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睾丸大细胞钙化型支持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技术对1例睾丸大细胞钙化型支持细胞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病理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梁状,细胞呈多角形,胞质嗜酸,核大空泡状,伴间质广泛钙化。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inh ib in(+)、S-100(+)和vim entin(+),PLAP(-)、SMA(-)、CK(-)、AFP(-)。组织化学染色阿辛蓝(+)、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阴性。结论:大细胞钙化型支持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睾丸性索间质肿瘤;免疫组化有助于睾丸大细胞钙化型支持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包括精原细胞瘤的管状型、睾丸间质细胞瘤(Leyd ig细胞瘤)、普通型及硬化型支持细胞瘤、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以及隐睾中的支持细胞结节等,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结节性筋膜炎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大部分表现为生长迅速的软组织肿块,镜下组织学特征为细胞整体排列方式呈长束状S型转度弯曲;小裂隙状空间;血管外红细胞及黏液样基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SMA(+)、MSA(+)、V im(+)、KP1(+),角蛋白(-)、S-100(-)、结蛋白(-)。结论结节性筋膜炎因生长迅速,瘤细胞形态有异形,易误诊为肉瘤,尤其在细胞丰富并可见到较多核分裂相时,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3.
肾嗜酸细胞腺瘤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收治的5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随访资料。结果 5例中4例术前误诊为肾癌或肾盂癌行肾切除术,1例术中证实为良性肿瘤行肿瘤剜除术。临床无特异。该肿瘤CT扫描密度均匀一致,瘤体中央有星状结构为其特征,但MRI在诊断小于5cm的病变时优于CT。肉眼观察瘤体边界清楚,切面呈红褐色,均质状、无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管状,胞浆含丰富的嗜酸性细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像。电镜下胞浆内见大量线粒体。免疫组化染色:Cytokeratin( ),EMA( ),Vimentin(-)。结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实质上皮肿瘤,其影响学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依据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可与肾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用局部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治疗儿童骨的孤立性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应用。方法:9例经病理确诊的单发性骨的嗜酸性肉芽肿,在透视导向下局部注药2-4次,结果:全部病例经一次注药后,1周内肿块和疼痛消除,治疗6-20月骨破坏修复如常,平均治愈期15个月,随访1年-4年5月(平均3年1月)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本疗法治疗儿童骨的孤立性嗜酸性肉芽肿具有疗效好,无并发症,简便,费用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表现。10例患儿均接受CT检查,3例同时接受患部X线平片检查,5例同时接受患部MR检查,其中4例接受MR增强扫描。结果病变单发8例,多发2例。累及颅面骨4例,长骨3例(肱骨1例,胫骨1例,股骨1例),髂骨2例,锁骨2例,椎体1例,肩胛骨1例。不同部位病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形成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无硬化。结论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显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变形态、范围、特点,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睾丸富于细胞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睾丸富于细胞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30岁男性患者,右侧睾丸不适并无痛性肿大为主诉。睾丸纤维瘤实性边界清楚,包膜亦厚亦薄,切面灰白色,镜下梭型瘤细胞排列成席纹状、鱼骨状或束状,细胞丰富,细胞核无多形性,核分裂像为0~1个/10HP。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波形蛋白(+)、S-100局灶(+)、平滑肌蛋白局灶(+)、肌纤维蛋白(-)、α-抑制素(-)、CD34(-)、CD99(-)、Ki-67阳性率不足1%。结论:睾丸富于细胞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睾丸性索间质肿瘤,与卵巢同源性肿瘤病理特征相同;容易与睾丸的其它梭型细胞肿瘤混淆,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可资鉴别;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锁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嗜酸性肉芽肿类型,影像学常表现为溶骨性破坏,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本文报道1例曾在外院误诊为恶性肿瘤的锁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发病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式进行总结,为该病的诊疗常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胃嗜酸性肉芽肿(附2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病理学特点和临床处理,作者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胃嗜酸性肉芽肿22例,其中行胃癌分切除术14例,胃次全切除术6例,全国切除术1例,胃癌根治术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病理诊断率.方法 对12例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结果 12例患者均有以腺泡或前列腺导管为中心的多灶性结节状肉芽肿病变,同时免疫组化染色可见PSA为阴性,而KP-1为阳性.结论 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特染等可以帮助确诊该病.  相似文献   

10.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lna,EG)是临床少见病,通常认为其与Letterer-Siwe(LS)病、Hand-Schuler-Chistian(HSC)病是一种疾病在不同年龄、不同系统的不同表现,各型间可转化或重叠.其共同的病理学特点为光学显微镜下病变组织中有大量郎格罕斯细胞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1953年,Lichtenstein提出了"组织细胞增多症-X"的概念,使得EG与LS病、SHC的临床病理病种得到统一.因为这些病种都是由于郎格罕斯细胞的增生和播散造成的.1973年,Nezelof提出用郎格罕斯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3):2204-2205
