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要: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患叩离散度的影响。方at40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应用口服或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其中18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负荷量为24h总量900~1500mg,同时口服胺碘酮600mg/d。382例频发室早伴或不伴短阵室速的患口服胺碘酮治疗,负荷量为第1周600mg/d,并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结果40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应用胺碘酮治疗均有效,并发现该药能减少叽离散度,未见严重毒副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能影响患的QT离散度.且能减少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服用胺碘酮治疗前后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应用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以上)后与治疗前相比较,显著减少(P〈0.05),QTcd亦有显著性下降(P〈0.01),并未发现该药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能缩小QT离散度,从而减少室颤的发生,可降低恶性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3.
郭慧梅 《山东医药》2013,(34):89-90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胺碘酮患者QT间期(QT)、QT离散度(QTcd)的变化,指导胺碘酮的临床应用,提高胺碘酮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35例口服胺碘酮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有无心律失常发生将患者分为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比较两组QT、QTcd值的差异.结果 心律失常组QT、QTcd明显长于无心律失常组(P<0.05).12例QTcd< 60 ms者,其中均无心律失常发生;10例QTcd 60~100 ms者发生心律失常5例;3例QTcd≥100 ms者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结论 长期应用胺碘酮患者QT、QTcd增大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QTcd检测可作为胺碘酮安全用药的一项无创性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是有效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心房颤动(房颤)有较好疗效,且较少出现致心律失常作用,但其对心电图QT离散度(QTdispersion QTd)的影响各家报告很不一致,至今尚无定论[1、2]。我们使用胺碘酮治疗房颤患者78例,分析其治疗前后QTd并与健康对照组70例作对比,以探讨胺碘酮对房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2型糖尿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病人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分析总结32例2型糖尿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服用胺碘酮治疗前后,测定其QT间期及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胺碘酮治疗后QTd为(56.5±9.0)ms,治疗后降为(38.8±7.8)m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者的QTd。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 ,商品名可达龙 ,是 类抗心律失常药 ,几乎可用于治疗各种快速心律失常。本文报道我院1998~ 2 0 0 0年间应用可达龙治疗 36例快速心律失常的资料 ,分析总结其应用的经验。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病例选择 :36例快速心律失常均经心电图确诊。其中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16~ 76(平均36.5 )岁 ;心房纤颤 15例 ,心房扑动 4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6例 ,阵发性室速 4例 ,频发室性早搏 7例 ,其中预激综合征 6例 ;(2 )使用胺碘酮适应征 :各种原因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 ,尤其是预激综合征引起的快速心率失常 (包括室上速、室速、房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室性早搏(室早)患者治疗前后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QTd)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胺碘酮和索他洛尔作用机制以及QTd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室早患者60例包括Ⅰ组(胺碘酮静脉+口服),Ⅱ组(胺碘酮单纯口服)和Ⅲ组(索他洛尔口服),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用药前、用药后5天分别检测QT离散度(包括正常波QTd、室早波QTd及室早波随后正常波QTd),以及用药前、用药后两周分别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所有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正常波QTd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01),但用药前和用药后5天室早波QTd及室早随后正常波QTd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5)。Ⅰ组患者总有效13例(65%),Ⅱ组患者总有效13例(65%),Ⅲ组患者总有效11例(55%)。Ⅰ组与Ⅱ组疗效较Ⅲ组为高,但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别(P>0.05)。将所有患者按治疗后有效和无效分为两部分,有效部分和无效部分用药前和用药后5天QTd测定值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01),但两部分用药前后QTd差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治疗效果相似,两者均可降低室早患者的QTd。QTd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42例C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QTcd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t=5.6767,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9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LVESV、QTcd显著低于治疗前(t=11.698、2.5248、3.1841,P<0.01或P<0.05),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t=2.578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QTcd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7499,P<0.01).结论 胺碘酮能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QTcd,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可安全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离散度(QTd)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的患者予以可达龙治疗8周,并比较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QT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有效率85.2%,QTd由(65.06±11.24)ms减至(33.9±16.2)ms(P<0.01=)。结论胺碘酮能有效减少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而且使患者QTd明显减少,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普罗帕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比较胺碘酮(27例)和普罗帕酮(34例)分别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前后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测定两组病人用药前及用药2周后的QTcd。结果(1)胺碘酮组用药后QTc明显延长,但QTcd反而降低(44.3±14.9ms与33.9±16.1ms,P<0.05);普罗帕酮组用药前后QTc及QTcd无显著变化(P均>0.05)。(2)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2%和82.4%(P>0.05);停药后1月内的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分别为18.5%和50%(P<0.05),普罗帕酮组复发者较未复发者的QTcd明显延长(48.7±15.3ms与39.8±12.5ms,P<0.01)。结论QTcd的降低可能是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较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QT及JT离散度对心性猝死预测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32例心性猝死和30例非猝死性心性死亡病人入院后的首次心电图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产以30例存活病人作对照,结果显示:(1)心性猝死组QTd,JTd较存活组和非猝死性心性死亡组显著增大(前者P均〈0.01,后者P均〈0.05,而非猝死性心性死亡组与存活组QTd,JT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在心性猝死病人中,死亡直接原因为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组(23例)的QTd,JT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63例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d及JTd,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JTd.结果: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JT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112.86±33.84)ms对(54.48±24.43)ms,JTd(101.43±36.34)ms对(41.38±19.22)ms,P<0.01.结论:QTd或JT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  相似文献   

14.
Long QT syndrome: cellular basis and arrhythmia mechanism in LQT2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LQT2 is one form of the congenital long QT syndrome. It results from mutations in the human ether-a-go-go-related gene (HERG), and more than 80 mutations, usually causing single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in the HERG protein, are known. HERG encodes the ion channel pore-forming subunit protein for the rapidly activating delayed rectifier K+ channel (I(Kr)) in the heart. This review summarizes current findings about mutations causing LQT2,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mutations may cause the clinical phenotype of a reduction in I(Kr) and a prolonged QT interval, and how thi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generation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QT离散度变化及美托洛尔对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平先 《心脏杂志》2001,13(4):313-314
目的 :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 QT离散度 (QTd)及美托洛尔对 QTd的影响。方法 :110例 CHF患者和 5 0例健康人同时作 QTd测量 ,CHF患者中 38例进行美托洛尔治疗 ,与未使用美托洛尔的 78例作比较。结果 :CHF患者的 QTd明显高于健康人 (P<0 .0 1) ;QTd与心功能受损的程度呈正相关 ;CHF伴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大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者 (P<0 .0 5 ) ;予美托洛尔治疗后 CHF患者 QTd明显缩短 (P<0 .0 5 )。结论 :CHF患者 QTd明显增大。美托洛尔可使 QTd缩小 ,对防治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衰猝死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研究慢性心衰(观察组),和无心脏病病人(对照组)各60例的QT离散度。发现观察组的QT离散度较对照组大。而观察组中心衰猝死者(11例)的QT离散度明显大于观察组心衰存活组(30例)、心衰进展死亡组(19例)的QT离散度(P<0.001)。并发现心衰猝死组QT离散度的增大与心功能分级、电解质的血清浓度无相关性。慢性心衰猝死组QTd均值为96.81ms.提示QT离散度的明显增大,是慢性心衰发生猝死的一项具有警告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及 QT 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心衰组),随访一年,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3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57例);根据有无心源性猝死分为猝死组(18例)和生存组(82例)。同期100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早期 DC 值和 QTd 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衰组、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猝死组患者的 DC 和 QTd 值分别和对照组、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QTd 与 DC 呈负性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DC 和 QTd 值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