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 flavum, TOLF)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5月本科收治的29例TOL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12例行UBE治疗(UBE组),17例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UBE组切口总长度、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但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开放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4.0±1.3)个月,UBE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开放组(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的ODI评分、JOA评分、锥体束征情况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胸椎后凸角、椎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12月,应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例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9~73岁、平均54.5岁;病程4~37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8~36个月。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胸背痛及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分别为(7.06±0.85)分、(2.88±0.62)分、(1.81±0.54)分、(1.25±0.45)分,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3个月和6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2.43±1.26)分、(20.69±1.62)分、(23.62±1.20)分、(26.25±1.07)分,术后各时间段的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分别为(68.9±3.3)%... 相似文献
3.
4.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兴微创技术,其双通道分离、可移动化操作、无专用器械限制、单侧入路双侧直接减压的特点弥补了单通道内镜视野及操作空间狭小、受专用器械直径限制以及间接减压导致突出物残留的缺点,使UBE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近年来,UBE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能达到其他术式如椎间盘镜、椎间孔镜治疗LDH的相同效果,对于椎间孔镜操作困难的病例,如椎间盘重度脱垂游离的病人以及复发性LDH,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UBE的硬脊膜撕裂、硬膜外血肿、LDH复发/减压不彻底等并发症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引起的胸椎管狭窄症风险大,困难多,疗效党不令人满意。我们于1998年-2004年根据压迫的程度和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15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1):1039-1042
[目的]介绍经皮内镜技术对胸椎黄韧带骨化导致脊髓病变进行彻底减压治疗经验。[方法]运用经皮脊柱内镜技术通过椎板间入路对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导致脊髓压迫的患者进行手术减压。精确定位后,建立工作通道,磨除关节突,显露骨化的黄韧带,再将骨化物磨薄,切除。[结果]患者术前神经症状在术后均明显改善,术后复查胸椎CT显示减压效果良好。[结论]经皮内镜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导致的脊髓病变可在镜下进行直接减压,同时尽量减少创伤和术后不稳,为治疗黄韧带骨化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3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病例。患者均采用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11分)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结果36例患者获得6~7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术后平均改善率66.7%,优18例,良10例,改善8例.优良率77.8%。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可压迫脊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表现.明确胸椎黄韧带骨化部位和范围,采用胸椎管后壁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方法:9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均进行手术切除,其中累及T3、4 4个节段,T10、11 6个节段,T11、12 8个节段,主要表现为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异常,胸腹部束带感。经后路切除椎板及骨化灶。结果:9例随访1~49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优良率66.6%,1例无改善,2例加重。结论:手术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胸椎黄韧带骨化内镜下保留关节突减压的手术治疗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采用上述手术治疗,采用俯卧位,局部麻醉+静脉麻醉,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环锯锚定病椎关节突内侧椎板,接入内镜系统可视下环切同侧椎板,显露硬脊膜,配合椎板咬骨钳、磨钻进一步切除椎板的头尾两端,跨越棘突根部切除对侧椎板,同时分离切除椎管内黄韧带及骨化物。减压至硬脊膜两侧边缘,骨化物头尾两端1 cm以上,见硬脊膜搏动,彻底止血,术毕。[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脊膜撕裂及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6.2±0.9),(1.6±0.7),(1.5±0.5), P<0.001]、ODI评分[(55.4±8.2),(18.6±3.1),(8.5±1.2), P<0.001]显著改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3.3%。[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内镜下保留关节突减压术,可术中保留双侧关节突,并可充分减压椎管,避免后期医源性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方法选择 总被引:51,自引:18,他引:51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ligamentumflavum,OLF)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胸椎OLF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总计72例OLF,其中局灶型15例,连续型41例,跳跃型16例;37.5%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19.4%合并胸椎OPLL,9.7%合并胸椎间盘突出,1.4%同时合并颈、胸、腰椎OPLL,9.7%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结论上述特点是胸椎OLF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特别考虑的因素。“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ossification of 收稿日期 :2 0 0 0 - 0 4 - 2 9 作者简介 :刘新宁 (1 972 - ) ,男 ,山东人 ,医师 研究方向 :脊柱外科 .ligam entum flavum,OL F)是引起胸椎管狭窄 ,脊髓受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1 ] 。本病较少见 ,早期多未能确诊 ,延误治疗。近年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和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 ,确诊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逐渐增多 ,我院自 1994~1999年共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8例 ,现就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治疗等问题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5例 ,女3例 ,年龄 45~ 83岁 ,平均 5… 相似文献
15.
