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一  余月娟 《中医研究》1998,11(5):42-43
赵国岑主任医师业医40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胃病独具匠心。他认为表现较为复杂,而辨证不外病邪阻滞与脏腑失和两类。病邪阻滞者,邪去则胃自安,脏腑失和者,协和则痛自已。临证中又每每脏腑失和与病邪阻滞并见,则必两法兼施病乃愈。肝郁日久...  相似文献   

2.
赵国岑主任医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近4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急性胁痛是指胁肋部剧痛难忍的一种常见的中医急症,包括肝胆胰系的急性炎症、肿瘤、胆道蛔虫、带状疱疹、肋骨及软组织炎症或损伤及肋间神经痛等。其疼痛分别以刺痛、窜痛、绞痛、胀痛、灼痛为...  相似文献   

3.
张俊萍  魏征  赵一  赵国岑 《新中医》2016,48(10):179-180
正赵国岑主任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南省继承型培养中医人才带教老师,河南省中医院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研究室终身导师。赵老师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特别是对消化道疾病的治疗独具匠心。笔者作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赵主任的学术继承人,有幸临证侍诊,受益匪浅,兹撷其治疗慢性结肠炎相关经验如下,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中医学中没有关于慢性结肠炎的专门论述,因本病常出现  相似文献   

4.
介绍岳妍副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系疾病经验。其在临床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注意本脏疾病的论治,认同叶天士提出的脾胃分论的观点。注重升提脾阳、顾护胃阴,运用整体思维及脏腑理论,肝胃同治、肺胃同治、脾肾同治调节机体整体功能;并通过健脾除湿、滋阴、逐瘀、祛痰、清热等方法进行辨证论治、标本兼顾,调节气机升降,恢复脏腑功能;同时注重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以把握疾病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外科疾病虽然大多数发于体表皮肉筋骨的某一部位,但与脏腑有着一定的联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唐汉钧教授认为:"中医外科疾病虽然表现的症状较为表浅,但往往是由内脏的病变所导致的。而脾胃乃后天之本,因此,外科诸多疾病与脾胃  相似文献   

6.
赵国岑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柏根 《河南中医》2004,24(5):19-20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赵国岑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医教研40余年,学验俱丰,尤擅长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我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体会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脾胃治中央,兼四气,脏腑气血阴阳皆禀气于脾胃,若脾胃功能失常,营卫不和,清浊相干,就会发生多种内伤疾病。蔡淦教授治疗内伤疾病,时时注意顾护脾胃。脾胃亏虚,肺卫失养,表卫不固之证,予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脾胃虚弱,荣卫俱不足者,予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久病脾胃亏虚,兼见外感后痰嗽久延不愈,或外感日久,正气亏耗,脾肺俱虚者,用六君子汤作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心主血,血藏神,脾主运化,主思,心与脾胃,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往往形成心脾两虚证。心脾不足,营血亏虚者,用归脾丸加减治疗;心气不足者用妙香散加减;气血不足,兼有痰浊内扰者,则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肝主疏泄,主升发,肝气易动而化火,脾胃属土,主运化,其气冲和。木本克土,但脾气强,对易动之肝气有反制作用,对于肝脾不和者,蔡淦教授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明显者,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桂枝、羌活等;肝郁脾虚,兼有肝血亏虚者,用逍遥散治疗。补肾需重视脾胃,且补肾之药,大多滋腻重沉,难于消化,补脾胃之药有助运化作用。肾虚症状较轻,且肾之阴阳虚损不典型者,常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菟丝子、沙苑子、杜仲、川续断、桑寄生、怀牛膝等温和补肾药...  相似文献   

8.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在其著作中有专论论内外障的治疗,对后世眼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庄曾渊老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学习、研究和运用脾胃学说,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挥,本文总结了庄老师运用脾胃学说治疗眼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和验案.  相似文献   

9.
李郡  杨晓军 《光明中医》2014,(9):1819-1821
整理和分析了许鑫梅教授治疗脾胃疾病的经验。许鑫梅教授在治疗脾胃疾病过程中,重视患者的年龄、咽部、大便及睡眠情况,以健脾、疏肝、和胃为治疗法则,以四君子汤为基本方进行辨证加减,同时配合非药物治疗,以达激发气机,通降胃气的功效。许鑫梅教授治疗脾胃疾病的经验可为临床医师临证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温廷秀 《光明中医》2016,(16):2367-2369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78例经中医临床诊断为脾胃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辅助调理,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84.2%(P0.05,χ~2=-13.61)。随访对照组复发5例,研究组1例,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χ~2=-15.32)。结论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内科脾胃气虚证有对症效果,复发率低,价格低廉,可作为中医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  相似文献   

