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治疗骨癌痛(BCP)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药治疗BCP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97项,中药处方98首,中药158味。药物类别频数分析显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多;药物频数分析中熟地黄、补骨脂、甘草、骨碎补等应用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平性药、甘味、苦味及辛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肾及脾3经最多;聚类分析得到药对9对,3味药药组2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牛膝,杜仲等置信度最高。结论:中药治疗BCP遵循局部活血化瘀、补虚;整体从水液代谢出发,以温性药等和化痰饮;治疗采用性平和温润药物,注重固护正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探析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用药规律。方法:进入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检索并提取所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的频次、功效、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借助SPSS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及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26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专利复方,涉及中药503味,得到用药频次≥12次的中药34味,包括夏枯草、白芍、牡蛎、生地黄等;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肺二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26个组合,包括4个药对,22个三味药组;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补虚药、清热药、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清热泻火和益气养阴为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文献中中药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用药规律和组方配伍特点。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1980年(维普为收录起始年)至2022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肿块期GLM的文献,严格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利用Excel建立肿块期GLM规范化方药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药的功效类别、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数统计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中药复方47首,涉及中药111味,累计药物使用频次57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柴胡、皂角刺、白芥子、蒲公英、熟地黄等,常用的中药功效类别为理气药、化痰药,四气多为寒、温,五味多为苦、辛,归经前3位分别为肝经、脾经、胃经。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潜在配伍组合共16组,为白芥子、麻黄、熟地黄、炮姜、肉桂、香附的加减组合。聚类分析挖掘出5个核心组方。结论:中药治疗肿块期GLM多采用温阳散结、理气化痰之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挖掘中药复方专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为新药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基于中国专利公布公告平台,检索选择自建库日—2023年2月1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复方专利,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统计,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93条中药复方,涉及308味中药。高频中药排列前8位的依次是石菖蒲、远志、人参、川芎、黄芪、熟地黄、当归、茯苓;四气多性温,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肾、心、脾经;功效类别排列前5位的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清热药、开窍药;关联规则分析共挖掘出23条常用组合,10味核心中药,得到置信度≥0.6的药物关联规则10个;K-means聚类分析挖掘出4条潜在聚类药物组合。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病机多虚实夹杂,治宜补虚泻实,补虚包括补益气血、温补脾肾、滋补肝肾、填精益髓、宁心安神,泻实包括豁痰化浊、活血通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数据挖掘国家专利口服中药复方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组方遣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并筛选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站中的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复方专利相关数据,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运用相关软件统计分析中药的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毒性中药用量、关联规则分析,并对关联强度较高的中药用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纳入的89首治疗KOA的口服中药复方,计291味中药。出现频次≥9次的中药共42味,前5味中药为当归、牛膝、威灵仙、甘草、熟地黄。毒性中药32味,使用频次较多的依次为土鳖虫、全蝎、蜈蚣。四气以温、平、寒性为主,五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经、肾经、脾经为多。中药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排前列的有全蝎-蜈蚣、威灵仙-木瓜-白芍、当归-杜仲-熟地黄、乳香-没药等;系统聚类将排前18味的中药分为3组;新处方包含当归、牛膝、威灵仙、甘草、熟地黄等。结论 中药复方专利治疗KOA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为主,符合KOA虚、邪、瘀的基本病机,具有标本同治的用药特点。含有毒性中药的处方占半数以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如何...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以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文献研究为切入点,分析降尿酸中药复方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为降尿酸新药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复方降尿酸的文献研究,构建方药数据库,运用软件统计中药频次、性味和功效,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7个中药复方,涉及174味中药,其中27味中药使用频次>3次。常用类型以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等为主。聚类分析得到3个核心组方,以健脾祛湿、清热活血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4个药对、16个三味药药组、4个四味药药组,其中苍术-黄柏支持度最高,是降尿酸的核心药对。