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海君  田芳  冯亚芬 《全科护理》2014,(22):2111-2112
正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特殊类型,因发作时QRS波群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绕等电位线连续扭转得名[1]。1966年,法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德塞尔泰纳(Dessertenne)首先描述并命名了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其发生机制与折返有关,因心肌细胞传导缓慢、心室复极不一致引起。TdP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Q-T间期延长而诱发,如先天性长  相似文献   

2.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sdsPoints,TdP)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如抢救不及时,常迅速危及生命。为提高TdP的抢救成功率,本文报告10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分型及治疗加以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性别和年龄10例中女性9例,男性1例,年龄9~79岁,平均56.5岁。1.2病因冠心病4例,合并低血钾3例,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合并肺心病1例。心肌病2例,其中卫例因房颤用乙胺碘映酮治疗,25天后发生TdP,血清钾为3.2mmol/L,另1例因腹腔肿瘤手术切除,术中出现TdP。非家族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2例,均合并…  相似文献   

3.
王英  廉姜芳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86-1388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因编码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ST-T易变、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及发作性眩晕。目前已发现十个与LQTS相关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4.
但苏 《新医学》1989,20(8):430-432
TdP是一种与QT间期延长相关联的恶性心律失常,临床对策有别于普通室性心动过速。本文扼要介绍了近年来在TdP临床对策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425例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年龄〈65岁组与≥65岁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前PR间期、AH间期、射频消融的成功率、操作时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术前电生理检查结果≥65岁组的PR间期、AH间期明显长于〈65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射频消融手术的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慢径消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2010年6月成功救治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患者入院初期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阿斯综合征,经及时行心脏电复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时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住院12天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忠祥  崔长琮 《新医学》2002,33(3):140-140
1引言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因编码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离子通道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组心律失常综合征,临床上以QT间期延长、QTT易变、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以及发作性晕厥、心脏性猝死为特征.尽管LQTS是一相对少见的疾病,但它是儿童和年轻人发作性晕厥和意外猝死的主要病因,成为当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性猝死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极易发生昏厥和抽搐,救治不及时,易转变为室颤而死亡。多数TdP是心室肌复极不一致,引起多环路折返所致。近年文献报道有因触发活动、早期后除极和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而引起者。因发生机理不同,临床治疗措施各异。在临床工作中,尤其在急诊抢救时,如能及时确诊,合理用药,则可挽救病人生命。本文结合自律性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作一扼要讨论。患者女性,29岁,职工。10年前开始偶有发作性胸闷,心悸,眼花,黑朦及短暂性景厥。当时作心电图检查示ST…  相似文献   

9.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律失常中心室率不快的一组临床类型.它包括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逸搏或逸搏心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等种类.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逸搏或逸搏心律包括:房室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房室交界性心律、心室自主心律.而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传导阻滞包括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其中房室传导阻滞有一度、二度(Ⅰ型、Ⅱ型)、三度等;室内传导阻滞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双侧束支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分支传导阻滞、三分支传导阻滞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救治长间歇依赖早搏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长间歇依赖室性早搏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导致的心源性晕厥或猝死患者共14例,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8例,室颤(w)5例(2例由TdP转化而来),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1例,呈反复发作的特点,予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结果临时心脏起搏救治长间歇依赖室早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明显,8例TdP和1例VT的治愈率100%,5例VF的治愈率40%,死亡3例。结论临时心脏起搏救治长间歇依赖室早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杂多径路心动过速时的应用拖带和程序S2刺激进行诊断和鉴别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间歇性预激波患者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心脏电生理检查行右心室拖带刺激和心室程序S2刺激,测量最后一跳刺激信号到自身心房波间期减去心动过速下心室到心房的间期(SA-VA)和起搏后间期(PPI)-心动过速周长(TCC),并行常规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 结果术中心室分级刺激S1S1:350 ms诱发右侧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TCL为372 ms, PPI为395 ms,继续行心房S1S2:500/310 ms刺激,"跳跃"诱发同前一样的室房波不融合心动过速。再次行心房S1S1:280 ms刺激,可反复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旁路参与的心动过速下给予心室程序S2刺激,测量PPI为385.1 ms, TCL为360.1 ms,PPI-TCL≤20 ms,证实为右侧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同时存在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行心动过速,给予常规射频导管消融成功径路和旁路。术后随访12个月未有心动过速发作。 结论通过右心室心室拖带刺激,以及测量SA-VA间期和PPI-TCL间期可以用来鉴别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间隔房室旁路。  相似文献   

