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应用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行FET的女性4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及移植胚胎时期分为对照D3组135例、对照D5组109例、hCG D3组129例、hCG D5组115例,分别比较移植胚胎不同时期对照组与hCG组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子宫内膜血流指数以及临床结局。结果:hCG日对照D3组与hCG D3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S/D、RI、PI、子宫内膜V、子宫内膜血流VI、FI、VFI无差异(P0.05),移植日对照D3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V、子宫内膜血流VI、FI、VFI均小于hCG D3组,子宫螺旋动脉S/D、RI大于hCG组D3(P均0.05),两组子宫内膜分型、子宫螺旋动脉PI无差异(P0.05);对照D3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小于hCG D3组(P0.05),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两组无差异(P0.05)。hCG日对照D5组与hCG D5组子宫内膜分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S/D、RI、PI、子宫内膜V、子宫内膜血流VI、FI、VFI无差异(P0.05);移植日对照D5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V、子宫内膜血流FI、VFI均小于hCG D5组,子宫螺旋动脉RI大于hCG D5组(P均0.05),子宫螺旋动脉S/D、PI、子宫内膜血流VI两组无差异(P0.05);对照D5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小于hCG D5组(P0.05),两组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hCG可以通过改善FET周期子宫内膜血流灌注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对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的EMs患者共计320例,随机分为长效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组(A组,160例)和单纯人工周期组(B组,160例),观察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黄体酮转化日CA125水平、孕酮(P)水平、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黄体酮转化日雌二醇(E2)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黄体酮转化日A型子宫内膜比例、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和活产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长效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可以改善行FET的EMs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腔灌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河北省生殖医院生殖科就诊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FET并采用宫腔灌注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平均年龄(33.2±4.4)岁;选择同期未采用宫腔灌注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无排除标准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3.9±4.9)岁;另将研究组患者前次移植周期采用人工周期(HRT)方案作为自身对照组(前周期组)。观察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内膜血流,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值,及三组患者FET结局。结果 研究组灌注后子宫内膜[(7.3±0.6)mm]明显厚于灌注前[(6.6±0.5)mm]、对照组[(6.7±0.3)mm]和前周期组[(6.6±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灌注后子宫动脉RI值[(0.85±0.03)]与前周期组[(0.87±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动脉PI值和S/D值在研究组灌注后、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行FET助孕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75例,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为3组,A组:63例患者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B组:52例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宫腔内G-CSF灌注;C组:60例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宫腔内G-CSF灌注+皮下注射LMWH。对3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周期取消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内膜转化日,与A组相比,B、C组子宫内膜厚度、Ⅱ+Ⅲ型血流比例均增加,RI、PI均降低(P<0.05)。治疗结局方面,与A组相比,B、C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增加,周期取消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早期流产率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FET周期中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的血流情况,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注射LMWH可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对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的EMs患者共计320例,随机分为长效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组(A组,160例)和单纯人工周期组(B组,160例),观察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黄体酮转化日CA125水平、孕酮(P)水平、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黄体酮转化日雌二醇(E2)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黄体酮转化日A型子宫内膜比例、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和活产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长效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可以改善行FET的EMs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内膜厚度及形态变化能否评估移植前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个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TVCD检测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和取卵日子宫动脉血流的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分析各个参数变化与临床妊娠的关系。结果:119个IVF-ET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3.61%(40/119)。妊娠组在hCG日PI和RI显著低于非妊娠组,取卵日妊娠组PI显著低于非妊娠组,RI无差异,hCG日妊娠组内膜厚度显著大于非妊娠组,内膜厚度<8mm者无一例妊娠,妊娠组内膜形态以多层为主。结论:hCG日子宫动脉PI和RI越低,血管阻力也越低,子宫血流灌注良好,获得妊娠机会较大,8mm以上多层内膜适宜胚胎着床,即TVCD对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5例拟行冻融胚胎解冻移植(FET)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采用戊酸雌二醇+维生素E治疗(方案1).若子宫内膜厚度≥8.0mm行FET(A组);若子宫内膜厚度<8.0 mm,在戊酸雌二醇+维生素E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方案2),当子宫内膜厚度≥8.0 mm时行FET(B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的影响.结果 A组25例,B组30例.A组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为(5.3±0.8)mm,方案1治疗后为(9.1±1.4)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方案1治疗后、方案2治疗后分别为(5.5±0.7)、(6.6±0.6)、(8.9±1.1)m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ET时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ET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采用戊酸雌二醇+维生素E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8 0 mm者,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获得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于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ET)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施行FET的947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自然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501个FET周期,纳入自然周期组,采用人工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446个FET周期,纳入人工周期组。回顾性分析2组受试者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学比较2组FET周期一般临床资料、临床妊娠结局及不同年龄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差异。结果 (1)2组FET周期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不孕年限、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基础雌激素及孕激素浓度、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及促黄体激素(LH)水平,以及移植胚胎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FET周期临床妊娠结局,包括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及活产率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FET周期年龄≤30岁及30~35岁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然周期组年龄35~40岁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较人工周期组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P=0.025)。结论自然周期和人工周期2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FET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对于年龄35~40岁女性施行FET,选择自然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可能优于人工周期。  相似文献   

9.
