE(survival after veno-arterial ECMO)评分显著高于死亡组[(-1.57±4.15) vs. (-9.36±5.36), P<0.001]。存活组中旁观者心肺复苏比例高于死亡组( P=0.014)。存活组ECPR启动前存活组血清AST、ALT、Cr水平均低于死亡组( 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旁观者心肺复苏( OR=0.114,95% CI: 0.015~0.867, P=0.036)和SAVE评分( OR=0.625,95% CI: 0.479~0.815, P=0.001)是预测ECPR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单中心资料显示ECPR是救治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有效手段,旁观者心肺复苏、SAVE评分是预测ECPR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清瘟败毒饮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75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匹多莫德、抗病毒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清瘟败毒饮保留灌肠,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78.95%vs 48.65%,P<0.01),且观察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28.15±3.59)vs(32.23 ±4.71)h,P<0.01]、皮疹消退时间[(3.60±1.25)vs(5.15±1.93)d,P<0.0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清瘟败毒饮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手足口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用控温毯用于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疗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脑外伤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用医用控温毯实施亚低温疗法,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调节体温和水温,使体温控制在32℃~37℃。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冰敷全身大血管。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结果实验组降温速度与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42例病人体温都控制在32℃~37℃,降温维持时间稳定;对照组体温骤升骤降,非常不稳定。结论凡符合亚低温疗法适应证者,采用控温毯效果显著,早期应用对脑缺血或脑损伤确有神经保护作用,使脑梗死得以减少,病人预后显著改善,死亡率降低。同时还要做到严密的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才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姚红林 《南京护理》2021,10(1):9-13
目的:分析腹腔压力分级管理在慢重症患者肠内营养(EN)实施中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7ICU的慢重症实施EN患者。 结果:研究共纳入10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慢重症患者,其中50(50%)例在EN期间实施腹腔压力分级管理(腹腔压力导向组/观察组),50(50%)例实施常规EN治疗(标准组/对照组)。腹腔压力导向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24.98 ± 5.24) d vs (27.48 ± 6.18) d,P = 0.031]。观察组患者在EN出现不耐受的总例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14次vs 42次,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喂养中断情况和中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在实施腹腔压力分级管理14 d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此外,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目标喂养量更易达标(92.98 ± 9.67 vs 83.06 ± 20.03 ,P < 0.01)。 结论: 慢重症患者EN期间通过腹腔压力分级管理可以改善预后,可用于CCI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患者的临床特征, 探索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住本院接受ECPR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的存活状态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 探讨和死亡及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5例ECPR患者, 出院时死亡62例(65.3%), 存活33例(34.7%), 与存活组患者相比, 死亡组患者低血流时间[40(30, 52.5) minvs. 30(24.5, 40)min ]和总停搏时间[40 (30, 52.5) minvs. 30 (24.5, 40)min]更长、总住院时间[3 (2, 7.25) dvs. 19 (13.5, 31)d]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辅助时间[26.5 (17, 50)vs. 62 (44, 80.5), h]更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理念下的目标管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实施TKA手术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的是一系列加速康复护理措施;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实施TKA手术的45例患者为试验组,围手术期实施目标管理下的加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33.90±9.80)h、(7.13±0.79)d]均低于对照组[(50.90±9.30)h、(12.32±0.81)d],术后第1天膝关节疼痛度低于对照组(2.86±0.45 vs.4.07±0.38),术后1、3个月的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66.82±6.92 vs.50.90±9.30,76.59±5.38 vs.65.47±5.78),深静脉血栓及膝关节僵硬发生率(0,2.22%)低于对照组(11.11%,15.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管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的应用有助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曹燕  钱丹  蔡亚萍  沈益美  郭兰  庄朋 《护理研究》2015,(9):1120-1121
[目的]探讨医用降温贴对重症病人发生压疮的影响,研究医用降温贴对重症病人压疮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压疮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预防压疮的基础上,于皮肤受压处应用医用降温贴。比较两组病人体温、骶尾部皮肤温度及骶尾部压疮发生率。[结果]应用降温贴后,观察组骶尾部温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且骶尾部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医用降温贴配合常规预防压疮的护理操作可明显降低重症病人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程序降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程序降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程序组60例和传统组58例.程序组按照预测评估、降温措施、降温速度、体温监控、复温管理、症状监测6个程序实行,并行亚低温管理.传统组按传统降温法在患者发热时实行降温,体温正常时停止降温.比较2组患者的降温效果及意识状态.结果 2组患者降温效果比较,程序组有效率为81.67%,传统组有效率为36.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程序组意识状态(Glasgow评分)降温前为(20.08±3.18),降温后为(34.96±4.88),传统组Glasgow评分降温前为(21.21±3.52),降温后为(28.29±5.41),降温后2组患者意识状态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程序降温,能明显有效地降低体温和提高意识状态评分,对尽快恢复患者意识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诊疗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疗质量同质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8年8~12月收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9年1~5月收治的1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临床诊疗路径。比较2组患者的诊疗效果、病例质量、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次均医嘱修改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0.57±0.21)次vs.(1.12±0.4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69%vs. 91.67%),卧床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0.12±2.59) h vs.(24.53±3.05) h、(22.45±2.87) h vs.(27.24±3.12) h、(5.87±1.72) d vs.(7.03±2.0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药费、检查费、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2 294.4±185.7)元vs.(2 395.6±205.3元)、(2 834.2±362.4)元vs.(3 078.4±383.6)元、(5 865.5±721.6)元vs.(6 260.4±864.