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右心室起搏患者并发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方法回颐分析8例起搏器右心室起搏后出现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变化。结果任何部位的心肌缺血,起搏心电图均可见ST段和T波的动态变化。有ST段的水平压低或ST段水平上抬,T波可出现对称性倒置。结论心室起搏的患者并发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可从ST段、T波动态改变。同时结合临床表现与症状、前后的心电图对比、自身心律心电图及酶学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右心室导联ST段抬高且在Ⅲ导联大于Ⅱ导联强烈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右冠状动脉发生了闭塞,而不是左旋支。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出现Ⅲ导联的T波波幅大于Ⅱ导联以及RV5导联出现直立的或双相性T波恰恰是ST段改变的前兆,这种改变通常易于测量。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确定发病血管的心电图新标准———Ⅱ/Ⅲ导联的T波波幅比率和右V5导联的T波极性@郝广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J波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分析入选的69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J波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观察J波的形态,出现最明显的部位,出现的时间和消失的时间,所出现的心律失常类型.结果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J波综合征患者有明显J波的4例,占总J波综合征人数的5.8%;JT部分融合J波尚可分辨的11例,占总J波综合征人数的15.9%;JT完全融合,J波不可分辨的54例,占总J波综合征人数的78.3%.下壁受累的患者共有57例(82.6%),所有前壁受累(除去含下壁)的患者共12例(17.4%).无J波伴病理性Q波及J波伴T波倒置的病例.发病后(3.9±2.5)h出现J波,(26.7±17.8)h后消失.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J波综合征可能仅出现在心肌梗死的超急期,J波形态多变,下壁多受累,且容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8,(2):131-132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方法将梅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6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心电图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并判断心电图诊断的作用。结果入院时患者心电图均未表现出ST段抬高;心绞痛发作时42例患者心电图表现出无病理性Q波,T波倒置,18例患者心电图未出现Q波,ST段压低,10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无病理性Q波,ST段无变化,T波倒置。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表现为ST段压低,且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不明显,应当联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避免误诊,保证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心室心尖部及流出道两部位起搏与电张调整性T波的相关性.方法 动态观察72例安装R波抑制型起搏器(VVI)或房室万能型起搏器(DDD)患者心电图的T波,其中右心室心尖部起搏58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14例.结果 58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均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且在下壁、前间壁导联明显;14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患者均未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结论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产生的电张调整性T波有其独有的规律性,动态观察有助于与心肌缺血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或不伴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收住院诊治的4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V4R~V6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将患者分为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29例)和合并右室梗死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低血压和Kussmaul征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容量负荷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P0.01)。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P0.05)。结论与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比较,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合并症较常见,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对比分析。方法对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和80例对照组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相关血管病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共计77.77%,80例对照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1.25%,P<0.01。Ⅰ、aVR导联的ST段抬高≥0.1mV时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组中为66.66%,对照组为6.25%,P<0.01;而Ⅱ、Ⅲ、aVF导联的ST段压低≥0.05mV时前者74.35%,后者18.75%,P<0.01。相关血管病变比较:45例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伴Ⅱ、Ⅲ>Ⅰ、aVL导联ST段压低,冠脉造影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55.55%,aVR导联ST段压低≥0.1 mV为左前降支(LAD)病变44.44%。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0.1 mV,冠脉造影为左主干(LM)病变51.28%,LM+RCA(右冠状动脉)病变48.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对照组均无冠状动脉病变,与前两者无可比性。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多呈rs(S)型伴ST段抬高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伴aVR导联ST段压低为左前降支(LAD)病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抬高以左主干(LM)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心电图改变特征,以提高对ARVI的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住院的ARVI患者20个导联心电图.结果 22例ARVI患者均可见典型的心肌梗死的ST-T动态变化;完整的V3R~7R导联在合并不同部位梗死时的QRS波形、ST-T改变及其他特征为:ST段抬高持续时间<10h者10例,>24h者11例;QRS波形呈QS波者14例,呈Qr波者2例,呈qR波者1例,呈qR波者2例;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时,T波已呈倒置状态者19例,3例仍呈直立;20例右室梗死伴下壁梗死、后壁梗死者,18例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合并房室传导阻滞8例,完全性右室支传导阻滞3例,合并心房纤颤5例.结论 对20个导联心电图的改变进行仔细的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对提高ARVI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3月3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9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临床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无病理性改变或病理性改变不明显.无Q波、无明显ST段抬高者13例;仅有ST-T变化、无Q波9例;梗死型Q波形成,ST段呈弓背向上,T波倒置7例;延缓出现梗死Q波5例,前间壁1例,后壁1例,下壁1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结论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40%的心电图变化不典型,即指没有病理性Q波,或心电图改变不典型者,临床易于误诊、漏诊,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因此对原因不明的上腹部疼痛、胸闷、突发心力衰竭,休克、晕厥等症状者,应及时进行辅助检查和心电图动态观察,进一步明确诊断,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48例为研究组,另外随机选取我院30例不伴有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特征及差异.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多出现心律失常、ST段改变、非Q波性梗死,心肌梗死范围更大.