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通过自主呼吸试验后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6年5月~2007年10月人住中山医院急诊ICU并接受有创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采用7 cm H2O的压力支持模式持续30 min进行自主呼吸试验,记录自主呼吸试验前后的临床资料,按照拔管结局将患者分为拔管成功组和拔管失败组.结果 58例患者通过自主呼吸试验后拔管,其中47例(81%)拔管成功,11例(19%)拔管失败进行冉捕管.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拔管失败组年龄(78.1±7.9)岁,拔管成功组年龄(67.4±15.1)岁,P<0.05]、较高的浅快呼吸指数[拔管失败组(83±12)次·min-1·L-1,拔管成功组(68±19)次·min-1·L-1,P<0.05]以及较多的气道分泌物(拔管失败组54.5%,拔管成功组21.3%,P<0.05)与拔管失败有关.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通过自主呼吸试验后,年龄、浅快呼吸指数及气道分泌物量是预测拔管失败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机械通气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神经功能状况及气道保护能力的相关指标。按照拔管结局分为拔管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导管拔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拔管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263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拔管成功组183例,拔管失败组80例。拔管成功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及咳嗽峰流速(cough peak flow,CPF)高于失败组,成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及医院住院时间均低于失败组。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导管拔管的独立预测因素为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5月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重症脑卒中患者148例,根据罹患肺部感染与否分为卒中相关性肺炎组与无卒中相关性肺炎组.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重症脑卒中患者中99例并发了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6.9%。重症脑卒中患者罹患肺部感染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分、鼻饲、抑酸药物的使用及机械通气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9分及抑酸药物的使用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独立相关。结论GCS〈9分、鼻饲、抑酸药物的使用及机械通气是重症脑卒中患者罹患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GCS〈9分及使用抑酸药物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治疗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 h后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在人工气道拔管48 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 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NPPV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NPPV治疗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5例,按治疗转归分为NPPV治疗成功组和NPPV治疗失败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生理生化指标、动脉血气、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以及治疗过程中NPPV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治疗2 h后的动脉血气(pH、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失败组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NPPV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功组,而GCS评分明显低于成功组(均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②两组患者NPPV治疗前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通气治疗2 h后,成功组的动脉血pH值明显高于失败组,而PaCO2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治疗前和治疗2 h后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失败组治疗前和治疗2 h后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APACHEⅡ评分、低GCS评分、治疗2 h后动脉血气改善不佳和治疗过程中出现NPPV的并发症是AECOPD患者NPPV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AECOPD患者NPPV治疗失败的可能性较大,应尽早考虑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6.
杨婷  张玮  杨德兴  夏婧  钱传云 《重庆医学》2018,(7):896-898,901
目的 研究肺部超声评分(LUS)对机械通气患者拔管成功率的预测价值,早期识别拔管失败高风险率患者,指导拔管后序贯治疗.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超过48 h,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准备拔管患者81例,拔管前进行床旁肺部超声评估,拔管后根据患者撤机成功与否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拔管前LUS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拔管失败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81例患者中,27例患者拔管失败,出现不同程度呼吸窘迫征象:呼吸频率(RR)增加,心率(HR)增快,氧饱和度(SpO2)下降等,需要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或经鼻高流量给氧方式有效缓解呼吸困难.拔管失败组中1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无效后需要再插管,1例在拔管24 h内死亡.54例患者成功撤机拔管.LUS评分除了与HR、pH值无相关性(r=0.15、0.02,P>0.05)外,与RR(r=0.43)、经皮指脉SpO2(r=-0.76)、PaP2(r=-0.58)、PaCO2(r=0.62)指标均有相关性(P<0.05).LU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0.90(95%CI:0.84~0.95),可以认为LUS预测拔管失败率准确性较高,其中灵敏度0.84,特异度0.80,诊断界值15.00,即LUS评分超过15分,拔管失败率明显增高.结论 LUS评分对机械通气患者拔管成功率的判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根据LUS评分能够早期识别拔管失败高风险率患者并指导拔管后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三种不同撤机方式[GCS评分、感染控制窗、自主呼吸试验(SB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撤机方式随机分为GCS评分组、感染控制窗组、SBT组,每组各40例。3组均采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方式(SIMV+PSV)行机械通气。