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S和B.t.H_(14)混合发酵液在不同水质中的灭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cricus,B,S)和苏云金杆菌H_(14)(Bacillus thuringiesisH_(14).B.t.H_(14))混合发酵液的灭蚊作用已众所周知,为了使B.S和B.t.H_(14)混合发酵液充分发挥灭蚊作用,笔者对影响B.S和  相似文献   

2.
灵杆菌多糖与灵杆菌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豪  杨画  张群  雷林生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26(3):330-330,F0003
灵杆菌多糖与灵杆菌素容易混淆,文章从历史原因、化学本质、物理性状、药理活性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分析与区别,供药学、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学者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1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病例,复习相关资料,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通过对病例的回顾,分析其发病机制,总结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多种临床表现.结果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少见,遇到反复波动性发热,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要详细询问牧区居住史以及牛羊制品食用史,并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病原学检查,以排除或确诊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1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病例,复习相关资料,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通过对病例的回顾,分析其发病机制,总结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多种临床表现。结果: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少见,遇到反复波动性发热,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要详细询问牧区居住史以及牛羊制品食用史,并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病原学检查,以排除或确诊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5.
张丹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1):1334-1335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病例.结果:经临床对症治疗,4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传播途径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治疗需早期、联合用药、足够疗程治疗方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酵素菌中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分离自酵素菌的 18株芽孢杆菌 (Bacillus)进行分类鉴定。方法 观察实验菌株的形态大小、染色特征、动力、芽孢的形态位置 ,菌细胞苏丹黑颗粒染色。触酶反应 ,气体要求。糖醇类发酵产酸、产气试验 ,有机酸盐利用试验 ,酪蛋白、酪氨酸、七叶苷、尿素、明胶、淀粉、土温 -80水解试验。吲哚试验 ,V P反应 ,硝酸盐还原试验 ,二羟丙酮形成试验 ,生长因子试验、厌氧生长试验 ,石蕊胨化试验。马尿酸盐结晶试验 ,卵磷脂酶试验 ,溶菌酶抗性试验 ,进行表型性状的观察研究。结果  9株芽孢菌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 (Bacilluslicheniformis) ;6株芽孢菌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tilis) ;1株芽孢菌鉴定为腊状芽孢杆菌 ;1株芽孢菌鉴定为环状芽孢杆菌 ;1株芽孢菌被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结论 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是酵素菌的主要活性菌种。  相似文献   

7.
168株不动杆菌临床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南京军区总医院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不动杆菌,及对1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和醋酸钙不动杆菌四种菌株共168株.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93.5%).临床分离株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78.6%).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呈现多重耐药性,其他三种不动杆菌耐药率较低,多重耐药性较少;对鲍曼不动杆菌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100%)、亚胺培南/西司他丁(93.8%),耐药的有头孢呋辛(100%)、头孢唑林(97.8%)、氨苄西林(97.3%)、头孢曲松(96.3%)和呋南妥因(93.9%).结论南京地区不动杆菌感染,标本来源主要是痰,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感染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老年病、腹部外科和神经内、外科疾病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对19种抗菌药物有多重耐药性,而洛菲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对19种抗菌药物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3):52-52
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以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最多见,大肠杆菌约占70%,其次是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上行(逆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1):32-32
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以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最多见,大肠杆菌约占70%,其次是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上行(逆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10.
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方法 ①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小鼠肠道出现菌群失调后.随机选取1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自然恢复组.其余3组分别灌服微生态调节剂(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含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小鼠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②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同时分别加生理盐水.微生态调节剂,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同前).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小鼠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 ①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和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②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可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鲇鱼爱德华杆菌(Edwardictaluri,E.ictaluri)是寄生于人类肠道的条件致病菌[1]。感染方式以肠道传寄为主,国内外报道少见。90年代后,由于检测技术的改进,使该菌检出率有所提高。现将我院1997~1998二年中65例E.ictaluri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对该菌感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临床观察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芽胞杆菌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选择230例病人,其中实验组140例,对照组90例,疗程14天,观察腹泻缓解时间及腹泻伴随症状(腹疼痛、腹胀、里急后重等)变化.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3天时腹泻缓解率为43.57%(61/140),起效比对照组迅速;在随访14 天疗程结束时腹泻缓解率为86.42%(121/140),大便成形率为74.28%(104/140),腹泻伴随症状明显下降;安全性研究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芽胞杆菌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成都地区五种家禽,家畜军团病菌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serological survey of antibodies against Legionella pneumophila (Lp) serotypes in Chengdu area by microagglutination tes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high levels of antibodies against serotypes Lp1 and Lp6 in healthy domestic fowls and animals (rabbits, pigs, chickens, ducks and geese). In rabbits, antibodies against serotypes Lp1-Lp6 were determined, showing positive rates (titer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16) ranging 6.3-23.8%. Among them only the serotype Lp3 did not show any positive one.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was observed in pigs' anti-Lp6 (89.8%),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reported in America, Denmark and Nanjing,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recessive infections of Legionnaires' Disease Bacterium might occur in domestic fowls and animals. So the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of Legionnaires' disease in animals, as well as in environment (water and soil) is of importance for the prevention in man.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青春双歧杆菌原生质体与乳杆菌原生质体的融合构建耐氧双歧杆菌,以解决双歧杆菌制剂开发中始终存在的“活菌数低”和存活时间短等问题。方法将双歧杆菌、乳杆菌分别制成原生质体(Protoplast)。在电脉冲(电融合法)条件下进行融合,近一步促进细胞核的融合,最后达到基因重组。结果成功地构建出几株较为稳定的兼具双歧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物学特点的融合株。其中融合株B具有良好的耐氧性,并能在有氧、CO_2条件下良好生长。结论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改良双歧杆菌的严格厌氧特性,有利于对双歧杆菌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流感嗜血杆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2年首次发现β-内酰胺酶引起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耐药以来,对氨苄西林的耐药菌株逐年增加[1~3],且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抗生素的种类也不断增多[4]。为了解在国内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我们对其体外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研究。1...  相似文献   

