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静脉套接式神经吻合修复神经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应用静脉套接神经吻合修复神经缺损18例,取得较好疗效。该术式可避免牺牲另外神经不易粘连,应用膜技术诱导组织再生,促进神经恢复,同时该术式利用“桥梁”样结构。增加静脉壁的支撑力。扩大了静脉移植修复缺损神经的长度。  相似文献   

2.
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再生医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应运而生的新兴治疗方法中,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具有无创、非侵入、高穿透及低衰减的优点,可有效刺激周围神经再生。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联合应用LIPUS和生物材料神经导管(NGC)可进一步提高轴突再生率,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极具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LIPUS联合声学功能NGC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牵拉延长神经法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8只家兔双侧坐骨神经造成10mm、15mm和20mm不同长度的缺损,以不同速度牵拉延长神经,修复缺损。左侧神经不置硅胶管,右侧远近段套入硅胶管内。用自行设计的体外式神经延长器,以每天1mm、2mm、3mm的不同速度,对神经远近段同时牵拉延长。延长后,外膜端端缝合。通过组织学和神经电生理观测,结果表明:神经在牵拉张力的作用下,能够获得有效延长。修复缺损后,神经的传导功能可以恢复。置硅胶管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化学萃取自体骨骼肌桥修复神经缺损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化学萃取自体骨骼肌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用化学萃取方法制备自体肌骼肌的无细胞基底膜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5mm神经缺损,与冻融肌作骼肌桥作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及血管再生的情况。结果 化学萃取自体骨骼肌桥在修复神经缺损伤后,其物理性能,移植物血管化过程和神经再生速度与质量均优于冻融肌桥。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修复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成年雌性SD大鼠18只,制成14 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用不同的材料修复缺损.A组:自体神经修复组;B组:普通PGLA神经导管修复组;C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修复组.术后行大体观察;术后6、12周行肌电图和再生神经轴突检测,评价神经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6、12周,C组与B组相比,神经传导速度快,动作电位振幅大,再生神经轴突数量多且质量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能促进神经再生,有效地修复长段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6.
兔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以化学去细胞兔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从而探索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能性;方法:以30%TritonX-100和40%脱氧胆酸钠顺序处理新鲜取材的兔神经(直径15nm左右),移植修复成年wistar大鼠l.0cm坐骨神经缺损.4个月后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移植神经未被宿主排斥,大量再生的神经纤维长过移植物,并恢复电传导功能;结论: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可以作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壳聚糖与聚乙醇酸联合制成的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生长因子(NGF)修复大鼠外周神经缺损的可能性。方法 壳聚糖套管和聚乙醇酸纤维制备成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并辅加NGF,修复大鼠的坐骨神经10mm缺失。术后24周,进行足迹试验,电生理学测试,形态学观察。用自体神经,硅胶管以及壳聚糖套管与聚乙醇酸纤维等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后24周内,实验动物均未出现明显炎症及排斥反应。实验组的各检测指标均优于除自体神经组外的各对照。结论 壳聚糖和聚乙醇酸与外周神经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辅加NGF的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修复缺损的神经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神经牵拉延长器修复神经缺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健康家兔30只,分3组,右侧坐骨神经造成1.0cm缺损,A组:自制神经牵拉延长器延长,二期端-端缝合;B组:神经原位移植;C组:直接拉扰缝合。术后不同时期分别进行电生理、组织学、神经纤维计数等检查。  相似文献   

9.
神经导管已成为周围神经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神经导管可防止纤维瘢痕组织侵入,避免神经瘤形成,并利用远端神经趋化因子使轴突准确对合,有利于神经再生。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导管材料和制作工艺方面,该文就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神经导管已成为周围神经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神经导管可防止纤维瘢痕组织侵入,避免神经瘤形成,并利用远端神经趋化因子使轴突准确对合,有利于神经再生。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导管材料和制作工艺方面,该文就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径较粗,达到正常神经的直径。肌肉湿重和肌细胞截面积: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A组和C组神经纤维数日多、大小均匀、成熟良好,B组神经纤维数目少、不均匀、髓鞘发育较差。神经示踪观察结果显示:A、B、C三组在L4~L6节段脊髓前角和背根节均可见到真蓝标记的神经元细胞,其中A组脊髓前角真蓝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和C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几丁糖复合聚乙烯醇神经导管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神经营养因子与周围神经的损伤和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营养因子可由多种组织的细胞表达。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和逆行运输发生显著变化,提示机体对神经营养因子的需求。神经营养因子能影响多种细胞的基因表达和功能,起到保护损伤神经元、促进神经再生和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展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各种导管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较短的神经缺损用生物导管(自体静脉等)桥接,通过趋向吸引使神经的运动和感觉轴索有选择性对接,可获得良好结果。而对于长于1cm的神经缺损,生物导管还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缺损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周围神经损伤后,远端轴突髓鞘会发生Waller变性,但大部分雪旺细胞仍存活于神经纤维基底膜内,增殖形成Bungner带,并与巨噬细胞共同吞噬变性碎片,同时神经远端的雪旺细胞和神经近端损伤处的雪旺细胞分泌多种因子:①神经营养因子(neurontrophic factors,  相似文献   