结论:中药降尿酸用药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健脾祛湿、补中益气,体现“标本兼顾”的中医药治疗原则,为临床提高疗效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成药治疗阳痿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国药典》《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中有关治疗阳痿的中成药,分析中成药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并采用复杂网络、因子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总结中成药治疗阳痿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处方86首,涉及中药176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淫羊藿、鹿茸、当归、肉苁蓉等。药物以补虚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多归肾、肝、脾经;药性以温、平性多见;药味以甘、辛为主。关联分析得到最核心药物组合为熟地黄-山药-茯苓-枸杞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得到当归-黄芪-甘草-白术-白芍-锁阳、鹿茸-人参-远志-酸枣仁、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山药-茯苓-肉桂-补骨脂等6个模块组合。聚类分析得到熟地黄-当归-巴戟天-肉苁蓉-杜仲、茯苓-山药-补骨脂-五味子-枸杞子、黄芪-甘草、鹿茸-人参等组合。因子分析贡献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巴戟天-杜仲-茯苓-肉苁蓉。结论:中成药治疗阳痿的核心药物为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淫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用药规律。方法 纳入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中治疗PACG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Excel软件对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R语言进行频数统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专利160项,共涉及药物510味,药物累计频次2,055次。(2)性味归经:四气为寒性药最多,共27味(49.09%);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共71味(47.97%);归经以肝经最多,共38味(25.00%)。(3)高频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高频中药)有55味,使用频次最高为枸杞子(46次,28.75%),其次为熟地黄(42次,26.25%)、菊花(41次,25.63%)、甘草(39次,24.38%)、决明子(38次,23.75%)。(4)高频中药功效归类分析:排名前5位为清热药(14味,25.45%)、补虚药(12味,21.82%)、解表药(8味,14.55%)、平肝息风药(5味,9.09%)、利水渗湿药(4味,7.27%)。(5)关联规则分析:高频药对排...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专利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和潜在机制,为临床诊治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专利为资料来源,筛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复方,使用整合药理学平台(TCMIP V2.0)分析筛选复方的中药频次统计、对药角药分析、性味归经分析等;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所录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制图;基于TCMIP V2.0平台对药物-疾病关联网络进行深入挖掘。结果 纳入中药复方专利数据299条,共涉及中药670味;挖掘核心药物为:熟地黄、杜仲、淫羊藿、枸杞子、骨碎补、山药;核心药物组合通过42个有效化学成分、92个核心靶标、25条通路发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理作用。结论 以核心药物作用分子机制为依据,中药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症多采用补益气血阴阳兼以活血之法,临证可加以优化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PubMed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144项,获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中药处方150首,中药198味。药物频数分析中熟地黄、补骨脂、甘草、骨碎补、黄芪等应用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甘味、苦味及辛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肾2经最多;聚类分析得到药对2对,3味药药组1组,聚类方1首;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补骨脂,当归-骨碎补等置信度最高。结论: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遵循和化痰饮、滋补肝肾、通络止痛及专病专药等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收集近5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SCI等数据库中疼痛机制、治疗等相关文献。文献分析表明:疼痛的中枢及外周机制中发现了许多新的与疼痛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因子,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疗方法。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在疼痛治疗中也有了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疼痛逐渐受到国际关注,成分、机制明确的中药将成为新药研发的启动点。豨莶草作为治疗慢性疼痛的一种临床常用中药,治疗慢性疼痛方面已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和一定现代研究基础,在镇痛领域具有较好的研发前景。该文通过对疼痛的发生原理和豨莶草已知作用机制的总结,主要从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3个方面阐述豨莶草镇痛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完善机制研究和研发中药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痛血康胶囊对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止痛作用。方法 :3 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伴有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 ,服用痛血康胶囊 2粒、保险子 1粒 ,均 3次 /日。结果 :痛血康胶囊配合保险子对中度癌性疼痛有效率为 66.7% ,重度疼痛为 87.5 % ,总有效率为 83 .3 %。对内脏痛、骨痛、软组织浸润疼痛的有效率分别为 90 % ,80 % ,87.5 %。该药副作用轻微 ,无成瘾性及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论 :痛血康胶囊配合保险子对中重度癌性疼痛具有肯定的止痛作用 ,且作用持久、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较大的负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慢性疼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信号物质,ATP可作用于P2X受体产生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P2X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痛、癌痛及内脏痛等慢性疼痛的痛觉形成、传导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慢性疼痛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P2X介导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黄胶囊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组给予西黄胶囊。将64例中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曲马多缓释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西黄胶囊。