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急性发作期的诊断价值及方法.②方法 总结分析16例确诊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对比表现,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 显示壁内血肿.③结果 1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A型1例,B 15型.CT主要表现为:所有病例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主动脉内膜钙化者伴有钙化斑内移;5例见主动脉内壁上有溃疡形成;1例合并主动脉夹层;3例并发胸腔及心包积液.多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血肿的部位、累及范围、血肿程度以及并发症.④结论 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急性发作期具有重要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诊断优势。方法对26例经256层螺旋CTA诊断为AIh的患者,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等,结合轴位图像,分析AIh的部位、形态、有无溃疡及胸腔积液等。结果单纯AIh 7例,表现为沿主动脉壁的环状或新月形低密度,CTA显示没有强化,主动脉内壁光滑;溃疡性AIh 19例。18例溃疡周围有较明显粥样斑块和钙化斑块,1例无粥样斑块和钙化斑块;3例有少量胸腔积液,15例溃疡性AIh合并中等以上胸腔积液。结论多层螺旋CTA可无创清晰显示AIh,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4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6层螺旋CT主动脉血管成像。结果经16层螺旋CT扫描成像后,能够将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大小范围、形态变化和分支血管情况立体显示出来。结论 16层螺旋CT在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进行血管成像时具有准确快速全面的特点,对于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壁内血肿临床患者病例34例,对其采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均得到明确诊断,其中A型者6例,B型者28例;壁内钙化内移者24例;主动脉壁内血肿厚度(8.79±3.21)mm,受累主动脉管径(32.62±6.63) mm;合并主动脉溃疡者6例.结论 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进行明确诊断,准确性高,影像学特点明显,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11月-2011年11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疑似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48例,对其多层螺旋C T血管成像对其进行诊断,采用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曲面重组以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图像.对所得的心血管影像进行评估,对血肿的部位以及范围予以明确.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对48例患者进行检查后得出,被诊断为AIH的患者有48例,在这其中有4例被诊断为A型,有40例被诊断是B型,有16例被诊断是AIH合并有主动脉穿通溃疡.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血管成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方法显示壁内血肿及穿透溃疡。结果:12例均诊断为AIH,其中,A型2例、B型10例,4例AIH伴主动脉穿通溃疡(PAV)。结论:MSCT可直接观察到病变程度及累及范围,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8.
为探讨多层螺旋CT数据重建在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主动脉壁内血肿病例11例,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数据薄层重建后进行MPR、CPR、MIP、VR等后处理。结果发现,11例患者中StanfordA型2例、B型9例。平扫增厚主动脉壁呈高密度10例。等密度1例,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增厚主动脉壁均未见明显强化,主动脉内膜小渗漏孔1例。合并主动脉溃疡6例,主动脉瘤样扩张1例。由此可知,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范围、并发症、合并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鉴别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疑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人,全部行64层螺旋CT进行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三维图像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大小、形态、变化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全面的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理解剖关系,对于选择治疗方案或术后随访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64排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平扫及血管成像对图像进行VR、MIP、MPR、CPR等图形处理,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CT表现。结果64排螺旋CT的强大的图像处理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大小、形态、变化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创、全面等优点,对于主动脉壁内血肿选择治疗方案或术后随访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 (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 DSCTA)在主动脉壁内血肿 ( 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MH)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exclusion,EVE)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间,36例患者经DSCTA检查诊断为AIMH,其中12例Stanford B型患者EVE术后行DSCTA随访观察。在工作站上完成患者的图像重建及分析工作,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 (MPR)、最大密度投影 (MIP)及容积再现技术 (VRT)等。