15.
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外科中的应用由来已久,迄今各类神经导管层出不穷,应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大相径庭。该文着重介绍已应用于临床或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神经导管及其研究进展,对以往类似文章中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oly d,1-lactic acid/nerve growth factors,PDLLA/NGF)复合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量效作用。方法分别以PDLLA导管和含有400μ、800μ NGF的PDLLA/NGF复合导管桥接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术后3个月用电生理测定、组织学检测等方法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在PDUA/NGF复合导管中,NGF含量为400μ组,较含量为800μ组和PDLLA导管组的坐骨神经再生效果好。结论PDLLA/NGF复合导管中NGF对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存在量效关系,适量的NGF能促进神经再生,而含量过高反而对神经再生不利。  相似文献   

17.
新型复合生物材料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几丁糖、聚乳酸两种材料结合研制一种新的神经导管材料。方法 几丁糖、聚乳酸按照一定的比例反应后,制备内径1.5mm,管壁厚度为200μm的复合生物材料导管,用以桥接5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桥接组及自体神经移植组作为对照组。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后肢活动、针刺收缩反应、足底溃疡),组织学观察,肌电图,图像分析及小腿三头肌称重等检查。三组数据两两间进行分组t实验。结果 12周时大体观察结果表明:三组再生神经均成功通过导管,并支配远端肌肉。几丁糖-聚乳酸复合生物材料导管降解明显,但未完全吸收。肌电图、小腿三头肌称重、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几丁糖-聚乳酸复合生物材料导管组再生轴突数量及再生神经质量明显优于硅胶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效果相似。结论 几丁糖-聚乳酸复合生物材料导管能较好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神经导管材料。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仍是临床难题之一。传统的修复较短神经缺损的方法是神经端一端缝合或端一侧缝合,长段神经缺损的首选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但受限于供体神经来源有限、需多次手术等。许旺细胞或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许旺细胞样细胞)复合生物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可修复长段神经缺损。该文就神经移植材料、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组织工程化神经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优化法去细胞大鼠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优化法去细胞大鼠神经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缺损,观察术后动物的免疫排斥、早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情况。[方法]以优化去细胞方法处理新鲜取材的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移植修复同种异体1.0cm坐骨神经缺损,以自体神经和新鲜异体神经移植为对照,术后1个月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价、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动物在功能恢复、免疫排斥及神经再生方面的情况。[结果]自体神经和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动物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大体观察均可见神经连续性良好。电生理检测表明2组动物移植神经均已恢复电传导能力,在传导速度(CV)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未达到正常神经水平(P<0.05)。组织学观察则显示2组再生神经纤维均已长入移植段远端。S-100免疫组化显示两者在雪旺氏细胞数、形态和排列等方面无明显差异。2组在CD8 T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移植神经中段轴突密度后表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都比正常神经小(P<0.05),比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大(P<0.05)。[结论]优化去细胞神经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在免疫排斥、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面无显著差异。优化法去细胞神经在移植修复同种异体神经缺损时,可以达到免疫耐受,其早期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情况良好,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时可以作为自体神经移植的一种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去除髓鞘和雪旺细胞,形成无细胞基膜管后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研究神经再生效果。方法 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桥接鼠坐骨神经20mm缺损。实验分3组: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和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术后进行肌电图、光镜、电镜及图象分析仪检查。结果 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术后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髓鞘厚度在术后3个月时亦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C组因无神经再生,结果无法测量。结论 这种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