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215只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其中硅油填充眼106只、无硅油填充眼99只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硅油填充眼组12眼(11.32%),无硅油填充眼组2眼(2.02%)发生继发青光眼.两组比较x2=6.96, P<0.01.结论 继发性青光眼是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硅油在眼内填充过量、硅油进入前房、硅油乳化、无晶体眼是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因素;药物和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2.
黄磊  王彤 《陕西医学杂志》2013,(10):1345-1347
目的:探讨不同的玻璃体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及硅油填充情况,将37例(40只眼)患者分别为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A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B组)及玻璃体与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C组)。用角膜内皮镜分别测量3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手术前后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组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3组病例术后1周及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手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有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减少;而无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3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即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小切口摘除、经瞳孔硅油取出、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本组40例(40只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行白内障小切口摘除、经瞳孔硅油取出、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结果手术后随访3—5个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5者28只眼,0.02—0.1者10只眼,眼前指数2只眼。2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经再次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8眼出现角膜后弹力层水肿,经用处理后均得以恢复,均无持续性角膜失代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硅油滴残留、人工晶体移位和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硅油眼行白内障小切口摘除、经瞳孔硅油取出、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对于硅油眼并发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1共4眼,0.1~0.3共8眼,≥0.3共9眼。术后3例再次视网膜脱离。结论: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的治疗中,超声乳化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手术方式,术后视力取决于眼底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76例85眼,依据术前是否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将患者分为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手术治疗组.联合药物治疗组41眼在玻璃体切除术前5~7 d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0.5 mg/0.05 mL;单纯手术治疗组44眼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术中出血、电凝止血、填充物类型、术后玻璃体再出血以及术后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等情况.结果 联合药物治疗组的平均手术用时、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术中出血、应用电凝止血频率、术中硅油填充率、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70.55±23.08)min、12.20%、19.51%、17.07%、34.15%、4.88%、(0.374±0.211),单纯手术治疗组分别为(99.57±28.86)min、50.0%、65.91%、43.18%、65.91%、18.18%、(0.263±0.1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电凝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以及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最终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VR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102例(102只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近期视网膜复位97眼(95.1%);91眼随访3~23月,平均13.3月,最终视网膜复位81眼(88.9%).术后最终视力提高78眼(85.7%);0.05以上视力43眼(47.3%).术中主要并发症是医源性裂孔(8眼,7.8%);术后主要并发症分别是白内障(41眼,45.1%)、继发性青光眼(13眼,14.3%)和视网膜脱离(10眼,11%).结论 VR术联合硅油填充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硅油填充术后白内障的出现不仅使病人术后视力再次下降而且影响对病人眼底的观察。及时正确的治疗白内障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显微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病人 31例 (32只眼 ) ,在硅油取出同期行白内障手术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硅油填充术后白内障病人 31例 (32只眼 ) ,男12只眼 ,女 2 0只眼 ;年龄最大 67岁 ,最小 17岁 ,平均 37 4岁 ;按照LOCSⅡ分级[1] ,Ⅰ级核 4只眼 ,Ⅱ级核 11只眼 ,Ⅲ级核 12只眼 ,Ⅳ级核 5只眼。1 2 术式硅油取出联合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 2眼 ,联合超声乳化人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47例(48眼)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然后用重水使视网膜复位,再行气液交换,最后行硅油填充。术后进行3-12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结果47例48只眼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治愈43只眼,治愈率89.5%,视力提高90%。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注入治疗复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MHRD)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9例(29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同时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及内界膜撕除。术后保持头低位3周,随访6~12个月,其中硅油填充时间3~6个月。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以及并发症。 结果  手术后29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复位率为100%。视网膜脱离复发1只眼,占3.47%。黄斑裂孔复位闭合11只眼(37.9%);术后视力提高者26例26只眼(89.7%),不变者3只眼(10.3%);术后2周,出现高眼压 4只眼,占13.8%,给予降低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硅油取出手术前出现高眼压 2只眼(6.89%),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及硅油填充可在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患者中获得较高的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6月对35例(3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3眼(8.33%)最佳矫正视力<0.01,5眼(13.89%)为0.01~0.04,10眼(27.78%)为0.05~0.09,15眼(41.67%)为0.1~0.25,3眼(8.33%)≥0.3。所有患者均无持续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硅油泡残留、人工晶状体移位和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李建强  张秋玲  黄扬 《吉林医学》2013,34(22):4499-450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结果:共治疗575例(636眼),术后观察(平均1~3个月):视力提高477例(占75.0%),视力无变化113例(占17.8%),视力下降46例(占7.2%)。