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面颈胸旋转皮瓣复合颞肌筋膜瓣修复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手术后颊部大面积洞穿缺损的效果.[方法]8例颊部恶性肿瘤(原发鳞状细胞癌4例,复发鳞状细胞癌和皮肤基底细胞癌各2例)扩大手术切除术后,分别用颞肌筋膜瓣和面颈胸旋转皮瓣修复颊部黏膜皮肤缺损.[结果]无感染,无失败病例,外形满意.经6个月至24个月随访,有1例肿瘤复发,全部病者存活.[结论]面颈胸旋转皮瓣复合颞肌筋膜瓣修复颊部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洞穿缺损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面颈旋转皮瓣加胸锁乳突肌岛状皮瓣即时修复7例颊癌切除术后面颊洞穿性缺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确诊为颊部鳞癌,肿瘤都穿透面颊皮肤。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5~61岁。肿瘤分期2例为T_4N_(16)M_0,5例为T_4N_0M_0。面部皮肤缺损最大6cm×4.5cm,颊部缺损最大7.5cm×6cm。除一例胸锁乳突肌岛状皮瓣边缘有1cm×1cm坏死外,共余皮瓣全部成活。面部皮肤缺损都采用面颈旋转皮瓣修复,颊部缺损用胸锁乳突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的设计与手术方法一、面颈瓣的设计与手术方法:在口角旁或口角外作切口,沿颏旁向颌下延伸,在颌下4~5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301-303
目的:探讨颧颞部皮肤癌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疗效。该患者右侧颧颞部皮肤患有鳞状细胞癌,病灶大小近7.0 cm×5.0 cm,病灶切除后形成约8.5 cm×6.0 cm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侧颌颈皮瓣联合颞浅动脉分支皮瓣旋转修复。结果:该患者颧颞部皮肤癌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侧颌颈联合颞浅动脉分支皮瓣旋转即刻予以修复,皮瓣成活,供区切口Ⅰ/甲愈合,外形满意。继以放疗,未见皮瓣溃疡、坏死。术后随访8月,肿瘤无复发。结论:颧颞部皮肤癌术后继发形成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侧颌颈联合颞浅动脉分支皮瓣修复,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区域皮瓣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重建功能,改善外形效果较好。面瓣多用于口腔颌面部较少组织缺损;胸大肌肌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多用于口腔颌面大块组织缺损以及器官再造的重建;胸三角皮瓣、额瓣、颞顶筋膜瓣常分别用于修复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和颊粘膜组织缺损。本组病例区域皮瓣成功率为:面瓣96%,胸大肌肌皮瓣86%,胸锁乳突肌肌皮瓣82%,胸三角皮瓣100%,额瓣96%,颞顶筋膜瓣100%。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980年6月~1982年9月,应用两块组织瓣瓦合(简称瓦合皮瓣)整复成年人面颊部肿瘤切除术后洞穿性缺损,4例均获成功。颊粘膜缺损3例采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1例采用前额隧道皮瓣修复。颊部皮肤缺损则分别采用了颌下转移皮瓣、胸大肌肌皮瓣、上臂内侧游离皮瓣及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均获得满意效果。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两块游离组织瓣同时移植修复面颊部的洞穿性缺损是一个新改进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舌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意义及采用游离前臂皮瓣和胸大肌肌皮瓣同期修复舌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几年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收治具有完整病历记录的舌部恶性肿瘤77例。58例采用舌颈联合根治术,12例采用舌颌颈联合根治术,白斑、原位癌和透明细胞癌各1例行病灶扩大切除术,2例恶性淋巴瘤活检确诊后给予化疗及放疗治疗,2例鳞状细胞癌活检确诊后未治出院;14例同期即刻修复舌缺损,其中11例采用游离前臂皮瓣,3例采用胸大肌肌皮瓣;9例采用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结果:2例鳞状细胞癌未治;2例恶性淋巴瘤行化疗及放疗治疗;手术73例,1例术后3个月局部复发;14例同期即刻修复舌缺损,1例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彻底切除原发灶及颈淋巴清扫是手术治疗舌部恶性肿瘤的关键,游离前臂皮瓣和胸大肌肌皮瓣是修复术后舌及舌根缺损的理想材料,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游离前臂桡侧皮瓣、全额隧道皮瓣和带蒂胸大肌肌皮瓣折叠整复颊癌根治术所造成的颊部洞穿性缺损共12例,除1例额瓣折叠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11例均全部成活。整复时组织瓣的选择的正确与否,涉及到口角的颊部洞穿性缺损整复中的口角成形及影响组织瓣成活。  相似文献   

8.
颊癌是常见的口腔癌,多数为中等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手术是治疗颊癌的主要方法,配合放化疗等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颊癌术后将遗留颊部缺损,需及时进行修复。对此,临床常采用前臂瓣、额瓣、颞肌筋膜瓣等修复,但这  相似文献   