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诊疗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还能提高医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智能降温仪与传统物理降温在颅脑损伤所致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颅脑损伤并高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物理降温,观察组采用智能降温仪降温。监测两组体温情况;评估降温疗效;比较两组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体温反弹例数。结果观察组降温后2 h,6 h,12 h,24 h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早于对照组,体温反弹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智能降温仪治疗中枢性高热效果满意,能够快速、安全降温,有利于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护理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各时间段体温变化及疗效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择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保温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体温变化情况,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基础体温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20 min、胸腔冲洗后、术毕时体温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综合保温护理可有效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控制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缩短患者术后麻醉清醒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观察热水足浴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外感发热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冰力降温贴,实验组采取热水足浴。观察两组治疗后0.5、1、1.5小时的降温幅度及体温变化,并观察治疗后72小时的退热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实验组1%,对照组32.4%,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实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用药1.5小时后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热水足浴进行退热起效快,降温幅度大,体温下降后不易复升,且方便而又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症状改善、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心肌酶谱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OPP患者78例,按方便抽样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36例为对照组,抽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42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GSH静脉滴注。观察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症状改善、血清ChE水平、心肌酶谱以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vs. 63.89%,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h:5.48±1.23 vs. 6.20±1.52)、昏迷复醒时间(h:1.97±0.35 vs. 2.29±0.58)、住院时间(d:10.14±1.79 vs. 11.21±2.5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24 h、72 h、7 d,观察组血清ChE水平(U/L)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946.15±168.49 vs.760.78±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沈阳市肛肠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选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选择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输血率)、术后康复指标(术后下床时间、流食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撤管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71. 25±12. 67 min vs. 175. 43±13. 79 min)、淋巴结清扫数量(12. 72±2. 61个vs. 13. 01±2. 18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25. 32±5. 74 ml vs. 33. 96±9. 21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手术过程无输血病例,对照组手术过程中输血3例(6. 67%),观察组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3. 85±4. 63 h vs. 35. 46±6. 22 h)、术后流食进食时间(36. 14±11. 34 h vs. 38. 27±12. 58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8. 12±2. 51 h vs. 22. 41±3. 17 h)、引流管撤管时间(5. 02±1. 28 d vs. 5. 98±1. 32 d)、住院时间(8. 25±1. 45 d vs. 10. 11±2. 16 d)均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51. 11%);明显低于对照组(82. 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 11%vs. 33. 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内无进展生存率(86. 67%vs. 77. 78%)、总生存率(91. 11%vs. 82. 2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比,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切口腹腔镜下联合宫腔镜对宫角妊娠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进行治疗的60例宫角妊娠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单切口腹腔镜下联合宫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B超引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清HCG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54.26±3.72)vs.(76.18±4.01)min,(60.54±5.61)vs.(84.93±6.20)mL,(1.02±0.15)vs.(1.10±0.13)d,(4.12±0.53)vs.(5.25±0.57)d,(23.10±2.45)vs.(24.76±2.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46.67%(14/30)],且治疗的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正常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100.00%vs.86.67%、83.33%vs.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切口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宫角妊娠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约翰霍普斯金循证护理实践模型(JHNEBP)护理对预防喉切除术患者咽瘘(PCF)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5例择期行喉切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JHNEBP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2.23±3.40 vs.17.83±5.22,12.64±3.45 vs.17.79±5.20)(P<0.05),术后PCF和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6%vs.27.03%,5.26%vs.24.32%)(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服务态度评分、服务内容评分、人员素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JHNEBP护理能够预防喉切除术患者PCF发生率,缓解其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行发热门诊病人物理降温健康宣教效果的电话随访调查,评价发热门诊物理降温宣教效果及其作用。方法选择初次到发热门诊就诊初步排除急性传染病后返回家中居家治疗的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成2组,一组进行物理降温的健康宣教,指导其在药物降温的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另一组未进行物理降温的健康宣教。在病人就诊后的第4天,对两组病人进行电话随访,询问并记录是否已经退热、返家后是否进行物理降温等问题。结果本次电话随访成功102例。其中51例接受了物理降温的健康宣教,另51例未给予物理降温的健康宣教。98.0%的人在就诊后4天内退热。回家后的最高体温为39.8℃,平均38.4℃。37.2%的人回家后应用了物理降温。61.8%的人回家后服用了退热药物。34.1%的人门诊复诊。102例中只有1例有家人发热。对二次就诊率、电话随访时的退热率、应用物理降温的种类、是否休息等指标进行比较,宣教组与未宣教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未宣教组比较,宣教组的口服退热药次数减少(0.67±0.74vs.1.69±1.68),退热所需的天数减少(2.0±0.7vs.2.45±0.94),回家后的最高体温(℃)较高(38.5±0.5vs.38.2±0.6),物理降温的使用率较高[66.7%(34/51)vs.7.8%(4/5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发热门诊病人进行门诊物理降温健康宣教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