GCS评分组待GCS评分达15分,稳定2 h至窗口期出现;感染控制窗组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判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SBT组待SBT成功后,拔除气管导管改无创通气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3组患者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重新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GCS评分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其他两组(P均〈0.05),感染控制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SBT组(P均〈0.05);GCS评分组、感染控制窗组的VAP发生率均低于SBT组(P均〈0.05),但GCS评分组、感染控制窗组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重新插管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GCS评分撤机方式治疗可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可减少VAP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4例患者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病史、合并情况、吸烟史、用药史以及机械通气时各个护理环节可能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呼吸机肺部感染的机械通气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呼吸机肺部感染的因素为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气管插管方法、鼻饲方法、并发机械通气漏气、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充分湿化气道、定时吸痰、每天更换冷凝液、严格限制探视、抬高床头、抗生素联合应用≥两种、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呼吸机肺部感染的因素为既往COPD、气管插管方法、鼻饲方法、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充分湿化气道、定时吸痰、每天更换冷凝液、严格限制探视、抗生素联合应用≥两种、APACHEⅡ评分.结论 影响呼吸机肺部感染的机械通气因素很多,医护人员应对相关危险因素提高警惕,积极预防,以降低呼吸机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急性期肺部感染发生率,并探讨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市3家综合医院急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依据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组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肺部感染,计算卒中后急性期肺部感染患病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卒中后急性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2654例急性脑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716例,脑梗死1938例,共289例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10.89%,脑出血组发生率为9.49%(68/716),脑梗死组发生率11.40%(221/1938);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高、院前依赖、心房颤动、NIHSS评分高、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机械通气是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结论急性脑卒中后肺部感染多发生于老年患者,有院前依赖、心房颤动、NIHSS评分高、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肺部感染是应用呼吸机治疗期间常出现的许多并发症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增加气道阻力和呼吸功能的消耗,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对48例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通过对气道进行有效的湿化、雾化,使痰液充分稀释,利于排出,减少分泌物的坠积,防止气道阻塞、肺不张,同时加强翻身、叩背.注意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结果 48例患者中32例肺部感染控制满意,成功撤离呼吸机.7例死亡,死因是原发病危重或/和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9例患者家属主动放弃治疗而拔除气管插管.结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呼吸道的管理及基础护理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1.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与护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治疗48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h后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在人工气道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VAP为接受MV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序贯性机械通气三种切换时点进行比较,以探索序贯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最优切换点。方法:选择本院ICU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90例,治疗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改良GCS评分组以改良GCS评分达到15分并稳定2 h以上为切换点、感染控制窗组以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自主呼吸试验组以自主呼吸试验成功为切换点。观察并记录三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1)改良GCS评分组及感染控制窗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均低于自主呼吸试验组(P0.05);(2)改良GCS评分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低于感染控制窗组(P0.05),但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间再插管率、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尚无证据证明三种不同的切换时机可降低死亡率,但改良GCS评分可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病情变化和机体状态,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且应用简便、安全,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序贯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护理的意义,以及改善病人的预后. 方法 通过对68例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了改进口腔护理时间;改善气道湿化;清理气道分泌物;导管、气襄的管理. 结果 患者上呼吸机后,实施改良护理前、后肺部感染和气道损伤的发病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呼吸机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可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可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率和气道损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程度对无创通气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初次使用无创通气进行治疗有效,且短期内再次治疗失败患者上机前的白细胞计数、体温、气管分泌物、气管吸取物、血气分析等数据,计算出上机前患者肺部感染评分,将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对比,同时将肺部感染评分和上机后Pa CO2、p H改善程度进行分析。将上机后患者无效和有效时的耐受性和无创通气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无创通气无效和有效的肺部评分,无效时明显大于有效时。肺部评分7分时,无创通气良好;肺部评分7分时,无创通气无效。肺部评分=7分时,有效10例,无效1例。比较患者无效和有效在上机前的PO2、PCO2、PH无明显差异(P0.05)。