壁内血肿患者重点观察血肿CT表现、血肿累及范围并分型、是否并发主动脉壁溃疡等,EVE治疗患者则重点观察血肿转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6例AIMH包括Stanford A型11例、Stanford B型25例。所有患者血肿区域均未见撕裂内膜片显示及对比剂进入血肿内。血肿部位主动脉最大直径3.8~5.4 cm (平均4.3 cm),血肿最厚径0.5~1.3 cm (平均0.9 cm),血肿最厚层面主动脉腔最小直径/最大直径比值为0.74~0.98 (平均0.85)。3例Stanford A型、8例Stanford B型可见到一个或多个溃疡形成,3例Stanford B型患者并发腹主动脉远端内膜撕裂。12例EVE治疗患者术后血肿均有不同程度缩小,4例血肿基本吸收,3例支架覆盖区溃疡消失。9例患者支架形态正常,3例支架稍变形。所有患者未见支架内漏,大分支血管通畅。结论 DSCTA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且无创等优点,可以作为AIMH诊断及EVE术后随访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患者中检出主动脉夹层14例,主动脉瘤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1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1例,主动脉炎1例,胰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1例,主动脉正常者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主动脉的部位、范围、破口位置、瓣膜情况,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对46例主动脉夹层(其中11例有术前及术后对照)患者进行了MSCTA胸腹联合检查,将原始数据初步重建后传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结果:46例均满意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的部位和范围,真腔、假腔、内膜片及撕裂口均能得到清楚显示;11例术后显示管腔复张及支架位置良好,4例再发其他部位夹层。结论: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全程显示中的应用方法及在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年内共收集36例患者,均行泌尿系常规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传送至高级后处理工作站,使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方法,获得完整排泄期尿路影像;同时部分患者相对照做了静脉肾盂造影。结果均能清晰显示泌尿系统解剖情况,其中正常26例,2例输尿管结石,2例肾盏结石,3例肾癌,1例输尿管癌,2例单侧肾盂输尿管中上段积水。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多平面、多方位三维立体显示整个泌尿系统的解剖情况,为临床明确肾脏及输尿管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并能弥补静脉肾盂造影不能观察到的角度或部位。 相似文献
17.
精细护理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在16排CT下实行了冠脉造影,其中42例在MSCTA时获得了精细的护理(实验组),余23例因某些原因未能实施精细护理(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波动情况及图像采集成功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图像采集成功率分别约为88.1%(37/42)和26.1%(6/23)(P=0.000);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率波动〈10次/min的患者比率分别为90.5%(38/42)和21.7%(5/23)(P=0.000)。实验组图像采集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精细护理心率波动明显小于对照组。而当心率波动〈10次/min时,两组患者的图像采集成功率明显增高了(P=0.0475)。结论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中,精细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率波动,进而提高MSC-TA的成功率,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罗贤斌 《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111-113
目的探讨运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腹部假性动脉瘤(VAPA)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怀疑患有腹部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共42例,针对患者进行MSCT的检查扫描,并经DSA进行确诊,观察MSCT诊断VAPA的准确性及特征。结果 42例患者中MSCT检查阳性为37例,瘤体位置以腹主动脉为主(81.08%),瘤体大小以5-10cm为主(56.76%)。VAPA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腹部搏动性包块等,MSCT平扫时VAPA多出现密度不均。运用MSCT诊断腹部假性动脉瘤与DSA诊断结果相比较,MSCT检验与金标准检验方法(DSA检验)出VAPA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SCT诊断VAPA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4.59%,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MSCT较为直观有效的显示出MSCT的特征,对其临床诊断和指导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科进行检查的30例肺部疾病患者,对其分别进行常规剂量(160 mAs)扫描检查和低剂量(20 mAs)扫描检查,其他相关参数相同,对两种剂量扫描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比不同扫描方式所产生的辐射量。结果:两种剂量扫描所发现的结节、肿块、钙化灶、结核空洞等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的影像片在病灶特征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扫描产生辐射量为(1.02±0.02)mSv,常规量扫描产生的辐射量为(2.75±0.61)mSv,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扫描能够发现间质性肺疾病、肺结核、原发性肺癌或肺转移瘤等肺部疾病中的病变,效果与常规剂量扫描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辐射剂量较低,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危害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