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及免疫抑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214例肾移植受者术后静滴甲基泼尼松龙(Mp)、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作为诱导期免疫抑制治疗;基础免疫抑制剂治疗为环孢素A、泼尼松和硫唑嘌呤;急性排斥反应时静滴Mp治疗,无效时给予ALG或OKT3。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CMV抗原,术后头3个月每周1次。结果214例肾移植受者中,126例(61.7%)术后发生CMV感染;70例(32.7%)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52例(74.3%)发生CMV感染,明显高于无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51.4%(P〈0.01)。在126例CMV感染和88例无CMV感染的肾移植受者中,诱导期免疫抑制剂ALG平均剂量分别为(14.1±1.3)支和(13.2±0.9)支(P〉0.05),平均疗程分别为(4.7±1.3)d和(4.4±0.9)d(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3%和20.5%(P〈0.01),其中需使用ALG治疗例数分别为23例、6例(P〈0.05),需OKT3治疗例数为15例和1例(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率高;术后短期的ALG诱导治疗可能不增加CMV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后免疫抑制剂尤其是ALG或OKT3的使用与CM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度致敏(下称高敏)肾移植受者的组织配型和抗排斥治疗方案。方法对81例高敏肾移植受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HLA配型和肾移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受者共行肾移植术85次。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6例(7.1%);急性排斥反应(AR)17例(21.0%),其中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9例(11.1%)。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血浆分离(PP)和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等治疗后均逆转。AR组术前峰值群体反应性抗体(PRA)(58.6±12.4)%,抗原错配(2.9±1.3)个;未发生AR组术前峰值PRA(60.5±14.5)%,抗原错配(1.9±0.8)个。两组PR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原错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避开相应抗体的良好HLA配型(HLA错配数小于或等于2个)是高敏受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高敏受者术后AHR的发生率高,采用ATG、PP、IVIG联合治疗能有效逆转AH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AFF分子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该分子与肾移植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适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分别检测肾移植术后1年以内、术后1~3年、术后3年以上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分子的表达水平,同时取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术后1~3年、术后3年组的BAFF分子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术后1年以内组和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AFF分子的表达水平有随着移植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并有可能参与了肾移植术后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致敏肾移植受者的增加已是目前肾移植成功的重大影响因素。观察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及新型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对预致敏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应,寻找提高移植物存活率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2003—01/2005—08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396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分组:①预致敏组(n=32):即术前致敏患者。采用诱导治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100mg/d,3~7d)+三联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方案(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激素)。②对照组(n=364):未致敏患者。采用三联免疫抑制剂维持用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及移植肾,患者1年存活率,同时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39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致敏组患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患者1年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致敏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果去除患者死亡因素的影响,两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预致敏组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相配率高于对照组(P〈0.05)。预致敏组中氨基酸残基配型3-4错配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0-2错配患者(P〈0.01),高度致敏患者(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抗体〉50%)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度致敏患者(群体反应抗体10%-20%)(P〈0.01)。结论:供受者之间良好的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分型及采用新型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方案,对预防及减轻致敏患者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疗效确切,并可以缩短致敏患者等待移植手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背景:相关实验表明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物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与肾移植受者移植后免疫变化的相关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09/2008-07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及其实验室完成。 参试者:52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治疗。 方法:肾移植后患者均服用三联免疫抑制剂。所有患者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以及感染均按照相应指南诊断及治疗。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1,2,4,8,12周以及发生排斥反应和感染时抽血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按其免疫力恢复情况分为正常组26例,排斥反应组17例,感染组9例。 主要观察指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排斥反应组CD4^+CD25^highFoxP3/CD4^+的比值降低(P〈0.05),而感染组显著增高(P〈0.01)。与感染组比较:排斥反应组CD4^+CD25^highFoxP3/CD4^+的比值显著降低(P〈0.01)。 结论:肾移植后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受者免疫状态密切相关。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变化可以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的变化,其升高或降低可以作为预测肾移植受者移植后发生感染或排斥反应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初发的B细胞型AI。L病儿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其中经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21例,未缓解(NR)6例。以同期23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初发ALL病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均显著降低(t=21.56、44.02,P〈0.05)。化疗后CR组病)LPb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t=10.84、25.30,P〈0.05),而NR组病儿CD4^+T淋巴细胞表面、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28是参与AI。L发病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表达异常可能是ALL的发病因素之一;其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ALI。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使用低剂量环孢素A(CsA)与肾移植患者术后存活的关系。方法60例行肾移植术的术后患者根据移植术后首次应用CsA剂量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32例和低剂量组28例。比较两组免疫抑制剂用量下血药浓度、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人/移植。肾生存率。结果低剂量组术后2、4周CsA平均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常规量组(P〈0.001),而在术后2、3、6、12个月CsA平均血药浓度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在移植术后12个月内总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10.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术后12个月内急性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4.4%,而低剂量组为1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剂量组2年肾移植人/肾生存率为93.8%/90.6%,而低剂量组为92.9%/8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环孢素A并不增加急性排斥率、亚临床排斥发生率、排斥治疗逆转率和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但明显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提高。肾移植患者的术后存活。  相似文献   

8.
