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辅助治疗阴茎、阴囊坏疽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类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例阴茎、阴囊坏疽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回顾分析其治疗过程中配合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方法及其疗效。4例患者均早期行广泛、彻底的阴囊、阴茎坏疽清创术,并静脉应用二联广谱抗生素,清创后为充分创面引流,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待创面清洁后,予以创面缝合。结果:4例患者经配合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后,坏疽创面引流更加充分,阴囊、阴茎坏疽范围快速局限化,未出现睾丸坏死情况。4例患者均在坏疽创面清洁后,二期缝合,创面顺利愈合后出院。3个月后随访,局部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冲洗技术配合早期行广泛、彻底清创可有效促进坏疽范围的局限化,显著降低换药频率和缩短患者住院周期,是治疗阴茎阴囊坏疽的极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阴囊坏疽的治疗体会(附1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阴囊坏疽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6月诊治阴囊坏疽14例,患者年龄27~74岁,平均48岁。阴囊坏疽并发肛周、阴茎坏疽者2例,并发肛周、阴茎、腹股沟区坏疽者10例,并发肛周、阴茎、腹股沟区、腹部皮下坏疽者2例。其中并发阴茎坏死3例,并发睾丸炎5例。14例细菌培养均为阳性。14例均采用Ⅰ期清创、阴囊成形、置管引流术,同时给予抗炎对症治疗。3例阴茎坏死者行阴茎全切、尿道造瘘术,2例腹部坏疽者行腹部皮下切开清创引流,5例睾丸炎者行单侧睾丸切除。结果12例阴囊成形术Ⅰ期愈合,2例尿道造瘘术患者痊愈出院。10例阴茎皮肤坏疽者1个月后阴茎植皮,痊愈出院。死亡2例。结论早期及时清创和抗炎对症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Ⅰ期清创、阴囊成形及置管引流是治疗阴囊坏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感染创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 对15例创面感染患者行创面彻底清创后予VSD治疗.结果 2例经1次VSD、1例2次VSD后,直接缝合.6例1次VSD、2例2次VSD、1例3次VSD后,植皮治疗成功.3例1次VSD后创面瘢痕愈合.结论 VSD能阻止外界细菌进入创面,通畅引流,增强创面抗感染能力,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9):729-731
目的:阴囊坏疽患者中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 VSD)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10年内不同时期收治的阴囊坏疽患者各20例共计4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VSD治疗组和常规换药对照组,VSD治疗组采用急诊Ⅰ期下腹部及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清创术+VSD辅助治疗,同时给予全身联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待引流液清亮后拆除敷料,创面干净后行二期直接缝合,总结VSD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的临床疗效。结果:阴囊坏疽患者经早期手术清创+VSD疗法较对照组相比,换药次数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下降,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远优于常规治疗,能够取得用传统方法治疗复杂创面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治疗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创面清创+VSD治疗联合抗生素应用及营养支持治疗阴囊坏疽,能够快速促进伤口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医疗费用,降低医务人员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及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伴有皮肤缺损创伤后骨髓炎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负压VSD及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创伤后骨髓炎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0~63岁,平均36岁;所有患者均为创伤术后感染。受伤部位:胫骨9例,跟骨3例,股骨1例,尺桡骨1例。感染时间2~96周,平均32周。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使用VSD清创1~3次,平均1.57次。13例患者创面伤口Ⅰ期愈合,1例有渗出,经引流换药,术后3周愈合。8例患者因骨缺损及骨折延迟愈合,Ⅱ期行自体植骨术,术后1年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感染未复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筋膜皮瓣转移治疗创伤术后骨髓炎能够发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皮瓣转移技术的优点,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及可靠性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囊坏疽的诊断、治疗及阴囊重建方法.方法 1992年1月~2004年9月,对15例阴囊坏疽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年龄23~80岁.创面细菌培养阳性14例,无菌生长1例,其中血培养阳性1例.均行抗感染、外科清创及引流等治疗.2例行高压氧治疗.清创术后根据情况采用皮瓣转移、植皮、直接缝合等方法行阴茎阴囊修复重建,其中2例高龄患者行睾丸去势术.结果住院时间21~34 d,平均26 d.所有患者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获随访1~3年,平均1.5年.13例保留睾丸者阴囊外观满意,性功能正常,无睾丸萎缩发生.下肢、阴囊及腹股沟区无不适.结论阴囊坏疽确诊后应早期广泛清创并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加强局部引流,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重建阴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感染性阴囊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5月间南阳南石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阴囊坏疽4例,均采用早期清创+封闭负压引流+股薄肌岛状皮瓣转移模式修复。早期清创,清除坏死组织,保留精索及睾丸,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清洁后应用股薄肌岛状皮瓣转移对感染性阴囊缺损行阴囊重建。记录伤口愈合等级,依生活满意度标准对生活满意度打分,记录伤口愈合时间。对手术前、手术后3月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4例阴囊坏疽股薄肌岛状皮瓣转移术后全部愈合,3例甲级愈合,1例乙级愈合。其中1例合并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应用替考拉宁针静滴及创面换药后愈合。4例均保留了睾丸,又再造了阴囊,外形皮肤色。满意度评分:3例非常满意,1例大体满意,原因自觉阴囊非原始阴囊有自卑感。住院时间24~36d,平均28.5d。