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卡胺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顽固性心室颤动成功一例报告(反复室颤非同步电复律124次)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72111)刘力文,丛培玲,伊长华,杨清明,张文菊急性心肌梗塞重要,并发症心律失常,特别是严重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常危及病人生命。我们用氟卡...  相似文献   

2.
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一例山东省菏泽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吴明永1992年4月我院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反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经多次电击除颤及并用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最后经静脉注射硫酸...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心室颤动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各种方案包括选择性治疗“警告性心律失常”,非选择性地对所有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预防用药以及仅治疗心室颤动和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心律失常。在美国,对大多数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用利多卡因预防原发性心室颤动;而在欧洲,主要采取迅速处理心室颤动和选择性地预防用药。对这些不同的处理方案尚没有一个比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氟卡尼的特性及其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氟卡尼(flecainide)与普罗帕酮同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在国内应用较普通,但美国FDA没有批准静脉注射普罗帕酮[1],而在国外氟卡尼则是比较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之一.为与国际接轨,目前在国内抗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均涉及到氟卡尼的使用[2,3].为使国内医生更好地了解氟卡尼的电生理和药理特性以及在心房颤动(AF)中的应用,笔者就有关内容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心电监护在恶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监护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患者能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得到处理。我科从1995~1997年曾凭借心电监护成功地抢救了16例患者96例次阿-斯综合征发作。  临床资料 16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7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32岁。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2例(包括急性心肌梗塞9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例),三度房室阻滞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心律失常1例。除1例死于心脏破裂外,其余均好转出院。  96例次阿-斯综合征发作时的心电图分类:1心室颤动(图1):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现心室颤动82次(其中1…  相似文献   

6.
心室颤动是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虽已有大宗抢救住院前和住院时心室颤动成功的报道,但有关住院后心室颤动复发的报告不多。本文回顾性研究141例急性心肌梗塞或急性心肌缺血并发心室颤动后幸存的住院病人,旨在分析影响心室颤动复发的因素。病例和方法:男性105例,平均年龄59岁;女性36例,平均年龄61岁。心室颤动的病因:急性心肌梗塞121例,急性心肌缺血(指静止时持久性心  相似文献   

7.
汪吉红  黄玉华 《山东医药》1996,36(11):30-30
Q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枣庄市立医院(277138)汪吉红,黄玉华QT离散度(QTd)或QT间期离散度对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疾病和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猝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动态心电图检出的56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研究证实增加迷走神经张力能防止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心律失常。在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时,迷走神经刺激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心室颤动阈和降低自发性心室颤动的发生率。迷走神经刺激对心室电稳定性的有益作用,设想是由于胆碱能神经末稍释放乙酰胆碱所致。由此,作  相似文献   

9.
何勇  郑强荪  柳荫  王毅  汤雁玲 《心脏杂志》2005,17(2):125-125
心室颤动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能及时终止心室颤动,预示患者即将死亡。查阅文献,心室颤动2h抢救成功的个例少见。  相似文献   

10.
CAST(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研究目的是验证以下假设:抑制心肌梗死后病人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室早是否可以减少由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死亡或心跳骤停。首次 CAST(CAST I)选择恩卡尼·氟卡尼和吗拉西嗪(moracizine,乙吗噻嗪)为试验药物。1989年 CAST 资料和安全委员会建议终止恩卡尼和氟卡尼的试验,因为治疗组死亡率高于安慰剂组。当时仅320例病人参加吗拉西嗪试验,观察到治疗组死亡率较低。因此,吗拉西嗪作为第二次 CAST(CAST—Ⅱ)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研究表明QT间期离散度(QTd)和心室晚电位(VLP)可视为预测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性猝死的独立因素。我们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和 VLP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 对象:急性心肌梗塞组为1993年1月至1998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64例,自发病之日起随访1年,期间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8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经检查无心脏疾患者30例,无一例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性别、年龄与急…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与临床的关系王汉林,孙风春近来已有资料发现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塞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病人的QTd明显增加。本文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QTd与临床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原发性心室颤动前的表现,作者对262例急性心肌梗塞发作6小时内入院而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记录心电图12小时,分析警告性心律失常(每分钟多于5次的室性早搏、早搏指数 QR'/Q-T<0.85、多源性或成对的连续室性早搏)、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原发性心室颤  相似文献   

14.
反复发作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伴有昏厥的患者在治疗上存在许多问题。作者对43例此种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研究,33例系由心室颤动后复苏,10例为室性心动过速。男性33例,平均年龄为54岁;女性10例,平均43岁。24例(56%)患有冠心病,8例无心脏病。由急性心肌梗塞或其他可能治愈的疾病所引起者不包括在内。患者分为两组。组Ⅰ26例,先作急性药  相似文献   

15.
急性房颤 (持续时间 <48h)病人常需急救药物抢救 ,并得住进心脏护理病房。早期复律可迅速缓解症状 ,减少血栓栓塞的危险性 ,降低房颤再发的机率 ,是治疗的关键。已进行了一些随机对照试验评估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氟卡尼、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普罗帕酮、乙胺碘呋酮和索他洛尔 )对急性房颤的疗效。结果表明静脉给予氟卡尼是最有效的 ,2小时成功率 5 9%~ 92 %。单盲临床试验表明口服氟卡尼 3~ 8小时心律转复为5 9%~ 95 %。这些研究说明口服与静脉给予氟卡尼对急性房颤都有治疗效果。本项研究采用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旨在比较口服、静脉两种…  相似文献   

16.
26例服用普罗帕酮、奎尼丁(短效)或氟卡尼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患者,口服长效二氢奎尼丁300mg一日2次,平均随访3.8±1.7个月,20例(77%)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终止发作。无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3年中13例住院患者发生心搏骤停时动态心电图的分析,以了解骤停前效小时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作次数是否增加;起始心律失常是否为 VT 而不是心室颤动(VF);复苏成功与临床、心血管造影或骤停时心律失常资料是否有关。方法:患者符合于以下条件:(1)住院前都有心搏骤停或晕厥史;(2)骤停时都有动态心电图记录并进行心肺复苏和去颤;(3)骤停前10天无急性心肌梗塞;(4)骤停不是由新的心肌损伤所引起。13例中9例做过冠状动脉造影,1例尸体解剖,每例由心血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与水土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关。实验证实,微量元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报道通过调节机体微量元素的代谢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能性。本文报道对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律失常患者血中部份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共检测108例,其中67例为各种类型阵发性心律失常,8例为心室颤动,6例持续性心律失常,这些病例为研究组;27例大灶性心肌梗塞无心律失常者为对照组。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两组病人红细胞及血浆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包括铜、锰、铬、镍、锌),进行比较。结果:心律失常患者红细胞中铜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氟卡尼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26例,并与24例服奎尼丁者对比。平均随访1年发现,氟卡尼1个月、6个月及1年的有效率分别为46.2%,65.6%和65.6%。而奎尼丁组的有效率则分别为41.7%、50.0%和33.3%。本观察表明,氟卡尼是预防阵发性房颤的有效药物,其1年有效率高于奎尼丁。  相似文献   

20.
近年研究指出,QTc间期延长的急性心肌梗塞极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本文对6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室复极异常与猝死的关系作一分析,以期找出心跳骤停的先兆。 1.研究对象及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心脏骤停的31例作为观察组(平均年龄62岁),其中21例心电图证实为原发性心室颤动,余10例均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其中9例心跳骤停发生于8小时以内。另取性别相同,年龄相近(每一配对相差不超过3岁,平均年龄61岁)及梗塞部位相同的31例非心跳骤停的存活患者作为配对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