周结学  刘东  吴家清  黎程  蒙善东 《新医学》2009,40(5):320-322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使用小剂量环孢素免疫抑制剂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对受者肝功能、血脂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肾移植受者,按移植后免疫治疗方案中的环孢素维持量大小分为小剂量组[2—3mg/(kg·d)]或常规剂量组[4~5mg/(kg·d)],各10例,检测并分析2组术后2年的肝功能(ALT和AsT)、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差异,以及免疫治疗期间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未发现排斥反应病例,常规剂量组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小剂量组的ALT、AST、总胆固醇比常规剂量组低(P〈0.05),维持在正常范围。在细胞免疫功能方面,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小剂量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较高,CD4^+/CD8^+比值较低(均为P〈0.05),且接近正常参考值。结论:应用小剂量环孢素治疗方案可有效地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同时使移植肾功能保持稳定,肝功能及血脂维持正常,受者术后CD4^+、CD8^+T细胞接近正常水平,感染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肾移植受者并发重症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OULTER公司鼠抗人T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OKT系列及ELITE型流式细胞仪,测定肾移植术后稳定、并发重症CMV感染或急性排斥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术后无急性排斥组与急性排斥组,其C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D80/CD86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S患者及健康体检者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19的表达及CD28/CD152和CD80/CD86在外周血T、B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D3^+CD8^+T细胞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和CD8^_T细胞上CD28和CD19^+B细胞上CD80、CD86的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而CD152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也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但在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却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IgA及CRP、IL-6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152:CD80/CD86分子的异常表达与其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扁桃体摘除对Ig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数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7例IgAN病人(A组)及37例非肾炎慢性扁桃体炎病人(B组),10例正常人(C组)。对A、B两组实施扁桃体摘除术,观察手术前及摘除后1、3个月外周血CD4^+CD23^+细胞比例。收集IgAN病人的尿液,检测24h尿蛋白,尿红细胞。【结果】A组CD4^+CD25^+细胞数显著低于B、C两组(P均〈0.05),后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1个月为1.32%±0.313%,3月为3.01%±0.310%,术后1个月与B组及C组有明显差剐(P均〈0.05),术后3个月与B组及C组无显著差别(P均〉0.05)。A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血尿及蛋白尿均较术前明显减少;随着血尿、蛋白尿逐渐减少而外周血CD4^+CD25^+细胞数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可改善IgAN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比率及CD34^+细胞CD95(Fas)表达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CD34^+细胞比率及CD34^+细胞Fas表达率。结果MDS患者CD34^+细胞比率RAEB、RAEB—T组较RA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RAEB、RAEB-T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A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4^+细胞Fas表达率RA、RAEB、RAEB—T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RA与RAEB、RAEB—T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AEB与RAEB—T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34^+细胞比率进行性升高系提示MDS病情进展的标志;CD34^+细胞Fas表达率在MDS显著增高但于疾病恶性转化过程中其表达率逐渐降低;细胞增殖与凋亡异常可能系MDS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中CD39和CD73在调节性T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76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的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常规术后随访。所有患者肝移植出院后一年内复查外周血CD4+CD25+CD39+T细胞占CD4+CD25+T细胞百分比,同时检测CD4+CD25+CD39+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CD4+CD25+CD73+T细胞占CD4+CD25+T细胞百分比,CD4+CD25+CD73+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以及CD4+CD25+CD127-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检测时患者肝功能良好,无合并感染及新发恶性肿瘤。