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术前、术后3个月在身体受限程度、躯体疼痛、综合健康、活力评分、社交功能、情感受限、心理健康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清创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后联合股薄肌岛状皮瓣转移是感染性阴囊缺损阴囊重建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地震伤员肢体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5.12地震伤员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VSD技术治疗地震伤员肢体软组织缺损19例,维持负压60 kPa。结果18例经VSD技术引流7 d,1例经2次VSD技术引流14 d,创面均无感染,创面缩小,肉芽组织新鲜,给予二期缝合或植皮治疗后创口愈合。结论VSD技术对于地震导致肢体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囊坏疽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阴囊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对9例患者均行早期多切口切开引流和广泛清创。结果:7例患者坏疽创面愈合良好,1例行二期睾丸切除术后愈合;1例死亡。患者生存率为88.8%。结论:阴囊坏疽的治疗以早期多切口切开引流、广泛清创、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及局部治疗、原发病治疗为主。注意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及提高卫生保健意识是其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及游离皮瓣治疗小儿肢体严重创伤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VSD及游离皮瓣治疗22例患儿,年龄3~10岁,均为四肢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肌腱等深部组织裸露或部分缺损,创面大小12 cm×8cm ~ 34 cm×25 cm,新鲜创面9例,感染坏死性创面13例.创面经彻底清创后,先行VSD覆盖创面.对合并不稳定骨折者,急诊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或克氏针内固定.5~9 d后去除VSD负压膜,根据软组织缺损及其深部组织损伤情况,再次清创后单纯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8例,游离皮瓣加植皮修复14例.术后对皮瓣的存活情况和愈合质量进行随访.结果 合并深部组织裸露的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22例患儿,经负压封闭引流后,局部创面无明显感染,肌腱及骨外露区周围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再次清创后施行的游离皮瓣移植全部一期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感染控制良好,没有形成窦道.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于小儿严重创伤后深部组织裸露的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经彻底清创后,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及游离皮瓣修复,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最大限度恢复小儿患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震后送骨科伤员开放创面的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4例地震后送骨科伤员共28处开放创面,分别采用清创、封闭式负压吸引处理伤口,根据不同伤口情况分别采用直接缝合6例9处、游离植皮12例13处、带蒂皮瓣转移加游离植皮4例4处以及游离皮瓣加游离植皮术覆盖创面2例2处。同时选用敏感抗菌素、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结果 24例地震后送骨科伤员28处开放创面全部愈合。结论地震后送骨科伤员开放创面多合并感染,需积极治疗,采用合理的治疗策略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骨筋膜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18处减张切口采用VSD材料一期覆盖,通过持续负压吸引以及更换VSD材料,使创面能直接拉拢缝合。减张切口位于前臂掌侧以及小腿内外侧,减张后创面面积为26cm×10cm~12cm×6cm。结果 18处创面均直接缝合,11处创面通过1次负压吸引后闭合,5处创面通过2次负压吸引后闭合,2处创面通过3次负压吸引后闭合,负压吸引时间为7~21d,平均13d。1例创面发生感染,经清创及更换VSD材料治疗后愈合。随访3~6个月,切口瘢痕柔软,无肌肉挛缩等并发症。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地闭合深筋膜减张切口,操作简便,创面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地震伤后四肢复杂感染创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地震伤后四肢复杂感染创面的效果. 方法 2008年5月采用VSD技术治疗地震伤后继发感染的四肢复杂感染创面共8例(10个创面),男6例,女2例;年龄20~62岁,平均35.8岁.手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以应用VSD技术为主的创面预备性手术和关闭创面的终末手术.每阶段手术前对每个创面进行细菌培养. 结果 术后均随访至所有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无感染复发.自使用VSD至手术关闭创面时间平均20 d(7~32 d),此期间患者平均经历3.5次(2~5次)手术.第一次清创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0%(9个创面),而终末手术前无一例阳性.最终4个创面直接缝合,5个采用游离植皮关闭,1个行局部转移皮瓣. 结论 VSD技术能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帮助控制创面感染,是治疗四肢复杂感染创面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Gustilo Ⅲ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与对策.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46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男30例,女16例;年龄16~55岁,平均31.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24 h,平均8.5 h.按Gustilo分型:ⅢA型22例,ⅢB型17例,ⅢC型7例.骨折AO分型:A3型3例;B2型7例,B3型9例;C1型5例,C2型11例,C3型11例.44例一期清创,2例先行负压封闭引流(VSD),1周后二次清创.创面清洁后,返削或取皮植皮12例,局部或岛状皮瓣修复29例,游离皮瓣修复5例.骨折固定:外固定器23例,接骨板11例,交锁髓内钉12例.结果 46例患者术后获8~24个月(平均14.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顺利保肢成功.39例创面一期愈合,2例发生浅表感染,2例皮缘坏死,1例皮瓣边缘坏死感染,2例发生深部感染,总体感染率为10.9%.41例患者术后未改变初次固定方式,于4~10个月(平均4.5个月)获临床愈合;5例更换了固定方式,其中3例外固定器固定术后6周更换为髓内钉固定,4个月后骨折愈合,1例钢板断裂,1例畸形愈合.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29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制定良好的手术计划,Gustilo Ⅲ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限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5.
