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是治疗VBI的新一代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24h内急性发作的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和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47.56%)和总有效率(93.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0%和88.00%(P〈0.05),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较单一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效果好,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椎-基地动脉血液流变学变化,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血塞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血塞通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浆CRP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血塞通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血塞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血塞通治疗静滴,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浆CRP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为7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均为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血塞通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马来酸桂哌齐特组(42例)和尼莫地平组(42例),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na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组予尼莫地平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分别于3、7d应用连续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3、7d时,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下降,以7d时更显著(P均〈0.05);用药后3、7d时,马来酸桂派齐特组比尼莫地平组血流速度下降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后3、7d时,两组总有效率基本持平(P均〉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具有脑保护作用,且在疗效和不良反应上与尼莫地平无明显差异,马来酸桂哌齐特可以替代尼莫地平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桂哌齐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9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和76.6%,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和P<0.01).结论 桂哌齐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张怡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2):176-178,182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PCI)的疗效。方法:依据治疗方式将100例PCI患者分成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查结果,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TCD示观察组患者的的两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0.71,P<0.01),两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可能通过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降低血黏度有效改善后循环血液供应,提高治疗PCI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心房纤颤合并颈内动脉系统栓塞的临床疗效,并与内科基础治疗相对照。方法:将63例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血液流变学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治疗心房纤颤合并颈内动脉系统栓塞有显著疗效,在临床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将10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对照组55例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病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显著性改善,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5~11.67,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铿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03-104,116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联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静脉点滴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和血栓通,疗程为14d;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疗程为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疗效的变化。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联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1.2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治愈率及有效率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联合血栓通能明显降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液黏稠度(P0.05),并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训练组52例;常规护理组48例。对其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后6月进行格拉斯哥结果指数(GOS)分级,并对二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GCS评分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3.97±1.76)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2.91±1.84)分,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良好率(GOSⅣ级和Ⅴ级)较对照组高32%,病死率、植物生存率较对照组下降30%,两组比较,实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早期康复训练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迟发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224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迟发颅内出血)和对照组(无迟发颅内出血),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迟发颅内出血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岁和男性患者迟发颅内出血发生率高(P<0.05);观察组GCS评分、Plt及Hgb降低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Hgb、Plt1、Plt2和GCS评分均为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GCS评分、是否有活动性出血、Plt值是颅脑外伤患者迟发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肺挫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8年5月—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肺挫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仅给一般治疗)、常规剂量组(一般治疗+常规量氨溴索)和大剂量组(一般治疗+大剂量氨溴索)各21例。结果治疗后第1天,常规剂量组及大剂量组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O2(P〈0.01);治疗后第7天,大剂量组PaO2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及对照组的PaO2(P〈0.01);治疗后第3天,常规剂量组及大剂量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CO2(P〈0.05);治疗后第3天、第5天,大剂量组SaO2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及对照组的SaO2(P〈0.05);治疗后第5天、第7天,大剂量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明显少于常规剂量组及对照组的辅助呼吸时间。结论对肺挫伤患者早期大剂量应用氨溴索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显著减轻肺挫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12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7%、50.0%比12.9%、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观察组GOS评价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7%比16.7%),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5%比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比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其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治疗效果及术后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脑血管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9例,根据所用的不同术式分为小骨窗组(小骨窗开颅术44例)与大骨瓣组(标准大骨瓣开颅术45例),观察不同术式对血小板活化指标、脑血管痉挛状态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后均不同程度提高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CD62p、CD63、GPⅡb/Ⅲa、PAgT),但大骨瓣组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小骨窗组(P〈0.05或P〈0.01);大骨瓣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6.67%(3/45)明显低于小骨窗组22.73%(10144)(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能有效降低血小板活化指标,改善脑血管痉挛,相比小骨窗开颅术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对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神经节苷脂静滴,连用2周。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X2=-6.8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意识恢复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79,P〈0.05),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X2=-6.3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节苷脂能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促进患者的意识恢复,缩短清醒时间,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清NSE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GCS评分分组(20例GCS≤12分患者为中、重型颅脑损伤组、16例GCS>12分患者为轻度颅脑损伤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患者1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脑脊液和血清的ET-1浓度。结果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高于轻度损伤组( P <0.01)和对照组( P <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ET-1浓度高于轻度损伤组( P <0.01)和对照组( P <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ET-1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05)。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清ET-1浓度高于脑脊液( P <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ET-1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与颅脑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体酮(PG)联合维生素D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价值。方法将9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G联合维生素D治疗组(34例),单用PG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和病死率、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患者治疗2周的GCS评分PG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病死率、感染率、伤后3个月GOS评分、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G+维生素D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患者伤后2周GCS评分、伤后3个月GOS评分和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率和总体病死率与其他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极重度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两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G联合维生素D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颅脑外伤患者伤后的病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庞继彦 《海南医学》2014,(21):3222-322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状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8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与预后不良组4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特点,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瞳孔直径、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GCS评分及CT值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瞳孔直径、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GCS评分及CT值等是患者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预后良好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状况较差,与年龄、入院瞳孔直径、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GCS评分及CT值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静(即安宫牛黄丸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颅脑外伤病人的疗效。方法将80例轻、中型颅脑外伤的患者(GCS评分9~14分),随机分为A治疗组40例和B治疗组40例。A、B治疗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而A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及尼莫地平片;B组则予常规西医治疗。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达95.00%,B组有效率达72.50%。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颅脑外伤病人,较用常规西医治疗颅脑损伤意识恢复及症状缓解的时间更短,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