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经肾脏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IgA肾病82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资料。根据病程中血压状况分为高血压组(A组)33例;非高血压组(B组)49例。比较2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A组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占同期IgA肾病的40.24%。A组贫血、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B组(P〈0.05),24h尿蛋白定量大于B组(P〈0.05),而水肿、血尿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IgA肾病病理损害重度者的比例高于B组,病理类型以MsPGN为主,占60.61%。肾小球硬化和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肾间质病变程度较重(P〈0.05),新月体形成率较低(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24h尿蛋白量大,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伴高血压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结果特征。方法经肾活检确诊的117例IgA肾病患者,分为高血压组(A组)与非高血压组(B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特征。结果A组中伴有高血压者占28.21%,患者蛋白尿、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1)。其病理改变也较重,肾小球Lee’s分级:Ⅳ型占48.49%,Ⅴ型占21.21%;肾小管间质病变:中度占45.45%、重度占24.25%,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肾血管病变占78.79%,中度病变为24.24%,重度病变为15.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和肾脏病变较重,高血压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将228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血尿酸正常组(154例)和高尿酸血症组(74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血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Tc)、血白蛋白(Alb)以及肾脏病理改变的差异。结果与血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尿蛋白明显增多(P〈0.01),eGFR显著降低(P〈0.01),肾小球球性硬化比率显著升高(P〈0.05),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和。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显著加重(P〈0.0B),肾内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GFR与肾小球硬化的比例呈负相关(r=-0.308、P〈0.01)、与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呈负相关(r=-0.170,P〈0.01)、与肾小管间质受损的程度呈负相关(r=-0.409,P〈0.01);而血尿酸与肾小球硬化的比例呈正相关(r=0.147,P〈0.05)、与。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呈正相关(r=0.193,P〈0.01)、与肾小管间质受损的程度呈正相关(r=0.219,P〈0.01);24h尿蛋白定量与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呈正相关(r=0.259,P〈0.01)、与肾小管间质受损的程度呈正相关(r=0.225,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时肾功能异常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经肾活检确诊的190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患者血肌酐(SCr)130μmol/L为界分为2组:肾功能正常组(SCr〈130μmol/L)128例和肾功能异常组(SCr≥130μmol/L)62例。同时对其肾脏病理进行半定量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且通过回归分析与其肾功损害相关的因素。结果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肾功能异常组男性比例明显增高(72.6%1;L28.9%,P〈0.01),年龄更大[(34±10)岁比(30±9)岁,P〈0.01],病程更短[(11±17)]个月比(20±41)个月],同时收缩压更高[(141±19)比(123±17)mmHg,P〈0.01],24h尿蛋白定量增多[(3.31±2.70)g比(2.25±2.19)g,P〈0.01]。同时其患者肾脏病理反映慢性病变的指数均明显增高。多因素分析还显示,与肾活检时肾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大,收缩压增高,24h尿蛋白定量增多,以及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指数增高。