16.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临床报告较多 ,而胸椎黄韧带骨化同时累及硬膜骨化者少见 ,这类患者手术治疗难度较大。自 1992~ 1998年手术治疗 3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例中男 2例 ,女 1例。年龄 46~ 6 2岁 ,病程 2个月~ 3年 ,均无明显外伤史。患者主要症状是进行性的双下肢麻木、无力、不灵活、行走不稳、足底踩棉感等。 2例有腹部束带感 ,1例大小便障碍 ,1例下肢灼样痛。体征主要有 :下肢肌力减退 3例 ,出现明显感觉平面 3例 ,锥体束征阳性 3例 ,相应节段胸背叩痛 1例 ,下肢放射痛 1例等。X线片均见相应节段棘突间隙从椎管后壁起自椎板和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3年5月因确诊单节段胸椎OLF于我院接受“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并获得随访的44例患者,排除合并其他脊柱疾病、超过1个节段分布以及外伤致病者。其中男23例,女21例;手术时年龄24~76岁,平均56.8岁。节段分布: T10/11 20例,T11/12 14例,T9/10 4例,T8/9 2例,T2/3 2例,T4/5 1例,T1/2 1例。术前JOA脊髓功能评分(11分法)为2~9分,平均6.68±1.76分。末次随访时按JOA评分改善率进行疗效分级,并计算疗效优良率。按术前MRI横断面上骨化黄韧带对脊髓的压迫程度分度,观察T2WI脊髓内有无高信号及矢状位骨化形态。利用术前CT测量并计算横断面椎管中央、侧界及二者中点部位(旁正中)的椎管前后径残余率,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椎管面积残余率,观察Sato′s 分型及骨化生长位置。采用单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检验年龄、性别、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单侧/双侧骨化、硬膜骨化、脑脊液漏、骨化生长位置、手术节段、T2WI脊髓内高信号、MRI矢状位骨化形态、Sato′s分型以及各椎管侵占测量参数与JOA评分改善率的相关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与JOA评分改善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检验。结果:随访10~99个月,平均40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5~11分,平均8.84±1.83分;改善率为-20%~100%,平均58.17%;疗效判定:优13例,良20例,一般9例,差2例,优良率为75.0%(33/44)。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单侧/双侧骨化、硬膜骨化、骨化生长位置、T2WI脊髓内高信号、Sato′s分型、MRI脊髓受压分度及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椎管侧界和旁正中)、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椎管面积残余率与JOA评分改善率有相关性(P<0.05),年龄、性别、术前病程、脑脊液漏、OLF手术节段、MRI骨化形态、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中央)与JOA评分改善率无相关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与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侧/双侧骨化、硬膜骨化、骨化生长位置、T2WI脊髓内高信号、Sato′s分型、MRI脊髓受压分度、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侧界)、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及椎管面积残余率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OLF疗效相对较好,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与术前JOA评分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经后路在病变的头侧和尾侧寻找宽松点,用枪式咬骨钳开始减压,逐渐向病变严重处会师,用气动高速磨钻将骨化黄韧带磨薄分割切除。[结果]全部病例经术后随访6个月-8a,手术优良率为80%(8/10)。[结论]改良的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较为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对1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均采用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术后优8例,良2例,改善2例,优良率83.3%。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可压迫脊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前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表现,明确胸椎黄韧带骨化部位和范围,采用手术胸椎管后壁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