封闭负压引流在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四肢创伤性骨外露创面先行清创及VSD治疗,压力维持40kPa;4例明显骨外露者再次VSD治疗。结果23例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新鲜,其中4例仍有明显骨外露者再次VSD治疗,均于肉芽组织大致覆盖创面后行游离植皮、直接缝合或组织瓣移植,全部一次成功。结论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使用VSD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创面污染,减轻医护工作量及患者的痛苦,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人工真皮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15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55岁,平均32.5岁;车祸伤8例,机器绞伤2例,碾压伤5例;单纯的肌肉软组织外露8例,肌腱外露2例,骨外露5例。清创后VSD覆盖创面并持续负压引,Ⅱ期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再次VSD覆盖创面并负压吸引,7~14 d后去除负压封闭引流,人工真皮上方移植游离皮片,无菌纱布加压包扎。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6.5个月。15例患者植皮片全部存活,人工真皮移植后植皮间隔时间为7~14 d,平均9.5 d。术后移植皮肤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无明显色素沉着,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人工真皮植入后再行植皮传统的方法需2~3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人工真皮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明显缩短Ⅱ期植皮时间,无须皮瓣修复,供皮区损伤少,创面愈合质量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毁损伤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11月,采用VSD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22例下肢毁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清创、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支架固定,采用具有正向冲洗功能的VSD护创材料封闭创面,待创面洁净、肉芽生长后,采用植皮或邻近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二期修复创面。结果所有患者经VSD治疗7~21 d(平均13 d)后,关闭创面。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发生感染3例(13.6%),经换药及抗生素治疗后痊愈;骨折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6.5个月)。结论VSD结合外固定支架能迅速有效地稳定骨折,早期闭合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下肢毁损伤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的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创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治骨伤复杂创面患者28例,将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对照组应用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的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装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良好,抑(杀)菌效果显著,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的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于严重软组织创面患者的早期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下肢严重感染性创面的效果.方法:对35例下肢严重感染并有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自制的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由无菌高分子泡沫海绵、手术用无菌贴膜、医用硅胶管、墙壁式负压引流装置组成)治疗,压力-75~-100 mmHg,每48~72 h更换负压装置,并在每次更换负压装置时进行清创.根据创面清洁度及新鲜肉芽生长情况择期行二期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术.结果:35例患者经过负压封闭引流10~63 d(平均18 d)治疗后创面清洁,面积较前缩小,肉芽生长新鲜,游离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均一次性获得成功;且耗材费用(20~50元/次)较进口成套负压封闭引流装置(1000~3000元/次)低廉.结论: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结合间断清创能够有效地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坏死物脱落,加速愈合,为组织移植、创面修复创造条件;且费用低廉,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Eleven cases of perineal necrotizing fasciitis wer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Surgery, University of Turku, Finland. In 10 cases the diagnosis was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fulminating progression of the infection to scrotal gangrene,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e underlying pathogenic organisms and toxaemia. In one female patient a corresponding infection developed in the labia majora. Each patient suffered nonspecific symptoms before the gangrene became evident. The management included surgical debridement of the necrotic tissue with incisions and drainage of the involved areas, antibiotic therapy and hyperbaric oxygen (HBO) treatment. The infec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anorectal area in 5 patients, 1 patient had sustained scrotal trauma and in 5 cases the underlying condition was unknown. Colostomy was performed in 6 patients. One patient died 2 days after the admission. All the infections proved to be multimicrobial. Hyperbaric oxygenation was employed as a therapeutic adjunct in the present series, but it should neither replace nor delay surgical intervention. The key points in the management include early diagnosis with prompt surgical debridement and antibiotic therapy. After healthy granulation has appeared, the healing time can be shortened with reconstruc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