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并评估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4月~2008年12月在我科同一手术医师手术病例8例,患者平均年龄65.8岁,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3例,Neer四部分骨折3例,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骨不连并肱骨头坏死2例,全部采用Zimmer公司Bigliani/Flatow型人工肱骨头假体.采用Constant-Mudey肩关节评分表进行功能评估,并登记肩关节松动、脱位、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4.8个月,5例无痛,3例轻微疼痛,1例术后8 d脱位,无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69.3分,6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可较好地改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后肩关节的功能,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尽早手术、手术技巧、术后功能锻炼等因素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及不可吸收粗缝线固定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组11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均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取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采用锁定钢板固定肱骨头与干骺端骨折,使用不可吸收粗缝线张力带固定大小结节。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8~26个月),术后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法进行评估,平均评分为80.5分(56~94分),优63.6%(7/11),可18.1%(2/11),差为18.1%(2/11),X线片随访将肱骨头缩小,部分吸收,完全吸收均诊断为肱骨头坏死,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肱骨头坏死率为16.7%(1/6),Neer四部分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肱骨头坏死率为60%(3/5)。结论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手术解剖复位锁定钢板及不可吸收粗缝线有效固定,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10年6月收治的10例复杂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评估表对患肩关节进行手术后功能评价。结果手术时间平均约90min,术中出血量约450mL/例。术后随访7~24个月,平均15.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1例术后发生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主观满意度为96%,肩关节疼痛评分为43分。主动活动度有明显改善:平均外展80°,前屈85°,外旋37°,内旋至k水平。三角肌、肩内旋肌、肩外旋肌力均有明显的恢复。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复杂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满意的方法,能有效减轻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但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行半肩关节置换术,术后按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学会(ASES)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包括术后疼痛、主动活动范围和日常行动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月~48月,平均30.1月.患肩ASES评分平均85.6分(64~94分),VAS疼痛评分平均2.7分(0~5分),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曲上举130.1°(90°~150°),外旋35.0°(30°~40°),内旋T10水平.术后1年12例肩关节周围各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为满意,3例肩袖肌力不足,外展、上举稍差,无一例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详细的术前评估﹑重建肱骨正常长度、确切固定大小结节﹑可靠有效地重建肩袖﹑重视术后正规康复训练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年龄、骨折Neer分型及骨折部位骨质质量对3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肱骨近端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1例)治疗,术后早期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36例均成功手术,按Neer评定标准,术后肩关节功能优16例,良1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30/36)。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部位的骨质量及骨折Neer分型情况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应积极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AO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或四部分)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41例,其中37例、平均年龄63岁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PHILOS钢板内固定方法,术中注意保护小结节内侧的骨膜连续性,并保护好腋神经及头静脉,肱骨头复位后骨缺损处行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采用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及肩关节X线片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7个月(5.0~32.0个月),3例肱骨头坏死,坏死率为8.1%,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平均为78.6分(46.0~96.0分)。结论利用PHILOS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使早期功能锻炼成为可能,从而保证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钛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二部分骨折25例,三部分骨折35例,四部分骨折5例;臂丛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肱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术后患肢悬吊3~4周,期间做肩关节以下的前后钟摆运动,去除悬吊后始行肩关节上举、外展锻炼,9周后做持重物功能锻炼。经5~21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骨折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果肩关节功能评定优36例,良19例,可10例,优良率达84.6%。术后无感染、退钉,无不愈合、延迟愈合发生;仅1例发生肱骨头半脱位及腋神经损伤,予药物、针灸等治疗,肩关节主动外展功能有所改善。结论锁定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符合生物学内固定原则,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及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手术内固定疗效及康复.方法 选择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患者25例,实施手术治疗,手术经肩关节前入路,关节脱位复位后21例骨折端行肱骨上段解剖型钢板螺钉内固定,4例行AO张力带固定.结果 25例手术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根据JOA评分标准,14例关节功能恢复为优,6例为良,优良率为80%;3例为可,2例为差.主要并发症为肩关节僵直,活动时疼痛.无肱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结论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手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魏志梧  白喜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175-2176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方法:对11例肱骨上端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中修复受损的肩袖和关节囊,术后患肩早期功能锻炼。结果: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平均外展90°、前屈96°、外旋32°、内旋至L1水平,术后三角肌,肩内旋肌、外旋肌肌力平均为4.5分、4.4分、4.3分,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6分。X线片示假体位置、角度良好,无假体松动、脱位。结论:肱骨头骨折的患者早期行肱骨头置换术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能明显减少术后肩关节疼痛,恢复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移位性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骨折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3例,术后随访,X线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按照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病例均发生骨愈合,无严重不良并发症,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2.6%.