另选取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的6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肝移植术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中CD4+CD25+CD39+占CD4+CD25+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01)。肝移植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绝大多数的CD4+CD25+CD39+T细胞的FoxP3阳性,且两组间FoxP3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79.67±7.98)%vs.(82.40±7.01)%,P〉0.05]。两组外周血中CD73+占CD4+CD25+T细胞的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14.97±4.91)%vs.(13.82±4.47)%,P〉0.05],大约20%的CD4+CD25+CD73+T细胞FoxP3阳性,且两组间FoxP3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18.78±5.53)%vs.(19.19±5.89)%,P〉0.05]。两组大约70%的CD4+CD25+CD127-T细胞FoxP3阳性,且两组间FoxP3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67.43±6.41)%vs.(69.37±5.15)%,P〉0.05]。结论在肝移植患者和健康人群中,CD39+Treg可能是主要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群,可以作为鉴定Treg细胞的表面标志之一。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外周血CD4+CD25+CD39+Treg细胞在成人肝移植患者中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别测定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直肠癌患者Th1/Th2平衡偏移情况及CD4^+CD45R细胞的比例变化,以比较两种术式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方法检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2组患者术前1d、术后2、7d的外周血中CD4^+IFN-γ^+T和CD4^+IL4^+T细胞比率及IFN-γ和IL-4血清浓度,同时检测CD4^+CD45RA^+T细胞和CD4^+CD45RO^+T细胞在不同手术影响下的比例变化。结果开腹组术后2、7d的Th1细胞[(4.51±1.52)%,(7.26±2.59)%]与术前[(12.06±1.82)%]相比明显减少(P均〈0.05),Tha2细胞[(6.70±2.41)%,(6.70±2.41)%]与术前[(4.47±1.90)%]相比明显增加(P均〈0.05);开腹组术后2、7d的IFN-γ[(57.15±23.64)ng/L,(72.70±27.31)ng/L]与术前(123.47±32.52)ng/L相比明显下降(P均〈0.05),而术后2、7d的IL-4[(55.55±7.29)ng/L,(57.56±7.13)ng/L]与术前[(41.87±5.83)ng/L]相比明显升高(P均〈0.05);腹腔镜组Th1细胞、Th2细胞、IFN-γ和IL-4手术前后数量无明显变化(P均〉0.05);术后7d开腹组CD4^+CD45RA^+T细胞(35.11±7.82)与术前(31.11±6.72)相比明显增加(P均〈0.05),开腹组术后CD4^+CD45RO^+T细胞(61.21±9.13)较术前(68.11±11.42)减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较开腹手术对机体免疫平衡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护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供体Treg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GVHD和GVL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供体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输注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移植物抗GVL)效应的影响。建立BALB/c→C57BL/6小鼠EL4白血病骨髓移植模型,体外磁珠分离纯化供鼠CD4+CD25+T细胞,在骨髓移植的同时分别予尾静脉输注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以移植后生存期、GVHD临床评分、组织病理形态等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白血病对照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17.9±0.7)天,均存在白血病细胞浸润;移植对照组及效应T细胞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3.2±1.6)天和(22.3±1.9)天,肝脏、皮肤和小肠病理切片显示均存在GVHD病理改变;Treg细胞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47.3±6.5)天,70%的受鼠获得长期存活,病理显示无GVHD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其GVHD评分较移植对照组及效应T细胞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小鼠allo-BMT中联合输注供体CD4+CD25+T细胞可减少及减轻GVHD,并保留GVL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与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组织中$100阳性表达的树突状细胞(S100^+DC)、CD83阳性表达的树突状细胞(CD83^+DC)与白细胞介素(1L)23P19的表达差异。方法以60例UC、60例IBS患者的结肠镜活检组织蜡块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种病变肠黏膜组织中S100^+DC、CD83^+DC及IL-23P19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病变组织中S100^+DC、CD83^+DC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3P19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O%与70.O%,)(2=3.87,P〈0.05);轻型UC组S100^+DC、CD83^+DC及IL-23P19三个指标阳性细胞浸润密度分别为(24.43±8.26)、(5.23±1.66)、(95.03±18.39)个/mm^2,重型UC组分别为(36.13±11.36)、(10.13±3.29)、(133.38±25.32)个/mm^2,两组对应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结肠型与局部结肠型UC的三个指标阳性细胞浸润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C组织中DC的浸润密度增高且分化能力增强,IL一23P19分泌增多;UC组织中,随着病情的加重S100^+DC、CD83^+DC、IL-23P19阳性表达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及GPI^+T细胞、GPI—T细胞的数量与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PNH患者及18名正常对照T细胞亚群、Th细胞亚群、GPI^+T细胞、GPI—T细胞分别在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群中的比例及其CD69的表达。