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髋关节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将76例髋关节外伤患者行螺旋CT三维成像,层厚2~5 mm,重建间隔1.3 mm,1.7mm,函数30,扫描范围包括全骨盆.结果髋臼粉碎性骨折并碎骨块分离16例,全骨盆多处骨折并错位21例,股骨粗隆纵型骨折17例,股骨头粉碎性骨折22例,全部病例均获得较高质量的三维图像.结论髋关节骨折行螺旋CT三维成像,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角度来立体观察骨折移位,髋臼损伤情况及髋关节脱位程度,对患者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诊断及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方法。方法髋臼骨折患者29例,均行骨盆前后位X线摄片,同时行骨盆髋臼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确定髋臼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结果简单骨折18例,其中后壁骨折8例,后柱骨折3例,前壁前柱4例,横行骨折3例;复杂骨折11例,其中后壁加后柱4例,前壁加前柱2例,T型骨折3例,双柱骨折2例。根据三维重建结果,保守治疗6例,行手术治疗23例,均得到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经随访髋关节功能优8例,良15例,优良率79.3%。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治疗及手术入路选择中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及髋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髋关节骨折及14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重建骨盆SSD图像。结果24例均经多层面重建术(MPR)和表面遮盖法(SSD)技术重建出三维图像。结论螺旋CT对骨盆及髋关节骨折三维重建能够直观、立体、多角度的显示出骨折部位.形态.移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23例髋臼骨折患者行薄层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3DCT),对骨折类型进行三维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螺旋CT三维成像能立体、直观、准确地评估髋臼骨折的形态、类型、移位及是否合并脱位。螺旋CT三维成像在显示髋臼骨折上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及髋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髋关节骨折及14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重建骨盆SSD图像。结果42例均经多层面重建术(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和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技术重建出三维图像。结论16层螺旋CT对骨盆及髋关节骨折三维重建能够直观、立体、多角度的显示出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车祸伤等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盆骨折越来越常见,骨盆的解剖位置较深,结构复杂,骨盆骨折手术的技术要求高,手术难度大,救治不当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当骨盆受到前后方的挤压力时,因耻骨支最细,为骨盆前环的薄弱点,最易发生骨折[1]。我科于2015年4月收治左髋关节脱位、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右耻骨上支骨折患者1例,行髋臼横断伴后壁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右耻骨上支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愈合良好。本例患者是承德地区首例C型臂X线机透视下微创经皮逆行拉力螺钉治疗骨盆前环耻骨上支骨折的手术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患有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疾病的患儿的病情实施诊治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患有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疾病的患儿,采用骨盆前后位DR片对其进行检查(定义为对照组),然后采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其进行检查(定义为观察组),并作两组研究对象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疾病患儿的DR正位片中仅能够对髋关节后脱位情况进行显示,而CT三维成像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髋臼后壁骨折及存在于关节囊周围的游离骨片情况进行显示。结论:采用螺旋CT三维成像对患有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疾病的患儿进行诊治,不仅仅可以使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情况显示得更加清晰,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明确合并损伤的情况,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重组技术在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47例,行双侧髋关节螺旋CT三维图像重组,测量前倾角(FNA)、髋臼指数(AI)及髋臼壁的发育情况,与术中所见比较.结果 47例患儿前倾角均增大,最大89°,最小40°,平均(42.52±11.86)°,髋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平均(35.4±9.3)°,髋臼各壁不同程度发育不良,与术中所见符合.结论 髋关节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重组技术可以直观、全面及分解地显示髋关节的病理形态及发育不良的程度,更加精确地测量AI和FNA,提供了一个更具真实感的三维立体影像,对术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入路,纠正前倾角及髋臼指数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及髋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髋关节骨折及14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重建骨盆SSD图像。结果24例均经多层面重建术(MPR)和表面遮盖法(SSD)技术重建出三维图像。结论螺旋CT对骨盆及髋关节骨折三维重建能够直观、立体、多角度的显示出骨折部位.形态.移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重建成像在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  刘斌 《铁道医学》2001,29(3):163-165
目的 探讨螺旋CT重建成像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骨骼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所得的信息进行计算机后处理,获得三维及二维影像进行分析,并与相应X线平片进行对比。结果 骨骼系统三维及二维成像确诊例数多于平片,在病变的细节显示上优于平片。结论 骨骼系统重建成像在颌面部、脊柱病变,累及关节的粉碎性骨折及长病变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腹部病变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腹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腹部肿瘤或大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使用TOSHIBA/SX螺旋CT扫描机,以3~5mm/s进床速度,3mm的X线束厚度进行螺旋扫描,图像重建间隙1.5mm.所获的容积数据输入Sun Sparc Station 20工作站,再用TOSHIBA Xtension 2.01版本软件,重建出病变及其周围大血管和骨骼的三维图像.结果40例腹部肿瘤或大血管病变三维CT重建图像显示良好.腹部病变的整体形态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得到较好的观察.结论螺旋CT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可以重建出高质量的腹部肿瘤或大血管病变的三维图像,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腹部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肾脏之间的立体图像.