结论 针对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能获得良好复位,且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肋骨移植联合锁定钛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异体肋骨髓内移植联合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患者36例,依据影像学资料评价骨折愈合的情况以及影像学的并发症,功能评价标准按Neer评定标准。结果:患者术后行X线片检查示骨折对位良好,未并发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均未发生肱骨头塌陷、螺钉穿出及坏死等并发症。肩关节Neer评分,优22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88.9%。结论:同种异体肋骨髓内移植联合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能降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提高临床评分,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对12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进行了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逐渐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并根据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提出的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无假体松动及脱位。在末次随访时,伤肩无重度疼痛,无重度活动受限,日常活动恢复满意。肩关节功能评分为平均83.7分(65~91分)。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可以有效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并发症较少,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易疆莺  李浩  杏建东  吴旭东  邹远云  边防 《四川医学》2011,32(10):1536-1538
目的探讨有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合理手术治疗方案。方法自2003年9月~2009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有移位肱骨近端骨折75例,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9例,其中肱骨外科颈骨折13例,大结节骨折16例;三部分骨折33例;四部分骨折13例。16例二部分大结节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48例(二部分外科颈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29例、四部分骨折6例)行钢板螺钉内固定,11例(三部分骨折4例、四部分骨折7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果本组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40个月,平均15.4个月。1例合并肱骨中段骨折的二部分外科颈骨折行钢板螺钉内固定后9个月出现内固定松动,外科颈骨折不愈合,其余采用内固定的骨折全部愈合,无肱骨头坏死发生。肱骨头置换者术后无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肩关节不稳及脱位等并发症出现。Neer评分优24例,良37例,可13例,差1例,优良率81.3%。结论肱骨近端骨折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大结节及钢板螺钉固定外科颈,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5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三、四部分骨折,尤其伴骨质疏松者,宜行人工肱骨头置换。肩关节术后早期、合理的康复训练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的手术技巧、生物力学优势及术后功能恢复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的65例肱骨近端骨折,按Neer分型为Ⅱ型32例、Ⅲ型26例、Ⅳ型7例;末次随访时,采集患者肩关节Neer评分,并通过肩关节正位X线测定肱骨头高度丢失值,综合术后达到骨性愈合时间,来综合评定肩关节的功能恢复。结果:术后随访6-20月(平均11.8月),平均骨折骨性愈合时间(14.0±2.7)周;末次随访肩关节Neer评分优良率为93.9%,肩关节X线示肱骨头高度丢失值为(1.4±1.0)mm,内固定物在位,无松动断裂。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通过囊外复位保护周围肩袖组织、内下支撑螺钉重建内侧支撑柱、缝合修复损伤肩袖及早期合理康复锻炼,可获得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该院2009年6月—2012年2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17例,按Neer分型进行分类,二型8例,三型6例,四型3例。手术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均采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术后临床随访2个月~2年,平均1年。结果 11例术中骨折良好复位,随访X线摄片肱骨近端骨折均得到良好的复位并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24周,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91分(86~93分)。6例术中功能复位、固定不完美,术后随访3例无继发移位,但外固定时间达6周,骨愈合时间14~36周,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80分(60~86分)。3例发生钢板螺钉与肱骨头区继发轻度移位,经外固定后畸形愈合,但肩关节疼痛并功能障碍,愈合时间达32~40周,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63分(52~75分)。随访期内未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及骨不连病例。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二部分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愈合等优势。但治疗三、四部分骨折存在手术难度大、复位效果欠佳、固定不确切、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取肩关节前侧入路,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9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39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伤口全部一期愈合,钢板无折断,螺钉无松脱,无再移位发生。肩关节功能评估优26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为87.2%。1例发生肱骨头无菌性坏死。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允许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术后早期进行功能恢复锻炼.结果 术后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7~12周).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所有病例平均86分(60~95分),其中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 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可减少软组织损伤、保护血运,有利于关节囊和肩袖的修复,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徐立明  高玉森  王仁款  刘乾仁 《吉林医学》2012,33(13):2796-279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解剖颈骨折伴肱骨头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肱骨解剖颈骨折伴肱骨头前脱位患者行切开复位钢针、螺钉、解剖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10~20个月,平均15个月,依据Neer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优8例,良2例,差2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解剖颈骨折伴肱骨头前脱位疗效满意,锁定钢板内固定稳定性更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丁士辉  吴延义 《安徽医学》2012,33(11):1504-150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固定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行锁定钢板治疗3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6例。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术后获得5个月~2年(平均11.2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2.6周)。肩关节功能根据Neer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6%,1例术后发生肱骨头坏死。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操作时需注意保护肱骨头血运,骨折尽可能解剖复位,重建肱骨颈内侧支撑,骨缺损时植骨,这样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肿瘤施行瘤段切除、人工肱骨头置换的手术适应证、疗效等.方法 8例肱骨近端骨肿瘤,其中骨巨细胞瘤3例,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2例,均采用肩关节前上内侧入路,肱骨干近端切除均包含大、小结节,同时重建了肩外展及内收功能,术后悬吊托板外固定,保持人工肱骨头与肩胛孟较紧密接触,进行早期术后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无感染、关节松动、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和上肢淋巴及静脉回流障碍等并发症.Neer评分平均为84.3分,>90分2例,80~89分4例,70~79分2例,满意率达100%.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上端骨肿瘤疗效较好,能达到切除肿瘤和保肢目的 .由于随访时间短,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