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病”内涵管窥陈国权湖北中医学院(430061)刘茂林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中医名词,注释“杂病”是中医界使用较广的名词之一,现从五个方面对其内涵略陈管窥之见。1五官科、内科疾病之联称《内经·灵枢·杂病第二十六》载有耳聋、鼻衄、喉痹、咽...  相似文献   

2.
段光周教授三部法辨治外感咳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师段光周教授,师承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彭履祥教授,精研《内经》、《金匮》等经典并勤于临床。段师首创三部法辨证治疗外感咳嗽,融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于一炉,定病位,明传变,用药直捣病巢而屡获奇中。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段师认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皆为清肃之道,但有一处受邪,俱令人咳。然病有轻重,药有浅深,故各部治法大异。倘病位不明,不是病重药轻,便是药过病所,每致变生它端。段师据《灵枢·经脉》篇“三焦手少阳也,是动则病嗌肿喉痹”,《伤寒论》“少阳之为病,口苦目眩咽干也”及《甲乙经》“胆者,中精之…  相似文献   

3.
食痹之名首见于《内经》,是指进食后上腹闷痛,饮食不下,吐后乃快的症状。痹是阻闭不通的意思。秦伯未认为“《内经》痹病包括两种,一种指肌肉筋骨疼痛麻木,一种指脏腑机能障碍。”(《内经类证》)显然食痹属于后者,是脾胃病的一种。笔者复习有关文献及临床床所见,认为食痹与现代医学贲门失弛缓症颇者相似。现略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一、《内经》中说:“胃脉……其实而散者,当病食痹”。(《素问·脉要精微论》)“厥阴之复……甚则入脾,食痹而吐。”(《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后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食痹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喉痹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痹是临床常见症、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炎。《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说:“喉痹,痹者,闭也,必肿甚,咽喉闭塞”。因咽喉疾病的产生,都有其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经脉闭阻的病理变化,因此,喉痹主要表现为咽干作痛,异物堵塞感,痰粘欲吐,胸闷不适,发声不扬,以及咽部粘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其病机复杂,又可以分为急性实证和慢性虚证。近些年,中医药治疗喉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慢性喉痹是以咽干不适,微痛微疼,有异物感,时欲清嗓,干咳或略少许粘痰,反复发作。而多无明显寒热等全身症状。该病由急性咽痛,或鼻部疾患失治,或烟酒过度,嗜含辛辣,或用嗓过度,或过度疲劳,清志抑郁,或油气、粉尘刺激等而诱发,为常见疾病。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较为棘手,西药仅有缓解之力,而无根治立功。自《内经》“一阴一阳结,调之喉痹”始,其后世医求对咽喉病的病机多从火热认识,中医素有‘’咽喉诸病,皆属于火”之说。如《囊秘喉书·卷上》曰“火咽者,水吞之道,喉科,呼吸之门户,乃人身之要害之地。症虽不…  相似文献   

6.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浅释葛英华,刘建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关键词:厥阴;少阳;喉痹;内经“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这句话出自《素问·阴阳别论》篇中。本篇主要讲述人之十二经脉之阴阳属性,即有三阴三阳:一阴为厥阴,二阴为少阴,三...  相似文献   

7.
结合中医脏象、经络及发病理论,分析《内经》中“背为阳,腹为阴”、“喉主天气,咽主地气”的含义,认为前者并非指人体前后分阴阳,而是指躯体上下分阴阳;后者亦非肺经喉与天气相通、胃经咽与地气相通之义,而是说明阳明经以喉与天气相通,太阴经借咽与地气相通。  相似文献   

8.
喉痹从肝胆论治心得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10080)邓伟【关键词】喉痹肝胆论治清泻肝胆湿热疏肝喉痹一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说明了喉痹的病理变化。所谓痹者,闭塞不通也。《杂病源流犀烛》曰:“喉痹,痹者,闭也,必肿...  相似文献   

