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点、淋巴细胞亚群、血清水平,探索RMPP的预测指标。方法对100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普通MPP患儿65例、RMPP患儿3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淋巴细胞亚群、血清水平等各项身体指标,采用ROC曲线对RMMP患者的特异性指标进行有效评估。结果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19+、CD56+按实际检测结果计数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CD3+、CD4+)、B淋巴细胞(CD19+)按实际检测结果计数诊断普通MMP和RMP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912、0.849,其敏感性分别为89%、91%、89%,特异性分别为76%、72%、5%。结论 CD3+、CD4+、CD19+按实际检测结果计数可作为儿童RMPP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可用于区分儿童支原体肺炎(MPP)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危险因素,确定预测RMPP的联合因子,为RMPP患儿定制精准治疗和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的141例MPP患儿,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按照前3天治疗效果分为MPP组和RMPP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与RMPP有关的危险因素,再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经逐步回归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绘制联合因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预测效能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141例,其中MPP85例,RMPP5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胸腔积液、咳嗽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淋巴细胞计数(LY)、淋巴细胞百分比(LY%)在MPP组与RM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将胸腔积液、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CRP和LY%作为联合因子建立RMPP预测模型,AUC为0.834(95%CI:0.768~0.900),Youden指数最大为0.522,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71.8%。结论 本研究为RMPP患儿构建了合并胸腔积液、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CRP和LY%指标的联合预测模型,对于RMPP的预测诊断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急性期炎症及其它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急性期小儿RMPP70例按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比两组患儿炎性指标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疗效。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两组患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红细胞沉降率[(39.08±4.98)、(22.31±2.32)mm/h]、C-反应蛋白[(55.09±6.33)、(13.78±3.90)mg/L]及中性粒细胞比[(0.65±0.03)、(0.53±0.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退烧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6.78±1.87)、(4.76±1.13)、(8.28±2.09)d]均短于对照组[(10.47±3.34)、(7.56±2.44)、(11.54±3.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3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能有效缓解急性期小儿RMPP症状,降低炎性指标水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伴喘息患儿中的水平及对其喘息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5-1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妇儿医院小儿内科血清MP抗体阳性住院患儿200例作为单纯MP感染组,其中92例MP感染伴喘息患儿为MP喘息组、108例MP感染不伴喘息患儿为MP非喘息组;选取同期住院89例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检测3组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92例MP喘息组随访1年。结果 1)MP喘息组进行1年的随访后,反复喘息组70例,喘息终止组17例,失访5例;2)MP喘息组、MP非喘息组的CD3+CD4+、CD3+CD4+/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哮喘组(P<0.05),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哮喘组(P<0.05);3)MP喘息组进行1年的随访后,反复喘息组CD3+CD4+、CD3+CD4+/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喘息终止组(P<0.01),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喘息终止组(P<0.01)。结论 1)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2)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患儿同时伴CD3+CD4+/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低时,容易导致反复喘息,甚至发展为哮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和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资料,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来我院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的X线片检查和CT扫查,比较两组的免疫因子指标(IgG含量、IgM含量和CD3+/CD8+、CD3+、CD3+/CD4+、CD4+/CD8+和CD3+/CD25+),并统计X线胸片检测和CT检测患儿的病灶类型。结果观察组患儿IgG含量[(7.6±1.8)g/L],IgM含量[(1.7±0.2)g/L]和CD3+/CD8+[(31.6±2.2)%]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5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的病灶情况均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像学特点。结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疾病的发生与体液免疫过程紧密相关,影像学检测方法对尽早发现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病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适合河南地区年龄、性别相关的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5个地市1 027名<7岁健康儿童,分婴儿组(4~12月龄,n=45)、幼儿组(1~3岁,n=190)和学龄前组(3~7岁,n=792)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术双平台法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绝对计数。结果学龄前组不同性别健康儿童之间,淋巴细胞免疫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和CD3^+CD16^+CD56^+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绝对计数CD3^+CD4^+、CD3^+CD8^+、CD3^+CD16^+CD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年龄组健康儿童之间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国内已发表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相关文献比较,相同年龄段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参考区间明显不同。结论年龄、性别影响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本研究可为建立河南省健康学龄前儿童年龄和性别相关的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区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淋巴细胞亚群、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D-二聚体等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14-2015年来徐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RMPP患儿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及观察组(阿奇霉素+甲泼尼龙),每组74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淋巴细胞亚群、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D-二聚体、炎性因子表达量的差异,并对患儿住院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临床治疗总有效(93.7%vs.81.1%)、CD_3~+T细胞[(72.43±9.61)%vs.