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海市各医院中心输液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室是门诊、急诊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场所,是医院的窗口。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保证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基础。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现运用“动作时间测定法”对上海市10家医院输液室进行持续护理工作量测定,为期1周,根据护理人力测算公式,通过工时消耗量测算出护理人力需求的理论值,为医院合理配置和分配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林小玲  李雪玲  黄秋萍 《护理研究》2007,21(34):3174-3175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又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门诊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全程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06年7月1日—2006年10月31日在我院门诊输液的500例病人作为全程组,实施病人选护士,在输液前、输液中和输液后进行全方位、全程的护理。2006年3月1日—2006年6月30日在我院门诊输液的500例病人作为常规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门诊输液病人等候输液的时间由原来的15min~30min缩短至5min~10min,病人满意度由改进前的85.8%提高到改进后的99.0%。[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全程护理模式不仅拓展了护理服务内涵,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全程护理在门诊输液病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又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门诊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全程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06年7月1日—2006年10月31日在我院门诊输液的500例病人作为全程组,实施病人选护士,在输液前、输液中和输液后进行全方位、全程的护理。2006年3月1日—2006年6月30日在我院门诊输液的500例病人作为常规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门诊输液病人等候输液的时间由原来的15min~30min缩短至5min~10min,病人满意度由改进前的85.8%提高到改进后的99.0%。[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全程护理模式不仅拓展了护理服务内涵,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综合医院中心输液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上海市综合医院中心输液室护理工作量,计算综合医院中心输液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咨询法设计调查问卷以及上海市综合医院输液室工时测定表,随机抽取9家综合医院进行为期1周的现场工时测定,建立数据库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海市9家综合性医院中心输液室平均每家医院每天输液病人数为263.69人,直接护理工时为110 959.02 s,间接护理工时为319 882.77 s,两者之比为1:3,根据护理工作总量推算应配备的护士人数为20.96人(实际配置15.80人),护士与输液病人数的理论比为0.08.结论 目前上海市综合医院中心输液室护士人力配置不足,按照护士与病人数之比为0.08是最起码的配置标准.建立适合中心输液室特点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是满足输液病人服务需求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张潭月  黄丽君 《护理研究》2007,21(11):2990-2991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日门急诊输液达1000多人次,输液室护理人员少,任务繁重,护士工作量不可预见。为了进一步完善门急诊输液室的工作流程,消除病人排长队等待输液的焦急心情,提高工作效率,2006年11月对门急诊输液室进行了改造,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输液配制中心,优化门急诊输液程序和管理。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小兰  叶文琴 《护理研究》2007,21(31):2889-2891
[目的]了解上海市各医院急诊观察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所精神病医院、2所专科医院急诊观察室,采用自行设计的工时测定表进行工时测定。[结果]共完成630份工时测定表,不同类别的医院急诊观察室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工时构成不同,总量也存在差异,且比例不均。[结论]不同类别医院急诊观察室护理工作时间构成不同,人力资源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测算。  相似文献   

7.
王小兰  叶文琴 《护理研究》2007,21(11):2889-2891
[目的]了解上海市各医院急诊观察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所精神病医院、2所专科医院急诊观察室,采用自行设计的工时测定表进行工时测定。[结果]共完成630份工时测定表,不同类别的医院急诊观察室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工时构成不同,总量也存在差异,且比例不均。[结论]不同类别医院急诊观察室护理工作时间构成不同,人力资源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测算。  相似文献   

8.
韩静  史德利  王洪侠 《护理研究》2014,(17):2139-2140
[目的]探讨在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运用护理安全路径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有效模式。[方法]拟定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路径,组织护理安全路径培训;按照路径进行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检查和评价。[结果]护理安全路径实施后,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综合质量及服务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意识,保证了护理安全和质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韩静  史德利  王洪侠 《护理研究》2014,(6):2139-2140
[目的]探讨在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运用护理安全路径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有效模式。[方法]拟定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路径,组织护理安全路径培训;按照路径进行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检查和评价。[结果]护理安全路径实施后,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综合质量及服务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意识,保证了护理安全和质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医疗手段和手术室护理的进展,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也随着现代护理管理理论的确立受到广泛重视,调整管理方法,整合人力资源是现代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大挑战[1]。精细化管理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确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工作质量[2]。我院手术室自2013年1月开始运用精细管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渗透到人力资源的分配、培训、考核、激励,形成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方案,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4.
15.
论护理工作中的“慎独”与“慎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当君子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慎众"则是指在许多人违反原则时,君子却不随波逐流,不盲目  相似文献   

16.
17.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of the hip joint in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has been a major area of interest for surgeons treating injuries and non-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organs of locomotion. The work of prominent Polish surgeons and orthopaedists has contributed to progress in this branch of medicine over the la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