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的监测与护理.方法 对288例入住ICU的60岁以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监测与护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288例患者中3例死于呼吸衰竭,6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3例出现精神症状,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均转入普通病房.结论 对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施行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提高OPCAB患者的护理水平,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者的术后监测与护理,以确保此类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96例入住心脏外科ICU的60岁以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呼吸系统、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糖、饮食、心理等方面的监测与护理。结果经过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96例患者中1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出现精神症状,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均转入普通病房。结论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施行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提高OPCAB患者的护理水平,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OPCAB)患者的术后监测与护理,以确保此类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20例入住综合ICU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呼吸系统、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糖、饮食、心理等方面的监测与护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20例患者中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25.5h顺利拔管,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结论 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施行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提高对OPCAB患者的护理水平,可增强患者的信心,改善其生活质量,防止或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2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护理配合。结果 22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术后心功能改善。结论专业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技术.方法 对4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多个环节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通过对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手术的难度和术后危险降低.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5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术中配合体会。方法对26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心脏表面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器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265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意外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要求护士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扎实的理论基础,备齐特殊用物,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术后护理特点及措施.分析208例OPCABG患者术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循环与呼吸系统监护、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等方面的护理情况.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7-10个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秀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89-1890
<正>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一种有效方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1]。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OPCAB具有对病人的生理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特点。但此类患者大多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心功能储备差,术后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对术后护理提出更高要求。我院2005年2月至2006年11月开展OPCAB21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护理配合的意义.方法:对95例手术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95例患者均安全接受手术,术中手术护理密切配合流畅,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康复出院.结论:护理人员在密切配合中应高度重视、熟悉手术流程,注重细节,精心做好一切准备,是该手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峰 《中原医刊》2006,33(17):1-2
目的对比分析9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和87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的疗效。方法对18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CABG死亡1例,OPCAB组无手术死亡;OPCAB组在ICU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CCABG组;但两组在死亡率、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肺部感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和CCABG均安全可行,疗效确实;OPCAB与CCABG相比,在术后恢复上有一定优势,但还不能取代CCABG。  相似文献   

11.
胡婕 《吉林医学》2004,25(1):13-15
目的 :探讨和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方法 :对 30例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 ,术后采取持续心电、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道管理、血糖监测、饮食控制、预防感染、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中出现低血糖 1例 ,快速心房纤颤 2例 ,胸正中切口愈合不良 1例 ,大隐静脉切口愈合不良 ,经积极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上述护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 ,确保患者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临床对比研究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兰 《四川医学》2010,31(9):1393-1395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研究组57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15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无1例发生心绞痛,3例术后38h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对照组7例术后24h出现心律紊乱,频发室早。其余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随防6~36个月,研究组心绞痛消失,疗效满意;对照组术后2例13个月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心律紊乱,频发室早。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安全、有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护理情况,提高病人的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4年6月间2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者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20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应密切观察病人各项生理指标,护理力求全面,必要的心理护理也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4.
程湘红 《黑龙江医学》2007,31(3):174-176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围术期管理及术后拔管。方法 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68例,采用并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安氟醚等静吸复合全麻。硝酸甘油、佩尔地平、艾司洛尔、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用于调控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结果 所有病人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入住ICU时分别为(78±42)min、(2.5±2.0)h、(8.2±6.3)h。术毕62例病人在4h内拔管。66例预后良好,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施行“快通道”心脏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拔管,减少病人在ICU的监护时间。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了能反映凝血过程全貌的血栓弹力图(TEG)作为主要方法,结合血小板计数,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凝血功能。方法选取在心外科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连续135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和中转体外循环下手术。于入手术室后、入ICU时和术后24 h 3个时间点分别采全血,做TEG和血小板计数,分析比较3个点的数值的变化。结果入ICU时和术后24 h的R时间、最大幅度和血小板计数较术前减少,LY30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ICU时和术后24 h的这4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3例患者入ICU时和术后24 h均为LY30>8%,提示存在高纤溶状态。K时间和α角度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部分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少数出现高纤溶状态;术后24 h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较术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CABG)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餐后血压和心率,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8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6例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OCABG组),75例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CABG组)。结果显示,与CABG组比较,OCABG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82.67% vs 95.28%); 与餐前相比,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在餐后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结果说明,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维持患者餐后血压及心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月完成的冠状动脉搭桥术40例,应用体外循环22例,非体外循环18例。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并发症和围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院内死亡1例,为同术期心肌梗塞:1例术后10d室颤,急症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内支架闭塞,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恢复正常。39例顺利出院,随访无心绞痛症状发生,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选择病人和于术方式、良好的心肌保护、完全再血管化及围术期密切监护治疗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和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16例冠心病患者经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经胸部正中切口。平均每例搭桥2.3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余术后15例心功改善,14例心绞痛消失,1例残留心绞痛。结论:如病例选择适当,经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并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输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3年12月进行的3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2岁,平均体重64kg,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28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6例。结果医院内死亡3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动脉无死亡,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无死亡。结论精细、熟练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Inanattempttoavoidthedeleteriouseffectsofcardiopulmonarybypass (CPB) ,off pumpcoronarybypasssurgeryhasrecentlybeenrediscoveredandrefined Overthepastdecade ,theuseofoff pumporbeating heartcoronaryarterybypass (OPCAB)surgeryhassincebecomemorepopularandwidelyused Intriplevesseldisease ,accesstothelateralandposteriorwallvesselstofacilitatecompleterevascularizationevolved ,accompaniedbytechnicaladvancesintheinstrumentationforstabilizationoftheheart Multiplepreviousauthorshavereportedaseriesofof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