阴道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超声下子宫内膜形态、厚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期获得能够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超声预测指标。方法:阴道超声监测本中心520个供精人工授精助孕治疗周期妇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及种植窗日(排卵后7d)子宫内膜形态分型和厚度。根据hCG日内膜厚度分为7组,种植窗日内膜厚度分为6组,分析和比较内膜类型及厚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A型组临床妊娠率(28.95%)高于C型组(9.09%,P<0.05),B型组与C型组hCG日与种植窗日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A型组(P均<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异(P>0.05),妊娠组种植窗日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未妊娠组(P<0.05)。hCG日子宫内膜厚度10~<12mm组妊娠率最高,<7mm及≥15mm组无妊娠发生;种植窗日子宫内膜厚度9~<13mm组妊娠率最高,<8mm及≥17mm组无妊娠发生。结论: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类型与厚度对评估内膜容受性、预测临床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辅助生殖治疗提供可靠的内膜容受性调整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中子宫内膜血流不良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7年1—12月行冻融胚胎移植、超声提示子宫内膜血流不良且年龄<40岁的269例患者共288个冻融移植周期进行回顾研究,其中应用西地那非188个周期(西地那非组),对照组100个周期,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子宫内膜血流及妊娠结局。结果288个FET周期中有246个周期于移植前复查血流情况,其中西地那非组共168个周期,其中148个周期(88.1%)子宫内膜血流有所改善,20个周期(12.9%)无改善;对照组共78个周期,其中60个周期(76.9%)子宫内膜血流有所改善,18个周期(23.1%)无改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地那非组和对照组之间临床妊娠率(47.0%vs 37.2%)、流产率(25.5%vs 18.6%)和活产率(31.0%vs 2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地那非能改善部分子宫内膜血流不良患者的血流状态,但对提高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的有效性尚缺乏明确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a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及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相关生殖杂志.检索G-CSF对IV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或临床妊娠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研究(RCT),共599倒不孕患者,分干预组(宫腔内灌注G-CSF)和对照组(安慰剂或空白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临床妊娠率[OR =1.87,95% CI (1.32 ~2.66),P=0.0004],排除其他可能对子宫内膜及临床妊娠率有影响的因素,单纯性宫腔内灌注G-CSF和对照组比较,单纯性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临床妊娠率[OR=2.29,95% CI(1.51~3.46),P<0.0001].宫腔内G-CSF灌注前后比较,使用G-CSF后子宫内膜增加明显[MD =0.68,95% CI(0.27 ~ 1.08),Z=3.28,P=0.001];宫腔内灌注G-CSF与常规促子宫内膜增长方式相结合,宫腔内灌注G-CSF更有利于子宫内膜的增长[MD =0.87,95% CI(0.54~1.19),Z=5.25,P<0.00001]. 结论 宫腔内灌注G-CSF可促进IVF-ET周期子宫内膜生长并提高临床妊娠率.若能与常规促子宫内膜生长方式联合应用,其有效性可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芬吗通)在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该院施行FE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77个周期,将其分为自然周期组、戊酸雌二醇(补佳乐)组和芬吗通组,统计3组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胚胎种植率的差异。结果子宫内膜正常(厚度≥8 mm)者,自然周期组周期取消率显著高于芬吗通组和补佳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吗通组与补佳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较薄(厚度8 mm)者,芬吗通组和补佳乐组周期取消率显著低于自然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吗通组和补佳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吗通组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和补佳乐组(P0.05)。结论芬吗通可成为子宫内膜较薄者FET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内膜准备方案冷冻胚胎复苏移植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对用于FET子宫内膜准备的两种临床用药方案130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自然周期与激素替代周期对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种用药方案在不孕年龄、不孕年限、妊娠率、种植率、移植胚胎质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子宫内膜厚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T130个周期中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在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移植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胚胎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用药方案用于FET的子宫内膜准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结局,优质胚胎是移植后获得妊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治疗难治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FET)周期助孕患者, 既往新鲜周期中因内膜不达标而取消移植后再次予雌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厚度仍<7 mm的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 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为3组:A组他莫昔芬治疗(n=40), B组宫腔灌注G-CSF治疗(n=38), C组他莫昔芬联合宫腔灌注G-CSF治疗(n=36)。比较3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A组[8.00(8.00, 9.00)mm]和C组[8.00(8.00, 10.00)mm]显著大于B组[7.00(7.00, 8.00)mm, P=0.002, P=0.001], 3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有...  相似文献   

15.