<正>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良性、局限性的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发生在锁骨的嗜酸性肉芽肿临床上非常罕见,国内外鲜有报道。本院于2016年9月采用锁定钢板联合髂骨取骨植骨治疗锁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1.1病史患者,女,46岁,因右肩部隐痛2周余来本院就诊。患者一般情况可,精神可,饮食可,无头晕、头痛,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胀,大小便正常。平素身体状况一般,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否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征。方法1995年至2005年共收治4例患者,男1例,女3例,平均年龄5岁,部位:股骨颈1例,髂骨1例,胫骨上段2例,均为单发。结果3例行病灶刮除植骨,1例行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经病理检查为骨嗜酸性肉芽肿。均在术后3个月愈合,功能完全恢复。结论本病为郎格罕氏细胞增多症,病灶刮除植骨加内固定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中组织蛋白酶D(CD)和层粘连蛋白 (LN)的表达 ,探讨其在BTCC进展中的作用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收集 1995~ 1998年BTCC石蜡标本 5 2例 ,另取 9例正常膀胱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 ,一抗为迈新公司提供的工作液。CD染色判断标准 :阴性 (- ) :着色细胞数 <10 % ;弱阳性 (+) :着色细胞数 10 %~ ;中度阳性 (++) :着色细胞数 2 5 %~ ;强阳性 (+++) :着色细胞数 >5 0 %。LN染色判断标准 :无着色或碎片状(- ) ,断线状 (+) ,连续线状 (++)。SP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D5蛋白与雄激素受体(AR)在人类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EnVision法对29例PCa组织切片进行PDCD5及AR免疫组化染色,对其在PCa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依据定性分析结果对PDCD5在AR(+)及AR(-)两组间PCa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DCD5免疫组化染色定量分析提示PDCD5在PCa AR(+)组中表达明显强于AR(-)组(P<0.01)。结论:PDCD5在PCa AR(-)组中的表达要弱于AR(+)组,提示AR缺失可能导致或伴随PCa细胞凋亡的进一步下调,进而引起AIPC/HRP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是一种以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良性病变,是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一种亚型。LCH的发生率在1︰1 500 000左右[1],而EG在LCH中最常见[2]。一般认为EG与急性弥散性组织细胞增生症(Letterer-Siwe,LS)、汉-薛-克氏病(HandSchüler-Christian,HSC)病是一种疾病在不同年龄不同系统的不同表现[3,4]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依次为病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肿瘤标本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ytokeratin8(相对低分子质量角蛋白)和Vimentin(波型蛋白),并与肾细胞癌相鉴别。结果CT增强扫描后肿瘤密度均匀一致,瘤体中央可见星状低密度区是该瘤的主要特征。病理组织学:肉眼观察肿瘤质均、无坏死、呈红棕色,部分肿瘤有中心瘢痕;光镜下胞浆强嗜酸性,粗颗粒,巢状或实片状排列,无坏死,无核分裂像或核分裂像罕见;Cytokeratin8阳性,Vimentin阴性;电镜下有多量粗大线粒体。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肾脏良性肿瘤,其CT影像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可与胞浆嗜酸性肾癌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肾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合并胸椎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恶性肾SFT合并胸椎转移患者的疾病进展过程、诊断及治疗措施,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等,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肾癌。病理检查提示肾中部见一肿物,大小5.5cm×4.0cm×4.0cm,切面灰白质偏硬,侵及肾被膜及肾盂黏膜,肿物与周围界限尚清。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Bcl-2(灶状+)、CD34(++)、S-100(-)、Vimentin(++)、CD117(-)、CK(-),诊断为恶性SFT。于2010年4月22日在全麻下行后腹腔镜下右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出现腰背部疼痛,确诊为胸椎转移瘤,于2010年7月28日在全麻下行胸椎管减压,椎管内肿瘤切除,胸10腰2椎体骨水泥灌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术后病理提示椎管内组织见梭形细胞肿瘤组织浸润,结合形态及病史,考虑为恶性SFT复发转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Bcl-2(-),CD34(-),S-100(-),SMA(+),Vimentin(+),CK(+)。术后2个月,患者出现全身多发转移,病情恶化,经医治无效去世。结论:恶性肾SF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磁共振、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并应与肾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8.
探讨结直肠癌中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与各病理因素的关系。利用光学显微镜对5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分析对比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t=-3.181、-3.522、4.264;P=0.003、0.001、0.000),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与病理因素相关,伴有肿瘤浸润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长管状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11例长管状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病史资料(2例为多发性),病程2周-2年,除1例多发性患者活检术后行小剂量激素和放疗外,其余10例均行病灶清除 植骨或肌瓣填塞术。分析病程中所共有的临床特征。结果 诊断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病灶均发生于下肢骨,无诱因性患肢痛伴跛行为主要症状,无典型发热史,患肢无典型体征。X线片依病程长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平均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及新的病灶。结论 长管状骨的嗜酸性肉芽肿多孤立性地发生于骨干。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片具有一定特征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提取新生兔骨髓破骨细胞及诱导鼠单核细胞破骨分化,比较原代破骨细胞与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之间的形态差异,阐明单核细胞-破骨分化融合过程中的阶段变化特点。方法 取2~4 d龄新西兰乳兔骨髓细胞,贴壁法富集原代破骨细胞。取6~8周龄SD大鼠骨髓细胞,M-CSF与RANKL诱导单核细胞破骨细胞分化。HE染色,Actin-red、Lyso-tracker Green、TRAP染色分别对细胞骨架、溶酶体、抗酒石酸酶进行观察。结果 兔原代破骨细胞贴壁速度快,呈现多核(10~50个)煎饼状外观,溶酶体荧光染色呈现强阳性,抗酒石酸酶染色阳性;鼠单核细胞诱导形成的巨噬细胞,贴壁过程较慢,表现为胞质逐渐伸展,细胞折光性逐渐降低,胞浆嗜酸性,溶酶体荧光染色强阳性,细胞内肌动蛋白微丝分布散在。诱导后期TRAP阳性的单核破骨细胞,部分细胞发生融合形成胞质紧贴皿底,形态巨大的多核,细胞骨架染色可呈现典型的“封闭环”样结构。结论 兔原代破骨细胞与鼠单核细胞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相似度,但后者诱导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大,形态复杂多变,在诱导早期阶段可借助细胞光镜下的形态特征,溶酶体荧光染色及细胞骨架染色与杂细胞-间充质细胞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