结论肾活检时肾功能异常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改变均明显加重,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指数增高与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时肾功能异常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IgA肾病(kAN)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时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行常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包括总GFR和分肾GFR),同时行肾活检按Lee氏分级标准将肾脏病理改变分级,Katafuchi积分标准对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包括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血管损害进行积分,将积分与上述显像指标(GF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病理分级增高,GFR趋于降低,各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相关分析示GFR与肾脏病理总积分、肾小球损害(尤其是节段损害和全球硬化)、小管间质(尤其是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及血管损害呈负相关(P〈0.05或P〈0.01);在临床指标方面,GFR与血清肌酐和尿蛋白定量及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通过^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获得的GFR与IgA肾病肾脏病理学改变及临床指标关系密切,其在IgA肾病患者病情监测、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肾小球足细胞病变,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50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利用podocalyxin(PCX)作为标记蛋白,标记尿液和肾组织足细胞,收集患者肾活检时临床资料,各项病理指标和肾组织足细胞PCX荧光表达采用不同的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评分,电镜检测肾小球外周袢的足突宽度。结果①IgA肾病患者中尿足细胞染色阳性为32例(64%),较健康对照者有统计学差异。②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尿蛋白水平、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血浆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P〈0.05)。③光镜示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肾小球硬化程度、新月体发生率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明显增高(P〈0.05),但小管间质病变与肾组织足细胞PCX表达阳性指数,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④电镜结果提示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阳性足突宽度明显增宽(P〈0.05)。结论足细胞尿是反映肾脏疾病轻重的一个指标,足细胞尿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指标是否能够独立预测患者的预后还有待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病理损害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36例DN患者进行组织学分级(Ⅰ~Ⅳ级),并对其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24h尿蛋白定量随病理损害程度加重而增加,但Ⅳ级(肾小球硬化〉50%)尿蛋白定量反而减少;②Ⅳ级尿免疫学检测及镜下血尿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Ⅲ级(P〈0.01;P〈0.05);③D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浮肿和高血压,二者的发生率均随病理损害加重而增加;Ⅳ级较Ⅰ、Ⅱ、Ⅲ级差异明显(P〈0.05);④DN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最高,为86.2%,Ⅱ级以上为100%;⑤心血管病变发生率为57.2%;⑥神经病变、脑血管病变和白内障发生率与病理损害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D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浮肿及高血压;随着病理损害程度的加重,血尿及免疫学检测异常、血尿阳性率及24h蛋白定量明显增加;视网膜病变与DN关系密切,其次是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诱发大鼠IgA肾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在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单纯切肝组(A组)、单纯前列腺炎组(B组)和前列腺炎+切肝组(C组)。比较3组大鼠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血清肌酐和前列腺匀浆IgA水平,肾组织病变程度,以及IgA、IgG、IgM、补体巴沉积情况。结果:3组大鼠之间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以及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5周时,B组、C组前列腺匀浆IgA水平较A组高(P〈0.05),但B组与C组之间无差别;第25周时,C组大鼠[gA沉积的阳性率为72.7%(16/22),较A组25%(3/12)和B组23.1%(3/13)高(P〈0.01)。C组22只大鼠16只系膜轻度增殖,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75%伴有IgG和绒IgM沉积;均无补体G沉积;无明显血尿、蛋白尿。结论:CP在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低下可诱发大鼠IgAN,证明CP是IgAN病因之一。CP时前列腺局部产生的IgA水平增加,可能是沉积IgA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7(BMP-7)在不同病理类型IgA肾病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89例IgA肾病患者分成3组:A组为47例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B组为29例中重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C组为13例增生硬化或硬化性IgA肾病。检测患者的血压、尿蛋白量(24 h)、Scr和Ccr。