16.
1889年,AugnsteDucreyi对软下疳进行了经典性研究,确定其感染的病源菌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现称谓杜克雷嗜血杆菌(Haemophilusducreyi)[1]。软下疳是非洲、东南亚和南美的许多国家一种常见的生殖器溃疡病因。据报道[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在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胃肠炎患者20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单独用药,1.5 g/次,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研究组给予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联合用药,蒙脱石散3 g/次,每日3次。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PCT、IL-6、IL-8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腹泻、呕吐、腹痛、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81±0.24)分比(1.12±0.24)分,(0.73±0.22)分比(1.06±0.22)分,(0.90±0.25)分比(1.19±0.24)分,(2.44±0.47)分比(3.37±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PCT、IL-6、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93±0.37)μg/L比(0.97±0.16)μg/L,(19.28±4.44)ng/L比(7.81±2.17)ng/L,(37.33±12.01)ng/L比(26.46±10.7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粪常规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46±0.78)d比(4.03±1.23)d,(1.26±0.32)d比(3.21±0.57)d,(2.75±0.85)d比(5.09±1.52)d,(2.31±0.29)d比(5.32±1.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急性胃肠炎可有效改善细菌感染程度,消除细胞炎症,降低血清PCT、IL-6、IL-8水平,显著改善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多杀巴氏杆菌、支气管鲍特杆菌、支原体和肺炎克雷伯杆菌4种实验动物病原体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Gen Bank基因设计出特异性引物;经过多重PCR的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建立多重PCR体系。应用该PCR体系检测人工感染样本和实验动物的气管分泌物,并与传统方法做对比。结果多重PCR扩增出多杀巴氏杆菌(356 bp)、支气管鲍特杆菌(237 bp)、支原体(266 bp)和肺炎克雷伯杆菌(142 bp)的目的条带。肺炎克雷伯杆菌敏感性为10 pg,多杀巴氏杆菌、支气管鲍特杆菌、支原体敏感性为1 pg,特异性检测未从其他病原菌中检测出目的条带。应用建立的多重PCR体系检测人工感染样本的不同组合,45只实验动物气管检测出15只多杀巴氏杆菌阳性,9只肺支原体阳性,但传统培养方法和血清学方法未检测出阳性标本。结论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实现对多杀巴氏杆菌、支气管鲍特杆菌、支原体和肺炎克雷伯杆菌4种实验动物病原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1~2006年患者痰培养中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的变化,为临床和医院感科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系统分析2001~2006年ICU病房痰培养中各种细菌的种类以及耐药性的变迁。结果2001~2004年ICU病房痰培养的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分离率为最高。2006年金黄葡萄球菌分离率超过鲍氏不动杆菌。各细菌耐药性呈增加的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耐药性较非产酶组明显增加。结论目前ICU病房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为痰中主要分离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球形芽孢杆菌2362株与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混用杀灭蚊幼虫的效果。混用克服了2362对伊蚊效果差及B.t.i持效短的缺点,且对B.t.i有显著增效作用。表明两菌混用在实验室与现场的灭蚊幼效果均优于单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