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肺切除术后ST段损伤性抬高的心电图特点和病因,及其与手术的关系。方法对86例患者术后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测。结果 37例术后ST段出现损伤性抬高,占43.02%,其中29例为心包内肺切除患者,占33.72%,8例为心包外肺切除(常规肺切除)患者,占9.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包内肺切除(心包内处理肺血管)损伤心肌是术后ST段抬高的主要病因。心包外左肺切除也可引起ST段损伤性抬高。  相似文献   

2.
王志茹  王韧  操敏  李琦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135-213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及其病因。方法选择原发性肺癌患者92例,分两组进行检测分析。心包内肺切除组37例、常规肺切除组55例,于术前、术后进行心电图动态检测。结果心包内肺切除术后ST段抬高31例(83.8%),心律失常23例(62.2%),Q-T间期延长19例(51.4%),与常规肺切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肺切除术后ST段压低10例(18.2%),与心包内肺切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内肺切除术后T波改变26例(70.3%),常规肺切除28例(5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心包内肺切除术后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ST段抬高、Q-T间期延长。常规肺切除术后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提示手术对肺癌患者术后心电图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7例行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包括肺叶切除组23例、全肺切除组14例,术前及术后10 d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仪(SPECT)进行心肌灌注显像,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术后10 d,两组LVEF较术前下降(P均<0.05),LVESV、LVEDV较术前升高(P均<0.05),全肺切除组术后上述指标变化较肺叶切除组明显(P均<0.05)。结论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后10 d肺癌患者左心功能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全肺切除者左心功能下降较肺叶切除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晚期中心型肺癌的手术切除率低,多数患者因肺门纵隔的淋巴转移,且会在肺根部形成肿块冻结,心包外无法进行肺血管的处理,从而放弃了手术机会。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使部分Ⅲ期肺癌患者能够切开心包处理肺血管行全肺切除术,扩大了肺癌患者手术的适应证,从而改善了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存率。但切开心包处理肺血管行全肺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晚期肺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围术期护理的经验。方法1997年1月~2004年12月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治疗晚期肺癌163例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出现各种并发症67例次,1例死亡,余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治疗晚期肺癌,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围术期护理得当,可降低死亡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切除范围对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术中直接测量并记录52例肺叶切除(A组)和19例全肺切除(B组)患者肺动脉压。术前1周和术后10-12 d分别对A组的35例患者和B组的1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肺动脉压和右心排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升高,与术前比较,P均〈0.01。术后B组肺动脉压为(19.82±2.67)mmHg,与A组(16.84±3.31)mmHg相比,P〈0.05。结论肺切除术后患者肺动脉压升高,且升高程度随着肺切除范围的扩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孟龙 《山东医药》2003,43(33):58-59
我们认为 ,对于无远处及广泛淋巴结转移而单纯因肿瘤侵及邻近器官的肺癌 (又称局部晚期肺癌 ) ,可行扩大切除术 ,即手术切除病变及受累组织 ,并进行必要的器官重建。现根据文献 ,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 ,介绍肺癌扩大切除术的几种常见术式。1 心包内扩大切除 期中心型肺癌在临床上占相当比例。对于肺门呈冰冻状 ,心包外无法处理肺血管者 ,切开心包不仅安全 ,而且可达到切除彻底。孙玉鹗报道 91例肺癌患者行心包内扩大切除术者占同期肺癌手术的 5 .6 % ,其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9.0 %、37.7%、2 3.8%。赵凤瑞报道 5 9例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肺支气管血管重建(3D重建)技术在老年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42例为研究组,术前常规采用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且通过扫描的数据3D-CT重建,应用Deeplnsight软件重建肺段支气管、静脉和动脉的三维图像;另选择未行3D重建技术的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转移和死亡情况。结果 患者均根据术前拟定方案顺利完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均未出现中转开胸;并且术中解剖与术前3D重建图像基本一致。所有患者结节定位准确,并且切缘符合肿瘤学要求。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胸管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年,未出现转移征象,未出现复发,且患者未出现死亡情况。结论 3D重建技术在老年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清楚显示肺段解剖结构,通过术前评估可实现精准的胸腔镜肺段切除,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肺部振动反应成像诊断系统(VRI)预测肺部手术残余肺功能与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2009~2010年在我院行肺叶切除、两叶切除、全肺切除的138例患者,根据VRI预测的术后肺功能数值分为3组,A组预测术后肺功能FEV1>1.0 L,B组预测术后肺功能0.8 L0.05).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增高,与A、B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尤其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明显(P<0.05).结论 VRI预测肺切除术后肺功能>0.8 L时,肺切除术(包括全肺切除)是安全的;预测术后肺功能<0.8 L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手术要慎重,术前准备要充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血管肺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无法采用常规肺切除而准备放弃手术的6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施行心包内处理血管肺切除术。结果全部成功手术切除肺癌。无围手术期死亡。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5例(24.1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例(70.97%)、21例(33.87%)和10例(16.13%)。