(67.33±9.52)%]、CD_4~+T细胞[(37.73±7.42)%vs.(30.74±8.11)%]、CD_8~+T细胞[(25.62±6.54)%vs.(23.44±6.23)%]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9.37±3.35)ng/ml vs.(16.93±4.18)ng/ml]、D-二聚体[(0.07±0.01)mg/L vs.(0.25±0.08)mg/L]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病情反复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可有效提高RMPP治疗效果,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及降低血凝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MPR)对新生儿先天性肺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足月新生儿先天性肺炎患儿81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7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NLR、MPR、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NLR(3.57±2.64)、MPR(0.04±0.03)及WBC[(18.15±6.93)×10^(9)/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5±0.91)、(0.03±0.01)及(15.61±3.6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02、2.645及2.836,均P<0.05);两组儿童HG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RP[(0.94±1.46)g/L]和PCT[(0.68±0.18)ng/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49±0.08)g/L、(0.05±0.0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3、3.339,均P<0.05)。ROC曲线计算NLR、MPR的截断值分别为3.79、0.03。出生后即刻检测NLR和MPR水平尚不能预测新生儿先天性肺炎预后。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肺炎患儿NLR和MP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患儿,可以辅助诊断新生儿先天性肺炎,但尚不能预测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探讨胸片表现及免疫功能状态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肺外并发症早期识别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是否发生肺外并发症分为亚组;另选取同期住院就诊的120例普通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胸部X线胸片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CD4~+及CD8~+)、免疫5项检查(IgG、IgM、IgA、C3及C4)及炎性细胞因子检测(IFN-γ、IL-4及IL-6),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RMPP伴肺外并发症患儿X线胸片以典型的肺实变为主的大叶性肺炎表现为主,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不伴肺外并发症患儿(P0.01)。观察组伴肺外并发症患儿Ig G含量、Ig M含量和CD8+指标均明显增高,而CD3~+、CD4~+和CD3~+/CD8~+指标均明显减低,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不伴肺外并发症患儿(P0.05)。RMPP伴肺外并发症患儿血清中IFN-γ、IL-4及IL-6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而IFN-γ/IL-4水平均较另两组降低(P0.05)。结论 RMPP伴肺外并发症患儿胸片表现为肺实变为主的大叶性肺炎;CD8~+指标升高、CD3~+、CD4~+和CD3~+/CD8~+指标明显减低;IFN-γ、IL-4及IL-6水平明显增高、而IFN-γ/IL-4水平降低对患儿RMPP肺外并发症早期识别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IL-6、ECP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BPD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健康查体婴儿3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婴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将60例BP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黄芪组30例、常规组30例,黄芪组患儿在BPD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自矫正胎龄3个月龄时给予黄芪颗粒治疗[0.2 g/(kg·次),2次/d,14 d为1个疗程,共使用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ECP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体质量身长增长差值及用药后1年内因感染再入院率。结果与同龄健康婴儿比较,BPD组患儿血清IL-6、ECP水平明显增高[(17.5±8.65)pg/ml vs.(9.7±3.09)pg/ml,(30.13±10.18)pg/ml vs.(13.44±5.27)ng/ml]、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均明显降低(均P<0.01)。黄芪组患儿在使用黄芪颗粒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比较,血清IL-6及ECP水平明显下降[(12.14±4.39)pg/ml vs.(17.80±9.67)pg/ml,(16.96±6.88)pg/ml vs.(17.21±7.65)pg/ml,(19.48±7.35)pg/ml vs.(30.22±10.79)pg/ml,(26.03±10.02)ng/ml vs.(30.35±9.50)pg/ml],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增高(均P<0.05),同时患儿体质量增长明显优于常规组,因感染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38±0.21)kg vs.(1.26±0.20)kg,11例(36.7%)vs.19例(63.3%),均P<0.05)]。结论黄芪颗粒可以降低BPD患儿的炎症指标,增强其免疫功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少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影响因素,预测其发生发展。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6月安徽省濉溪县医院收治的3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是否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分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组及普通支原体肺炎(GMPP)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因素。结果 RMPP患儿的发热天数、喘息天数、病程均长于GMPP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水平、合并肺实质改变、病毒共感染的比例均明显高于GMP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喘息天数过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水平过高是影响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没有病毒感染是防止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喘息天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可有效预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闵行区新确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样本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早了解HIV新确认感染者机体免疫功能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2017年新确认HIV感染者全血样本,使用FACSCount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细胞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129例新确认的HIV-1外周血样本,其中CD4~+T细胞计数最小为3个/μl,最大为969个/μl,均值为(306.89±182.97)个/μl,CD4~+T≤200个/μl占39.53%(51/129),201个/μl~350个/μl占24.03%(31/129),350个/μl占36.43%(47/129)。不同性别人群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4,P0.01)。不同感染途径(男男同性、异性)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8,P0.01)。结论 60%以上新确认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少于350个/μl,表明其细胞免疫水平较低,根据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建议优先启动治疗。  相似文献   

13.