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测定患者肾组织冰冻切片及其血、尿中TGF-β1和BMP-7水平。计算患者病理切片硬化肾小球数、新月体数和间质纤维化面积百分比。结果 随着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病变的加重,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增多,其血压、尿蛋白量(24 h)、Scr逐渐增加,除B、C两组间尿蛋白量(24 h)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肾组织及血、尿TGF-β1明显增多,C组显著降低(P<0.01)。肾组织冰冻切片及血、尿BMP-7随着肾脏病变的加重,水平逐渐下降(P<0.01);而且与Ccr呈正相关;与血压、Scr、尿蛋白量(24 h)、硬化肾小球数、新月体数、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呈负相关。结论 TGF-β1在IgA肾病系膜增生严重时明显增加,肾脏广泛纤维化时明显降低,可能参与了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BMP-7随肾脏病变的加重而明显降低,可能导致其抗肾纤维化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25-(OH)2D3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CD2AP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霉素模型组,后者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ADR)诱导肾病模型,再随机分肾病组和1,25-(OH)2D3组。实验5周末测定大鼠尿蛋白、相关生化指标及电解质。肾小球CD2AP免疫组化及荧光染色分析肾小球CD2AP蛋白的表达。多元回归分析CD2AP的平均吸光度值(A)与上述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大鼠尿红细胞、尿蛋白、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甲状旁腺素(PTH)明显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Alb)、1,25-(OH)2D3、离子钙(Ca^2+)降低(P〈0.05或P〈0.01),磷(P)无明显差异(P〉0.05),CD2AP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肾病组相比,1,25-(OH)2D3组尿红细胞、尿蛋白、TC、TG、PTH下降(P〈0.05或P〈0.01),而Alb,1,25-(OH)2D3、Ca^2+增加(P〈0.01),P无明显差异(P〉0.05),CD2AP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值与尿蛋白呈负相关(rs=-0.63,P〈0.01),与1,25-(OH)2D3、Alb水平正相关(rs=0.59、0.27,P〈0.05)。结论1,25-(OH)2D3可减轻ADR肾病大鼠血尿、蛋白尿,调节血脂及钙磷代谢障碍,恢复CD2AP蛋白的表达,具有保护肾脏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隐匿性肾炎的临床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特点及其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肾活检的323例隐匿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和肾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323例隐匿性肾炎患儿中,单纯性血尿229例,单纯性蛋白尿19例,血尿伴蛋白尿75例。肾组织病理改变类型包括:轻微病变103例(31,89%)、基本正常74例(22.91%)、IgA肾病(IgAN)73例(22.60%)、薄基底膜病(TBMN)27例(8.36%)、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18例(5.57%)、局灶增生性肾炎(FPGN)10例(3.10%)、膜性肾病(MN)8例(2,48%)、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舢)8例(2.48%)、微小病变(MCD)1例(0,31%)、IgM肾病(IgMN)1例(0.31%)。单纯性血尿组中肾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的比例较血尿伴蛋白尿组明显偏高(P〈0,01);血尿伴蛋白尿组中IgAN的比例高于单纯性血尿组和单纯性蛋白尿组(分别P〈0.01、P〈0.05)。IgAN的Lee分级:单纯性血尿组中Ⅰ、Ⅱ级85.00%,Ⅲ级及以上15.00%;血尿伴蛋白尿组中Ⅰ、Ⅱ级58.10%,Ⅲ级及以上41.90%,明显高于单纯性血尿组(x^2=6.47,P〈0.05)。结论:儿童隐匿性肾炎的病理以轻微病变、基本正常、IgAN为常见表现,血尿伴蛋白尿患儿病变较单纯性血尿患儿为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原发性IgA肾病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non-IgA 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non-IgA MsPGN)的临床及肾脏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选择我科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A组)和non-IgA MsPGN患者(B组)进行临床与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A、B组的性别、前驱上呼吸道感染诱因、起病时伴发高血压、镜下血尿、血肌酐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较A组起病年龄小,起病时伴发肉眼血尿比率低,肾病综合征发生率高,血IgG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肾小动脉病理改变发生率高于B组(P<0.05),IgM、C3沉积、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大块状致密物、足细胞微绒毛化、肾小球基底膜分层发生率均较B组高(P<0.01).结论 IgA肾病与non-IgA MsPGN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上存在明显差异,IgA肾病较non-IgA MsPGN病理损伤重.  相似文献   

13.
