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瘘管穿越外括约肌深层且多有支管道,是肛肠科疑难病之一,因此又被称为难治性肛瘘,迄今为止,手术仍为治愈肛瘘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主要有括约肌切断与保留括约肌两种基本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肛瘘栓微创植入封堵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32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肛瘘栓微创植入封堵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平均创面面积、疼痛、肛门坠胀和肛门失禁等情况.结果:术后1、4、7和14 d,治疗组血清肌红蛋白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复杂性肛瘘患者应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心医院接收的复杂性肛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瘘管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愈率分别为95%和90%,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间的术后疼痛程度、创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痛苦小、疗程短、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该术式的应用,使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寻找一次性治愈高位肛瘘,同时避免损伤括约肌功能最佳方法.方法 对60例高位肛瘘实行切开挂线部分缝合内口引流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次性治愈60例(100%),术后无肛门失禁狭窄等后遗症.结论 切开挂线部分缝合内口引流术是治疗高位肛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括约肌高位挂线低位旷置治疗高位肛瘘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治疗高位肛瘘的两种术式(括约肌保存术式高位挂线低位旷置术、传统术式切扩挂线术)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90例采用括约肌保存术式,B组90例采用传统术式切扩挂线术,通过术后观察及随访,在治愈、复发、术后并发症及肛门功能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A、B组治愈率分别为97.8%、96.7%。A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8.73&#177;7.12)d,未出现肛门功能损伤患者,肛管直肠压力无明显改变。B组平均愈合时间为(33.20&#177;11.23)d,造成肛门功能受损7例。结论:括约肌高位挂线低位旷置术治疗高位肛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痛苦小.为治疗高位肛瘘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既能治愈马蹄形高位肛瘘又可以最大化地保护括约肌和肛门皮肤的新术式。方法:采用跳跃式接力切开短程挂线方法治疗高位蹄铁形肛瘘94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随机对照。结果:跳跃式接力切开短程挂线方法在肛门控便能力、痊愈、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P<0.01~0.05)。结论:跳跃式接力切开短程挂线方法治疗高位蹄铁形肛瘘,既能保证必要的显露,又避免了瘘道的大范围切开,维护了括约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保留皮桥双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回顾分析38例采用此方法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结果显示,38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疗程27-51d,平均39d。术后未发生肛门失禁及肛门畸形。随访1年,成功随访30例,无复发。结果表明,保留皮桥双挂线法是一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挂线方法对高位肛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高位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低位切开结合分次紧线挂线法,对照组采用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切开结合分次紧线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复杂性肛瘘治疗的回顾及进展思考目前已经出现的手术和疗法中哪些可能成为今后主流或一线治疗。方法通过文献复习,以复杂性肛瘘治疗的难点和矛盾为出发点,回顾目前已广泛应用的挂线疗法,综述近年来生物疗法和保留括约肌手术的发展与不足,思考复杂性肛瘘治疗模式的转变,重点关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结果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不再过分强调愈合或根治,而更加注重肛门功能、形态、精细感觉、生活质量等已成为共识。挂线疗法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发展,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力手段,但仍有不少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轻-中度肛门失禁。国外近年兴起的生物疗法虽然创伤极小,但因其费用高、疗效不确定及复发率高限制了其在我国更为广泛的应用。保留括约肌手术一直维持着相当的活力和热度,尤其是在现代医学极力倡导微创治疗及生活质量的大背景之下。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作为一项创新性新技术,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初步证实,保护肛门功能的显著优势亦得到广泛认可,且适合推广。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能将逐渐取代甚至超越瘘管切开挂线术及其衍生、改良术式,成为复杂性肛瘘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引流术(306例,治疗组)与传统切开挂线术(304例,对照组)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愈率高,创面愈合快,对肛门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期多侧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术。对照组40例,采用单侧分期挂线术。术后均随访0.5~4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过程中,治疗组无复发、肛门失禁、肛门移位等后遗症。肛门功能正常。结论:同期多侧挂线术能明显缩短疗程,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合理、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12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一组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治疗组),另一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愈时间、瘢痕面积、术后肛门功能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果表明,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在缩短治愈时间、保护肛门功能及肛周皮肤完整性方面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捧要为探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采用虚实结合挂线配合对口切除旷置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30例(治疗组),并与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治疗的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愈合时间和术后肛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肛管压力改变以及术后肛门功能改变(肛门不完全失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26.5d,对照组为33.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虚实结合挂线配合对口切除旷置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在缩短愈合时间、保护肛门功能及舡周皮肤完整性方面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治疗复杂性肛瘘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采用悬浮与紧缩挂线术相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34例(治疗组),并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的28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均获近期治愈,无复发,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9.7±0.3)d,瘢痕面积为(3.1±0.3)cm2;对照组愈合时间为(26.2±0.5)d,瘢痕面积为(7.6±0.4)cm。(P〈0.05)。结果表明,悬浮与紧缩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优于传统切开挂线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切开缝合、挂线旷置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我们对肛瘘支管管道采用肛门横线前切除缝合、肛门横线后旷置引流,对低位肛瘘的主管管道给予切开松弛缝合,对高位肛瘘给予切开缝合配合挂线。结果显示,120例平均疗程26d,近期治愈率100%,随访1~5年,仅2例复发,远期治愈率98.3%。结果表明,该疗法体现了缩小创面、减少损伤、肛门瘢痕少、肛门无变形、不影响肛门功能、安全可靠、疗程短、一次治愈率高等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肛门功能保护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将高位肛瘘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分别以实挂线法和虚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的变化、术后肛管锁眼畸形、肛门漏气漏液、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术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肛管锁眼畸形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方面,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未见术后肛门漏气漏液,对照组为20例(P〈0.05);两组各有1例复发。结果表明,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疼痛方面优于传统的实挂线法。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75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并对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5.5%和93.5%(P〉0.05),但两组间的术后疼痛程度、肛门功能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患者痛苦小、疗程短、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该术式的应用,使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为对比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方法与切开挂线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对67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切开挂线方法(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愈、好转、未愈)、复发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局部疼痛时间、后遗症发生情况(肛门潮湿、肛门部分失禁、肛门变形)等指标。结果显示,两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时间、复发率、后遗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可靠,损伤小,愈合快,并能保持肛管形态和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少复发和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总结手术治疗各类复杂性肛瘘的经验。提高治愈率,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的各类复杂性肛瘘1268例,针对不同类型的肛瘘分别采用切除缝合术,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内口切除挂线术,并重视术后处理。结果显示,一次性治愈1236例(97.5%),二次治愈32例(2.5%),治愈率100%。随访18个月均无复发。结果表明,找准内口,针对不同类型的肛瘘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科学的术后处理,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