上机后,无效和有效的中断次数及不适比例均有所差异(P0.05),但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感染程度采用肺部评分进行评定,对预测无创通气的疗效具有很大疗效,肺部评分=7分时,无创通气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及并发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 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②方法对确诊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并发多发性肺大泡、肺部感染,4例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无创B iPAP通气治疗。观察吸气压(IPAP)。③结果治疗3天后全身症状及动脉血气改善明显,血气主要指标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例患者面部皮肤破溃,6例患者腹部饱胀,予胃肠减压等处理,腹部饱胀好转。患者因不适应而拒绝继续行无创通气1例。无一例发生气胸。④结论COPD急性呼吸衰竭并发多发性肺大疱、肺部感染、肺间质纤维化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B iPAP通气治疗其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很少,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影响,并评价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简化CPIS是否可以成为预测无创通气效果的重要临床指标.方法 对入选的84例AE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分别采集上机当天的体温、白细胞计数、气管分泌物性状、X线胸片、肺部浸润影的进展情况和气管吸取物培养状况,以及上机前和上机2h后的血气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计算各自的CPIS和简化CPIS.并根据无创通气疗效将患者分为无创通气有效组(52例)和无效组(32例).平行对照研究两组之间CPIS和简化CPIS的差别,分别对CPIS和简化CPIS进行各自对于无创通气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 相关性分析研究显示CPIS、简化CPIS与无创通气疗效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有效组的CPIS和简化CPIS(4.0±2.8,3.2±2.4)明显低于无效组(8.0±2.1,7.2±1.8) (P =0.006,0.007).ROC曲线分析显示CPIS、简化CPIS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4和0.914(P均<0.001).CPIS判定无创通气疗效的关键点为≤6,其敏感性为78.0%,特异性为91.2%;简化CPIS的关键点为≤5,其敏感性80.0%,特异性为91.2%.结论 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是影响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简化CPIS能够反映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是预测无创通气疗效的良好指标;简化CPIS≤5时可作为无创通气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128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2017年11月~2020年1月),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将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上接受多巴胺治疗的62例作为对照组,将接受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上接受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的6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气促、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炎性因子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较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气促、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短(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PaO2较对照组高,PaCO2较对照组低(P<0.05),而两组SPO2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接受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能有效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血气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陈征 《中外医疗》2014,(12):86+88-86
目的:对重症脑卒中早期开放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在入院后立即将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对照组36例在出现血气指标降低或呼吸衰竭时建立人工气道,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肺部感染发生率、误吸率、病死率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病死率间无显著差异,观察组误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入院第3天时,观察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开放人工气道可促使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治疗48小时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小时后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在人工气道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VAP为接受MV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MV每增加1天,发生VAP的危险就增加1%~3%.VAP占医院相关性肺炎的80%,是重症监护室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占重症监护室中应用抗生素所致感染病例的1/2以上.VAP使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及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因此如何防治VAP,对MV患者具有重要的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吉其舰 《铁道医学》2014,(10):1169-1172
目的:探讨颈内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Sa-jvo2)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撤机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34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GCS 3~8分)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验组和对照组。经验组拔管指征为术后常规处理后循环、内环境稳定,手触骨窗压力不高,经气管插管吸痰呛咳白卡片法阳性,T管行自主呼吸试验(SBT)通过后半小时后复查血气分析无异常,予拔除气管插管。对照组在经验拔管指征符合后监测Sa-jvo2,若Sa-jvo2〈25%,暂不予脱机拔管,给予镇痛镇静加强气道管理,继续予机械通气支持,必要时予加强脑脱水、保证脑灌注压等处理,直至Sa-jvo2≥25%再予以脱机拔管。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两周后患者GCS评分及1个月后GOS预后评分。结果:对照组脱机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经验组,经验组的再插管率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经验组之间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周后GCS评分,对照组高于经验组,1个月后GOS评分对照组高于经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经验拔管的基础上,把Sa-jvo2作为撤机的预测指标能够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撤机成功率,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