123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特点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3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23例IgA肾病患者在21岁~4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65.8%);临床表现以发作性肉眼血尿最多见(占36.6%);病理类型分级以Ⅱ级(56.1%),Ⅲ级(20.3%)为主;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呈正相关(P〈0.01);随着Lee氏病理分级程度的增高,血肌酐、血尿酸、血脂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IgA肾病临床类型多样,其组织形态学改变轻重不一,宜尽早做肾活检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成人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临床和病理特点,探讨血尿类型与病理严重程度的关系,寻找能较好反映单纯血尿患者肾脏病变程度的指标。方法选取90例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比较不同血尿类型以及不同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指标。结果90例患者中IgA肾病32例、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7例,为最主要的病理类型。镜下血尿组各指标中除球性硬化、血管玻璃样变及IgA沉积外,其余各临床与病理指标均与肉眼血尿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随着单纯血尿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各病理参数积分均显著增加。结论成人单纯性血尿最主要的原因是IgA肾病,病理类型以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见。不能单纯以血尿类型来判断肾脏病理严重程度。肾小管间质损害可以反映单纯性血尿患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年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我院住院患者,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年龄分为小于20岁组,21岁~30岁组,31岁~40岁组,40岁以上组。结果:IgA肾病患者在21岁~4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66.9%);临床表现中发作性肉眼血尿以11岁~20岁最多见(占80%);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总胆固醇与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岁以上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壁增厚变性比例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血压、血尿酸、血脂情况,而且病理预后指标较差,应早期肾穿刺活检,对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及施行不同的治疗方案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 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为褪黑素用于治疗 IgA 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为健康对照组(n =22)及 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组(n =4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浆褪黑素水平及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浆褪黑素降低[(64.05±29.23)ng/ L vs.(80.54±35.12)ng/ L,P 〈0.05],而血浆 MDA 水平升高[(45.17±26.47)U/ ml vs.(31.14±26.00)U/ ml,P 〈0.05],血浆 SOD 水平下降[(76.25±19.34)U/ ml vs.(86.71±18.55)U/ ml,P 〈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IgA 肾病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与 MDA 水平呈负相关(r =-0.308,P 〈0.05),与 SOD 水平呈正相关(r =0.321,P 〈0.05)。结论: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较健康人降低,血浆 MDA 水平随血浆褪黑素水平降低而升高,血浆 SOD 水平随血浆褪黑素水平降低而降低。提示血浆褪黑素水平的降低引起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下降,进而参与了 IgA 肾病的进展。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可能为治疗 IgA 肾病具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伴有高脂血症的IgA肾病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伴有高脂血症的IgA肾病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经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86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资料.根据病程中患者血清脂质水平,分为高脂血症组40例和非高脂血症组46例.比较2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高脂血症组血尿酸和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非高脂血症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相似文献   

18.
98例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3年2月~2007年9月间经我院肾内科病理室诊断的98例特发性FSGS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肾活检组织形态学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临床与病理联系分析。结果:(1)98例特发性FSGS以20岁~45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占59.1%),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6%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4.3%。(2)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NS)最常见,占43例(43.9%),发病时常并发高血压(49.0%)和慢性肾衰竭(35.7%)。肾衰竭组的肾病范围蛋白尿发生率、高血压的发生率及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3)主要病理特征:76.5%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球性硬化,其中球性硬化比例≥25%者占36.7%;82.7%患者伴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其中Ⅱ~Ⅲ级占15.3%。肾衰竭者Ⅱ~Ⅲ级肾小管间质病变比例较肾功能正常者高(28.6%vs10.0%,P〈0.05)。(4)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比例与血清肌酐值、病程及年龄呈正相关(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Ccr呈负相关(P〈0.05)。球性硬化比例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特发性FSGS在占本地区同期肾活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6%,该病常并发高血压和慢性肾衰竭,病理上常见明显的肾小球球性硬化及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膜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M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27例HBV-MN和3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中医证候等方面的异同。结果:(1)临床表现:HBV-MN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IMN组(P〈0.05);两组临床表现构成比经Fisher精确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肾脏病理:两组均以Ⅰ期、Ⅱ期膜性肾病常见,肾脏病理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检查,两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肾血管等各项病理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荧光检查,HBV-MN组表现为多种免疫复合物、多部位、高强度沉积,而IMN组主要以IgG、C3在上皮下和基底膜高强度沉积。(3)中医证候:本虚证中,两组均以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高,而且两组本虚证候分布及各项本虚证候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标实证中,HBV-MN组湿热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IMN组(P〈0.05),而IMN组中血瘀证和水气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HBV-MN组(P〈0.05)。HBV-MN组湿热证候积分明显大于IMN组(P〈0.05),而IMN组血瘀证候积分明显大于HBV-MN组(P〈0.01)。结论:HBV-MN多发于男性中、青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合并肾病综合征;病理特征为多种免疫复合物、多部位、高强度沉积,以Ⅰ期、Ⅱ期膜性肾病常见;中医证候以脾肾气虚挟湿热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