天津地区健康人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天津地区健康人外周血CD4、CD8及CD4/CD8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值范围,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四色荧光抗体对5个年龄组共366份健康人外周血样进行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单平台计数各群细胞数量。结果15~59岁天津地区健康人外周血中CD4绝对数为(860.27±255.15)个/μl;CD8绝对数为(671.60±371.39)个/μl;CD4百分数为(37.05±7.42)%;CD8百分数为(28.42±7.46)%;CD4/CD8比值为(1.44±0.62),且CD4细胞在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市健康人外周血CD4淋巴细胞分布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临床工作中有必要结合该地区正常参考值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等的诊治指标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的3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法)进行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同时以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的3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健康者比较,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外周血急性期、恢复期CD4+分别为(36.25±5.10)%、(35.97±5.42)%,明显降低,CD8+分别为(30.91±1.14)%、(30.98±1.20)%,明显增高,CD4+/CD8+分别为(1.41±0.42)%、(1.40±0.39)%,也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外周血CD4+明显降低,CD8+明显增高,CD4+/CD8+也明显下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能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连续1年动态观察低浓度苯作业工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细胞水平,探索苯暴露后T细胞功能受损与苯致造血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州某涂料厂新入苯作业车间工人88人(男58人,女30人,年龄18~22岁)为观察组,每4个月检测1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百分比及外周血细胞计数,共检测4次,同时检测车间工人作业点苯浓度.非苯作业车间工人88人作为对照组,男58人,女30人,年龄18~25岁.结果 第1次和第2次检测苯接触工人外周血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变,第3、4次检测WBC[(6.4±3.0)×109/L、(6.3±2.7)×109/L]下降,第4次检测PLT[(179±74)×109/L]下降,与对照组[WBC:(7.3±3.0)×109/L,PLT:(189±70)×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次检测观察组外周血CD3+T细胞百分比上升,第2、3、4次检测观察组外周血T细胞百分比[(50.77%±11.05%)、(45.40%±9.41%)、(41.27%±10.62%)]逐渐下降,CD8+T细胞百分比[(46.07%±10.18%)、(50.36%±10.62%)、(56.40%±9.41%)]逐渐上升,与对照组[CD4+:(54.29%±12.78%),CD8+:(37.25%±12.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苯作业工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早于血液系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单纯人类疱疹病毒(EBV)感染及EBV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以期探究单纯感染EBV的免疫状态与EBV合并MP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在儿科病区的单纯感染EBV和EBV合并MP患儿145例,其中EBV合并MP感染的患儿71例,作为A组;单纯感染EBV的患儿74例,作为B组;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符合健康标准的儿童69例作为正常对照C组。3组对象均分析血常规和生化指标。A、B组患儿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和EBV-DNA拷贝量。结果 A、B组白细胞数目(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和血沉(ESR)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WBC、NEUT%和MONO%显著高于B组,A组LYMPH%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C反应蛋白(CRP)和肌酸激酶(CK)均显著高于C组,A组ATL、AST、GGT、CRP和CK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3~+[(71.44±12.05)%]和CD8~+[(38.30±20.78)%]均高于B组[(65.69±8.64,28.80±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CD4~+[(28.39±15.23)%]、CD4~+/CD8~+(1.29±0.52)及CD16+56[(8.37±5.67)%]均低于B组[(35.42±10.78)%,1.29±0.52,(13.31±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免疫球蛋白IgG[(10.96±3.51)g/L]、IgM[(1.88±2.39)g/L]和IgA[(1.42±0.90)g/L]均高于B组[(8.04±2.25,0.86±1.29,0.75±0.5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BV合并MP感染的患儿在血常规、生化、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上能反映病情一定的变化情况,应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并及时检查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肺外并发症的表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2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为对照1组,选取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2组。