1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室上速,异位激动点在希氏束以上,心动过速形成时心室不是必须参与成分,大多数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多数室上速由折返机制引起,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心房,分别称为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药的研发费用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及早发现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合理评估药物的研发前景对药物研发十分重要。其中药物引发的心电图QT间期延长,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潜在危险性大,心电复极化延长可潜在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 ventricular heartbeat tachycardia,TdP)。TdP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心律失常,易致猝死[1]。国内外对此问题已达成基本共识,因此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及时发现和综合评估对加强致QT间期延长药物的认识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为此于2002年11月发布了非抗心律失常药潜在致QT/Qrrc间期延长和致心律失常的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评价两个指导原则的讨论稿。  相似文献   

14.
宽QRS波心动过速是指QRS波群时间≥0.12秒、频率〉100次/分、节律规则或不规则的心动过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症,在临床上主要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2类。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占大多数(约90%),而后者一般伴发3种情况: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窦律时呈束支或室内传导阻滞、伴房室旁道前传(如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房扑)。  相似文献   

15.
罗韶金 《临床医学》1997,17(12):40-42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速,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但也常发生在与心脏疾病无关的情况中,发作时病情紧急,易致患者猝死,故属于恶性心律失常,近年来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且取得了一些进展,现介绍如下。 1 命名、分类及病因 通常仅把基本心动中伴QT间期延长者称为扭转型室速,其它呈扭转多变形态者称为多形性室速,但也有作者以室速形态来分类,统称为扭转型室速,有部分作者将它们统称为多形性室速,而将扭转型室速作为多形性室速的一种类型。本文按Coumel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34例室内传导阻滞患者,其中11例发生了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的12导心电图QT间期的改变与34例健康人QT间期的比较。结果:(1)无论哪一种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QT间期与健康人比较都有显著差异;(2)室内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直接影响QTd大小的变化;(3)心功能整,EF值降低,QT间期增大。因此,室内传导阻滞患者EF值降低QT间期增大的时室速、室颤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7.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为一严重室性心律紊乱。我们用经食管心房起搏控制TdP发作。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选择:6例均为本院1986~1994年住院患者,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34~69岁,平均43岁。1.2治疗方法:6例均为反复发作性昏厥,抽搐,频发室性早博(室早)。昏厥发作时心电图证实为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6例皆给予静脉补钾、补镁、异丙基肾上腺素以及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等治疗后,症状控制仍不满意。随之给予食管心房起搏(XD-Ⅱ型起搏仪,苏州东方电子仪器厂产),起搏频率在心电监护下,以不出现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功消融慢径时出现的交界性心动过速的频率特征。方法:43例确诊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患者。经心脏彩超及临床证实无其它器质性心脏病,按常规消融慢径的方法行房室结改良。结果按放电过程中出现的交界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将病例分为三组,观察不同组别的成功率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结果:交界性心动过速频率为80bpm-100bpm组,成功率7例(16.3%),房室阻滞1例(14.3%),无房室阻滞发生;频率为100bpm-120bpm组,成功率25例(58.1%),室房阻滞9例(36.1%),房室阻滞2例(8.0%),频率为120bpm-140bpm组:成功率11例(25.6%),室房阻滞7例(63.6%),房室阻滞1例(9.0%),结论:在AVNRT的消融过程中出现中等频率的交界性心动过速预示着更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加奎尼丁复律致QT间期延长的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孙希娟1刘伊丽临床上,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已受到重视,现报道不适当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TDP)1例。病例报告女,38岁。因风湿性心...  相似文献   

20.
长Q-T综合征(LQTS)是由于编码心脏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导致相应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1].其临床特点为心电图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和猝死.按病因可分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我院于2006年10月成功救治1例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伴长Q-T综合征的病人.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