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方式对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将94例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定时夹管排尿训练,在膀胱充盈时拔管。观察组尿管持续开放,直接拔管。比较两组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有无夹闭尿管,不会影响拔管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留置导尿时不同放尿方法对病人膀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留置导尿是常见的护理技术 ,而在留置导尿中 ,护士往往只注重无菌技术 ,却忽略了对膀胱功能的训练。只提出长期留置导尿病人应在拔管前间歇性夹闭尿管 ,以锻炼膀胱反射功能[1,2 ] ,应用较多的是定时开放和开放引流[3 ,4 ] 。而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尿频等异常情况者较多 ,有的甚至需要再次导尿。这说明单从预防尿路感染出发 ,只强调无菌技术已显然不足。为此 ,对临床常用的 3种放尿方法进行了观察。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将膀胱、尿道功能正常而因其它手术等留置导尿的180例女性病人作为观察对象 ,平均年龄 35 .5岁…  相似文献   

3.
排尿困难,尿潴留和尿失禁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留置导尿是为以上患者解除痛苦的一种常见的技术,也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措施。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在拔除尿管后常出现第1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给患者带来痛苦,有的又重新导尿,我对长期留置导尿的病人进行膀胱排尿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为了预防拔管后出现尿潴留,拔管前1~2d需常规夹闭尿管定时开放以锻炼膀胱功能。笔者采用留置尿管后即夹闭尿管定时开放与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相比较,以寻求拔尿管后减少尿潴留的最佳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晚上睡前拔除尿管并会阴抹洗促进排尿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患者晚上睡前拔除尿管并行会阴抹洗促进自行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观察组先夹放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当患者晚上睡前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抽出气囊内液体拔除尿管,然后用肤阴洁溶液抹洗会阴及尿道口,对照组同样先夹放尿管训练膀胱功能,白天患者有尿意时用常规方法拔除尿管.观察2组患者第1次排尿情况及首次排尿时间,并对2组患者的再次导尿率和拔管后自我舒适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自行排尿情况和首次排尿时间以及拔管后自我舒适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晚上睡前拔除尿管并会阴抹洗,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促进了自行排尿,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留置导尿拔管前两种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对拔管后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遵照按需排尿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则遵照医嘱每2小时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及自行排尿的情况,并对两组拔管后排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首次排尿时间为(2.89±1.42)h,较对照组(3.47±2.03)h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0,P〈0.05);尿潴留等排尿异常情况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比36.67%;x^2=8.438,P〈0.05)。结论临床患者在拔除尿管前遵照按需放尿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拔管后正常排尿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隔姜灸预处理对老年留置尿管病人拔管后第1次排尿的影响。方法将81例留置尿管病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在拔尿管前3d定时夹管开放,训练膀胱功能;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拔管前3d行隔姜灸,每天2次,取气海、关元、中极3个穴位。结果观察组拔管后2,4,6,8h内排尿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隔姜灸预处理可有效改善老年留置尿管病人拔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仪对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科室留置尿管〉7d的患者8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持续开放尿管引流尿液,并在拔管前1~2d间断夹闭尿管;实验组在留置尿管期间应用膀胱功能训练仪控制尿管的夹闭与开放,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及排尿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排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留置尿管期间应用膀胱功能训练仪控制尿管的夹闭与开放,维持膀胱的功能,能有效预防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  相似文献   

9.
杨京春  刘名名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407-1409
目的 探讨尿管夹闭练习对脊柱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我院脊柱外科择期手术需留置尿管的患者104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53例,对照组51例.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不给予夹闭尿管训练.告知及时拔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并告知拔管后及时排尿的必要性;对照组采用拔除尿管前夹闭尿管训练的方法,膀胱充盈...  相似文献   

10.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排空膀胱利于手术的主要手段[1], 在普外科腹部手术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但术后患者由于对留置尿管的心理依赖、疼痛、活动差等各种因素,致留置尿管拔除后极易引起第1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原因是保留导尿使膀胱内尿液持续引流,膀胱长时间处于空虚状态,膀胱内张力减弱,膀胱逼尿肌收缩力降低,以致不能正常排尿.为预防这一症状的发生,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拔除尿管前向膀胱内注入药液以刺激膀胱排尿反射的方式[2], 但临床上采用膀胱内注药的方法易引起患者的紧张,掌握不好还易引起医疗事故.目前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科采用拔管前夹闭尿管,待尿液充盈膀胱至有痛感时拔除留置尿管的方法,与传统的的拔管前夹闭尿管,待尿液充盈有尿意时拔管的方法对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进行排尿训练对预防和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在术前2~3d开始接受排尿训练至少2次,直至患者感到排尿畅顺为止;对照组在术前2~3d仅做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有47例术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仅有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实验组2.75±1.02h;对照组4.12±1.45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4h内排尿时患者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而>4h内排尿时两组患者收缩压变化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舒张压平均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排尿训练可减少和预防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术前实施个体化排尿训练对肾穿刺术后患者的排尿方式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64例肾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81例,实施个体化排尿训练;对照组83例,常规术前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排尿方式和舒适度。结果术前实施个体化排尿训练组患者术后自行排尿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舒适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个体化排尿训练可有效促进肾穿刺术后患者自行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TURP术后排尿异常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后发生排尿异常的原因,提高TURP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TURP后发生排尿异常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TURP术后排尿异常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尿道狭窄64例经尿道扩张及尿道狭窄切开治疗治愈;腺体残留12例,经再次TURP治疗治愈;膀胱功能异常26例,经非手术方法治愈。结论尿道狭窄、膀胱功能异常和腺体残留是TURP术后排尿异常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常红  符倩男  岳鹏 《护理研究》2012,26(23):2166-2167
脑血管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术后可能出现穿刺点出血及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平卧位排尿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择期手术的住院患者按住院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行为干预平卧位排尿)和对照组50例(常规术前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或导尿)及首次排尿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均能自行排尿,排尿方式差异有显...  相似文献   

19.
闫桂虹  姚琲  谢菲  李建江  李轩 《天津护理》2013,21(3):191-192
依据65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压力值,研制探测探头、传感器、模拟控制器等组成的模拟生理膀胱排尿装置.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实时进行膀胱压力监测并适时排尿,实现膀胱安全性充盈与排空,完成模拟生理膀胱排尿方式.  相似文献   

20.
回肠膀胱替代术(Studer术式)的近期尿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回肠正位膀胱替代术(Studer术式)的临床观察,重点评价此术式的尿控和对上尿路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从2002~2006年行标准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行正位回肠膀胱替代术患者中选取获得随访的膀胱癌患者32例,术后3个月内(近期)和3个月后(远期)观察相关并发症和尿控情况,并行尿动力学和静脉肾盂造影或B超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6%(5/32),3个月后白天完全获得尿控率93.8%,夜间社会性尿控率84.4%;尿流率、功能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和新膀胱压力均有较好的恢复。结论回肠膀胱术(Studer术式)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新膀胱替代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