9.
口腔癌是口腔领面外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大而造成口底及舌或颊部的大面积缺损,修复缺损一直是术者所面临的难题。笔者从2001年10月~2009年5月,采用颈阔肌与胸锁乳突肌复合肌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术后缺损的患者13例,皮瓣全部成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收集我院面额部皮肤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32例,其中皮肤鳞状细胞癌10例,基底细胞癌8例,颞额区皮肤基底细胞癌7例,鳞状细胞癌5例,鲍温病2例.32例患者中25例全部成活,一级愈合,修复后局部外形及色泽均恢复至正常肤色.有7例皮瓣远端淤血,经对症处理后,其中6例血供及色泽渐恢复正常,皮瓣成活;1例坏死,行Ⅱ期手术再次修补后成活.狭长窄蒂皮瓣是修复面额部皮肤癌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臂区供瓣部位的临床应用选择。方法 对现行前臂游离皮瓣的设计略加改进,设计掌侧正中皮瓣。由此将43块前臂皮瓣分为三种类型,在临床方面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此三种类型皮瓣其应用范围无甚差别。操作方面而选用掌侧正中皮瓣时也可改用头静脉作皮瓣回流吻合静脉以提高成功率。结论 以前臂掌侧正中皮瓣作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员是更理想的供瓣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肢创伤后皮瓣 ,肌皮瓣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皮瓣、肌皮瓣面积 8cm× 6cm~ 2 3cm× 9cm。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 ,创面Ⅰ期愈合。经术后 6个月至 1年随访 ,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根据不同部位和面积 ,选择合适的皮瓣、肌皮瓣 ,可一次性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骨外露 ,是保全肢体恢复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两种带蒂组织瓣在腮腺区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修复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6月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修复头颈部腮腺区缺损1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4~72岁。缺损面积最小为4.0cm×5.0cm,最大为7.0cm×16.0cm。结果术后17例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出现皮瓣尖端部分坏死,经反复换药后痊愈。皮瓣色泽与皮肤相似,外形恢复较理想。随访1~4年,肿瘤无复发,患者对术后形态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对于颜面部腮腺区组织缺损的修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相对简单的手术操作,尤其对年龄较大、全身条件差,不能够耐受长时间复杂手术的患者,或者不具备血管吻合条件的患者具有较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和拇甲瓣移植修复拇指及手部皮肤的缺损。方法:先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同时保留手外伤中可利用非失活的残端组织,待皮瓣成活断蒂时,用拇甲群与手部残端可利用的非活组织再造拇指。结果:13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感觉、运动及外观良好;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全部成活,不臃肿,感觉稍迟钝。结论:此方法最大限度的保留手部残存非失活组织及功能,减少急性再造拇指可能出现感染的风险及其它组织移植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游离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0例新鲜成人带膝关节的小腿标本,红色乳胶灌注后进行解剖.将腓骨分为三段,观测各段腓动脉发出的皮穿支及骨穿支的分布、数目、蒂长、外径、走行及两种穿支之间的关系.结果 腓动脉于腓骨头下方7.23±3.76 cm开始贴紧腓骨走行并发出穿支.小腿中段穿支血管恒定.数目最多,骨、皮穿支均为5±1支;管径最大,皮穿支为1.12±0.56 mm,骨穿支为0.82±0.44 mm;皮穿支血管蒂较长为6.38±1.72 cm.腓动脉的骨、皮穿支基本在不同位置(间距小于2 cm).结论 腓动脉骨、皮穿支关系密切,具有嵌合皮瓣血管特点,适合灵活设计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  相似文献   

16.
~~胫骨骨膜皮瓣逆行修复甲瓣切除后创面@章一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上海200011 @董佳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上海200011 @张涤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上海20001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5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用鼻唇沟岛状瓣6例、胸锁乳突肌皮瓣3例、胸大肌皮瓣2例,腭瓣3例、额瓣1例:结果皮瓣全部使愈合,其中1例边臻部分坏死,1例表皮层坏死,成功率87.8%(13/15);结论带血管蒂岛状皮瓣、肌皮瓣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的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髂腹股沟区血供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合理应用髂腹股沟区骨瓣和皮瓣移位或移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1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测髂腹股沟区营养髂嵴前部骨质和腹部、会阴部皮肤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和吻合情况。结果 该区存在旋髂浅动脉、旋髂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臀上动脉深上支营养髂嵴前部骨质;腹壁下动脉、腹壁浅动脉、阴部外浅动脉和闭孔动脉营养腹部和会阴部皮肤。相邻血管之间互相吻合,彼此互补。结论 临床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带血管蒂的骨瓣、皮瓣行移位或移植术,并利用其互补性选择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四种类型的跖内侧皮瓣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应用四种不同类型的手术方法修复23例手和足部软组织缺损。手术类型包括:①近侧带蒂岛状皮瓣(15例);②逆行带蒂岛状皮瓣(2例);③吻合血管神经皮瓣(4例);④交足皮瓣(2例);皮瓣宽度为3.5cm~5.5cm,长度为4.5cm~9cm。结果:2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交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过顺利,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结论:该皮瓣以跖内侧血管和神经为蒂,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能恢复保护性感觉等优点,适宜修复手掌和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七种不同类型的筋膜皮瓣与筋膜肌皮瓣,移位于同侧的面、手、腰、骶尾、大小腿及足跟各部位。用以治疗由于各类创伤所致的软组织缺损伤,瘢痕挛缩,骨髓炎,肿瘤及褥疮切除后创面的修复等,共计37例病人。其中除1例胫骨下段骨髓炎患者于伤口完全愈合出院后1月余,因病灶复发,久治不愈,并证实有恶性变后,在当地医院行截肢治疗者外,其余36例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对采用本术式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伤、修复足跟部创面以及治疗骶尾部褥疮的优越性,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