章汉旺  尹秋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91-2593
目的:观察雌激素的不同起始时间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及对冻融胚胎复苏移植FET(frozen-thawed embryotransfer)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雌激素准备子宫内膜方案患者(共702周期)分为A组(D1用药)和B组(D5用药),比较两组应用黄体酮转化子宫内膜日(简称P日)子宫内膜厚度、P日前雌激素的总剂量及持续时间、妊娠率及流产率等指标,同时评估子宫内膜厚度与FET结局的关系。结果:A、B两组P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8.8±1.23)mm和(9.14±1.40)mm,P日前雌激素的总剂量及持续时间A组为(83.97±37.5)mg和(15.83±3.01)天,B组为(67.42±26.19)mg和(11.40±2.81)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流产率A、B两组分别为(45.1%VS47.1%)、(6.1%VS6.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不同起始时间准备子宫内膜的方案对FET结局无明显影响;B组方案获得的内膜厚度更为理想,更能模拟生理,更有利于子宫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决定移植日与移植当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及形态转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评价阴道超声下子宫内膜形态变化与否能否用于预测临床妊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12月生殖医学中心冻融胚胎移植共482周期,除常规分析外,记录并比较决定移植日及移植当日内膜厚度、形态。结果:482个周期中比较决定移植日及移植当日子宫内膜,人工周期组内膜转化率高于其他两组,形态转化充分组妊娠率较高(P<0.05);移植当日为C型内膜者妊娠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膜转化充分组临床妊娠率高于转化不明显组,提示充分转化内膜更有利于胚胎着床,移植日内膜情况更接近胚胎着床时状态,并认为增加移植日的超声监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对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既往因移植日内膜<7 mm取消新鲜体外受精(IVF)组移植周期,该周期拟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204例。随机分为两组,激素替代组118例(对照组)和激素替代联合G-CSF宫腔灌注组86例(观察组),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子宫内膜增厚情况,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前增加,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治疗前后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第15天(D15)Ⅱ+Ⅲ血流类型较对照组Ⅱ+Ⅲ血流类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D15Ⅱ+Ⅲ血流类型较月经第8天(D8)Ⅱ+Ⅲ血流类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D1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较D8 PI、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宫腔灌注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下血流状况,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1136周期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临床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影响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651例不孕患者1 136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不同的促排卵方案、IUI周期数、子宫内膜形态、内膜厚度等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1 136周期的IUI中妊娠周期93周期,周期妊娠率8.19%;<30岁、30~35岁,和>35岁妊娠率分别是8.80%、7.69%和5.42%;不同的促排卵方案(CC、hMG/hCG、hCG)的妊娠率分别为10.00%、9.00%和7.46%;hCG日内膜厚度为<8 mm、8~14 mm、>14 mm,妊娠率分别为5.61%、8.70%和12.70%;hCG日或出现LH峰当日子宫内膜形态为A型、B型、C型时,妊娠率分别是9.63%、4.55%和8.00%;重复周期IUI对提高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施行IUI女方的年龄是影响IUI妊娠率的主要因素;多次重复周期IUI并不能显著改善妊娠结局;不同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术后影响辅助生殖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妊娠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粘连电切或分离术,择期行冻融胚胎移植130个周期辅助生殖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结局分为妊娠组(G1=46例)及非妊娠组(G2=84例),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术后移植间隔时间、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及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进一步比较妊娠组(Gl=42例)及非妊娠组(G2=80例)口服雌激素剂量及用药天数的差异此外分析不同用药类型(补佳乐组N1=80例,芬吗通组N2=42例)、不同优胚数目移植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G1组与G2组的一般情况、术后移植间隔时间、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GI组移植优质胚胎数(1.83±0.570枚)多于G2组(1.30±0.847枚)(t=4.231,P<0.05);移植2枚优质胚胎组临床妊娠率分别高于0枚、1枚优质胚胎组(X^2=11.289,P=0.001;X^2=6.605,P=0.013)。G1组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7.76±1.214mm)高于G2组(6.75±1.13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5,P<0.05)。G2组口服雌激素剂量高于G1组(t=-2.675,P<0.05),用药天数相近(P>0.05),N1组不孕年限长于N2组(t=2.516,P<0.05),余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宫腔粘连术后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移植优质胚胎数是影响其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移植2枚优质胚胎能获得相对更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方案在冻融胚胎移植(FET)中影响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使用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内膜的195例FET周期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BMI、不孕年限、雌激素使用天数、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降调节后雌激素始用时LH、FSH、E_2等相关因素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将所有病例按不孕因素分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43例,反复种植失败组17例,宫腔粘连组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31例,输卵管及男方因素组79例,其他组10例,探索不孕因素与此方案的最终临床妊娠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临床妊娠率在6组不同不孕因素的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 813,P<0. 001),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临床妊娠率最高(74. 19%)。进一步将可能影响患者临床妊娠的各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女方年龄(OR=0. 883,P=0. 006)、宫腔粘连组(OR=7. 520,P=0. 017)、PCOS组(OR=5. 788,P=0. 032)及输卵管及男方因素组(OR=5. 354,P=0. 031)在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子宫内膜的冻胚移植周期中,年龄仍是妊娠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此方案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PCOS及输卵管盆腔因素的不孕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