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醋柳总黄酮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每只实验大鼠皮下注射 01% 肾上腺素02 m l,然后于冰水中浸泡5 m in,以复制急性血瘀模型,观察血液流变学各参数变化。结果:醋柳总黄酮100,200 m g/kg 每天灌胃给药1 次,连续给药7 d,可使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低切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降低,其药效与复方丹参片相当。对全血高切比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醋柳总黄酮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对于防止动脉硬化的发展、并发症的发生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赤雹根乙醇提取物(AETR)预处理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的方法制作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以红细胞压积(HCT)、血沉方程K值、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为指标,评价AETR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AETR(1.4g/kg、0.7g/kg、0.35g/kg)各剂量组大鼠的HCT、血沉方程K值、血浆粘度及全血粘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AETR预处理可明显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赤雹根乙醇提取物(AETR)预处理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的方法制作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以红细胞压积(HCT)、血沉方程K值、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为指标,评价AETR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AETR(1.4g/kg、0.7g/kg、0.35g/kg)各剂量组大鼠的HCT、血沉方程K值、血浆粘度及全血粘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AETR预处理可明显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醋柳总黄酮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醋柳总黄酮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每只实验大鼠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2ml然后于冰水中浸泡5min,以复制急性血瘀模型,观察血流流变学各参数变化。结果:醋柳总黄酮100,200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次,可使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低切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订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降低,其药效与复方丹参片相当,对全  相似文献   

5.
益肺通络方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肺通络方对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冷水冰浴制备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益肺通络方对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肺通络方可以显著降低血瘀证模型大鼠高、低切变率全血黏度(P〈0.05,P〈0.01),降低血浆黏度(P〈0.05),可降低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和卡松黏度(P〈0.05)。结论益肺通络方对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瑞香素对志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CMC-Na正常对照组,急性血瘀模型组和瑞香素大,中、小剂量组,瑞香素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胃瑞香素200,100、50mg/kg;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等量0.2%CMC-Na溶液,给药后第3天遣模,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中切及高切粘度,缸细胞压积(Hct),缸细胞变形指数.结果 血瘀模型组在高、中、低切变半的全血粘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使用瑞香素大、中剂量组的全血粘度均下降,较血瘀模型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血瘀模型血浆粘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全血粘度类似,瑞香素大、中剂量组的血浆粘度较丘瘀模型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血瘀模型组缸细胞压积明显升高(P<0.01),除了低剂量组不能显著减低升高的红细胞压积外,高、中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血瘀模型的红细胞压积.结论 瑞香素对急性血瘀大鼠全血和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具有明显降低作用,通过改善血液漉变学指标,从而使血瘀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祛瘀合剂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祛瘀合剂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瘀证模型组、生化汤颗粒组(中药对照组)和祛瘀合剂高、中、低剂量组,采用肾上腺素(Adr)皮下注射及冷冻刺激诱发大鼠血瘀证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样品的全血还原黏度低、中、高切,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等指标。结果造模后大鼠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低、中、高切,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升高(P〈0.05);祛瘀合剂对上述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祛瘀合剂能明显改善血瘀证血液流变性,消除血液浓、粘、凝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禾心素对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在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上进行血液流变学试验,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阴性指数;观察小鼠耳廓微循环,分别记录用药前后耳廓微循环细动脉、细静脉的血管口径和毛细血管开放量(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法),计算用药前后的差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禾心素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阴性指数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细动脉口径、细静脉口径及毛细血管开放量均有显著的提高作用。结论:禾心素可显著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具有降低血液“浓、粘、凝”的倾向;可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抵当汤和桃核承气汤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去甲肾上腺素及牛血清白蛋白制作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后期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结果:抵当汤和桃核承气汤组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液黏度。结论:抵当汤和桃核承气汤能改善模型大鼠的血液流体力学状态,对改善血液"凝"的病理状态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蒙药-珍珠丸对大鼠血瘀症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哲慧 《当代医学》2009,15(6):142-143