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表现不典型更易误诊漏诊,应注意心电图其他非特异性改变,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Q波、ST段的相关性 ,以了解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172例A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系列采血测定血清cTnI。检查标准 18导联心电图 ,计算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 ,病理性Q波总幅度 ,最大病理性Q波 ,ST段抬高的导联数 ,并与血清cTnI峰浓度比较。同时考虑冠脉再灌注的影响。结果 :不论再通与否 ,急性心肌梗死 (包括前壁、下壁 )病人标准 18导联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以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与血清cTnI峰浓度有明显的等级相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典型心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2例心电图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 AMI不典型心电图常见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例)、心肌梗死早期(4例)、同部位多次心肌梗死(2例)、心肌梗死合并束支阻滞(6例)、合并后壁心肌梗死(2例)、小面积心肌梗死(6例)、记录导联不正确及U波倒置之患者(2例)。不典型心电图改变包括:显著而持续性ST段压低及T波倒置、T波高耸、R波递增不良或逆递增、束支传导阻滞掩盖心梗图形、及U波倒置等。结论对心电图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患者应不断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及时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证实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根据临床表现,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评价该比值≥1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除有典型的下壁心肌梗死表现外,还有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等右心室衰竭的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符合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19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其中16例右胸导联V3R~V6R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0.1mV,3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2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右胸导联V3R~V6R导联中QRS呈qr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结论: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结合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对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要点,提高早期检出率,提供正确及时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急性右室心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1例单纯性右心室心肌梗死,19例右心室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6例右心室心肌梗死+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4例右心室心肌梗死+前间壁心肌梗死.除常规性治疗外18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6例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30例右胸导联V4RST段均抬高.与左心室心肌梗死相比,其治疗有其特殊性.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常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应常规复查18导联心电图,尽早发现右心室心肌梗死.右胸导联ST段升高是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可靠指标.治疗上应重视扩张血容量,慎用血管扩张剂,扩容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证实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变化幅度与Ⅲ导联ST段变化幅度的比值≥1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根据临床表现,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Ⅲ导联ST段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变化幅度的比值,评价该比值≥1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除有典型的下壁心肌梗死表现外,还有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等右心室衰竭的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符合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19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变化幅度的比值〉1;其中16例右胸导联V3R—V6R导联ST段变化幅度〉0.1mV,3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2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变化幅度的比值:1;右胸导联V3R—V6R导联中QRS呈qr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结论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m导联ST段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变化幅度的比值≥1,结合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对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而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向量指向后壁,投影在胸导联的负侧,故在V1—V3导联中表现为ST段下移,形成缺血型改变的冠状T波。由于梗死周围心肌缺血引起心室复极的T向量发生方向性变化,其方向背离梗死区。在多数前壁心肌梗死时,T向量均投影在胸导联轴的负侧,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倒置T波。后壁心肌梗死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阻塞的关系。方法 :对 4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4 2例右冠状动脉阻塞者 ,ST段抬高Ⅲ >Ⅱ ,压低aVL >Ⅰ ;6例右回旋支阻塞者 ,V4 导联ST段压低 ,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 >0 .5 ,ST段抬高Ⅰ >aVL ,压低Ⅱ >Ⅲ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抬高Ⅲ >Ⅱ ,ST段压低aVL >Ⅰ ,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V4 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 >0 .5 ,ST段抬高I >aVL ,ST段压低Ⅱ >Ⅲ是诊断左回旋支阻塞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累及右心室,也可合并后壁心肌梗死。本文比较急性下壁、右室壁、后壁心肌梗死时前壁V1~V3(V4)导联ST段改变,旨在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从心电图上判断有无合并右室壁、后壁心肌梗死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和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首次发病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动态观察 12导联心电图及V7-V9、V3R -V5R导联心电图变化。 75例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术 ,冠脉狭窄≥ 70 %为有意义的病变。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以右冠脉病变发生率最高 6 1/ 75 (80 .7% ) ,无1例单独前降支病变 ;伴胸前导联ST段改变者 ,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ST段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改变表明多支冠脉病变预后差 ,并发症多 ,应积极治疗 ,如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相似文献   

20.
白黎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325-2325
心电图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是相当可靠的,如果某些导联上发生新的异常Q波或R波比以往明显减低并且ST段呈损伤型抬高及进行性T波倒置,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据.但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有时很困难.对无Q波心肌梗死、梗死部位小、恢复期常规心电图检查常不能发现异常,尤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很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心电向量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较心电图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