结论心包内处理血管肺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扩大了肺癌的切除指征,提高了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同侧第二原发肺癌的疗效。方法 3例同侧第二原发肺癌,均采用手术治疗。1例第1次手术为左肺下叶切除,常规切除左肺上叶;另2例第1次手术分别为左肺上叶和右肺上叶切除术,均切开心包行余肺叶切除术。结果 3例患者手术过程及术后均恢复顺利,至今无瘤生存良好。结论手术治疗同侧第二原发肺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1 对象及方法 选取2001年7月~2003年2月于我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完全闭塞,成功开通并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灌注后即刻IRA血流均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根据PCI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n=12):ST段回落幅度≥70%;B组(n=10):PCI术后2 h心电图与术前即刻相比ST段回落幅度<70%.即ST段回落幅度=(∑ST术前-∑ST术后2h)/∑ST术前(∑ST为心电图各导联ST段抬高的总和).另选经全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ST a VR抬高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变血管的预测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9例)和C组(13例),A组患者为抬高0.05~0.1m V,B组患者为抬高0.1~0.15m V,C组为抬高超过0.15m V,对三组患者经冠脉造影对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进行比较。结果在接受此次研究的65例患者中,43例(71.7%)患者为抬高0.05~0.1m V,9例(13.9%)患者为抬高0.05~01m V,13例(20.0%)为抬高超过0.1m V。A组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为18.7%(0+8),B组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为44.4%(1+4),C组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为61.5%(1+7)。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导联心电图ST a VR抬高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变血管可能有着重要的价值,当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 a VR抬高时应排除左主干病变或左前降支近端急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与支气管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 3D-CTBA)建立肺肿瘤三维图像模型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直径≤2cm的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54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Mimics三维重建分观察组A(24例)和对照组B(30例)。比较两组手术入路转换率、手术方式转换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组手术入路转换率、手术方式转换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mics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能够明显提升手术的精确度和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随着肺癌发病率的日益上升,部分晚期老年肺癌病例必须施行全肺切除。方法 本总结部分晚期老年肺癌病例施行全肺切除肺癌患70例。结果 无一例因心包切开引起不可逆性心率失常。结论 术后并发呼吸衰竭及术后死亡与切开心包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卫杰  杨冉  宋清荣 《山东医药》2010,50(22):55-56
目的观察同期手术治疗同时性食管、肺原发癌的疗效。方法 29例同时性食管、肺双原发癌患者,均于一侧开胸行同期根治性切除术或姑息性切除术,其中27例术前确诊食管癌、肺部肿瘤未明确诊断者于开胸后先予肿物楔形切除行冰冻病理检查,同时游离食管、胃;2例术前食管癌、肺癌均明确诊断者,于游离食管、胃后先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再行食管胃吻合术。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者6例,死亡1例。28例获随访,1、3、5 a生存率分别为70.83%(17/24)、41.18%(7/17)、36.36%(4/7)。结论同期手术治疗同时性食管、肺原发癌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7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肺段切除组(34例)和肺叶切除组(41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留置管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以及术后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肺段切除组患者术中出血、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抗生素运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均低于肺叶切除组,但手术时间长于肺叶切除组,P<0.05。术后3d肺段切除组患者VAS低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段切除组术后3个月FVC%、FEV1(%)、MVV(%)高于肺叶组,P<0.05。肺段切除组术后3个月患者生理机能、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的评分明显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随访研究中2组患者复发率、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肺段切除减少肺功能损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06-01至2019-09-30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38例)、B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C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结合三维电视辅助胸部外科技术(3D-VATS)与常规二维(2D)-VATS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接受3D-CTBA结合3D-VATS技术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28例为3D-VATS组,接受2D-VATS技术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32例为2D-VATS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内转移和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患者。两组术中切除肺段位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D-VATS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2D-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显著少于2D-VATS组(P<0.05)。2D-VATS组肺咯血发生率显著高于3D-VATS组(P<0.05),两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及肺漏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受冠脉造影的268例AMI患者的资料,患者被分为A、B两组:A组为非ST段抬高型AMI(NSTEMI)。共148例,B组为ST段抬高型AMI(STEMI),共120例。结果:非ST段抬高型AMI组冠脉造影病变的血管数及血管狭窄程度明显高于ST段抬高型AMI组的(P〈0.01)。4年随访中NSTEMI组死亡19例(12.8%)。STEMI组死亡9例(7.5%),NSTEMI组死亡率显著高于STEMI组(P〈0.01)。结论:非ST段抬高型AMI的病情较ST段抬高型AMI更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