目的观察珍珠丸对急性血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作用。方法采用反复注射肾上腺素和施以冰水浸泡的方法制作急性血瘀症模型大鼠,用全自动血流变学仪测定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结果珍珠丸对急性血瘀症模型大鼠异常改变的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珍珠丸具有明显改善急性血瘀症模型大鼠异常的血液流变学状态,明显抑制异常增高的血细胞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选取针灸联合组114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2个疗程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听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第1、2疗程结束针灸联合组听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1%和73.00%,针灸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灸联合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第1、2疗程结束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黏度和促进微循环,提高患者听力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与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明确发病机制,为防治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提供相关参考。方法:收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病例23例(实验组),髋骨关节炎病例21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肝功能、血脂六项、血液流变学、组织形态学的差异,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实验组谷氨酰转氨酶(GG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200/s(全血高切黏度)、30/s(全血中切黏度)、3/s(全血低切黏度)、HCT(红细胞压积)、ESR(血沉)、γc(血液屈服应力)、ηc(卡松黏度)、HRV(全血高切还原黏度)、MRV(全血中切还原黏度)、LRV(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的空骨陷窝百分数和最大脂肪细胞直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与脂代谢异常明确相关,脂代谢异常可能会导致脂肪栓塞、脂肪细胞增殖肥大、骨细胞脂肪变性、血液呈高黏滞状态,最终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动性和黏滞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血瘀大鼠模型,以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红细胞压积为观测指标,以复方丹参片为平行对照,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干预血瘀大鼠血液流动性和黏滞性的影响。结果:活血化瘀中药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P〈0.01或P〈0.05);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5);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红细胞压积(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冠脉血液的流动性和黏滞性,活血、祛瘀通络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保护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复方龙脉宁处方中各味药材提取物进行不同配比,探讨复方龙脉宁对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电图的影响;对寒凝血瘀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造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心电图机记录大鼠心电图,比较各组大鼠给垂体后叶素前后心电图T波高度变化情况;另建立寒凝血瘀大鼠模型,肝素抗凝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复方龙脉宁配比组3能明显抑制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T波高度变化以及显著降低寒凝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论:复方龙脉宁配比组3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可能具有预防性及治疗性保护作用;对大鼠寒凝血瘀模型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活血化瘀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3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年龄在18~24岁之间,大多数为在校大、中学生,嘱其于月经前2d口服活血化瘀类中药颗粒剂,每日一剂,连服4d。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3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3%;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血浆粘度、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明显降低;红细胞最大变形能力增强(P〈0.01);纤维蛋白原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与血液的高"浓、粘、凝、集"状态有关,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子宫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媛恒  覃斐章  李映新  原春兰  蒋丽梅  王琳  庞辉 《重庆医学》2017,(36):5047-5048,5051
目的 探讨螺旋藻激酶(SPK)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和环磷酸腺苷(cAMP)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SPK高、低剂量组,灌胃给药7 d,采用肾上腺素冰水浴刺激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应用全自动血流变测定仪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红细胞刚性指数(ER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cAMP的水平,采用二磷酸腺苷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用比浊法测定最大聚集率.结果 SPK可以降低急性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EAI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升高血浆cAM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DI和ERI无明显影响.结论 SPK能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且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家兔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60只,在家兔C5椎体上植入不锈钢螺钉,建立家兔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模型,术后观察两个月并进行Tarlov评分后,将造模家兔随机分为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弥可保组和对照组,前三组予手法及药物干预,两个月后颈总动脉取血检测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中药加手法组和中药组在200/s,30/s,5/s,1/s剪切速率下与对照组及弥可保组相比,全血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弥可保组在5/s剪切速率下与对照组相比全血黏度降低(P<0.05),而中药加手法组在5/s剪切速率下与中药组相比全血黏度降低(P<0.05)。中药加手法组和中药组的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弥可保组(P<0.05);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和弥可保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慢性机械性压迫造成的脊髓损伤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佛香饮方水提取物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冰水浴、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ip注射缩宫素法建立大鼠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以扭体反应次数为指标,探讨佛香饮对痛反应的影响.以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HCT)、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为指标,探讨佛香饮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对凝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佛香饮1.8g/kg,3.6g/kg和7.2g/kg剂量组大鼠的CT明显长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PT、TT及APTT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佛香饮3.6g/kg和7.2g/kg剂量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HCT、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佛香饮各剂量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佛香饮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和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是其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主要作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