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菲 《中国病案》2011,12(9):71-72
目的研究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中青年AMI(A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并发症、预后等,并与同期住院的123例老年AMI者(B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吸烟、酗酒比例明显高于B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低于B组,但合并高脂血症比例高;胸痛症状典型,多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中青年发病以男性为主,多有明显诱因,症状典型,冠状动脉病变多累及单支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蓉 《海南医学》2011,22(9):34-37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按年龄分成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进行分析。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并发症、心血管危险因素等,从而总结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中女性患者明显增多,有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患者比例低(P〈0.01),而患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首发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低,以心外症状为主(P〈0.001);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于中青年组(P〈0.05);梗死部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以上者明显多于青年组(P〈0.001);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确诊时间以大于12h以上的为主(P〈0.001);积极治疗率(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1),误诊率、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以女性患者比例为多;以无胸痛症状者为多,心外症状为主;心功能较差;常伴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支病变发生率高,误漏诊率高,及时诊断、治疗率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病变特点,探讨预防青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途径。方法对38例年龄〈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72例年龄〉6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从性别、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以男性为主,且临床症状表现典型,与老年患者相比冠脉病变简单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右冠状动脉多见(P〈0.05),心梗后心功能衰竭与死亡发生率均低于老年组(P〈0.05),但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吸烟饮酒长期熬夜疲劳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改正生活习惯可能会大大减少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青年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简单,经皮介入治疗效果好,其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荆忻  荆忱  贾绍斌 《西部医学》2011,23(3):436-438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青年组56例(〈45岁)AMI患者、老年组156例(≥60岁)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AMI组危险因素如吸烟、男性、超重、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或P〈0.05),发病时症状较老年人典型(P〈0.01),并发症明显少于老年患者(P〈0.01)。冠脉造影(CAG)显示青年患者冠脉病变以单支、局限性病变为主,而老年组则以多支病变多见(P〈0.05)。结论青年人AMI患者吸烟、男性、家族史、血脂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时症状典型、并发症少;CAG显示冠脉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瓶)病人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对62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以吸烟和肥胖为主(P〈0.05)。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1)。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应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重点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亚  祁明 《中外医疗》2011,30(2):39-39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样本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8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组初发症状起病时无胸痛者的其它重要表现比较,老年组中有42例(48.8%)无胸痛而有上腹痛、咽痛等其它重要表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与中年组病死率分别为16.3%和3.3%,老年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中年组。结论老年AMI症状不典型,发病率高,住院死亡率高,临床应重视无胸痛者的其它重要初发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岁)53例作为青年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岁)60例为老年组,比较两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劳累、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典型胸痛、单支病变病例明显高于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老年组。结论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冠心病家族史、超重、高血脂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AMI症状典型,多为首次发病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为主。应针对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加强预防,积极诊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和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差异。方法 312例初发AMI患者分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n=124)和老年组(年龄≥60岁,n=188),比较分析两组间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非老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84.7%),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阳性及心理压力较大者比例、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老年组,而高血压、糖尿病史在老年患者更为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冠脉病变以单支为主(56.1%vs 13.7%,P<0.05)、症状典型、并发症少、预后好,老年组冠脉病变以三支多见(53.4%vs 15.9%,P<0.05)、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3.3%vs 4.0%,P<0.05)。结论老年与非老年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不同,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严荣丽 《中外医疗》2016,(25):58-60
目的:探讨40岁以下与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对比。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于4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作为青年组(40例﹚和大于60岁的患者作为老年组(40例﹚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青年组诱发因素中家族史、吸烟、酗酒、高血脂分别为25.0%、72.5%、50.0%、42.5%,老年组分别为:55.0%、37.5%、27.5%、25.5%,可见青年组发因素中家族史、吸烟、酗酒、高血脂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心力衰竭、低血压、严重性心律失常、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45.0%、37.5%、17.5%明显高于青年组10.0%、15.0%、10.0%、5.0%的相应的并发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相对于40岁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与中青年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上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230例患者,分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组(127例)和小于60岁的中青年组(103例)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结果、急诊介入治疗的不同临床疗效。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有脑卒中史者明显增高。冠状动脉造影示老年组三支病变(49.49%)、左主干病变(9.1%)显著多于中青组(30.0%、6.25%),单支病变(13.13%)则要少于中青组(27.50%)。