从另一角度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闫国芳  张艳辉  于川波 《吉林医学》2009,30(22):2744-274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头部外伤骨折中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头面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常规颅脑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技术(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结果:200例患者常规6~8mm轴位扫描图像中,有109例颅骨未见异常,有54例看到明确骨折,发现可疑骨折37例。采用薄层骨重建和多平面及三维重建技术后,骨质结构均显示清晰,骨折显示好,并能任意角度观察,最后可疑骨折37例中,有8例排除了骨折,29例骨折显示清楚。结论:16层螺旋CT薄层骨重建、3D和MPR结合使用对头部外伤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成像对骨盆及髋臼骨折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三维CT重建评价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片、三维CT重建进行对比分析。对骨折进行分型,选择合适的方案。结果 通过X线平片确诊21例,漏诊3例(12.5%)。三维CT重建使24例均明确诊断,确诊率100%。并明确评价骨折形态和骨折移位方向,21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结论 三维CT重建能多方位,立体显示骨盆及髋臼骨折的形态,帮助术者正确估计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径,准确复位,合理固定,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SSD)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骨盆及髋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MSCT行骨盆及髋关节损伤42例扫描,重建层厚为1.25mm,间隔1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及SSD重建处理,并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42例骨盆及髋关节损伤患者MPR及SSD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位置、范围及骨碎片移位情况,SSD能显示三维空间关系,可以从各个方位准确显示表面骨结构的空间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SSD三维重建相结合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骨盆、髋关节骨折及脱位的全部细节,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双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双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志愿者和30例骨关节创伤患者用SIEMENS SOMATOMEmotion Duo CT进行螺旋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并与X线平片进行对照.志愿者用不同的层宽、准直宽度、重建增量和算法进行扫描和图像处理,分析影响三维重建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准直宽度1.0~2.5 mm、层宽1~3mm、重建增量1~2 mm、高锐利度算法可获得清晰、平滑的MPR图像,用平滑算法重建的SSD图像较高锐度算法重建的图像平滑、细腻.本组30例患者,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骨折的准确率为100%,X线平片为86.7%.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复杂骨折的细节和碎骨片的空间位置关系,且能发现X线平片漏诊的多处骨折.结论 双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是评价复杂骨折的一个有效工具,特别是诊断不规则骨的骨折和脱位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995年2月~2004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头下型或经颈型骨折病例,28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结果:2组病人经过平均5年2个月随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远期的并发症和再手术率高,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适用于高龄身体情况差的患者,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体质较好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7.
3种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假体骨换对老年人股骨颈骨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88- 0 1对 5 0 9例 60岁以上老年股颈骨折分别采用单极股骨头 ,双极股骨头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5 0 9例术后 2~ 4周均恢复行走活动 ,死亡 2例。 4 0 2例获 1 5~ 7年随访 ,满意率 (6~ 2 4级 ) ,单极头 90 6% ,双极头 96 77% ,全髋95 %。 4 0 2例X线片检查 ,髋臼完好 2 60例 ,髋臼外缘增生 92例 ,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中心脱位 1例。由于外伤髋臼脱落 1例 ,假体柄下沉 >2mm8例 ,假体透光区 >2mm4 0例。结论 本组资料表明 3种类型假体置换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高龄及活动量不大不强求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股骨头尤其双极头也可望达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韦吉风  马云彪  刘旭 《中国现代医生》2013,(35):58-59,F000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骨盆外伤患者的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的影像学资料,即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同时与普通X线摄片(DR)图像进行对比. 结果 X线检查检出骨折89处,CT检查检出骨折143处,其中包括X线检查为阴性的隐匿性骨折和X线检查为阳性的其他部位隐匿性骨折. 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隐匿性骨折的有效手段,提高骨折的检出率,对骨折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在复杂骨盆骨折精确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例骨盆骨折患者行骨盆CT扫描,采用Mimics三维重建软件重建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模拟复位,将三维重建的螺钉、钢板内固定模板与之拟合,明确内固定置人的方向、长度、角度等数据,建立数字化虚拟手术设计系统,初步指导临床应用.结果:重建出骨盆骨折的三维数字化虚拟可视模型,可进行多种长度、角度、体积等数字化测量,与数字化内固定模板拟合良好,术中所见与虚拟三维重建图像及快速成型骨盆模型非常相似.结论: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可个体化设计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是辅助治疗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平扫层厚2mm,重建层厚1mm。结果: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均清晰显示16例寰枢椎损伤情况,其中C1骨折5例,齿状突骨折8例,C2椎弓骨折2例,枢椎椎体骨折1例。表现为骨质连续性中断或齿状突前间隙增宽、寰枢关节移位等。结论:寰枢椎损伤的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能更好显示骨折的情况,可作为上颈椎损伤临床诊断和治疗影像学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