结果显示,PNH患者CD4^+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47.7670±13.91139)%]较正常对照组[(54.9592±7.11678)%]降低,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52.2767±13.90395)%]较正常对照组[(45.2418±6.75306)%]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D4^+/CD8^+比值倒置,以PNH.AA患者最为明显(0.77763±0.409153),与正常对照组(1.26356±0.34887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NH患者Th1细胞比例[(16.9136±6.78899)%]较对照组[(4.4600±1.81879)%]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NH—AA患者Th1细胞比例变化[(22.8000±5.45244)%]较发作性PNH患者[(12.0083±2.20770)%]曼为显著,Th2细胞比例[(4.75824±.98441)%]较正常对照组[(3.7960±1.13810)%]无明显变化。PNH患者体内存在一群GPI—T细胞,其占CD8^+T细胞的(14.67974-11.96718)%,占CD4^+T细胞的(3.92414-2.46263)%,其占CD8^+T细胞的比例较占CD4^+T细胞的比例升高更为明显。PNH患者CD8^+GPl^+T细胞[(17.67881±8.562493)%]、CD8^+GPI—T细胞[(15.86575±7.279743)%]、CD4^+GPI^+T细胞(4.65431±1.984378)%]、CD4^+GPI—T细胞[(4.93181±1.730001)%]c1969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D8^+T细胞(4.68038±1.216645)%,CD4^+T细胞(1.77339±0.645259)%],差异有显著性(P〈0.05),GPI^+T细胞CD69的表达与GPI—T细胞相比,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PNH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亢进,其可能是造成骨髓衰竭的原因,但与T淋巴细胞组分中含有PNH克隆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神经前体细胞的免疫原性各家研究结果不一,尤其是体内移植后的机体免疫反应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体外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组成型及诱导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情况;体内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大鼠脑缺血组织后局部免疫细胞活化情况,探讨神经前体细胞的移植排斥可能性及模式。方法:自pCX.hrGFPES.D3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前体细胞,流式细胞术体外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II类分子表达及Y-干扰素诱导前后表达变化。实验分3组,磷酸盐缓冲液组、神经前体细胞组分别于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经侧脑室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及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假手术组不造模。免疫组化法观察纹状区ED1+、CD4+、CD8+细胞浸润情况;淋巴细胞再刺激增殖实验观测神经前体细胞诱导移植大鼠颈部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结果与结论:神经前体细胞组成型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类分子,几乎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I类分子:经Y-干扰素诱导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类分子进一步上调,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I类分子亦有轻度上调,提示神经前体细胞有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移植实验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磷酸盐缓冲液组及神经前体细胞组均表现强烈的ED1+、CD4+、CD8+细胞浸润(P〈0.05),说明脑缺血损伤本身能导致局部免疫细胞活化;神经前体细胞组比磷酸盐缓冲液组有更强的ED1+、CD4+细胞浸润(P〈0.05),提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可能导致局部免疫更进一步活化,且以CD4+细胞反应为主。磷酸盐缓冲液组及神经前体细胞组神经前体细胞诱导下的增殖指数值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但前两组增殖指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脑组织局部炎症导致颈部淋巴细胞增殖性增加,而离体神经前体细胞不足以单独刺激致敏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活动期RA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其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并研究其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指标(DAS28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以及其他相关性指标如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血清铁(SI)之间的关系。结果RA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数量低于健康志愿者,活动期患者CD4+CD25+CD127lo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2.75±1.01)%,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4.18±0.89)%(P<0.01)。RA活动期患者CD4+CD25+CD127loTreg表达水平与DAS28评分、ESR、CRP、免疫球蛋白(IgG、IgA)、PLT呈负相关(P<0.05),与血红蛋白(HGB)、血清铁(SI)、及补体(C3、C4)呈正相关(P<0.05),而与RF、RBC、IgM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D4+CD25+CD127loTreg细胞参与了RA的发病和疾病的活动,同时也可能为RA引起贫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