11.
李燕  刘浩 《四川中医》2008,26(2):1-2
王再谟教授善用寒凉方药治疗脾胃疾病,结合独特的中药汤剂煎服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毕可恩是儿科名老中医 ,他在临床重视调理脾胃 ,治疗小儿多种疾病收效明显。现将毕老师从调理脾胃入手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概述如下。1 小儿脾胃疾病当分虚实长久以来 ,只重视小儿脾常不足 ,认为小儿疾病多为脾虚致病。在长期临床中 ,毕老师发现小儿因脾胃实证致病者更为多见。其实 ,早在《证治准绳》中就提出“脾实证”的概念 :“若脾气盛实 ,则亦痞膈中焦……夫中焦热隔 ,则肺与大肠不通 ,其热毒之气必上蒸于肺而生痰 ,故患热者 ,系脾实得之”,还指出“中焦脾实 ,用大承气汤”。不过并没有引…  相似文献   

13.
唐汉钧运用补益脾胃法治疗外科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汉钧教授是国家教委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学术带头人。从事中医外科医、教、研工作40余年。有着极深的学术造诣和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中医外科治疗疾病重视局部辨证。以手术、膏药治疗之法众多,精彩纷呈,但临证又每每不忘外病内治,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内治首重脾胃,盖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今特将唐教授运用补益脾胃法治疗思路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金巴图主任医师擅治脾胃、肝胆疾病,笔者有幸得金老师指导,并随侍诊,受益匪浅。兹将金师治疗脾胃病经验与用药特色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相反相成对药为临床中极具特色的配伍形式,可以起到相互为用、取长补短、协同作战之效。李吉彦系辽宁省首届名中医,擅长运用相反相成对药治疗脾胃疾病。相反相成对药在脾胃疾病的应用经验主要有:寒温并用、益阴和阳,包括桂枝配白芍,菟丝子配山萸肉,紫苏梗配连翘,半夏配黄芩;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包括黄芪配决明子、生地配泽泻;升降相因、调畅气机,包括柴胡配牛膝、旋覆花配代赭石;生熟相伍、各显其彰,包括生麦芽配炒麦芽。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正>董湘玉教授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首届名中医,执业以来,在中医消化内科临床上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尤其在脾胃疾病的治疗上,董教授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摸索和建立了一套诊治系统,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脾与胃同居中焦[1],脾主升,胃主降,只有脾升胃降协调,饮食的消化过程才能正常。若脾胃升降出入失常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后天之精不能归藏,饮食清气无法进入,废浊之物也不能排泄,则铸成障碍和他脏疾病的产生。故叶天士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宵降则和"。脾胃的正常升降不仅与脾胃本身  相似文献   

18.
乐毅敏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2):531-532
脾胃乃后天之本 ,五官诸窍皆赖以为养。正如李东垣说 :“胃气一虚 ,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若脾胃亏虚 ,则气血精液生化不足 ,清窍空虚 ,易被六淫邪侵 ,或因脾胃亏损 ,复生风水痰湿上犯 ,则致疾患发生。1 脾胃与耳疾耳病常体现于脾虚湿浊内困。脾虚则运化水湿功能失常 ,湿浊内生 ,邪毒滞留于耳窍。另一方面 ,脾虚 ,输布水谷精微失职 ,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失于濡养而功能虚弱。湿浊犯于耳壳则流脓 ;湿浊停聚于耳道或耳壳则为湿疹 ;湿浊痹阻耳窍脉络 ,蒙蔽清窍则症见耳鸣、耳聋、眩晕等。如美尼尔氏综合征 ,从中医辨证 ,可分型为 :1髓海不足 ,耳…  相似文献   

19.
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的研制与条目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丰富和发展国际量表体系。方法:遵照国际通用量表研制的程序化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国际PRO相关概念内涵,建立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的理论模型、建立条目池、编制初选量表和临床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重要性评分、离散趋势分析、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判别分析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等分析方法进一步筛选条目,选择4个以上分析方法选中的条目,最后形成了由4个领域、8个方面和44个条目组成的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结论: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是严格按照国际量表研制的操作原则和方法进行,科学性强,结论可信,有利于临床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张冰教授临床运用药对治疗脾胃疾病的经验。黄连伍吴茱萸治泛酸,原方比例为6∶1,但无明显寒热者比例调整为3∶3,遇冷泛酸者为1∶6,或佐海螵蛸、煅瓦楞子制酸止痛;麦冬伍玉竹治胃脘嘈杂;红藤伍败酱草治下腹坠胀;枳壳伍砂仁、丹参治痞满,血瘀气滞轻症三药用量比例为1∶1∶1,重症调整比例为1∶1∶3;生甘草伍炙甘草治胃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