同时空腹抽取各组受试者静脉血3ml,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中IL-6、IL-17、TNF-α水平。观察组进行药敏试验。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6岁发病最多,占44.00%,中度咳嗽占61.00%。患儿平均体温为(39.4±3.4)℃,发热时间平均(8.3±1.6)d。X线摄片可发现左侧肺部出现阴影者42.00%,右侧肺部出现阴影者31.00%,双侧肺部出现阴影者27.00%。观察组患儿血清中IL-6、IL-17、TNF-α水平[(81.21±16.35)、(28.21±7.24)、(32.96±1.74)μmol/L]显著高于对照1组[(52.62±12.87)、(8.23±2.69)、(10.35±3.65)μmol/L]及对照2组[(33.26±14.21)、(6.58±1.63)、(2.32±1.42)μmol/L],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共分离出肺炎支原体致病菌270株,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较敏感,而对卡那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四环素、新霉素、复方磺胺、青霉素G、氨苄霉素耐药性较高。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表现为多系统性器官损害。IL-6、IL-17、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的上升可能是导致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患儿炎症因子水平能有效对患儿病情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和分析不同进展阶段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53例HIV-1感染者血常规和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CD16+CD56+NK细胞亚群,其中CD4+T细胞数超过500个/μL 37例(A组),在200~ 500个/μL之间的152例(B组),低于200个/μL 64例(C组).对照组为40例排除HIV、HCV、HBV感染的健康人(N组).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B、C三组中,CD4+T细胞数越低的组,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和总淋巴细胞数也越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BCN< 0.01).HIV 感染A、B、C组CD3+T细胞、CD3+ CD8+T细胞、CD19+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AN<0.05,PBN< 0.01,PCN< 0.01);CD4+T细胞数越低的组,CD3+T细胞、CD3+ CD8+T细胞和CD19+B细胞绝对计数也相应越低,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BCN< 0.01).A、B、C三组CD16+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NK细胞绝对计数变化呈相反趋势,CD4+T细胞数越低的组,CD16+ CD56+ NK细胞百分比越高,而其绝对计数越低,且CD16+ CD56+ 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NK细胞绝对计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ABCN< 0.01).结论 HIV-1感染不仅影响人体细胞免疫,可能还影响人体的体液免疫和天然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蚌埠市健康成年人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绝对计数的正常参考值,为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流式细胞术,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Ccount系统,EDTA-2K抗凝管静脉采血,在绝对计数管(TruCount tube)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绝对计数分析。结果蚌埠市健康成年人总T淋巴细胞(CD3+细胞群)绝对计数为(1260.98±354.66)个/μl,CD4+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为(648.88±198.50)个/μl,CD8+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为(504.36±176.35)个/μl,CD4/CD8比值为1.43±0.68。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静脉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检测及绝对计数分析,快速、客观、准确。蚌埠市健康成年人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绝对计数较国内别的报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4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4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以及Th1、Th2细胞的百分比;并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含量。结果MPP患儿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0.03±9.37和30.25±7.11,较对照组65.88±8.83和36.55±6.01显著降低(P〈0.05),CD8+T细胞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别;患儿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为14.26±5.78,对照组为21.08±6.83,两者差异极为显著(P〈0.01)。Th1/Th2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淋巴细胞和B1细胞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43例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G和IgA均无明显差异,IgM较对照组稍高,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免疫调节功能紊乱,Th1/Th2失衡,且Th1型细胞受抑制,而Th2型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相对优势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