9.
肠痹一证,出自《内经》,是指小肠气机痹阻所致的一种证候。由于气痹不行,水道不通,糟粕不化,以致二便失常。临床表现为虽饮水多但小便涩少、大便泄泻等。如《素问·痹论》说:“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而《临证指南医案》所言肠痹,和《内经》肠痹原意有些出入,是指大肠气痹。以不渴少饮,不饥不食、脘腹痞满、大便不爽或不通、小便短少、周身气涩、精神不爽为主要临床表现。究其机制,或因“风湿化热阻遏气分”,或因“湿结在气”,或“内伤食物”,或高年病后“阳明津衰”,导致“阳明气痹”,“腑气痹阻”,其邪与肠中糟粕相结不甚,尚未形成燥屎坚硬。华玉堂说:“肠痹之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对本病的机理就有论述。如《素问·痹论》说:“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又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累上气而喘嗌乾善噫,厥气上则恐。”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本病的认识逐有深入,治疗内容渐加丰富。近几年来用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不少经验。本文就这些方面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1.
痹证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也是用针灸治疗最广泛的一种疾病。《中藏经》解释“痹者,闭也。”郑玄《易·通志》云:“痹者,气不达为病”。凡由气机闭塞不通的疾病均可称“痹证”,如“喉痹”等。本文论述因经脉痹阻不通,而表现筋肉关节部位疼痛、重着麻木、甚至肿胀的病症。  相似文献   

12.
痹证治验     
邵淑侠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099-1099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由主要症状的病证,相当于西医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范畴。痹的病名首见于《内经》,从病因病机上,医家各有说法《,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张子和亦提出痹证以湿热源,风寒为兼,三气合而为痹。”清·王清径在《医林改错》中还提出痹为瘀血致病说,书中之身痛逐瘀经等方,在治痹方面可谓独具一格。张景岳认为除了寒热的痹治有治凉之异外,血虚血燥…  相似文献   

13.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咽喉干燥,痒痛不适,咽内异物感或干咳少痰为特征。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发生于成年人。慢性咽炎属于中医学“喉痹”范畴,包括“虚火喉痹”、“阳虚喉痹”、“帘珠喉痹”等。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属于中医的“真心痛”“胸痹”“膈痛”“心痹”等范畴。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类似的记述,远在《内经》著作前,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胸痛,心痛等血瘀证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8~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医家所著的《内经》里对本病有较类似的论述,描述“心痛者、胸中痛,胁支痛,膺背甲间痛,两臂内痛”《素问脏器法时论》,又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  相似文献   

15.
甲:患者先有关节肿痛病史,尔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气喘、心下痞硬、唇舌紫暗、脉结代。这一病证演变过程,与《内经》所述“心痹”恰合。《素问痹论》篇曰:“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患者先有关节肿痛,属风寒湿  相似文献   

16.
“失眠”在《内经》中有很多名称,如“不得眠”、“不得卧”、“卧不安”、“目不瞑”、“喜梦”、“数欠”等,并在《素问·平人气象论》、《素问·评热病论》、《素问·逆调论》、《素问·大奇论》、《素问·病能论》、《素问·痹论》、  相似文献   

17.
喉痹为咽喉疼痛或梗阻不利或声音嘶哑之证,虚实寒热外感内伤皆可使咽喉机窍不利,阻痹为肿为痛为嘶哑。临床上属火者居多,寒者百中难得一二,故世人多用清凉解毒或养阴利咽之品治之,阴证喉痹临床每易疏忽。1阴证喉痹喉痹病本在太阴肺,病位在上焦,但与少阴肾密切相关,因肾脉系咽喉  相似文献   

18.
《灵枢·周痹》阐述了周痹和众痹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诊治方法,与《素问·痹论》同为讨论痹证的专篇。篇中提出的根据周痹和众痹的各自特点所采用的不同针刺治法,乃是针治痹证的宝贵经验.所以本篇被分别选入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内经讲义》和《针灸医籍选》中,作为中医、针灸专业本科生学习《内经》的必读内容.但由于原文在对众痹的表述上有自相矛盾之处,而历代注家鲜有诠释,教材中亦未  相似文献   

19.
五体即皮、肌、脉、筋、骨,是中医解剖学的概念,它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痹是病因病机的概念,“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因此,顾名思义,所谓五体痹证就是指由于和五体相合的脏腑、经络的气血不足,感受了风寒湿热等邪而导致皮、肌、脉、筋、骨等部位气血闭塞不通的病证。《内经》对痹证的分类,主要有按病位区分的五体痹和以病因病性区分的风寒湿痹(《医宗金鉴》分别称之  相似文献   

20.
《内经》辫析2则福建中医学院93级研究生(新加坡)杨竣联,陈清辉指导老师郑家铿1《内经》"痹"义析1.1指气血闭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之复,……甚则入脾,食痹而吐。"《素问·阴阳别论》提到的"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此处"痹"即是指有气血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