老年组死亡患者高于中青组(3.94%比1.94%)。术后6月心脏超声检查老年组中E峰/A峰(E/A)<1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组。结论:老年STEMI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老年人身体基础状况影响着老年STE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确诊的43例年轻急性心梗患者和55例老年患者间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1)年轻组患者以男性为主;多超重;吸烟史明显多于老年组;糖尿病、高血压病病史明显低。(2)年轻组高TG、CHOL血症发生率高,并且血TG、CHOL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3)年轻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以多支病变为主。(4)年轻组多无心绞痛病史;老年组多有反复发作的心绞痛病史。结论 (1)吸烟和超重是年轻急性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2)高脂血症也是重要危险因素。(3)病变相对简单以单支血管最多,三支病变较少。(4)年轻组多无心绞痛病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方法:选取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各60例,对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及心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术后1年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病死率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时进行介入治疗,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同样也能有利于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瞿运忠 《华夏医学》2007,20(2):215-217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入选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AMI组(青年组)56例,老年AMI组(老年组)68例。对比并分析其临床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冠脉病变及并发症。结果:青年组患者发作时呈典型心前区及胸骨后剧烈疼痛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因比老年组高(P〈0.01),有吸烟史和家族史均比老年组高(P〈0.01);青年组患者冠脉单支病变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且以左前降支多见(66.7%),双支、三支及弥漫性病变比老年组低(P〈0.01);青年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病死率均比老年组低(P〈0.05)。结论:青年AMI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吸烟为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大东  李树生  郑智 《重庆医学》2008,37(14):1587-1589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临床特点,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老年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26例由急性心肌梗死所至的CS患者按年龄被分为两组: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为老年组(A组,n=72);年龄小于或等于64岁为成年组(B组,n=54);并将老年组根据是否接受PCI治疗分为两个亚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再灌注治疗下老年心肌梗死并CS患者近期预后的差异。结果(1)老年组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多;冠心病危险因素、并发症多(P<0.05);侵入性的积极治疗措施应用较少(如冠脉造影I、ABP及PCI,P<0.05);住院病死率高(P<0.05)。(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非介入治疗相比能显著降低老年CS患者住院病死率(P<0.05)。结论严密监测,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及时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CS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其病因、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组(年龄≥60岁)179例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预后等,并与同期青年组(年龄≤40岁)41例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发病前常有前驱症状,诱因不明显,与青年组有明显区别;老年组首发就诊症状复杂,常以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晕厥等来就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较重,病变范围广泛,并发症多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青年组.结论:老年组临床症状不典型,首发就诊症状复杂,动脉粥样硬化较重,病变范围广,多为3支病变,并发症多及死亡平高.  相似文献   

16.
5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收治的5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同期55例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组作对比,从性别构成、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发病时情况、心肌梗死部位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青年人心肌梗死有以下特点:(1)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血脂、阳性家族史;(2)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发病突然,多有明显诱发因素,前驱症状少,胸痛症状典型,并发症少,死亡率低,预后良好;(3)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有其自身的特点,青年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阶段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特点的分析,能及时预防和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降低病死率。方法: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138例患者分为30~59岁和60~85岁两组。对其症状特点,诱发因素,危险因素,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30~59岁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多有诱因;60~85岁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高血压病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的危险因素;两组死亡率差别不大。结论:60~85岁组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趋于年轻化,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分析(附9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戈  李醒三 《广西医学》2001,23(4):740-742
目的:研究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经过及预后。方法。将我院1990-1999年中的133例AMI病人分为老年组(97例)和非老年组(36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症状,主要并发症,住院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结果:老年组中不典型或无明显我痛者多,泵衰竭或心律失常的发展率及住院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依次为泵衰竭,休克及恶性心律失常,结论:老年性AMI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泵衰竭是老年AMI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4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男性≤45岁,女性≤55岁)8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72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男性(95.5%)、吸烟者所占比例(76.4%)明显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独立相关;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49.4%)明显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28.7%),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左主干或3支血管病变比例(24.7%)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45.7%)。结论 男性、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和同期69例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无瘠陛心肌梗死或其他部位疼痛者比例明显增高,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比例咀显增高,且脑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并发症也相当常见,死亡率也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人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痛性心肌梗死或其他部位疼痛多见,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高,临床应予以重视,以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