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疗效、止痛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结果:轻度癌痛患者治疗组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8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为(4.26±0.81)h,对照组为(1.43±0.6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止痛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癌痛治疗组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有效率为65.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39.11±9.65)min,短于对照组的(45.36±9.44)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痛维持时间为(10.52±1.58)h,长于对照组的(9.56±1.5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胶囊可单独运用于轻度癌性疼痛,起效时间稍长;对于中度疼痛,西黄胶囊联合西药止痛剂可以提高止痛疗效,缩短起效时间,延长止痛维持时间,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文拉法辛治疗功能性胸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实验设计,共纳入符合功能性胸痛62名患者,分为药物组(文拉法辛75 mg·d-1)32名,对照组(安慰剂)30名。本试验为期6周的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量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采用意向治疗分析(ITT),6周后文拉法辛治疗有效率为71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148%(χ2=17912 ,P<0001),两组疗效差异显著。文拉法辛组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采用完成试验者分析(CA),两组SF36评分在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3个维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文拉法辛药物治疗功能性胸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神经病理性疼痛作为一个涵盖了多种疾病的临床概念,患病率高,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虽有针对不同机制的治疗药物,但效果有限且存在较为显著的不良反应。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对前人治痛之法进行继承和发扬,衍生出了“久痛入络”理论。鉴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程、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特殊性,尤其适用于此理论进行诊治。该研究认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久痛所入之络实为层次较深的“阴络”,即髓络,病性当属本虚标实,以脏腑功能失调为前提、络脉空虚为基础,与肝、肾、心之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该病病机可归纳为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迁延不愈,耗损气血,髓中络脉空虚,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痰湿等有形病理产物形成而凝滞于络内,不通则通,迁延难愈。该病的治则以通法贯穿于始终,具体包括辛味通络、虫类通络、藤类通络和络虚通补等。该文基于“久痛入络”理论阐述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医发病机制及相关治法,为从中医络病学角度认识与防治该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Melissa officinalis (MO) is one of the oldest herbal medicines commonly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which some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for its analgesic effect. This study is an attemp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of Melissa officinalis on the pain induced by heat and formalin.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70 male Wistar rats with an average weight of 270-32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control; sham that received 25 μl of saline through the spinal catheter; and three experimental groups that received 5, 10 or 20 mg/kg M. officinalis via the spinal catheter respectively. Five days after catheteriz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from the lumbar region under anesthesia, the effects of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of M. officinalis on heat- and formalin-induced pain were evaluat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one-way ANOVA.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M. officinalis blocked heat-induced pain compared to sham group (p = 0.001). Maximum analgesia was observed 30 min after the injection. Furthermore,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of MO alleviated both acute (p = 0.007) and chronic (p = 0.001) phases of formalin-induced pain. Motor block was not observed in any of the above mentioned 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of MO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hot-water and formalin-induced pain in male Wistar ra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功能性腹痛患者采取平衡拔罐疗法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呼吸脾胃科治疗的80例功能性腹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40例患者在采取常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常规口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平衡拔罐疗法治疗。比较2组功能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2组功能性腹痛患者治疗后面部表情量表评分情况比较,采用黄贝克面部表情量表评分评估功能性腹痛患者疼痛程度,并比较2组功能性腹痛患者治疗后腹痛持续时间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功能性腹痛患者的面部表情量表评分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功能性腹痛患者的治疗后腹痛持续时间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功能性腹痛患者采取平衡拔罐疗法的意义显著,可以提高功能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减少功能性腹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腹痛持续时间,故对功能性腹痛患者采取平衡拔罐疗法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