结论: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除手术与角膜内皮损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方式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6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填充术 ,2 2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 +晶状体摘除术 +硅油填充术 ,术前 ,术后 1周、1月、2月、3月内皮细胞动态变化。结果 :有晶体眼者行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填充术 ,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晶体眼者行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填充术 ,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施行玻璃体切除术时 ,晶体完整性对角膜内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琦  张学东  张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11):1203-1204,120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与不联合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以及不联合白内障手术其手后白内障的发生率,为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有晶体眼156人156只眼,分为两组:A组为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86人(称为联合组),其中保留后囊膜设为联合组1:52人,不保留后囊膜组为联合组2:34人.B组为单纯玻璃体切割组70人(称为非联合组),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白内障手术方式为超声粉碎和超声乳化摘除术,观察手术后并发症以及白内障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气体填充白内障发生率半年后为49.03%,硅油眼白内障发生率为55.10%.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非联合手术白内障发生率较高,联合手术能最大程度避免短时间内进行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需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植入的中老年患者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将40例(40眼)需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并存在白内障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行玻璃体切割硅油植入的同时行白内障手术,3~6个月后行硅油取出时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先行玻璃体切割硅油植入术,3~6个月后行硅油取出时行白内障手术。结果两组第1次手术后,观察组可以获得更好的视力;2次术后两组视力无明显差别。两组高眼压发生率、角膜内皮的丢失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有白内障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同时行白内障手术可获得较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钟凌  刘盛春  潘丽梅 《四川医学》2013,(9):1371-137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7月住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的眼球挫伤晶体脱位病例17例(17只眼).观察其术前,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15只眼(88.24%)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术前提高1行及以上;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眼压均正常;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手术前平均减少4.57%.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能够较大程度降低手术源性角膜内皮损伤,同时获得一个较为良好的术后视力与满意的眼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对15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18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无外伤史和内眼手术史,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直接和间接检眼镜及B超检查后确诊。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功能及感染控制情况。结果:18只眼中,术后炎症控制,保留眼球者17眼,这17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后玻璃体再次积脓、眼压不能控制、行眼内容物剜除术者1眼。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10只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寻找视网膜裂孔、脉络膜缺损区及玻璃体情况,并于缺损区边缘有色素区行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结果 10只眼视网膜裂孔均位于脉络膜缺损区,脉络膜缺损区包含视盘者6只眼,缺损区上缘邻近视盘者4只眼,合并黄斑缺损者1只眼.10只眼均无玻璃体后脱离.随访观察3 ~ 20个月(平均12个月),10只眼视网膜均获解剖复位.7只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玻璃体切割、缺损缘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硅油内填充术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完整的晶体后囊膜维持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替代物的稳定性作用,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规范术式。方法:对玻璃体切割联合或不联合晶体摘除,均做完整晶体后囊膜屏障的保留,保持眼球正常生态,稳固眼内填充物。结果:本组行玻璃体切除126只眼,眼内填充物为硅油的75只眼,BSS液的51只眼。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117只眼,透明晶体9只眼;完整留有晶体后囊膜的119只眼,破裂的7只眼。回顾性分析显示硅油填充组后囊膜完整者较破裂者发生角膜混浊、角膜失代偿、前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硅油乳化时间等并发症比率均低。BSS液替代组并发症少。结论:玻璃体切割眼内硅油填充复位视网膜脱离,完整的晶体后囊膜屏障可限制硅油的游动性,减轻病人持续性强迫俯卧位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白内障行硅油取出联合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22眼)玻璃体切割术硅油充填引发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硅油取出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视力提高20眼(90.9%),视力无提高2眼(9.09%).视力提高0.01~0.09计8眼(36.36%),提高0.1~0.2计9眼(40.9%),提高>0.2计3眼(13.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硅油充填白内障行硅油取出联合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唐晶  钟捷  黄海  万宇  樊宗山 《西部医学》2017,29(12):1727-1730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与影响因素和预后。方法 纳入南充市中心医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3月接诊的儿童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儿55例(55眼),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 I组(玻切+硅油填充)16只眼, II组(玻切+硅油填充+注药)21只眼, III组(环扎+玻切+硅油填充+注药)18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 评估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儿童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总发生率为21.8%, Ⅰ、Ⅱ、Ⅲ组发生率分别为43.8%, 19.0%, 5.6%,经卡方检验, 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天内行手术者36例, 7天后行手术者19例, 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炎症均得到控制。结论 儿童眼内炎由于其特殊性, 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环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硅油填充可有效预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 尽早手术有利于提高手术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